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30 06:10
鄌郚总编

消失的崔家漳河三官庙

    秦丹银:消失的崔家漳河三官庙
    在昌乐县鄌郚镇西南5000米,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金山。金山南麓有一个村庄叫崔家漳河(南距坊子 漳河村100米)。小村背靠金山,西傍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河(此河为红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可谓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1965年前,潍蒋公路出徐家庙村一路西南(此村距徐家庙村750米)紧傍崔家漳河村东经坊子漳河村中、刘家漳河村西,过大庄子村经马鞍山下到高崖村,然后一挺西南到蒋峪。这条公路在那个年代是昌潍地区通往沂蒙山区的主要交通要道。1965年潍蒋路改道,由徐家庙正南到程家庄再西南到高崖(改道后的潍蒋路在村东500米)。现崔家漳河村,村中东边的一条南北大街就是原潍蒋公路旧址(因村庄扩建,原潍蒋路东已陆续建成村民住宅)。
    崔家漳河村有一崔家店,在潍蒋路西,坊子漳河村有一吴家店,在潍蒋路东,这两家旅店相隔100米,因童叟无欺,公正热情,店主人厚道仁义,在潍蒋路上名声甚佳。又因这两家旅店位置在潍蒋路中间,生意非常火红。
    两店之间,有一座三官庙(庙址为崔家漳河地界),因庙规模较大,又在交通要道且在两个旅店之间,很是著名。此庙始建于明代。庙中立有四块石碑,其中三块石碑都是清朝重修碑记,具体年代因碑石风化而辨别不清。第四块为中华民国十三年重修碑记。
    崔家漳河村三官庙,建筑宏伟,坐北面南,庙门南开为红漆大门,门前有六米平台,平台南下有十三级青石条子石铺就的台阶,红漆庙门两边为黄底黑字对联,上联是:风调雨顺,下联:国泰民安,横批:正气调元。庙门外西边有一直径一米多粗的国槐树。进了庙门,院内有两棵参天大松树,分东西而立,有两个成年人合围之粗,每棵树下有数条筲桶粗树根拱出地面近半米高,如数条虬龙相聚,甚是壮观。庙东墙为青砖垒砌,墙外便是潍蒋公路。
    此庙三间正殿,厅房式建筑,前厦后阁,起脊瓦垄,大波峰,月弓梢,四梢按有走兽,梢尖端按有龙头。大殿前厦中间立两根八棱石柱顶厦,上浮雕楹联一幅,上联是:正气调元上中下统属帡幪,下联是:存神过化天地人同归掌握。
    走进正殿,房上是雕梁画栋,重梁重檩,暖阁内左、中、右塑有尧、舜、禹三尊坐像,泥塑栩栩如生。大殿内两头塑有四文四武神像,依山墙而立,生动逼真,文者文质彬彬,武者威风凛凛。暖阁中间有两根红漆木柱,上面有黄底黑字楹联一幅,上联为:平水土四千年立德立功兆民永赖,下联是:沐文化二十纪已享亦祀万世蒙休。
    三间正殿西侧为坐北朝南土地庙三间,为土坯房,土地庙内有五尊泥塑神像。庙院西北角有僧房三间,住着师徒两名和尚,有庙地三亩为和尚用度,进入冬季便听到早、晚两次的晨钟暮鼓及和尚的念经声。
    1950年,大殿内神像拆除做了村办公室。1955年区政府把三官庙内的两棵大松树卖给了教育部门,在塚头村建昌乐县第二中学用了。大殿在1961年做了小学校后又做了粮库。1976年大殿拆掉,用砖石木料盖了大队办公室。老和尚1957年去世,小和尚还俗回了原籍大岔河村。
    自此,崔家漳河三官庙消踪灭迹了。
    雄伟壮观的三官庙便留在了老年人的记忆里。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