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2-05 20:02
鄌郚总编

秦学孔:昌乐县乔官镇《苗埠村村志》

  昌乐县乔官镇《苗埠村村志》
  秦学孔
  一、目录
  一、村志目录
  二、村志序言
  三、村歌
  四、姓氏起源
  五、苗埠村综述
  六、村貌照片
  七、历史沿革
  八、大事记
  ?九、领导团体
  1、党组织
  2、村政
  3、群众组
  十、状元榜
  十一、村规民约
  十二、传说故事《苗埠亮兵台和操场》
  十三、名人轶事
  (一)烈士邢兰介简述    (刘树成口诉)
  (二)邢东节流传经典三则
  1、戏衙差
  2、惩戒多话店家
  3、脏驴风波
  (三)邢三晕流传轶事
  1、意外之晕
  2、认真的晕
  3、无界之晕
  4、雇驴
  (四)人民公仆?第一代党支部书记邢兰芳简述
  (五)抗倭烈士秦兰起和刘廷瑞简述(当年秦兰秀口述)
  十四、苗埠村民俗庙会
  十五、后记
  -
  昌乐县乔官镇《苗埠村村志》
  二、序言
  涛涛江河之水来之有源,浩瀚泱泱之华夏寻之有根。古往今来,国有国史,国志。县、府有志,考世系、载治乱、知始末、传风化。国之大未尽其祥,故府、县补之。府县未尽其祥,村志、家谱补之。盛世修史,有心人补志,贤人续谱都是善举。为此华夏子孙世代沿袭,青史永垂,根脉有继。
  人生有家,家居有所。人类聚集的地方便成村落。村庄是由祖先披荆斩棘开辟而成。我们守望我们的土地,铭记我们的家园,人人都对家乡有深厚的情感。无论高官平民都以此而启步受此启蒙。记村庄变迁,传承优良家风,记贤达聪慧之人,诚为众人所望诸人之望矣
  苗埠原故演兵场,裴仙羽君称帝王,虽然拥兵几十万,缺少智慧与锦囊,杀敌英勇他北上,稻田乡里就灭亡!
  苗埠明朝时期是古演兵场。庙埠东南角有裴仙羽操练兵马的操场。北沟有他的亮兵台。现村西有他跑马射箭的马趟子地。村西南角有他起义祭旗杀死他的仇人魏洪福一家人的坟墓足以证明。明末邢氏从邢家庄乔迁于此,取名为邢家埠。清朝时期埠上建一庙宇,遂更名为庙埠。民国时期演变为苗埠。苗埠三山一水,(三埠)自古人杰地灵,早期有讼师邢东节,村长邢凤山,民国时期有乡秘书邢克明,邢三晕,有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邢兰介。解放后有人民公仆第一代党支部书记邢兰芳,大队长刘忠成,有刘树全、秦兰芳等。在那艰苦岁月里,领导广大人民公社社员战天斗地、斗饥荒,使广大村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奔向现代小康。现在在以当代张增军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找水源打大井挖大池。引水上山。旱田变成丰产田,荒山秃玲披绿装,户户盖起大瓦房,街上轿车排成行,柏油街道净又亮,道旁林荫花芬芳,建立文化体育场,青年休闲把歌唱,村民休闲锻炼忙,村庄越来越美丽,村民生活更富强!
  村里也涌现出大批致富能手,养殖能手秦学宽、刘兴言、刘秀言等。小型企业家于福增,刘洪言的刘记全驴,张军的香满园等还有在各个企业的技术能手秦文军,高永生等……
  可是在农村城镇化大形势下,也许我们的村庄在不远的将来会不复存在,为了我们所有土生土长的苗埠人,和根在本村的子孙后代我拙笔于此。由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尽祥,也许有年份偏差时间长短。这不是评级论职,记有此人便可。望其见谅!我只是抛砖引玉,望后有贤能、才者、善者再续!
  秦学孔撰于
  二零一九年三月
  -
  三、苗埠村村歌
  太阳东边出来暖洋洋,夸一夸苗埠我可爱的故乡,苗埠是一个美丽的山庄,她是乔官镇文明村庄。
  村庄里大瓦房排排成行,宽敞的柏油路通往四方,街道旁各种的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四季芬芳。
  村民朴实又善良,邻里和睦相互帮,敬老爱幼好传统,文明之风大发杨。
  村里领导干劲强,兴修水利有良方,打井挖池找水源,清清河水上山岗。
  旱田变成丰产田,荒山秃玲披绿装,领导村民搞文化,文化广场歌嘹亮。
  村庄古老文化氛围强,这里是农民起义的地方,裴仙羽起义反压廹,亮兵台上练刀枪。
  本村英雄邢兰介,为民解放上战场,英勇杀敌流尽血,英雄美名万古扬,英雄美名万-古
  -扬————!
