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1-11 14:07
鄌郚总编

沂山传奇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临朐会员作品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沂山传奇
  张新民
  沂山风景区位于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腹地,这里环境优雅,风光绝佳,民风淳朴,文化深厚。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懿行善举,好人好事,这一系列活生生的生活小花絮,对于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沂山子民来说,如久居芝兰之室,有些审美疲劳,习以为常了。还是让我从沂山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掬一朵浪花,给大家讲几段历史传奇吧。
  01
  常将军的传说
  changjiangjun
  齐长城象一条巨龙,横贯沂山东西。在沂山长城岭中段南侧的山坳中,仰卧着一块巨大的骷髅状怪石:它双目深陷,塌鼻张口,似有冲天冤气,令人心生恻隐,当地人称其为“将军头”。相传为齐长城督修官常玄通将军头颅所化。欲知其中原委,待我慢慢讲来。
  话说战国时期,各国争战,民生涂炭。齐王为抵御楚、鲁侵犯,决定举全国之力,沿齐国南部边界修筑长城,命大岘戍主常玄通将军为长城督修官。常将军军法威严,令出必行,要求他走到哪里,长城就修到哪里。修长城的将士惟命是从,奋力苦干,从黄河岸边的防门,沿国界一路东去,筑起了一道巍峨壮观的坚固壁垒。当长城修至沂山东麓脖根腿时,将军望着东北方不远处的故乡——常家沟,想起了多年不见的老娘,便不由自主地信马由缰回了趟家。修城将士不知个中缘由,奉将军旧令,跟随将军将长城修到了常家沟。待将军出门发现,为时已晚。因有令在先,也不好责怪修城将士,只好从脖跟腿按原计划沿国界向东南重新筑城。这样以来,就形成齐长城复线。
  此事传至齐都临淄,齐王龙颜大怒,责怪常将军不该假公济私,浪费人力物力,多修了一道长城。为严肃军纪,以儆效尤,遂在穆陵关西的筑城现场斩了常将军。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虽有过错,实属过失,突遭斩首,冤气冲天,立尸不倒。修城众将士见此情景,一齐跪倒,将军念及部下情义,这才将尸体仆倒。毕竟冤气难平,头颅竟沿长城向沂山方向飞去,落到了现在的地方,化为此石。
  寒来暑往,春露秋霜。若干年后,楚国大军压境,进犯齐国。齐军于齐长城穆陵关据险奋战三天三夜,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楚军攻破防线。楚军也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初战告捷,士气大振,一路浩浩荡荡乘胜北进。走了十几里,突然发现长城复线挡在眼前。从穆陵关败退的齐兵重整旗鼓,在此重新布防。楚军将士望着巍峨的复线、猎猎的旌旗、威严的阵势,不禁震惊万分,于是四处找人打探消息。适逢一放羊的结巴牧归至此,便捉来讯问:“由此向北,还有几道长城?”这结巴倒是个老实之人,据实相告:“还有,一道、一道、一道、还有一道。”敌首闻听此言,不由寒从心起,斗志顿消:攻破第一道长城,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损兵折将无数,侥幸得胜。不想还有四道长城横在前面,真似铜墙铁壁,堪称天罗地网。甭说消灭齐国,单这四道长城,也断难通过。看来齐国的国力也太强大了,与其以卵击石,不如及时撤军,也好保存实力。于是急令收兵,沿来路快速返回,一场恶战如此化为云烟。正是:
  玄通无意筑双坚,战略纵深关相连。
  堪笑蛮儿城枉破,结巴一语灭狼烟。
  齐王闻报此事,终于认识到了长城复线的军事价值和战略意义,对错斩常将军深感愧疚,于是下诏在穆陵关西常将军被斩处敕立常将军庙。命塑工画匠塑造常将军金身,以享官府及四方民众的供奉、香火,常将军终于修成正果。
  相传常将军时常显圣,护佑往来商民,吓退剪径强盗。每逢战事将临,庙中金鼓不击自鸣,以提醒穆陵关守关将士严阵以待,准备战斗。凡此种种,临朐及沂水旧志均有记载。您若有闲不妨一览旧志,或莅临东镇沂山,听乡村耆老聊聊常将军的故事,顺便品读厚重的镇山文化,饱览沂山的旖旎风光。
  02
  穆陵关上伐韩通
  mulingguan
  穆陵关是沂山境内齐长城上一个重要的关口,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关隘。齐长城东接沧海,西连岱岳,北走燕赵,南控徐淮,是齐国与鲁、莒、楚诸国的分界线,穆陵关就坐落在这国界上。这里曾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战事,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赵匡胤穆陵关上伐韩通。
