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28 15:32
鄌郚总编

"六月六 "习俗知多少

  "六月六 "习俗知多少
  作者:李国忠
  冷在九,热在伏,夏至过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摄氏40多度,超过人体温度。古人云:"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天气闷热,人体感觉不适,精神萎靡,甚至生病。以农历六月六为中心,人们创造性地设立了许多民俗活动,使一个燥热难耐的夏季变成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六月六恰逢一年过半,也叫"半年节",虽算不上什么重大节日,但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已有六月六闺女回娘家的记载了,至今中华大地上,除汉民族以外,仍有许多少数民族如布依族、苗族、壮族、瑶族、满族、藏族等等,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把六月六当做节日来过,有的甚至相当隆重热烈。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个地方过六月六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把六月六当做节日,吃喝玩乐走亲戚,其内涵都差不多。在我们昌乐地区,民间的六月六习俗,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六月六吃炒面。我对六月六吃炒面最早的印象,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时候生活水平不高,长年吃粗粮、糠菜,饱腹而已,每到夏天,暑热难耐,食欲不振,厌食,大人说这叫"苦夏".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母亲炒上炒面让我们吃,具体做法是,把晒干的麦粒放进铁锅里面炒,一边加热一边翻动,直到把麦粒炒成焦黄微糊,然后用石碾压成面粉,或者直接把面粉放铁锅里面炒。炒好的炒面掺上红糖,温开水调成糊状当粥喝,喝一口,甜甜的,淡淡的糊面味伴随着小麦面粉的清香,顿觉胃口大开,食欲大振,或者把炒面加少量水拌匀了,攥成"饽饽蛋"当零食吃,孩子多了,互相攀比,看谁吃得多,结果越吃越爱吃,厌食,"苦夏"一扫而光。就现代医学来看,炒面里带有少量炒糊的面粉,变成了木炭,木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胃肠中的细菌和毒素,防治痢疾和肠炎的发生,经常食用,可确保肠胃健康,是一种夏季良好的保健食品。据说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古已有之,4000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宋朝皇帝还曾把炒面当成礼品赏赐给朝廷大臣。
  送闺女。新媳妇结婚后的第一个夏天,娘家母亲要置办上礼品,亲自把女儿送到夫家,礼品一般有"新麦子饽饽"和时鲜瓜果,杏是必须要有的,"杏","兴"谐音,"人人兴","大家兴","你兴我也兴",讨个好口彩,图个吉利。中午夫家会买上酒,做上好吃的饭菜,热情款待亲家母,席间边吃边聊,加深了了解,交流了感情,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六月六是新婚后,两亲家第一次当作亲戚正式走动,为往后的夫妻和睦,两亲家和谐起到重要的联络作用。"送闺女"一般只送结婚后第一年的六月六,也有的人家连送三年,以示对自己女儿的娇贵,也表示对两家姻亲关系的尊重。
  六月六看谷秀。旧时耕作制度下,昌乐一带的春播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大豆。农历六月初,即将入伏,高粱谷子进入旺长期,如果雨水调和,谷子开始抽穗,高粱开始打苞。高粱有一种灰霉病,打苞后露出的不是正常的高粱穗,而是一种霉变了的病穗,外包一层白膜,内藏一包黑色的硬块,俗称"乌霉",入口略甜,无异味,可食用。感染了灰霉菌的植株必定绝产,颗粒无收,农民们会经常去田里巡察,发现病株,及时清除,这叫"打乌霉",有时会把摘掉的"乌霉"拿来吃,咬一口,满嘴乌黑,两人对视,不觉一阵好笑。"六月六看谷秀"即表示这一时期的物候特点。
  歇伏。已婚妇女,春种夏收,跟男人们一块劳累了半年,过了六月六以后,"入了伏,挂了锄",坡里的农活渐少,女人们总算可以歇口气了,有的回娘家与父母短暂团聚,有的在家里把冬春用过的棉衣棉被拆洗翻新,然后一边休息,一边搓麻线,纳鞋底。夏季气温高,空气湿润,麻线"疲软"不易拉断,纳出的鞋底格外结实。夏季白天,农户门楼里,树荫下,三五成群的青年妇女聚在一起,一边说笑聊天,一边飞针走线,到了高兴处,哼几句小调,唱几首小曲,别有情趣。走过农村大街小巷,艳丽的女装,衬着绿树蓝天,不时飞来一阵阵银铃般的嬉笑声,构成了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六月六歇伏,是家庭妇女一年中少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勤快的妇女利用"歇伏"的机会,多干一些针线活,把一个燥热难耐的伏天度过得有滋有味。
  六月六晒龙衣,六月六闺女回娘家等等,一大些与六月六有关的习俗,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有"六月六吃羊肉"这一习俗,非但没有淡化,还有愈加兴盛之势。据说伏天吃羊肉暗含"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伏天吃羊肉可以以热制热,排汗排毒,驱除冬春湿气,强身健体,是食疗的一大创举,素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原先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羊肉是奢侈品,老百姓一年难得吃一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养生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伏天吃羊肉已变成家常便饭。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一盆全羊汤端上餐桌,热气腾腾,浓香四溢,闻一闻,心旷神怡,尝一尝,满口生津,齿舌留香,把六月六的美食文化推向了高潮。
  六月六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正在重新焕发青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虽然说法不一,过节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希望"六六大顺,吉运常在".
  2019.6.26

  凤凰山人:本名李国忠,笔名庸之,昌乐县作协会员,远山文学特约作家,年近半百始涉文坛,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宝石城文艺》《齐都文苑》《潍坊家庭》《潍坊日报》《白杨钟声》等报刊书籍和《凤凰城文学》《远山文学》《作家地带》、《读者美刊》等网络平台,参与编写《昌乐古今·朱刘辑》。2018年度远山文学优秀作家。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