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5 08:32
鄌郚总编

老潍县商标

  嘉庆年间始用特殊印记
  -
  潍县夙称手工业城市,"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盛况至今为人乐道。商标是画说工商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枚枚小商标,镌刻时代印记,记录时代变迁,传承时代精神。
  -
  潍坊商标历史 可追溯到清代
  潍县商业繁荣,工商老字号众多,东关大街、城里大街林立的商号,飘飞的招幌是最好的解说词,而潍县商标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据《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志(1840-1987)》记载,潍坊工商业者在商标上使用特殊印记作为商品的标识,以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区别于别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潍坊出现商标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益都县城北营街刘家老三的剪刀上打上"大三"标识。清代咸丰年间,任长庚打制的菜刀上,打上"任"字标识。1907年,齐金铭打制的锥子上,打有"士"字标识等。"大三剪子任家刀,齐家锥子不用挑",生动说明了潍坊地区商品的质量和商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和悠久的商标历史。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作用明显,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潍县、益都、高密、昌邑等县的颜料、染织、火柴等工业产品运销省内外。同时,西方国家在潍县开工厂、洋行,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工商业者在与外国商品的竞争中,进一步认识到了商标的作用,提高了品牌保护意识,通过一系列方法,防止自己的商标被侵权假冒,保证自己商品的质量信誉,维护自己的商标权益,保护客户的利益。
  山东潍县裕鲁颜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鲁公司)生产的煮青,使用"蓬莱阁""万年青""喜字"三个商标,由于质量好,用法简单,得到广大用户的赞誉,在与德国染料竞争中,畅销不衰。大华染织工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染织厂)所产的染色布,使用"晴雨""三顾茅庐""越国大夫""红玉助战""苏武牧羊""木兰从军""富贵寿考""蠡舟"等八个商标。潍县元聚染厂所产染色布,曾使用"骏马图""莺红游园""采茶图"商标。1938年日军侵入后,大批工商企业倒闭,有爱国反帝形象的商标被迫停用。
  根据1923年和1930年颁布的《商标法》,商标注册是自愿的,所以像大华染织工厂的"木兰从军""越国大夫""三顾茅庐"商标,元聚染织工厂的"骏马图""莺红游园"商标,信丰染印公司的"卫国成功""京兆画眉"商标,德聚染厂的"自由牌"商标,潍县瑞丰工厂的"宝马图"商标等都是没有注册的。
  1931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核准潍县、益都县、昌邑县六家厂商12个注册商标,分别是:裕鲁公司生产的染料,分别注册了"万年青""蓬莱阁""喜字"三个商标;潍县华北火柴厂的火柴,注册"北斗为记"商标;益都县东益火柴公司的火柴注册"丰年""平安"商标;昌明火柴厂的火柴注册"三角""昌明""金钱凤"商标;昌邑县民生草帽公司的草帽注册"双狮"商标;阜丰平民工厂的草帽注册"天桥"商标等。除了这些注册的商标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潍县使用的注册商标有23个。
