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0-29 09:51
鄌郚总编

让“鲁迅”愤怒的鲁迅文学奖

  让“鲁迅”愤怒的鲁迅文学奖

  1986年,以作家鲁迅命名的鲁迅文学奖诞生,该奖项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首次评奖从1997年开始,但近年来风波丑闻不断爆出,鲁奖正遭遇着严重的公信力危机。
  2006年,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的赵丽华因“梨花体”爆红网络,所谓“梨花”是诗人赵丽华名字的谐音。“梨花体”又称口水诗:“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被断句成“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样的日常用语是她的新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担任评委的何建明、洪志纲等人同时也成为了获奖者,这被批评为“史无前例的文学评奖监守自盗、自评自奖的集体作弊”。
  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歌的“羊羔”体再次引起巨大争议。所谓“羊羔”是获奖者车延高名字的谐音。他那些以明星名字为题的诗歌,如《徐帆》《刘亦菲》等让很多追星的粉丝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自己每天扯淡聊天的话都是诗歌。获奖者那句“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着实“石破天惊”地让读者弹眼落睛,无法接受这比口水歌还不如的粗鄙文字竟然是诗,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作品都能获奖,鲁迅文学奖的尊严和荣耀何在?如此这般的鲁迅文学奖不仅仅是对鲁迅声名的糟蹋亵渎,对文学创作的嘲笑戏弄,其践踏侮辱的是我们这个产生过唐诗宋词国度的文学传承。
  2014年,鲁迅文学奖评选风波再起,5月25日,著名作家方方在微博上公开炮轰湖北诗人柳忠秧跑奖,方方的微博发出后,引发轩然大波,武汉大学教授樊星、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作家洪峰等先后发声质问。
  在方方等人发声阻击后,2014年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公布,名单上没有柳忠秧的名字,但“阻击了柳忠秧,出来了周啸天”,周啸天的获奖更让读者惊诧不已。
  获得当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曾写下《洗脚歌》、《将进茶》等诗作,他和一些知名作家关系颇深,著名作家杨牧和王蒙对周啸天诗歌的“吹捧”也曾让不少读者大跌眼镜:杨牧认为周啸天的《洗脚歌》让他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王蒙则认为《将进茶》“亦属绝唱”。在一篇名为《我诗何幸上君口——成都遭遇王蒙》的文章里,周啸天讲述了他与王蒙的交情。200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李商隐研究年会上,周啸天听了王蒙一场讲座,“令我浮想联翩,下来作了一首歌诗,题为《听王蒙讲座感赋》。”开头即写道:“师大礼堂无虚席,王蒙咳唾颇解颐;点窜玉谿锦瑟字,凿空乱吐葡萄皮。”不久之后,周啸天将这首诗连同其他几首一并寄给了王蒙,而王蒙则在回信中称:“《洗脚》与《人妖》两首,奇诗奇思,真绝唱也!”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争馒头争口气”、“今宵荧屏富春光,五省共追超女狂”……这是周啸天笔下的诗句,面对周啸天的获奖,方方说这是鲁迅文学奖评委对文学的“欺负”。
  就在读者纷纷吐槽质疑周啸天获奖时,梁衡、岳南、阿来等获得提名的作家及作品全部落选。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作家阿来耗时8年完成的报告文学《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参评时被普遍看好,然而最终一票未得,让人大跌眼镜。
  在得知自己以零票出局后,阿来通过媒体公开发布声明表示抗议,阿来说鲁迅文学奖为何变成这样,让人费解,“这个结果简直荒诞离奇、不合情理、没有标准、没有原则。”
  其实早在2010年,著名诗人、资深出版人沈浩波就曾高调发声:“鲁迅文学奖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不少鲁迅文学奖得主是用钱买的,还有一些,是谋来的。跑奖是一些体制内作家的人生大事。”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评奖是绝对公正、无孔可钻的。文学奖的评选要想彻底告别争议很难,即便是世界上一些权威的文学奖等也都有着各自的负面争议,关键是怎样把争议的可能性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最起码限定在文学作品本身的层面。瑞典皇家学院的18个终身院士“秘室操作”着全球注目、奖金逾百万美金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选虽有争议却无丑闻发生,其廉正不仅凭严谨的评奖制度,还需要全体评委对文学的诚意、敬畏和尊崇。
  我们愤怒于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乱象,更期冀让鲁迅文学奖远离鲁迅。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文学奖热闹而文学寂寞的时代。衡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有两个关键因素:读者和历史,作品面世后首先要经受读者的检验,而最终历史的长河会做出公正评判,世界上任何经典作品的诞生都是如此,并不由任何评委和奖项说了算。
  我不禁想起了一则关于鲁迅的往事。1927年秋天,瑞典考古学家到中国时遇到了北大教授刘半农,让刘半农给鲁迅先生捎句话,瑞典打算提名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刘半农通过台静农将这个消息转达给了鲁迅,本以为鲁迅会为之兴奋,没想到却被断然拒绝。
  鲁迅在回绝信中首先讽刺梁启超不配得奖,又嘲笑陈焕章骗美国人的学位,最后坚定地称自己也配不上。除了不配外,他说自己压根就不想得,担心得奖之后,会被人供着,只能写“翰林文学”。是的,真正有良心的作家和作品,不会表现出趋炎附势的媚态。有时在想,假如鲁迅、茅盾、老舍他们还活着会如何?今天的现实或许是,鲁迅活在当下得不了鲁迅文学奖,茅盾生活在当下得不了茅盾文学奖,老舍也得不了老舍文学奖,其中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适应这个评奖体制之下的游戏规则。
  《当代》副主编周昌义说“人们总是以为鲁迅是崇高的,文学是崇高的,恰恰忘记了最后的奖是名利的”,鲁迅如果鲁迅先生看到今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乱像,想必会从坟中跳起来呐喊道:“我已经出离地愤怒了,你们看看当年我是怎么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
  文学本应是一个时代最美好的、最富诗意、最具想象力、最有反思性的书写,它不该染上时代的杂质苟且,而应该当对时代的问题作出有力回答,遗憾的是,我们愈来愈难见到这种回答。 鲁迅当年在给台静农信中的回答,正是今天最稀缺的宁静与淡然。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学课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