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08 16:58
鄌郚总编

蒋峪史话

  蒋峪,更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潍坊市中心镇。据史载,蒋峪古有"二衙"之称,是为朝廷派出机构,专司皇帝遣官祭祀东镇沂山的文书之事。明朝时在穆陵关设巡检司,清朝建立后巡检署设于蒋峪。明朝以前,境内即有铺舍(驿站)"火照铺、黄涧铺、蒋峪铺".境内曾发现牛河楼、赵家庄、东田峪等龙山文化遗址,南蒲沟商朝遗址,陈家庄春秋遗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蒋峪村东)岳石时期遗址。
  炎帝集团的姜氏部落的一支散居这一带,因命名山头为姜山、水为姜水、山沟为姜峪、村为姜峪村,后讹作蒋山、蒋峪,这就是传说中蒋峪的来历之一,又传因此地处在交通要道,多设店铺,习称北店,后以当地神话传说易名"酱鱼",渐演变为蒋峪……一个个神话传说寄托了生活在当地的百姓们对蒋峪这片热土的崇敬和厚爱。
  历史上,作为鲁中地区重镇之一,蒋峪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据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已经在此聚居,村东的"钓鱼台"足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齐长城复线由村北的石门山穿过,据临朐旧志记载,子路、孟子等人都曾经在此逗留过,有石碑为证。
  蒋峪又叫穆陵寨。在蒋峪东村西南部,有一大片高土台,即为金朝穆陵县城遗址所在地。据《山东通史》记载,公元1127元,金灭北宋,山东从此陷入金朝统治之下。由于金朝实施的高压统治,致使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金朝后期,以红袄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以沂山为根据地抗金,威胁着金朝政权。由此,金朝于公元1216年在沂山腹地设置穆陵县,设于穆陵镇,与临朐县一起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1234年,金朝灭亡,穆陵县为李璮割据,1266年,隶属蒙古中书省直辖,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穆陵县隶属元朝中书省直辖,1278年,元朝认为政权已稳,穆陵县已失去"剿匪"的军事价值而予以撤销,辖区并入临朐县,县城恢复为穆陵镇,穆陵县一共存在了63年。民间传说蒋峪历史上曾经叫做穆陵寨(北宋年间,姬姓立村,以南有穆陵关,得名穆陵寨),据以上记载,可以认定穆陵县城旧址就在今蒋峪村。据实地考察,县城遗址所处地基周围高二三米,东西长约一千余米,南北宽约五百余米,与原临朐县城规模相当。由于近代村民建房,高土台已被铲掉,县城遗址只剩下东西、南北各一百余米的一小块。遗址上有一片大街路石,土台上有古井一口,称为"穆陵老井".旧砖、古瓦、断墙、老井为我们讲述着穆陵县城古老悠久的历史。
  蒋峪镇交通便利,古时便有"自县治西至穆陵关南北干路附支路"、" 蒋峪东西支路"、" 自县治至蒋峪支路"在此交汇。如今,省道东红公路纵贯南北,大沂公路横穿东西,长深高速公路青临段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奠定了蒋峪成为千年商埠的基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邮政代办所。民国初年,已是商贾云集,成为县境内重要商贸集镇之一。时有商号几十家,多为潍坊、周村、青岛等外地人设立,亦有部分本地商号和流动商贩。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恒丰"、"顺祥宫"、"公义和"、"公义站"等。仅"恒丰"商号,便设"永祥"、"永盛"、"永茂"、"永兴"、"永聚"等诸多字号。商号经营项目涉及酒坊、油坊、缫丝、红炉、木工、成衣及布匹、五金、鞋帽、烟酒糖茶、杂货批发和零售等。当铺、医药门诊、旅店亦有数家。1922年,王道敬的"同仁泰"丝厂,有改良足踏缫丝车50台,收购蚕茧2万公斤,为县内较大丝厂之一。1938年1月,日军占领临朐城,不久即侵占蒋峪,外地商人全部撤走,商贸一度萧条。其后,原蒋峪镇逐步演化为临朐县南部重要商业集聚地,并辐射昌乐、安丘、沂水、莒县等周边地区。解放战争时期,鲁中三地委驻扎蒋峪。新中国成立以后,蒋峪一直是镇政府所在地,直属机构均设于此,镇区服务功能齐全,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