  1948年潍县解放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发展,私营厂商继续用以前的商标。1951-1952年昌潍专区有28户公私营企业使用注册商标46件,其中原潍坊市有26户企业使用注册商标40件。
  1953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昌潍专区逐步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注册商标数量增长缓慢。"文革"期间,商标管理工作基本停止,没有新增注册商标,据1978年统计的数字,昌潍专区使用的注册商标仅存22件。
  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标又被工商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所重视,优质名牌商品成为畅销品,昌潍地区商标使用逐年增多。1993年,潍坊市使用注册商标2033件,是《商标法》颁布实施之初的五倍多。1999年,"得利斯"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潍坊市首件驰名商标。
  -
  阴丹士林布印上流行密码
  -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及洋布的流行,潍县本地布料品质有所提升,但在色泽方面并没有多大改进,直到以大华染织厂为代表的印染业兴起。特别是大华染织厂印染的"晴雨"牌、"木兰从军"牌阴丹士林布,其染色绝佳,质地精美,改变了老潍县当地人只能穿青衣粗布的历史,成为当时的流行密码。
  -
  男女皆可雅俗咸宜 "士林布"风靡潍县
  上世纪三十年代,潍县兴起了风靡一时的阴丹士林,男女皆可,雅俗咸宜。青年男子穿阴丹士林长衫,风流倜傥,潇洒庄重;青年女子穿阴丹士林旗袍,秀丽妩媚,娴静文雅,既便是在农村,大姑娘小媳妇也喜欢穿阴丹士林布做成的裤褂。老一辈人至今对"士林蓝、士林布"记忆犹新,我们亦可在民国影视剧中一睹阴丹士林布的风采。
  2003年,潍县籍台湾老兵王凤楼在其《简述山东潍县的"三宝"》(山东文献)一文中,提到潍县有"吃的、玩的、用的"三宝,而"用的"三宝之一则是阴丹士林布,"在抗战前行销全国,国人不论男女一套长衫大挂,既大方又典雅,尤其当时之女学生,一套阴丹士林布旗袍,一双白回力球鞋,一时大为时尚,风靡全国,那种高雅大方的气质,令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该种布料行销之广,数量之大,受人喜爱之程度,在全国布匹市场中,可视为翘楚。如今六十岁以上的人们,谁不怀念那种飘逸典雅的打扮?轻便大方的衣着?实在令人追怀!
  阴丹士林布在潍县流行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其受宠程度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中写道:"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林海音在《褂儿》中描述:"阴丹士林布出世以后,女学生更是如狂地喜爱它……它的颜色比其他布更为鲜亮,穿一件阴丹士林大褂,令人觉得特别干净,平整。"木心的《上海赋》写道:"用蓝色阴丹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清灵朴茂,表里如一。"
  -
  "晴雨"牌最受欢迎 大华染厂批量生产
  阴丹士林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染料的名称,是德文Indanthrene的音译,用它染成的布耐晒、耐洗、颜色坚固度高。阴丹士林布由德国德孚洋行(德国人德恩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生产,在阴丹士林各种色布中,"晴雨"牌商标的名气最大,行销全国南北的阴丹士林布也多是"晴雨"牌。