  赵匡胤穆陵关上伐韩通的传说,在沂山周边地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赵匡胤和韩通,他们曾经都是后周的重要将领。韩通为人忠烈,性格暴躁,人送外号“韩瞪眼”,是一个标准的武将。公元960年正月,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于陈桥驿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后周而代之。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不忘后周恩泽,忠心报国,他就拉着人马来到穆陵关,与赵匡胤分庭抗礼。他为什么来穆陵关呢?韩通曾经追随郭威,在沂山东北角的郭雀寨屯兵练兵,积蓄力量,后来建立了后周。韩通对沂山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来沂山他这是故地重游。穆陵关战略位置重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传说韩通的前身就是沂山的长臂猿,来到穆陵关后,他就恢复了前世的法力。他有个什么本事呢?他的胳膊能一伸丈二。打仗的时候,不等你到跟前,他的手就伸过来了,在冷兵器时代,这是非常厉害的。赵匡胤亲率大军靖边,到了穆陵关前,先是安抚、劝降,告诉韩通,过去我们共同效忠后周政权,现在后周幼主年龄太小,不更世事;再者外敌入侵,幼主已经坐不了天下了。我做皇帝,也是为国家着想,为社稷着想,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免于涂炭。你为人耿直,忠心报国,天下共知。只是后周气数已尽,而今天下归心,大宋初奠,你还是顺应大势,归顺宋朝,我给你官升一级,保你高官厚禄,世世代代永享荣华富贵。韩通闻言勃然大怒,恶言相向,于是他俩就一番对骂,接着就动手打起来了,拳来棍往,难解难分,他们是棋逢对手,不分胜败。最后,韩通施展法术,把手一伸丈二,将赵匡胤推了一跤,便顺势下马擒拿。赵匡胤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好不容易才得以脱身。他沿着崎岖山路,跑到现在的九龙口东南角的沂山山神庙前,精疲力尽,就坐下来倚着庙门休息,恍恍惚惚地进入梦乡。他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告诉他:“皇上,你跟韩通打仗,你是打不过他的。因为他是沂山长臂猿转世,他来沂山以后就恢复前世的法力了。你虽说贵为天子,但毕竟是肉眼凡胎,所以你是打不过他的。”赵匡胤说:“那怎么办呢?我必须得把韩通打败啊,不然何以安天下?”那老头说:“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也算是心存社稷吧!”赵匡胤问:“你如何助我啊?”老头说:“韩通的法力午时最弱。你巳时做饭,午时攻关,我在旁边再助你一臂之力,定能把他打败。”赵匡胤依计而行,到午时又来穆陵关叫战,喊出韩通,双方交战,就在这个时候,山崖上一声高喊“打韩通!”惊得韩通一个冷颤,再伸长手,就伸不出来了,手脚也不能动了,低头一看,发现身体已被藤条捆了起来,赵匡胤如此轻而易举地把韩通抓起来了。抓住韩通后,赵匡胤还是想劝降,却被断然拒绝。赵匡胤恼羞成怒,于是就把韩通捆绑起来,用绳索拴住脚,另一端连在马鞍上,向南奔去,班师回朝。到了现在沂水县马站镇的时候,就停下来再次劝降,韩通仍然严词拒绝并破口大骂。于是,赵匡胤就继续拖着他向南走,就这样倒着拖了十几里,一直拖到现在的韩家曲,赵匡胤回头一看,韩通已被拖死。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拖了这么远,能不被拖死吗?!韩通死后,留下了许多传说。这一带出产水晶,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个体都比较小,当地老百姓就把这白水晶叫“韩通牙”,这淡红色的叫“韩通脑”。这一带的荆棘没有倒钩,据说是因为草木也觉得赵匡胤倒拖韩通太残酷了,不忍心再用棘针刮他,所以棘子就没有倒钩了。并由此就产生了这一路的地名并流传下来:一是马站,赵匡胤于此停马劝降韩通,故名;倒拖韩通,留下“道托”这个地名,现在是沂水县道托镇驻地;再往南走十里,有个十里堡(因县内有重名的地方,现改称青山堡);韩家曲是韩通葬身之地,韩家曲过去是冤屈的屈,为趋吉避凶而改今名。这就是马站、道托、十里堡、韩家曲地名的由来。
  赵匡胤埋葬了韩通,折马回来祭拜东镇庙,以报沂山之神相助之德。来到东镇庙一看,沂山之神的石雕像满头大汗,这分明是他帮助擒韩通劳累所致。赵匡胤非常感动,就下诏重建东镇庙,重塑金身,留下了一段知恩图报的传世佳话。
