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5-23 19:54
鄌郚总编

刘文安丨九曲河纪事

  九曲河纪事
  刘文安
  鄌郚九曲河,岂止九曲,焉知经年。秦风汉雨度,春花秋月多。潺湲着博爱与尊荣、悲欢与忧患的运命,多少年来,温柔与刚强的九曲河蜿蜒在巍峨的马驹岭脚下,是流淌在我们鄌郚人心中的一条母亲河。
  九曲河缓缓地流动,是一幅飘逸、淡雅、流动着的水彩画!洪荒远古,不知经年。有一条河从一线天的岭西径入九曲,为支流。沧海桑田,河床已填埋在地下。沉醉于注入的浩瀚,留在九曲河温情的记忆中。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记载“马驹岭在鄌郚镇东二里许上有大王庙。”
  九曲河吟唱着历史的歌谣,在岁月里静静地流淌,一任时光荏苒,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潮起潮落、风卷云涌的峥嵘岁月。欸乃声矣!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时而宁静,时而喧嚣。在九曲河的碧波里,弥漫着战火纷纭的硝烟,
  元朝末年,时值天下大乱,可谓是“十里为王,五里称霸”,钟姓有一族人谋反,因其骁勇威武,众称“钟将军”,钟将军见时机成熟,便大兴土木,在九曲河畔,欲盖金銮殿对抗朝廷,为联合更多的钟姓家族起事,就去马驹岭东搞串联,由于那里的钟姓族人怕事发被满门抄斩,就表面上答应了钟将军的请求,却暗地里派人半路去截杀他,当钟将军走到马驹岭半腰的时候,被埋伏在那里的族人杀害,没想到钟将军人头落地,却尸身不倒,族人感到冤屈了他,就对钟将军立愿起誓,既然钟将军喜欢为官,就拜他为大王,钟姓所有族人首尾接龙递砖建庙祭祀。钟将军才轰然倒地,被厚葬,立庙。为大王子庙。
  大殿坐北朝南,视野广阔,气势雄伟。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分布着五脊六兽,出檐深远,气势磅礴。前檐墙下建须弥座,下有青石包基。四周施单翘单昂栱,补间斗栱各一朵。殿内梁架前后内额与四椽袱构成井口方梁,纵横摆在稍间的中间,四角用三层抹角梁与斗栱层层挑起井口梁,下饰垂梁柱,构成“悬梁吊柱”,自此香火日盛,三月三为香火会。大王庙历史悠久,历代兴盛,也未毁于战火,只在文化大革命期被毁。传载八步之内有井,井底有金耙银捞,为镇庙之宝。有说是朝廷命官曹将军为钟姓族人所害。又传,将军姓卢为鄌郚金山人氏,为钟姓所杀,所以,当地有钟卢不通婚之说。不同的版本,演绎着大王庙子的种种传说,在下记述,不敢苟同,毕竟年事已久,大王庙已毁之不存。徒留荒凉地,松声薄暮来。
  鄌郚有三官庙,现已荡然无存,但规模宏大的气派依然留在九曲河的记忆中,绵绵不绝的香火在河面上明灭着玄幻的敬仰。三官庙正向(坐北向南),殿宇嵯峨,高耸于周围民宅之上。大殿为三楹,分前后两殿,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西南角有土谷庙子,前殿植有松树,东三西四上一棵,其中一棵在月台上。后殿院有无心槐,中有空洞,可过人,三人展臂合围粗。大殿内壁画色彩素淡,庙中塑三元大帝均为站像,双手捧朝笏,举止大都相同。三官职司: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最受欢迎者当为天官,他与掌管官禄的员外郎掌管人寿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之星。后殿为地狱雕塑画像。
  三官庙也叫三元庙。据《搜神大全》和《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古时有陈子梼与龙王三女儿成婚,所生三子,长大均神通广大又真相骨相。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的生日分别为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是、下元十月十五日。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三元大帝中。天官赐福是最为人们熟悉的。过年时买一张“天官赐福”年画贴在墙上作为装饰。画上的天官雍容华贵,三绺长须,面容慈祥,红袍玉带,手持如意。携带的五个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象征着多福长寿,为人们所喜爱。
