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0-20 20:42
鄌郚总编

临朐发现宋朝韩世忠的“蒺藜阵”

  临朐发现宋朝韩世忠的“蒺藜阵”
  张铭璇

  在临朐县蒋峪集西北有村名曰:蒺藜沟。《临朐县地名志》解释其来历:“因处沟中,多生蒺藜,得名蒺藜沟”。其实,作为蒺藜科野生植物而言,山冈沟谷,哪个地方没有蒺藜?如此诠释,简直就是望文生义。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这一区域的农民在田野耕作时经常遇到铁蒺藜。什么是铁蒺藜?
  铁蒺藜是古代战争中的武器之一,用生铁浇铸而成,共有四个锥刺向外分布。如果把它扔在地上,总是有三个锥刺着地,如同三条腿;另有一锥刺则垂直朝上。此类兵器多是布撒于敌军通行的必经之路上,名曰“蒺藜阵”。当敌兵通过时,两侧伏兵万箭齐发,挥师夹攻,迫使敌兵在慌不择路的状态下涌入铁蒺藜阵中……铁蒺藜锥刺极为锋利,可以扎透鞋底,伤及脚心;也可以扎入马蹄中心。人马陷入蒺藜阵内,不是兵士伤足滚倒,就是马匹滚翻在地。而人马一旦滚翻在地,铁蒺藜就会扎遍全身,遍体流血,哭爹喊娘……其惨状简直不可想象!再加上伏兵从两侧追杀过来,陷入蒺藜阵中的敌兵只有束手投降,否则别无活路。而布设铁蒺藜阵的军兵多是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临朐县蒺藜沟村适处青莒驿道交通要冲之上,此道北经临朐,直达青州;南过穆陵,远通沂莒。古往今来,许多战役都是发生在这穆陵关北、朐城之南,这是因为此段山险路窄,别无捷径,雄关扼其口,崇山收其后,埋兵布阵,战无不胜,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处遗留铁蒺藜充分证明了古代曾摆蒺藜阵的历史事实。那么这些铁蒺藜是什么朝代、什么人物布设的蒺藜阵呢?
  原来,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朝军队驻扎北方与金兵鏖战。宋钦宗即位后(1126年),韩世忠跟随梁方平屯兵濬州。后来,宋朝军队首领张师正兵败,宋朝宣抚副使李弥斩杀张师正将士,激起张师正部下、大校李复鼓众反叛。李弥檄令韩世忠平叛。当时,韩世忠手下兵不满千,而李复等叛军竟有数万。力量悬殊,韩世忠部下将士都心惊胆颤,不敢向前进攻。韩世忠便把军队分成四队,在临淄河边布设铁蒺藜阵以“自塞归路”,利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战术,迫使兵卒“莫敢返顾”,激起了士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士气,从而大破李复,“斩之,逐北至宿迁”。《宋史?韩世忠传》的记载是:“时胜捷军张师正败,宣抚副使李弥大斩之,大校李复鼓众以乱,淄青之附者合数万人,山东复扰。弥大檄世忠,将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返顾,皆死战,大破之,斩复;余党奔溃,乘胜逐北,追至宿迁。”
  清康熙《临朐县志?遗事》则记载:“宋韩世忠逐淄青叛贼李复。复众数万,世忠兵不满千,至临淄河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兵莫敢返顾,大破复,斩之,逐北至宿迁。史载蕲王追李复至淄河,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今临朐之黄冈店乃时得其铁蒺藜,详其追复宿迁,则淄河至临朐之蒋峪,正所经之路。”从此记载来看,宋朝韩世忠在临淄河边摆设铁蒺藜阵后,击败了李复军队,并且斩杀了头领李复。李复叛军见主将已死,自是群龙无首、溃不成军,所以才败如流水,直逃宿迁。在这种乘胜追击的情况下,韩世忠军队进入临朐地界时,已没有必要再布铁蒺藜自塞归路,所以临朐地域内的铁蒺藜不可能是韩世忠军队所设,而极有可能是李复残部逃兵为了阻挡韩世忠率军追赶,故意设置断后路障。他们虽是在交通要道上设下铁蒺藜,但却无心恋战,更不敢埋伏两侧,只是设下断后路障,以期减缓追兵速度,便于自己遁逃而已。《宋史?韩世忠传》文载:李复“余党奔溃”,“贼尚万人,方拥子女,椎牛纵酒。”可见是带领妻妾子女一同逃亡,自然是速度缓慢,所以才设置路障,布撒铁蒺藜。《临朐县志》所记“临朐之黄冈店乃时得其铁蒺藜”,可以证明沿途布设的铁蒺藜并非仅此一处,而是布设了许多地方。从黄冈店到蒺藜沟村相隔十余里,距离如此之远,不可能将铁蒺藜连续撒布十几里,这是因为:生铁蒺藜极为沉重,十几里道路全撒铁蒺藜的话,需要运输多少车?作为行军打仗而言,都是力求减轻辎重。即使埋兵布阵需要,也只能集中在要塞路口、险要之处,不可能大范围滥撒铁蒺藜,因为铁蒺藜阵必须是铁蒺藜密密麻麻,方才起到路障效果;否则稀疏几颗,廖若晨星,躲脚可过,则形同虚设。直到战事过后,打扫战场时,方才用铁耙、锨铲将铁蒺藜集中成堆,装车运走。但像临朐境内铁蒺藜,属李复手下残兵败将所设,他们在仓惶奔逃的处境下,根本没人顾及收拾战场;而韩世忠率领的追兵也无暇顾及战利品,多是绕过蒺藜阵,集中力量向前追杀。当战事结束以后,这些战利品多被附近土著居民哄抢。当时落漏、遗留至今者,则是现在所见出土文物―――铁蒺藜。
  清康熙《临朐县志》所记出土铁蒺藜的“黄冈店”村,至民国时期《临朐续志》地图即标注为“黄埠店”;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朐县地名办公室却改称“黄泉店”。从古代的“冈”、“埠”来看,此地黄土分布,成为冈阜之状,故名“黄冈”或“黄埠”,则是恰如其分。而临朐地名办改的“黄泉店”,“泉”从何来?本来与水毫不相干的地名却生编滥造地联系上水,而且是水之源泉,真是信口开河!何况“黄泉”一词极不吉利,按齐鲁民俗观点:人死叫作“共赴黄泉”、“黄泉路上无老少”,所以“黄泉店”一词,无论是从“地”、“名”相符的学术角度来看,还是从民俗信仰角度而论,都是极不科学、极不严谨的命名。以笔者之见,不如恢复其本来称谓,称作“黄埠店”,或“黄冈店”。
  这便是临朐境内出土铁蒺藜的缘故,也是临朐县蒺藜沟村名的真正来历。

  相关链接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名将,汉族,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一说是绥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本文原载《潍坊日报》周末。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