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07 15:19
鄌郚总编

三十年的师生情

  三十年的师生情
  李庆锋
  2018年11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昌乐一中举办的"郭建华文学创作四十五年暨《文集》发行座谈会".与会的昌乐文坛老前辈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郭老师文学成就的赞誉和肯定。作为学生的我,已经认识郭建华老师整整三十年了,可以说是读着老师的作品一步一步走近文学的,在这里我只能以回忆的形式表达对郭老师的祝贺和敬意。
  那是1989年秋的一天,我在鄌郚邮电局上班,送信送到北鄌郚的时候,巧遇了一位文化干部,说是文化局的一位李老师在找我,让我去一趟。从鄌郚到昌乐,有七十多里路,自从88年高中毕业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县城,主要原因还是路远,上学的时候不舍得坐车,都是骑着自行车去。这次不知怎的,我忽然对去县城产生了莫名的渴望,第二天就毫不犹豫坐车去了县城。
  当时文化局位于新昌路中段,也就是现在的温州商城路西对面,门口朝东,公共汽车正好沿着新昌路经过这里,很容易找到。我来到了文化局门口,一块竖牌上面白底黑字写着:昌乐县文化局。看着这几个字,我有点激动得不知所措,莫非爱好文学的都属文化局管?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爱好写诗歌,虽然没有写出名堂,却一直坚持着,这次来到文化局,顿时有了一种漂泊后找到归宿的感觉。
  走进大门口,我看到文化局的房子都是一色的平房,不新但也不旧,比我们农村住的房子好多了。在一位门卫大爷的带领下,我走进了西面的一间房子,看到里面有十多个年轻人在听一位老师讲课。之后我才知道,那就是郭建华老师。这次是昌乐县文化局举办的第一次文学培训班,专门邀请了潍坊日报社和作家报社的编辑来授课。凡是来参加培训班的,都是爱好文学的昌乐作者。我之所以能来,是我们的母校——昌乐职业中专团委推荐的,原因是我曾在《潍坊日报》发表过一首诗歌,被选为培养的对象。在职业中专的时候,我就常听语文老师提起过郭建华老师,凡是上作文课都会介绍他的作品,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见到郭老师呢?这次终于见到了,我很感荣幸,仿佛我的作家梦想将要实现。
  郭老师是站在培养当地文学作者的角度讲课的,这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无疑给予了莫大的鼓励,那种力量一直激励着我,后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我都没有放弃文学。我的一首诗歌《奶奶的纺车》在这次培训班上被选中,发表在《作家报》的一个昌乐文学专版上。
  后来我又回家务农了,除了帮着父母种着十多亩地外,农闲时节就去干砖窑,或跟着建筑队当小工。我觉得干这些与文学越来越远,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水火不相容,早晚会把我的文学细胞磨没有了。于是我又想到了郭建华老师,想通过他在外面找一份工作。就在这年秋收刚结束,我收到了文化局那位李老师的信息,让我去一趟。去了我才知道,郭老师的一位同学在青岛出版社工作,他的妻子打算创办一个服装厂,需要培训技术工人,想从昌乐找。这个机会郭老师给我了。走的那天,我是在郭老师家里吃的午饭,郭老师嘱咐我去了一定学好技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如果干好了,有可能就在青岛留下了。遗憾的是我去了不到半月就又回来了,我不适合做这个工作,辜负了郭老师的期望。
  那个年代,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关系,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当时我们鄌郚的工厂也很少。其实对于去工厂工作,我还是不情愿的,觉得守着那些机器不如守着书本舒服。我的愿望就是想到镇上当个报道员,整天给报社写稿。可是在那个年代,不是大学生,想进入政府部门,比登天还难,虽然有些人没有上过大学照样在镇上工作,那是因为人家不是接父母的班,就是关系很硬。我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然就只能远观了。其实我那时的写作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他们了,我认为写的这么好了,总会有单位录用我,遗憾的是不但没有人来举荐我,反而遭到了遏制和封锁。这时我才明白,那种发现人才立即报上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我坚信,只要能把文章写好,一定会有出息的。这也是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的一个事项。