  大华染织厂创建于1929年,创办者是张干臣、于均生,厂房位于潍县东关后门街东首,1930年底安装就绪,1931年正月十六试车成功,其机染阴丹士林布极受欢迎。1945年抗战胜利后,工厂被迫停产。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潍县城的印染工厂先后复工,于均生的长子于梦黻等租用大华的设备开办了泰兴染厂,1950年公私合营为新生染厂,1954年并入公私合营的信丰染厂。
  大华染厂批量生产阴丹士林布后,其色泽之美,质地之精,在当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按德孚洋行的规定在每匹布的布头贴上"阴丹士林染色布"和"晴雨"商标的金色标,以此识别产品的真伪。"晴雨"商标虽非潍县木土原创,但在老潍县工商业使用的诸多商标中,尤显独特。
  -
  晴雨商标由张乐平设计 样式统一内容丰富多变
  "晴雨"商标由上海漫画界大腕级人物张乐平设计。商标为椭圆形,左侧是太阳,右侧是云和雨,中间画的是红柱,既是"晴雨"天气的体现,又表明其产品品质,不怕日晒雨淋,永不褪色;图案两侧是阴丹士林四个字,下侧是晴雨商标四个字。
  "晴雨"商标有多个系列,其人物图像系列,规格、样式一致,编号成套发行。商标右上角设有标号,右下角写有"请只购布边上印有此项印记之布",此项印记即指"晴雨"商标金印;商标下侧没有标注厂名或制作人名,而是设计了画中女子服装同颜色的色块;左右两侧多是"永不退色"的字样,彰显着阴丹士林色布的优良品质;画中人物设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而有所不同,或者用文字进行解说,使商标在统一形式中又具有多样性。
  序号为6的商标中,一名闺阁名媛着蓝色阴丹士林旗袍,手中一束红花与蓝色服装相得益彰,阴丹士林布与旗袍结合,使得旗袍更加完美。而一说到蓝布旗袍,一般是指阴丹士林布旗袍,当时的"闺阁名媛均爱穿一百九十号颜色的阴丹士林蓝布,因其最漂亮最鲜艳",190号青蓝色是阴丹士林布的经典颜色,鲜嫩而素雅,极受大众喜爱,作家张爱玲对此爱不释手。
  24号商标中,一名天生丽质、出尘脱俗、眼神妩媚的时尚女性,穿着粉色阴丹士林布制作的旗袍,低眉信首,脉脉含情,正"云想衣裳花想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自李白《清平调》三首的第一首,德孚洋行用第一句作为广告语,充满了中华文化色彩。资料显示,陈云裳曾为"晴雨"牌阴丹士林代言,这句诗更是结合陈云裳的名字,以及阴丹士林布本身的特色,诗句、产品与代言人三者的结合非常巧妙,突出了阴丹士林旗袍的美丽动人。
  -
  少男少女皆合适 "晴雨"牌不挑人
  阴丹士林布适合几乎所有群体,晴雨商标在设计时都有考虑。
  学生是阴丹士林布的又一消费群体,许多文人雅士都在自己的作品里描述过关于民国时期的女学生对阴丹士林旗袍的热爱。34号商标画面中,一名女学生着中式短旗袍,侧身坐在公园长椅上,腿上搭着一本书,身边放着一把伞,或是晴天的遮阳伞,或是刚刚小雨过后,总之跟晴或雨有关。"文雅而节俭的女生选用‘阴丹士林’布",明确了阴丹士林的消费群体包括学生。
  潍坊市档案局、奎文区档案局编纂,聂传声主编的《老潍县商标》一书中收录的34号商标有两枚,下面还有一行字:下列颜色最为合宜。到底是哪种颜色呢?分别是901号的紫色和190号的青蓝色。
  另一枚商标是为向少年推广而设计。"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过年时父母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布料做衣服呢?当然是"晴雨"牌阴丹士林布。画面中写有"敬祝新年"四个字,五个孩子身着五种颜色的阴丹士林衣服,女穿旗袍,男着长衫,手举(提)花灯,鱼贯而出,"请仿此图用‘阴丹士林’色布为令郎令爱制衣。"是这枚商标的广告语。
  -
  ◎相关链接
  木兰从军商标
  大华染织厂所染布匹种类很多,畅销的有八种商标、十大品牌:除"晴雨"牌阴丹士林布外,还有"木兰从军""三顾茅庐""越国大夫""红玉助战""苏武牧羊""富贵寿考""蠡舟".
