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19 11:25
鄌郚总编

漫话"端午"

  漫话"端午"
  作者:李国忠
  端午节,即阴历五月初五日。在中国的传统历法中,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分别用十二地支中的寅、卯、辰、巳、午、未……等十二个字表示,即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五月为午月等等。端,始也,"端午"即午月的第一个五日。
  农谚:"不吃端午粽,不把棉袄横(横,方言,即放下的意思。)"说明在我国北方地区,初夏时节,气温仍然不稳定,有时偏低,需要穿棉衣御寒,只有过了端午节,日平均气温才能稳定在22*C以上,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盛夏季节。
  端午节,在春秋以前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楚国大夫屈原在此日投江殉国,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缅怀他,从而把端午节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一直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华人文化圈里的一个隆重节日。在我国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本地区特点,家乡的端午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吃粽子。屈原投江后,人们期望能迅速把他搭救上来,于是一方面驾驶各种船筏下水打捞,汨罗江面上各种船只往来穿梭,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后来演变成了民间游戏龙舟竞渡,流行在江南水乡一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屈原在水下挨饿和鱼鳖啮噬,纷纷往水中抛撒大量米饭,有的用竹筒盛着,有的用芦苇叶包裹着,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流传于全国各地。端午节早饭主食必定是粽子,再配以煮熟的鸡蛋和米饭。这些粽子有的是提前蒸好的,更多的是现蒸现吃,这样做更鲜美可口。包粽子主要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和粘性大的糯米,传统形式为三角形。糯米中掺小豆的叫豆粽,谐音"都中";掺红枣的叫枣粽,谐音"早中",意在让上学读书的孩子能学习好,早早考中状元,因此吃豆粽和枣粽的最多。
  现代社会,超市里出售各种粽子,花样繁多,甚至南方的方粽、荤粽和竹筒粽也已流传到了我的家乡。
  2.插艾。屈原以身殉国流芳百世,他的爱国精神也因之传播至华夏各地。五月初五日早上太阳升起前,家家户户都在屋门口,大门口门框两边约一人高的地方插上新鲜艾蒿。"艾"谐音"爱",表达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爱戴之情。
  端午节也是古人的"卫生节",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民"卫生节",这一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即使现在居住在楼房里的人,端午节早上也会家家户户遍插艾蒿。现代房屋结构,门框两边已无法插艾,人们就把成把成把的艾蒿倚放在门口两边。"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良好药物。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遍插艾枝,艾蒿清新爽悦的气味,能使人神清气爽,还能规避蚊虫和蛇蝎的叮咬,保证人们精神愉悦强身健体。用艾蒿、苦夏草煮鸡蛋,儿童吃了不会苦夏。用艾蒿煮水给儿童洗脸,一夏天不生痱子。
  艾草熏香、沐浴可以"辟邪".科学研究证明,艾草中的挥发油,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所谓"辟邪",就是对空气消毒,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拴五色线。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线,拴线时儿童不能开口说话,或者干脆在儿童熟睡中偷偷地拴上。五色线不能随意扯断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水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免蛇蝎类毒虫的侵害,抛到水里,意味着让流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由此保障儿童平安健康。
-
凤凰山人:本名李国忠,笔名庸之,昌乐县作协会员,远山文学特约作家,年近半百始涉文坛,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宝石城文艺》、《齐都文苑》、《潍坊家庭》、《潍坊日报》、《白杨钟声》等报刊书籍和《凤凰城文学》、《远山文学》、《作家地带》、《读者美刊》等网络平台,参与编写《昌乐古今.朱刘辑》。2018年度远山文学优秀作家。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春节特刊 过年记忆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