  1994年秋,我再次接到了文化局那位李老师的信息,文化局与昌乐宝都酒厂达成协议,创办《宝都》报,让我去当编辑,当时是昌乐唯一的一份报纸。这个时期我与郭老师接触的机会就多了,也经常到郭老师家里请教。他对《宝都》报的编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并对我负责的副刊给予了肯定和鼓励。2015年春,著名作家浩然来到了昌乐,专门到酒厂参观,酒厂同时召开了全县《宝都》报发行会议。这一切的活动,都是郭老师策划安排的,目的也是通过这样的机会和活动,促进昌乐文学的发展。那次的合影,是我和郭老师的第一张合影,至今还留存在我的相册里,每次翻阅,都是一次激励。在酒厂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写作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酒厂不景气,《宝都》报不办了,我又回到了老家,继续着农业生产。后来成家了,那种想出来闯荡的心里也就淡薄了。好在鄌郚的乐器公司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了起来,我的另一份爱好也被挖掘了出来,2001年,我到惠好乐器公司当了一名调音师,在乐器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0年,昌乐县作家协会成立,并创办了《齐都文苑》杂志。为了鼓励我,郭老师在昌乐作家专栏,发了我十多首诗歌,并配图作特别推介,我也因此结识了昌乐更多的文朋诗友。之后郭老师又让我写了两首诗歌,同其他昌乐作者的诗歌一并请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立三作评,并在《齐都文苑》开辟专栏发表。这对我又是一次激励,这也是郭老师为了扶持昌乐作者创造的又一次提升文学写作水平的机会。
  2010年,国际经济危机波及到了鄌郚,鄌郚的乐器公司大受挫折。我后来去的裕田乐器公司有时十多天都没有活干。这时我突然有个想法,既然闲着,何不写写鄌郚的乐器发展史,想法一出,立即实施。我把想法告诉了郭老师,他很支持,并为我确定了创作的方式,指明了创作的方向,让我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去描写鄌郚乐器的发展历程。有了郭老师的指导,我心里就有底了,也有信心了。那部书我写的很成功。
  2014年,由郭老师推荐,我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我的作品也逐步走向了全国,实现了我几十年的作家梦想。回望与郭建华老师这三十年的师生情,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郭老师的挖掘、培养和扶持,我现在也和其他农民一样,在家里种着地,闲时出来打工,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而现在的我,却是省作家协会记录在案的作家,经常参加省级以上的文学座谈会议和作家采风活动,成为国家承认的作家。我深信我的优秀作品还将不断问世,我想我还有很多的梦想会因文学而实现。
  2015年,我在昌乐开办了一个辅导班,常住在县城。与郭老师接触的机会更多了,经常到郭老师家里请教文学创作。这个时期,郭老师不仅在文学上作着指导,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我进行扶持和培养,遇到文学活动,就安排我去参加,并力荐我去当了几次征文评委。2017年,郭老师因为编著昌乐一中校志,无暇顾及作协《齐都文苑》的编辑工作,就安排我去编辑《齐都文苑》杂志。这些都是郭老师对我文学的肯定和信任,也是确定我在昌乐文学界的地位而做出的特别扶植。
  郭建华老师为了昌乐文学事业的发展和文学人才的培养,至今一直默默地奉献着,很荣幸今生能得到郭老师的教诲。从认识郭建华老师那年至今,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文学滋养,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尽的光芒,我的人生因此而绚丽多彩。
  通过这些年的世事经历,我也看透了,其他上升的路径没什么指望了,唯有文学的道路越走越宽阔。我很庆幸这一生爱上了文学,更庆幸遇到了实现我作家梦想的郭建华老师。三十年的师生情终生不忘。写下这些文字,以此表达对郭建华老师的敬意和谢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