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5-27 22:02
鄌郚总编

消失的五道庙

  消失的五道庙
  徐一波
  秦汉至民国期间,朱刘店是官道要冲,长安通往登州的驿道自此经过。凡要津之处必设官驿,驿站周围则店铺汇集,寺庙林立,求神拜佛,颇有规模。那年间,在北中国的农村,人们对五道将军的信仰,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晋冀鲁豫一带,几乎村村都有一座五道庙,一般都建在村庄的边缘地带,或大路口交汇处,朱刘店驿也不例外。
  相传元代时,一朱姓大户在此经商开店,一日,店东石埠突发巨响,朱姓人家惊悚害怕,迁往他处,店铺因无法带走,只得留下,朱留店由此而得名,至今当地人还称村东的石埠为响埠。明成化元年(1465年)石塔铭记云: “本县东二十里名曰朱留店。”到了明代隆庆年间,因刘氏兴,遂改村名为朱刘店。当时,朱刘店青龙大街东西两首有东阁子和西阁子,其建筑雄伟庄严,殿宇巍峨,碧瓦重檐。东阁外有一凹湾集雨水而成曰“东湾”,每日水流潺潺,林木繁盛,群鸦毕至。东湾之上有一石埠便是响埠,响埠西坡上,有一座规模不大却很精致的庙宇,村民称之为“五道庙”。建于何时,因缺乏资料记载,已无法考证,但却与老潍县西南关五岔路口处的五道庙对峙而立,遥相呼应。据老人们讲,早先的五道庙坐南朝北,无有正门,庙小玲珑,斗拱飞檐,庙前场地规正宽阔,青石铺地,青石台阶踏步,店两旁有楹联一副:持宝剑护卫五道,举钢鞭威震四方。字迹被岁月浸蚀,斑驳模糊。庙内供奉着五道将军七彩泥塑神像,按尊卑排列,正襟威仪者,悬笔待书者,肃立侍奉者,形象各异,面容均显威严。五道将军,实际上是中国道教吸收了佛教轮回思想而演绎出来的本土神,据传为东岳大帝手下的属神,掌管人的世间轮回与投胎转世。在民间,人死后到安葬,家人要到土地庙或阎王殿或五道庙送灵祭祀,希望死者到阴间不受惩罚,转生为人,与人间割断亲缘,不要再回到人间作祟,都讲究一七、三七、七七等七个祭祀节点,再加上百天、一年、三年共十个祭祀节点,其实这也是人死后的鬼魂所要经过的十个关卡,而五道将军分守的就是最后的“三年之期”,这也是最后一个重要关卡,分道送轮回鬼。《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奴阳寿未绝,今被五道将军收用······蒙五道将军可怜,给假三日。”亦省作“五道”。《水浒传》第十五回: “村中唤作活阎罗,世上降生真五道。”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转头逢五道,开眼见阎王”。因此民间就有了“转头逢五道,开眼见阎罗”的民谚。此处的五道庙恰与官道北的土地庙、东阁上的玉皇大帝庙及阁下的送子观音庙、千手观音庙共同构成一幅儒释道和谐相处的乡村画卷。
  早在唐代《广异记》和宋人的《太平广记》、 《佛祖统纪》中记载有不少关于五道将军的故事和传说。
  在道家典籍和民间称谓中还有“五道神”、 “五道真君”“五道圣君”“五道大神”“五道老爷”等名号。五道神信仰源自列国,时间久远,有句话叫做“秦穆公敕封五道,汉高祖恩赐将军。”即是其信仰的肇始开端,之后这种信仰便陆续在北方农村兴起。据传姜太公封神之时,把两位武士给遗忘了,一位叫张道陵,一位叫张魁。当姜太公封众位天神之后,两位武士见封神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便去找太公,太公说:
  “事物繁忙,一时疏忽。这样吧,你们见义勇为,赴汤蹈火,就封两位担当人间的巡视官,专门考究百姓中的是非之事,及时禀告天宫。”张道陵和张魁对此官职很不乐意,也不好再说,便一起到张道陵家吃酒解闷。席间,张道陵妻子高兰英端菜斟酒,招待热情周到,张魁见这位年轻佳人貌美心善,便心生歹意。二人酒酣耳热,趁张道陵一旁续酒之机,张魁背起高兰英就跑,张道陵在后面紧追不舍,赶至五道岔口,人已不知去向。张道陵正在思索盘算走哪条道的时候,一下子“坐化”了,人们就在当地盖了一座五道庙,题词为: “五道十字座,三关察人性”。“夫五道庙者,五道神也。”从此张道陵变成了五道神。传说中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五道将军是盗神。认为“五道”之意出自《庄子·胠箧篇》: “盗亦有道,妄意室中藏,圣也;先入,勇也;后出,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这实在荒谬之极。但由于人们把五道将军说成了盗神,所以又有人将其视为“五盗将军”,成了五个有名有姓的盗寇,即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据朱刘店历史地图制作说明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宋废帝永光年间,有五盗寇独霸一方,作乱不止,祸害百姓。景和年间,皇帝派遣大将张洪捉杀五盗于新封县北,此后五人阴魂不散,作祟惑众于丧生之地,人畏其患,遂祀奉之,祭之者呼其为“五盗将军”。后五人被衍化为盗神,收到祀奉,但并不流行。
  朱刘店东阁处五道庙就是供奉“五道将军”的庙宇。儒家经典《礼记·郊特牲》认为,人死后,魂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这大约是“告庙”习俗的由来。《礼记·壬制》记载: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郑玄注: “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五祀中祭祀的行神,也成为“路神”,这种习俗称为“祖道”。
  按照道教说法,五道将军属我国土生宗教—— — 道教的一个神灵,俗称路神或道神,是东岳大帝手下的属神,地位高于阎罗王前的判官,掌管着世人的生死与荣禄。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名也(地狱道)。”此处五道作用和含义是向人们宣传行善者成神仙,作恶者下地狱,其实都是劝人弃恶从善做好事。不仅如此,五道将军也会来到人间,分辨善恶,根据巡查到的情况,随时可以替阎王决定人的寿限,进行再造轮回,能帮助成全弱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极有同情心,是个有正义感的冥神,他与土地爷一道保护着邑人出行平安,并执掌通向阴间的诸事。
  东阁外的路口,原为乡村丧葬礼仪的中心,按照北方传统土葬习惯,人死后出殡前,亡者家属要去五道庙“告庙”,都要到这里进行祭拜,大声嚎哭一通,焚香烧纸,送浆水或为亡灵招魂,意思是死者在阳间的生活已经结束,鬼魂在五道庙停留之后,就踏上去往阴间的路程,向五道老爷打个招呼:到了阴间烦请您老人家照顾一下。甚至,但凡村中有人故去,还要将其姓名写于纸上,焚于五道庙前,即视为通过五道神上报阎王,将此人在生死薄上将名字注销,让其重生轮回,民间俗称“报庙”。五道庙自建以来,五道神护佑一方,村运亨达,万民康泰,山野苍生尽得其利,可谓功德无量。可惜寺庙已毁于民国战乱,庙址碑石荡然无存,原址已被县水泥厂家属区内的房舍道路覆盖,只有美好的念想长留于乡民心间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朱刘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