  03
  歪头崮的前世今生
  waitougu
  沂山歪头崮,海拔971米,它与海拔1032米的玉皇顶、海拔973米的狮子崮合称“沂山三崮”。
  相传原先沂山的主峰并非玉皇顶,而是景色秀丽的歪头崮。想当年,它耸立挺拔,直插云霄,平日里人们很难见到它的全貌,只有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日子里,人们才能一睹它的风采。玉皇顶和狮子崮就像两个跟班的兄弟,依偎在它身旁,形影不离。
  由于歪头崮高耸入云,直抵天庭,玉皇大帝和众位神仙在凌霄殿议论秘事,常常无意中飘入歪头崮的耳中。毕竟是擎天之柱,它懂得天庭的规矩,虽然胸装无限最高机密,却始终守口如瓶,从来不曾泄露过天机。就这样屹立在天地之间,与天地人三界和谐共处,历尽沧海桑田,惯看春夏秋冬。
  可是,万物都有劫难,一切难逃定数。阅尽万年风光的歪头崮,后来竟遭遇了断项歪头的厄运。
  原来,玉皇大帝和众位神仙看到沂山一枝独秀,风光绝佳,物产富饶,而别处的山水却远远不及。于是,想把沂山这优越的资源,也匀给别处一些,装点一下普天之下的王土。比如把珍贵的冬虫夏草,派遣一部分去青藏高原;将紫莹莹的灵芝和举世罕有的人参,也匀一些个给东北的深山老林……,玉皇大帝这统筹全局的战略构想,倒也合情合理。可歪头崮深深地爱着域内的万千子民和一草一木,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珍贵的资源流失。听到天庭的议论,他心中愁肠百结,思来想去,跳不出本位情结,可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说服天神。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这“天庭绝密”透露给掌管沂山地域的土地神祇,并面授机宜,如何如何……。沂山土地神急忙召集沂山众神商量对策,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通知沂山的奇珍异宝,抓紧时间藏匿。待到天兵天将奉旨来沂山例行公事之时,才发现茫茫沂山草莽遍地,奇珍异宝寥若晨星,只好上天复命。玉皇大帝和众神灵闻报,不禁疑窦丛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沂山处处奇花异草,天天尽收眼底,怎会出现这等怪事?玉皇大帝眉头一皱,就猜测出了几分,便招二郎神近前,低声耳语一番,随后摆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让众位神仙各自散去,此事便不了了之。
  过了几日,玉帝复招群臣议事。众位神灵畅所欲言,仿佛把前段往事忘得干干净净了。只有二郎神,独自一人立在凌霄宝殿的窗边,望着起起伏伏的云海仿佛搜寻着什么。就在众神各抒己见,大发议论之时,窗下徐徐升起一座山峰,慢慢地向窗边靠拢而来,这哪能躲过二郎神的法眼,分明是歪头崮故伎重演,前来偷听天庭机密。因玉帝早有恩准,二郎神不容分说,等到歪头崮靠近,便猛地推开窗子,用尽全身力气,挥起小山似的巴掌,朝歪头崮劈头搧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窗外尘土飞扬、乱石纷飞……。从此以后,拔地而起的歪头崮不再挺拔,脖子被打折了,头颅向东歪去,身材矮了一大截,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即使这样,玉皇大帝还不放心,又派遣镇守南天门的双狮来到沂山,分列歪头崮左右两侧,时时监视以防泄密事件再次发生。只是天长日久,雄狮忠于职守,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歪头崮,关节慢慢地钙化了,渐渐地变成了一座山峰——狮子崮。雌狮来到沂山,被这人间万象所吸引,难免溜达一番,一日被玉皇大帝发现,朝它大吼一声,惊得这狮子猛然回首,就在这一刻,玉皇大帝使出定身法,将这带着一副憨态的顽狮定格在了那里,形成了回头崮。
  当地的山民,深深地感激歪头崮的厚爱。他们不在乎歪头崮如今的模样,年年携带供品前来致祭,以表达对歪头崮舍身忘死保护沂山名优特产,护佑身边子民的感激之情。春夏之际,乡民们自发地来到山上植树种草,医治歪头崮的创伤,天长日久,歪头崮慢慢地穿上了美丽的绿装,变得妩媚起来,只有东边的悬崖峭壁不能绿化,于是一群美丽的红嘴山鸦来此安家,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几多活力。
  沂山奇绝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沂山美妙的传说,浩如烟海,令人回味无穷;沂山淳朴的人民,热情好客,使您宾至如归。欢迎您前来品读历史文化,鉴赏绿水青山,吐纳清新空气,祈得绵绵福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