  "木兰从军"色布商标是大华染厂生产的阴丹士林布所用的商标。商标运用现代画法绘制,"木兰从军"四个繁体大字在两朵红花拥簇之下,显得特别有气势;从花木兰的装束来看,应该是晋升将军后,戎装披挂,跃马挺枪,透着男子的英气又不乏女子的妩媚;左右两侧印有"改良国货 挽回利权"八个大字,鲜明地表达出张干臣、于均生等潍县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抵制"洋货",叫响"国货"品牌的理想抱负。
  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大华以"木兰从军"为商标,便于消费者对色布的认知和记忆,更易于推广和流行。
  -
  精诚品格铸就商业精神
  -
  商人精神存在于商业经营活动中,即商人在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念信仰、品格特征、道德风范。近代潍县商业繁荣,但同时又处于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大背景中,在工商业经营活动中,潍县商人形成了诚信经营、勇担重责的精神品格和精艺求精的工匠精神。
  -
  多数商家自己代言 保证质量诚信为本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这些传颂了2000多年的名言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于商家而言,诚实信用是立业之本、生存之源,诚能生财,信能赢心,商人最理解诚实信用所蕴含的深刻义理。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潍县商人,素来信奉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在生产销售等经营的各个环节,处处确保商业信誉,树立了诚实守信的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生产过程中,他们精选上等原料,不惜花费重金,购置欧美原料,聘请专科技师,精心生产制作,绝不滥竽充数、粗制滥造;在销售环节,不以次充好,蒙骗顾客。
  在我们熟悉的广告宣传中,商家多聘请明星做代言,而董明珠亲自代言格力在最初时引起广泛讨论。其实早在上世纪初,潍县已有商人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直接把个人肖像印在商标上,为商品代言。
  潍县公祥染织厂位于东关(今奎文区东关街道辖区),销售处则设在李家街,东家是东乡宋家双庙(今寒亭区朱里街道宋家双庙)的宋景来。其一枚商标上印有掌柜黄仙斋的肖像,头戴瓜皮帽的形象非常有时代性,商标上写着"黄仙斋制造"字样,还有声明:谨防假冒,注册商标。商标上还有一行黄仙斋制的英文标注——Made by Huan Xianzhai.
  下面的一段文字告诉顾客,该厂原料、技术的优势所在,"采办欧美名厂原料,特聘织染专科技师,染色纯用化学方法,颜色鲜明经久不变".因为自己的产品被仿冒,有人鱼目混珠从中渔利,"顾客之被欺良多",所以对尺码斤重作出详细说明,"布稍加长百零二尺足,大油青七斤十二两,小油青六斤十二两,布的两端印有白马印章作证,凡赐顾诸君,请认明牌号,庶不致误",以此来保证自己商品质量的信誉,维护自己的商标权益,维护客户利益。
  黄洞(1903-1995),字仙斋,潍县清池公社黄家张营(今高新区清池街道黄家张营社区)人。他常对孩子们说"出去干活要勤快""多干活少说话""一定要诚实守信""害人之心不可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作为潍县东关李家街公祥织染厂掌柜的,恪守"诚信为本"的原则经商,将肖像名号印在商标上,不负东家所托,对顾客也是一种郑重的承诺。
  除了黄仙斋将头像印在商标上之外,宋家双庙庄利源泰记的"飞艇牌"注册商标上落款"总经理宋相臣启",其销售处在东关;潍东北平旺(今寒亭区寒亭街道北平旺村)泉盛福工厂的"桑园会"商标上,落款"经理张瑞泉";东关永顺泰茂记工厂的"茂菊牌"商标,声明最后则是"本主任(人)邢茂菊提选"的字样;潍东附马营(今坊子区九龙街道驸马营)恒泰祥工厂的"鹤球牌"商标上,主人王林秀也写下了大段的启示;昌邑黄家官庄(今昌邑市饮马镇黄家官庄村)恒源长记生产"恒源长牌"各色市布,销售处设在东关,该号有两种商标,写满声明文字的和标注着"头等商标 恒源长牌"字样的图案商标,主人姜士先的名字赫然在列。通过这些老商标,邢元震、邢建顺、王怀昌、翟金堂、李良朋、吉光廷、张凤楼等,一批诚信经营的潍县商人引领着这个城市的商业精神传承。
  -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加入推行国货运动
  近代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海上贸易文化和商业文化日益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些潍县商人发扬传统商人文化中所具有的"儒商精神",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洋货倾销狂潮,加重了中国经济的困境,遏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由此引起了民族企业家的觉醒,国货运动成为他们的共识。国货运动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抗议美国排华事件,二十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的运动,三十年代发展到顶峰。上海成立国货运动团体,潍县国货运动也蓬勃发展,民族企业家奋起"实业救国",体现在商标上,"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改良国货""上等国货"等口号,喊出了他们的觉醒意识,加深了商品中的民族性。
  潍县元聚漂染工厂注册"吉祥商标",除了厂址、厂名、电话等基本元素外,中间不再是彩色图案,而是一份"改良国货"的倡议,色布是生活必需品,但市面上劣货倾销,百姓"欲求工料精良之国货实不多得。"如此一来,外国货趁机充斥,元聚染厂"有鉴于斯,不惜重金购置最新机器,聘请着名技师,拣选精美材料漂染阴丹士林及各色国产布匹……以期实现实业救国。各界提倡国货的热心尚希,爱国仕女踊跃购用,俾得共挽利权,杜绝金钱外溢,则非独本厂之幸,抑亦吾国实业之幸也".
