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07 15:29
鄌郚总编

郄锡奎丨白菜的白

  白菜的白
  作者:郄锡奎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白菜。
  白菜,在大众餐桌上很常见,计划经济年代,其种植面积之广,恐怕没有其他蔬菜可匹敌。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是餐桌上的"第一菜","冬日白菜美如笋""百菜不如白菜",是民间对白菜的赞誉。
  白菜大淡若味,淡淡若甜,百吃不厌不腻,其营养价值和滋补功效可圈可点。它富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既能润肠、刺激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又能促进排毒,有美容养颜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可见,人们对白菜的认可由来已久。
  因其性格温和,和多种蔬菜都能"合得来",白菜成了餐盘中的"百搭菜".凉拌、热炒、乱炖,任你选择;可配肉食、素菜、海鲜,都能"情投意合";亦可作馅,白菜包子、水饺、馅饼。特别是秋末冬初霜后的白菜,质脆,汁甜,柔嫩无渣,口感爽滑,怎么做都香,令人垂涎。看似普通的白菜,内心是有气节的,不争不抢,平平淡淡,能唱主角,也擅长当配角。
  白菜,菜叶青,菜帮白,有青有白,寓意"一清二白".对白菜的喜爱,不仅仅在舌尖上,而是早已深深融入人们心中。
  白菜虽没有梅兰竹菊的超凡脱俗,也没有荷花牡丹的高雅富贵,但这并不妨碍其形象跃然于纸上,在很多大师的笔下,一棵又一棵的白菜,展示的是生命的清雅坚韧与淡定从容,也让白菜融入世人的精神家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对白菜情有独钟,他画白菜最喜欢用的标题是"清白传家",几笔下来,就画成了一棵逼真的白菜,把青白菜谓之"清白财".他不仅擅长画白菜,也很爱吃白菜。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扬沙遮日,白石老人在画室久坐后,瞅着窗外的阴天唉声叹气,突然间听到有卖大白菜的吆喝声,"何不来上一顿猪肉粉条炖白菜?再泡上壶小酒".老先生突发奇想,"我何不画一棵白菜去换白菜吃,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大街上,一位北方大汉站在地排车边,双手揣进袖口里,扯着嗓子吆喝。一扭头,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副小圆眼镜走过来了。"老爷子!上好的白菜,自家种的,来几棵?"老先生不紧不慢,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卷纸:"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吗?"壮汉把手一摆:"庄户人进个城不容易。大北风天的,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上好的白菜!"白石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地走了,从铁樱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民间传说的故事,不知真假。乍一看,画家与菜农,对自己的白菜各有偏好,都认为对方的白菜不值一文,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仔细琢磨,虽不谋,又相合,都是对白菜喜爱有加所致。
  白菜营养丰富且身价低廉,无论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离不了。小时候,每年到了储存白菜的季节,大人们就在场院挖一个地窖,把白菜一排排码放进去,上面覆盖上土,还要插上几捆玉米秸确保空气通透,白菜才不会腐烂,那可是冬季里非常重要的"菜篮子"工程。记得我6岁那年,母亲的姑姑——我的姑姥姥,因家庭变故,一大家人从南方很远的城市搬回了农村,七八口人,既没有壮劳力,也不会干农活,一年到头,按工分计酬的规定,导致从生产队里分到的粮食蔬菜远远不够糊口。快过年了,母亲从白菜窖里扒出来十几棵白菜,让我和三哥用独轮小推车去给亲戚家送。车子一边是摆放整齐的白菜,用几根地瓜蔓拢着,另一边是我,既可享受坐小车的逍遥,又给车子"纠偏".那时候的冬天,特别冷,下雪多。送菜路上,必经一条深沟,路面上被压实的积雪滑溜溜的,下坡时,三哥极力掌握着车子的平衡,并控制着速度。年纪不大的三哥,毕竟不是驾驭独轮车的老手,脚下一滑,轮子一偏,连车带人便应声歪倒在地。一棵棵白菜,从车子上"挣脱"后,像赛跑一样,骨碌碌争相滚向沟底,我也连滚带翻"紧跟其后".等好不容易爬起来,三哥和我急忙东一棵,西一棵,把一个个"雪球"从雪地里扒拉出来,白菜成了地地道道的"白"菜,看着它们的可爱劲儿,再看看自己的狼狈样,我和三哥相视大笑。北风凛冽,但雪中送菜,姑姥姥一家人很是感激。亲戚间的关爱,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能温暖人心。
  如今生活富裕了,白菜已不像从前那样,在冬日里担当餐桌主角了。但白菜滋养了人们的肌体,又丰富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给躁动的心灵带来清凉,带来慰藉。我们的生活也像白菜,平凡且平淡,但烹之有味,需要用一颗平常心,细细品尝,慢慢体会。白菜的素净清白,已融入我们的内心,必将熏陶品格,植入家风,立于社会,永续传承。
  喜欢白菜的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