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1-11 13:02
鄌郚总编

没有文学你会死吗?

  没有文学你会死吗?
  不管文学这玩艺儿在某些人眼里如何的伟大或者不朽,但我始终认为,文学是人类生存之外的一件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那么什么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呢?比如阳光、水、空气、食物、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东西,人类是很难在这世上活下去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生活必需品中确实不包括文学。而某某网友却坚持认为“文学是我们生存的必须品”,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文学已经长到他骨子里了,平常看不到。这种说法可真够荒唐的,难道文学还有什么标记不成?我总不能抽出你一根骨头敲碎了来查看一番吧。既然说得如此理直气壮,那又何必再三解释说:“只是这种必需品不等同于食物、性欲或者其他。它不能当饭吃,不能泄欲,但它始终长在我们的骨头里,只是我们看不到它罢了。”这不是心虚的表现吗?你弄得神乎其神的蒙谁呢?既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那还是什么必需品呀?再者说了,泄欲也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呀,早些年间皇宫内院的太监们,打小就割了鸡鸡,他们上哪儿泄欲去,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嘛。这都什么脑子?
  基于对牛弹琴有时也是一种乐趣,在这里我不妨为某些网友普及一下科普知识,帮助某些人再认识一下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实际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文字产生的历史才不过短短的五千年。那么五千年以前呢?难道就没有人类了吗?那么史前文明你听说过没有?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你听说过没有?那时的人类连文字都没有,哪儿来的文学?而没有文学人类就不活了吗?不是照样这么一天天生活过来了嘛,也没见就此灭了种呀。如果你还不肯承认这个客观事实,那么我不禁要问了,你某某网友是打哪儿出来的?不是先人的繁衍吗?难道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生下来就拿文学当饭吃才长这么大的吗?因此我说,没有文学,人类照样吃喝拉撒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你就算不爱听,也谈不上什么欺师灭祖、大逆不道。什么叫欺师灭祖?我以为就是刚刚尝到了点海鲜,就把自己过去天天啃西瓜皮的历史全忘记了的那种人,这才叫欺世灭祖呢。
  至于说到人类的奢侈品,那种类可就很多了,像什么名车、名表、名包包,金条、金砖、金戒指等等都是。这些东西与人类本身的基本需求无关,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虚荣和骄矜罢了。当然也包括文学。有些人识得那么几个汉字,刚刚会画拉那么两下子,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动不动以文学大师自居,好像神圣得不得了,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这也就跟戴了块名表开了辆豪车到处炫耀似的。其实就是一种浅薄。而文学从其本质的意义上说,同乡下老农没事儿凑一块儿讲个笑话打打楂子没有什么区别,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吃饱了撑的。
  文学与人生
  我最烦那些动不动就拿文学来标榜自己的人,好像能摆弄几下文字就觉得自己高雅得不行了,又是什么精神呀、灵魂呀,又是什么启蒙呀、道德呀,这都哪儿跟哪儿呀?就你懂文学。瞅这架式跟暴发户刚刚镶了颗大金牙似的,冲谁都想咧开大嘴臭显摆,你能弄两篇文字就不得了了,得个什么奖赏就要上天,就要领袖群伦、教化苍生了,还影响这个,感招那个,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神五神六的,跟玉皇大帝一样。我说文学有那么大的神通吗?要真这样你不早就腾云驾雾位列仙班去了,还在这滚滚红尘中瞎混个什么劲儿呀?
  有时候深入地想想,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注定的悲剧,一切的意义终归都没有意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谁说我不曾死过,太阳在我出生之前就起起落落,无边的光阴被无尽的虚空吞没,然后再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时间的长河是永无尽头的,而我们个体生命中所能经历的,还谈不上苍海一栗。生亦何欢?死亦何悲?生死不过一瞬间尔。一个生命的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赤手空拳到坐拥天下,总会让人平添许多壮志凌云的错觉、气吞山河的豪迈,然而人生的结局却依是殊途同归,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找谁说理去?
  其实文学这东西正如世上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包括音乐、绘画、戏曲等等,只是为了让我们活着还有一些乐趣罢了。是的,活着,灵魂必依附于肉体,这才是必须的,只有活着,你才能感受到活着的种种意味和乐趣。文学,就是在用文字跟你交流活着的感受、生存的意味,分享活着的乐趣。因此,好的文学作品,必是产生于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中,出自于个体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并获得读者最广泛认可的东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乳交融。只有传达出了最广泛的民生民意,才会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文学是人类生命旅程中的一见钟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一场相知相守,是人类灵魂中的一次憩息和放纵。文学的生命力则在于穿越一个个个体生命的同时,已经具备了超越整个人类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如此钟爱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类不灭,文学就会永生。
  注:文末附录的论战帖子基本保持原貌。因时过境迁,为免生物议,只把当时论及的一些人的网名以某某代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学课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