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26 18:32
鄌郚总编

唐诗三百首全文阅读(61--90章)

  唐诗三百首全文阅读(61--90章)
  -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赏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译文
  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
  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醒来只见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还在临照离人临照落花。
  赏析
  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
  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在镇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楼,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
  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赏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
  赠内人(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译文
  暗淡的月光移过宫门和树木,
  明眸媚眼只看那宿鹭的巢窠。
  孤灯斜影看她偏头拔下玉钗,
  挑开烛芯的红焰救出了飞蛾。
  赏析
  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虽是无意,却颇有情。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
  集灵台二首·其一(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译文
  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
  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
  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赏析
  这两首诗是讽刺杨玉环姊妹的专宠。第一首讽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
  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译文
  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
  大清早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
  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赏析
  第二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
  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赏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
  杂诗(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译文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赏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点评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
  春怨(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
  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
  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
  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
  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
  情,得之于神。
  -
  马嵬坡(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
  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
  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
  已凉(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译文
  门外是碧绿的阑干,门上绣帘低垂;
  狸红色的屏风,描画着曲折的花枝。
  大床铺着八尺龙须草席,锦被缎褥;
  天色正当转凉,却还未到寒冷之时!
  赏析
  这是写景寓情诗,诗人通过对一间华丽精致的金闺绣户和一年中最舒适的“已凉未寒之时”的描绘,点染了在深闺绣阁中的主人公,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布景种种,不仅写出了卧室的华贵气派,还增添了绮靡的氛围,并点明这是在一年中“已凉未寒之时”,便把主人公一种闺情绮思推到极点。故蘅塘退士批曰:“此亦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此论确有见地。
  -
  宫词(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译文
  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
  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
  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赏析
  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于言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
  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
  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
  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
  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赏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送友人李使君赴梓州上任。诗以即景生情,抒发惜别心绪,也兼写蜀中的风景土俗。开头四句写梓州山林奇胜;五、六两句写“汉女巴人”之风俗;七、八句以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比拟李使君;寓意不能因为此地僻陋,人民难治而改变文翁教化之策。
  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
  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解说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开元二十八年(740),40岁的王维调知南选,以殿中御使的身份去黔中等地任选补使,途经襄阳时作此诗。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
  -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
  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
  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
  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
  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
  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
  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
  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
  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赏析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