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2 14:43
鄌郚总编

沈贞甫墓志铭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小编按: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古文家。世称“震川先生”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本篇墓志铭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原文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子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译文
  从我刚认识贞刚,当时贞刚年纪很轻,读书马鞍山佛教的一部分。和儿子娶王氏,与贞刚的妻子为兄弟,时刻过内家相从的。我曾进入邓尉山中,贞刚来住在一起,天天在虎山,西崦上下各山,观察太湖七十二峰的胜利。嘉靖二十年,我选择住在亭。亭在昊淞江上,界昆山、嘉定的土地,沈家世代居住在这。贞刚因此更加亲密,用文字往来无虚日。因为我的穷于世,贞刚只有相互信任,即使是一个字的怀疑,一定要经过我考订,而最后因为我的话是这样。
  因为我住在江海之滨,二十年里,生死忧患,颠倒狼狈,世上人所嗤笑,贞刚了不以人的说法却有动于心,以与他上下。至于当时富贵颢吓,众所现惊骇,而贞刚不给换了。唉!士会不走运,有人说一句话的好,不能忘记在心中,我怎样得到这在贞刚吗?这是贞刚之死,不能不为之痛哭的。
  贞刚的为人刚直严厉,很高兴从修饰。介介自己拿着,不是那人不曾借用词颜色。遇到事情激昂,倒地没有躲避。尤其喜欢看历史书,一定的名山以及佛教、老子的宫。我来扫地烧香,图书充多少。听说有人写信,许多正在寻找的,亲手抄写,到几百卷。现在社会上有科举迅速变化的研究,都以通经学古为绕道,贞刚独自在书上知道喜欢他这样,这是正在前进在古代也没有停止了。不幸而病,病已经好几年,而为书更加勤奋。我很害怕自己的志向,而担心他的力量的不足,而竟因病而死,悲伤啊!
  当初,我在亭,没有什么事,每次经过他的精庐,喝茶论文,有时甚至一整天。等到贞刚死后我又去,又经过战乱之后,独自徘徊没有什么的,更让人有荒江寂寞的叹息了。
  他最终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天,四十岁有两个。真可悲啊!
  铭说:天啊,命运啊不知道,他的意志的努力却在这!

  作品赏析:(本评价来自网络)
  这篇文章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九。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沈贞甫没有仕宦经历,故文章着重在写他们相识的经过,相知之深,及作者失友之痛,也着重介绍了沈贞甫的性格特点等。其中所写沈贞甫的求知精神,更为动人。全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语言平实质朴,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揭示了沈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也赞扬了他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品质。作者的失友之痛、贬时之弊,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