  元聚染厂"寿阳公主"商标印着"欲根本救国 须力图工业","长生殿"商标上印着"欲根本救国 须提倡国货",同源涌织染厂"九龙山"商标的"勿空言救国 须购用国货",潍县如月工厂"嫦娥奔月"商标的"勿空言救国 要购用国货",潍县瑞丰工厂"宝马图"商标上的"欲根本救国 须购用国货",潍县元兴涌工厂"鹿鹤商标"上的"振兴实业 挽回利权"等正是国货运动背景下,潍县商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体现,也使这些商标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
  商家精益求精 体现工匠精神
  通过画面传递企业文化和理念,通过名字赋予商品灵魂,每一枚商标,都凝聚着产品生产者、商标设计者的心思。每一枚商标的背后,都蕴含着老潍县工商业者的工匠精神。
  华丰机器厂创办人滕虎忱积极钻研技术,专注于开拓生产门路,仿制出"石丸式"织布机。他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每天在车间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指正,对于出现的差错及时处理,并时刻提醒工人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有一次他发现柴油机大甩轮精磨度不够标准,告诉技师不准使用,亲眼看着把不合格的大甩轮运至汽锤底下砸碎才放心地离厂去青岛;还有一次,七八件40马力柴油机活塞拉杆,各项工序已经完成,就差钻眼一点,也要立即砸碎;他要求每完成一部柴油机,必须通过试车检验合格,才能出厂。这些事足以证明他的精益求精,
  在诸多老潍县商标的下端,都印有"和记印刷"的相关字样,作为当时潍县最大,全省有名的印刷企业,和记印刷对每项任务都精益求精,印制的商标广告色彩精美。在承担了县志编纂工作后,厂里派人到上海、武汉购制新设备,高薪从济南聘请铅版技师、排版技师,以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印刷任务。而裕鲁公司生产配料,总经理张荆芳都亲自过磅,他很重视产品质量,每天出的成品,先用白线染样子,符合标准了才可包装入库,否则另行处理,没有半点马虎。
  -
  ◎相关链接
  一枚老商标 结下的情谊
  2018年10月14日,潍坊晚报刊发了《历史藏在这些老标里》,讲述中国商标收藏研究会理事、潍坊市着名收藏家聂传声与老商标收藏的故事,并配发了公祥染织厂印有黄仙斋头像的注册商标。几天后,黄仙斋之子、家住奎文区苇湾小区的黄昌元通过本报联系到聂传声。一枚小商标,串起两人的情谊。
  69岁的黄昌元是黄仙斋的三儿子,家中也曾有过那枚印有父亲头像的商标,如今再次在老商标上见到父亲的容貌,特别感慨。他回忆起父亲的一些事情,主动写下来,并将父亲用过的名片、印章、账本及全家福等照片资料送给聂传声。
  通过黄昌元,聂传声更加了解到黄仙斋是一名诚信的商人,而且家风醇厚,教育的孩子都很优秀,解放后送二儿子参军,表现突出,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三儿子是人民教师。"通过这枚商标,通过这次报道,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黄仙斋的事情,更加丰富了商标背后的故事。"聂传声说,这些资料对于了解上世纪潍县的经济、社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