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4-10 16:24
鄌郚总编

春风十里唤醒梦里田园

  春风十里唤醒梦里田园
  ——来自鄌郚镇伟圣田园综合体的调查
  昌乐传媒网4月9日讯(记者 吴瑞萍 秦波)入不惑之年的张国伟,搞了20年农业,却从没想到自己的"身价"会这么高。
  作为鄌郚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样板工程项目,伟圣田园综合体计划总投资1.5亿元,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100亩,规划高科技种植区、观光农业休闲区、精品无籽西瓜种植区、现代商贸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区,有效辐射带动周边金山、泉头、漳河等村的8000多亩无籽西瓜种植。
  "现在正以每年三四百亩的面积扩张。"手指面前整齐划一的瓜果蔬菜大棚,张国伟志气满溢,"争取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投入这场乡村建设的行动,亲历着乡村的巨变,如今的张国伟,已逐渐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
  规模经营 让土地有活力
  作为地道的"农二代",在上世纪90年代,张国伟的家人就已开始从事大棚种植,但"跳出农门吃公粮"却一直是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
  不过,中专毕业后的张国伟却并未收获自力更生的喜悦,几箱方便面就可代替的工资在父母大棚种植的收入面前不值一提。一直以来,出村、进城的质朴直白的"城市梦"激励着他拼命学习工作,但在这样的差距面前,他突然意识到,农村已经开启了一片广阔的、未知的、却是无比迷人的天地。
  沉静下来的他开始思考,"有意义的事,到底是什么?农村和城市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21岁的他决定离城、回村,深耕家门口的这片土地,这一条创业的弧线,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和故乡。
  说干就干,但对农业知识的熟稔,并非一日之功。好在他当时所处号称"中国西瓜第一镇"的尧沟镇不缺师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多方求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瓜菜种植经验,很快就摸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经验。不过,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行为模式,他跟父辈比起来,都有着太多不同。
  此时,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确权制度改革正在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逐渐成为趋势。但在大棚密集的尧沟,寸土寸金,张国伟规模化发展的抱负难以施展。蛰伏五年后,他终于抓住机会,在寿光承包200多亩土地并签订了10年合约,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产让他在2007年秋便基本收回了当年的投资,由此掘取了自己农业发展致富路上的"第一桶金".
  但这绝非张国伟的终极目标,他亲历着昌乐乡村的蝶变,也感知着这个时代对乡村的寄托,"想要打造一个农村社区的致富共同体,既实现物质共同富裕,也达到人文环境和谐".
  几番寻觅,他在鄌郚镇落了脚。首次站在这里,触动他的不是外在的利益核算,而是热情好客的质朴乡风,还有镇上党员干部和谐团结、一心帮民致富的情结。
  2014年,张国伟首批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伟圣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高档钢结构拱棚及高温棚,园区全部实行订单式生产,以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机制,良好的信誉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此后,他更以每年三四百亩的扩张速度加快园区建设,"速度快,但我并不盲目。"珍藏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乡土梦,张国伟的这场乡土复兴的实践正刷新着我们对农民的认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他以自身的耕耘回答着"谁来种地"这一重大问题,以土地为支点撬动乡村的振兴与崛起。
  生态高效 用绿色提品质
  自动喷灌,冷藏保鲜,温室育苗……伟圣田园综合体设施农业日趋完善。
  无论是投资高标准专业检测室,还是严格的二维码追溯机制,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食品安全。在农业园区,随处可见智能杀虫灯,喷药、施肥必有技术指导,产品外销要经过严格的农药残留等检验,要统一包装打上自己的品牌。
  对于农业科技的热望让他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农户共同发展。通过培训,聘请当地农民进园打工,使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整个园区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再划分园长,区域之间、棚与棚之间都是独立核算。"
  在温室大棚里,工人正在采摘进入成熟期的博洋系列甜瓜。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通过立体栽培,这里的甜瓜出苗后,可以像灯笼一样悬挂着长。"甜瓜是顺着这样的白色塑料绳蜿蜒而上,吊着长的甜瓜由于四面见光透气,不仅品相好看、肉质佳,土地利用率也相应提高。一亩地如果地上种400株,吊着可种1200株。"
  据他介绍,博洋系列甜瓜瓜体大小均匀,肉质松脆,糖度高。目前批发价每公斤10到12元,比一般甜瓜价格高50%左右。
  不止甜瓜,由伟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端无籽西瓜种植区项目日前入选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借助"鄌郚无籽西瓜"品牌优势,加强与多家农业院所合作,并聘用"土专家"进行大规模种植,集中管理,从根本上保障无籽西瓜品质。"现在种植的甜瓜、西瓜、南瓜,春夏秋三季销售收入4000万元。"   几年来,张国伟还制定了标准化"作战图",几时播种、几时施肥、几时除虫,都不再是笔糊涂账。按规范生产,农药和化肥用得少了,产量不减,品质也更好。今年,张国伟正继续着力把这种工业化生产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让越来越多的标准化生产"作战图"烙进农民心里。
  合作发展 用订单赢市场
  1200亩,200多个大棚,仅甜瓜一年的产量便可达1000万斤。
  它们都销往了哪里?张国伟如何销售这么大的产量?
  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国伟道出了秘诀:订单农业。
  回望十年前,张国伟可算是我县第一批发展订单农业的先锋,尚在寿光发展时,张国伟便带领伙伴多次跑南方寻求合作伙伴。如今十年过去,凭借优秀的品质和口碑,深圳的百果园、杭州的鲜丰、广东的新大地等国内领先的四五家水果零售商都与伟圣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保守估计伟圣年销售额可达8000万元。
  "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十年订单生涯,张国伟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根据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需求,避免了盲目生产。但我们更要有契约意识,绝不能因为价格浮动恶意违约。毕竟人无信不立,合作对象对于信义品质的要求更是让人钦佩。"
  说起曾经和杭州鲜丰的一次合作,张国伟仍极为感叹,"有一年雨水特别多,所以甜瓜口感不是很好,但是按照合约上的甜度等指标都已达到,我当时就觉得差不多卖了就可以了。但是杭州鲜丰坚决不入自己专卖店销售,而是自己拉到市场按照市场价处理,仅一个批次鲜丰就损失了三四十万元。"
  君子义以为质。鲜丰对于品质的极端要求、对于信义的极致追求,给张国伟很大的震撼。在不愁销路的前提下,加大与百果园、鲜丰等公司的合作,建设精品无籽西瓜种植基地2000亩,带动周边无籽西瓜种植8000亩,在干渠西侧建设特色采摘园、果品园、游乐园、垂钓园等项目,进一步丰富田园综合体内涵。
  同时,他结合土地权能改革,积极流转群众的土地建设园区,实现了自己受益、群众受益、村集体受益的"三赢模式".并吸纳群众到园区务工,使周边600多户群众致富增收,带动周边村200多人就业,仅一年的工资支出就达900多万元,并且帮扶60个贫困户脱贫。
  "做农业需要时间与耐心的沉淀,需要诚心和道义的守望。"张国伟笑言,"我耐得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报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