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19 15:11
鄌郚总编

临朐"打铁花",再现老龙湾!

  临朐"打铁花",再现老龙湾!
  ——临朐人民值得期待的文化盛事
  临朐"打铁花"是临朐历史上的民间传统,早在清朝的光绪《临朐县志·风俗》中就有明确记载:"岁时上元灯火,铁花最奇,融铁汁于釜,壮者袒臂,执片木酌倾其上,自下搏之,跃高数丈,繁星灿然。此戏惟北郭有之。"
  临朐北郭在老县城北门外,即今兴隆路北三元、太平、西坦、兴隆一带,当时有城外之郭围绕,以便防御土匪袭扰。临朐北郭的铁花,实际上是在西坦西沟"探崖"上,即今中医院前的龙泉湖东湖,中间低洼,四面是陡峻的土崖,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方圆数十里的民间百姓汇集于此,观看打铁花。由于临朐城北门的三官庙会为正月十五,不明天就有香客来进香,所以正月十五这天临朐城北门外比腊月大集还热闹,香客云集,商贩满街。说书的、唱戏的,加上当地各村的民间艺人都出来凑热闹,排高跷、舞龙灯,跑马灯,玩狮子……许多远来的人干脆买点零杂吃了,等待天黑看玩艺!整个北关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爱看"打铁花"的,都聚集在西沟探崖周围。
  据我已过世的显父以前介绍:西坦探崖上打铁花是李家铁匠的拿手绝活,大白天他们就把化铁的锅炉支好,把风箱调试适当,在风箱把上固定一根很长的横木,可以由四个人推拉风箱,同推同拉,动作一致,才能保障炉火纯青,融铁成汁!拉风箱这活,多有学徒的年青伙计来干。入夜时分,四周黑暗,铁匠艺人用极小的坩埚舀起铁汁,快速扬到空中,另手以木板击之,铁汁四溅,亮如繁星,又如空中礼花,怒射八方!
  从互联网上查阅"打铁花",发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都有打铁花习俗,有的资料介绍打铁花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经笔者考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流行的是青铜冶炼技术,冶铁技术尚未普及,韩国棠溪楚国宛,赵国冶铁在邯郸,那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顶级技术!即使到了汉朝,冶铁技术还是国家控制的高端项目,岂容随便浪费铁汁?从西汉桓宽着《盐铁论》,可知当时的西汉政府把盐和铁当成了整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即使到了汉朝也"惜铁如金",不可能出现打铁花的现象。只有到了汉、晋之后,道教兴起钻研炼丹技术,尤其是隋唐时期,炼丹名家葛洪、孙思邈逐步研制出火药!有了火药,才有了节庆娱乐项目的烟火;有了烟火,才有了鞭炮、爆竹,甚至铁汁烟花的延伸形式,所以打铁花是唐朝之后的烟花种类。
  不过从许多典籍来看,唐宋没有出现"打铁花"的记载。为此,笔者查阅了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还有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都没有出现涉及打铁花的内容。即使是介绍宋代科学技术的《梦溪笔谈》也没有介绍打铁花,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录了《元宵》盛况,笔者也详细阅读了其内容,但始终没有发现类似"打铁花"的描述,可见宋代根本就没有出现"打铁花"技艺。
  金元时期,女真族、蒙古族凭借铁马金戈的武力弹压,把汉族人屠杀统治,他们的文化比汉族人落后很多,所以金元统治者发明"打铁花"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只有到了明朝时期,汉族人民的厚重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才会鼓励工匠艺人研究铁汁混入合金,发明出"打铁花"等娱乐艺术项目。
  临朐县的打铁花,始于何时无从查考,只是在晚清的《临朐县志》里记录,估计应该是在清代中期出现的,结果到了1949年,临朐西坦探崖李氏铁匠们便中断了延续上百年的打铁花技艺!迄今已有70年的时间,当今80岁以下的人大概是没有见过当年的临朐打铁花盛况!
  2018年2月,临朐县政府组建了"临朐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将沂山、石门坊、老龙湾三处景区集中管理。
  2019年2月5日是旧历年春节,临朐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为了活跃节日气氛,丰富临朐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从外地引进打铁花技艺,在老龙湾畔再现临朐绝迹七十年的打铁花活动,这是临朐文化艺术史上的梅开二度!
  打铁花,是临朐人民久违的记忆!欲知其景,欲观其色,请在今年的春节之夜,直到元宵佳节,让我们齐聚老龙湾畔,观赏打铁花,品味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文图:张铭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