  据《昌乐县志》载1938年2月4日,抗日别动队第十七大队在三官庙与共产党员刘汉三领导的抗日武装第三十二大队合并,壮大了昌乐党组织领导的抗日力量。1944年八路军轰击高崖明楼(明楼,明鸿胪寺卿秦登龙建)鲁中军区一团再次攻打高崖敌伪重要据点,首次使用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四一式”山炮轰塌村中敌人盘据的“明楼”,传言当时打中火药库。日伪军死伤无数,后运尸至三官庙,肢体已烧毁变形,惨不忍睹。三官庙拆除后,改建为北村中心小学,1995年小学搬迁后,多规划为民居,现为中心幼儿园,仍留存三官庙香火会,规模已不大。正月初五、十五,四月二十四,九月二十九为香火会。
  九曲河不知疲倦地流淌着,似乎在向人们娓娓讲述那昨天的灿烂和今天的辉煌,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鄌郚镇抽调107人进行土法开采。同年8月24日转为地方国营,归属县领导,11月又归昌潍专署领导,企业定名为“昌潍专区青上铜矿”。地方国营企业,隶属县建材局。1981年因铜矿资源枯竭转产纤维板,1982年改产水泥和铸钢件,青上铜矿水泥厂,由原青上铜矿转产而成,国营企业,1984年投产,年产325号水泥1.9万吨。
  青上铜矿位于鄌郚镇青上村东、马驹岭南麓、豹子山西坡上,称青上铜矿。1957年,山东第一勘探队进行勘探,勘探出储量C1+C级储量为135万吨,其中C级为49万吨,平均品位为0.83%,1958年建矿,以驻地和矿产名称取名,当时是露天开采。当年采出矿石43724吨,多系氧化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同时建炉冶炼,因缺乏技术,经反复试验,两个月炼出铜金属295斤。1959年,经省地质局勘探,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设计,地区冶金煤炭局管理,开始矿区基本建设,建提升斜井83.5米,通风斜井9.35米。1960年为进一步加强机械化生产。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土洋结合”建成了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矿场。至1962年第一季度,共生产铜精矿300吨。1962年7月2日,山东省冶金公司通知,该矿作为停产保点单位。1966年7月,省冶金厅决定该矿再次上马,生产规模定为日采矿石200吨,隶属关系归专区。初定为井下开采,省矿山设计院与地区主管部门专门到该矿审查方案,认为地质条件适合露天开采,令于1968年11月由井下转为露天开采。结果投资30万元,费时一年多,只挖了两个大坑,堆起两个土堆。事实证明露天开采弊多利少。省生产指挥部又指示,该矿于1970年1月再由露天转为地下开采。几经曲折,国家共投资620.88万元,于1971年将该矿建设成为年产铜金属量620吨的国营小型铜矿。开采过程中,省有关部门在该矿区周围做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和物探工作,但终没再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床。1981年9月,全矿开采完结,经省、地、县有关单位验收后,同意闭坑。共开采11年,实际产矿石85万吨,品位平均0.6%,产纯铜金属量为4676吨。
  时过境迁,九曲河依旧在西河崖里吟唱和流淌,悠然如歌。怀着一种美丽的悲悯,流长在不尽的岁月,逶迤而去。而历经辉煌的青上铜矿由于资源枯竭,现已废弃拆除。徒留巍然壮观的铜矿大桥,还有那座破烂不堪办公楼,诉说着青上铜矿的岁月沧桑。在那个岁月里,青上铜矿矿区规模宏大,分南厂北厂,正式工,国家粮,令人羡慕,令人向往。享尽了殊荣。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成就了青上铜矿的荣光。但终是突破不了资源匮乏的瓶颈,几经转产,总是挽救不了颓败的运命,青上铜矿消失了,湮灭在荒凉、凌乱的断壁残垣。但是,那昔日的影像却总是挥之不去,因为有着太多的美好的记忆,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每到星期一定期放电影,在当时,是重要的一项文化生活,几乎是我们全部的唯一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会餐。周边村庄群众成群结对地背着板凳去看电影,热闹非凡的场面,成为岁月里的盛典,为人津津乐道。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九曲河早已变成了树草杂生,土沙暄软、沼泽密布的河床,徒留一线清溪在不舍昼夜的流淌。孔子曰:逝者如斯夫!顾念昔日浩浩汤汤、恢弘博大的印象,我们依然守望着九曲河年年的汛期,复活重现那飞湍瀑流的风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