  配曲《白云下的牧歌》搜一搜
  -
  四、姓氏起源
  苗埠村明末时期是一农民起义领袖裴仙羽招兵买马,操练兵马的场地。裴仙羽失败平定后,邢氏从邢家庄乔迁至埠下立村。继而秦氏从安徽宿州迁至昌乐秦家老庄,(南三里)后又迁至此。刘氏从国戚迁至朱刘东庄迁至,虽稍晚但人口发展较快,成为我村第二大姓。张氏从我村西南角不远一小村小代家庄。因防匪患和又一刘姓迁至我村和代姓迁至康家庄。此后小代家庄不复存在。高氏从北岩镇王埠院迁至,至今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解放前于氏从土埠沟迁至。
  邢氏有名人邢东节、邢三晕、邢凤山、邢克明、邢兰介等。秦氏在民国时期曾有一人组织一庄户剧团,演出二十四孝中的《鞭打芦花》《国居埋子》等剧目。四邻八乡无人不晓。高氏家族是吹鼓手,办红白喜事,四邻八乡皆闻其名。张氏有一人会些轻功,使得双枪,不知是哪帮哪派。因解放前夕不知去向无音讯,也有人说他曾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琴师,无从考证。
  -
  五、苗埠村综述
  苗埠村隶属昌乐县乔官镇,曾属阳阜乡,下庄片等。位于乔官东北方潍临朱红交叉路口四百米路东侧。北临土埠沟,东临大请沟,西临  下庄,苗埠村不咋大,在改革开放前,人口兴旺时期,八十来户,三百五六十口人。土地七百多亩,但比较脊薄。村南近有一埠,明朝一个时期,埠东南角一开阔地,曾是一农民起义领袖裴仙羽招兵买马操练兵马的操场。邢氏迁至埠下立村后,清朝时期曾在埠上建一座庙。村西、北各有一埠。中间有因条沟,分为南北两崖。沟上游有一座小石桥作为南北两崖通途。沟上首有两个池塘,中间有一条作为耕种下地的小路。池塘岸边有几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池塘常年积水,潺潺流水从村中间沟里流过,是村里人们洗涮的好去处。沟下首又一作为南北通途、出进村庄下地干活,祖先留下的滚水桥。在雨季发大水时,形成一个壮观的大瀑布。是孩子们雨后戏水的好地方。桥下就干旱年份也有一眼不干的泉水,而冬天是温的,也是人们洗刷和孩子们戏水捞小鱼虾的地方。沟底蜿蜒东去,二三百米即是裴仙羽当年的亮兵台。六三年乔官人民公社领导指挥建了一座小型水库,二零零零年又扩大重建。
  过滚水桥沿羊肠小道北去,不远即是北埠。北埠全是麻岗,人们把风化的麻岗堆成零星的可种土地,种些耐旱的高粱、地瓜等,收入微薄。其它全是麻岗,偶有几丛荆棘。在五、六、七’十年代以地瓜为主粮时,到秋季漫山遍野全晒是片片洁白的地瓜干,特别多于年份,在此处晒又通风又干净,不易霉变。我村在解放前没什么大户,所大多都是山岭薄地,种其它庄稼收入甚微,雨水充沛年份地瓜收成还不错。雨水多收成好,北几县因涝收成差,来了些换豆子、换小麦、鱼虾等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拿布料皮袄来换地瓜干,那时天气冷,就冬天也搞农田基本建设,
  搞大寨田,搞水利。年龄稍大些的基本都有皮袄。家庭好些的有绵羊小羊的,差些的,山羊皮袄。
  埠东北角有道士坟年年三月三是这里庙会,还有道姑坟,日久年深只记得此坟,没人记得怎么回事和故事了
  我村大部分土地在东坡,自古经济作物为黄菸,特别六七八十年代,黄菸种植高峰期,地薄虽然产量低些但品质好,每亩收入千元以上。那时村镇底子薄,提留较重,村民也只马马虎虎的过。再远些东沟东边叫大路东,大路传说是南几省买下运盐的大路。自古运盐只马车牲口驮。东沟传说是乔官街油坊拉油碾碾子压了一道小沟,多年雨水冲刷而成。应了那句多年大道走成河。
  村西不远即是外村土地,只有西南角少量称下洼,地虽好不耐涝,就种高粱等耐涝庄稼,早些年雨水多,据说雨水多的年份地里浮稍鱼一两寸长。割高粱穗拉着簸箩(柳编筛面容器)现有化肥改良种植模式,雨水也少了,成为我村粮仓。
  在人民公社时期,人们基本能自给,与广大社员共同努力分不开。出现了不少一心为公好干部好社员,像第一代支部书记邢兰芳,大队长刘忠诚,民兵连长,邢德义、、张万军、秦兰芳、刘树泉等第一代好社员,刘裕治,刘西山、刘挺秀、邢克信、邢克旺,秦兰香等。女将高时,刘麻、小闺女,玄英兰等。二代、末代,邢克德、邢克成、邢玉祥,秦兰秀、高连洪、高俊德,张日顺、张日德、刘永义、刘树起、高俊杰、张增明、等。女将王道兰、邢桂芳、邢美兰、邢美英、高桂美、刘树芳、刘桂敏、张桂芳等。是他们这几代无私无畏将社会推进一大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这属于方山山脉,在方山东南,由于西北冷空气来时由方山阻挡,升入高空遇冷有形成冰雹的可能,所不几年就下一次冰雹。据老人们说‘在四十年代(1942年)下了一次冰雹,庄稼颗粒不收,不怕见年就怕年见,第二年秋雨多高粱还没岀穗就烂在包里,就在晚秋出的杈打了几粒粮食。那时就丰年也添些糠菜才得以吃饱。这次全村基本都到外地逃荒讨饭。度过了那几年。解放后我记得也下了几次,只是下的时间短,地瓜打断又长出杈,产量低些,没造成大灾害。八十年代有了防雹炮,没再下过。
  我记得儿时雨水多,门前有一条小沟流水不断直到结冰时。我们小孩在戏水玩耍,大人们可忙了,七十年代前我村基本全是土坯茅草房,只有几家比较有身份人家,总共十几间青砖房。院墙全是土墙。一条条拐弯抹角的小胡同,一条所谓的西大街,也只推一小车秫秸两边划墙。雨季、山洪冲出满街的大小石头。墙倒屋漏,下不了地,家家户户垛墙的垛墙。修屋顶的修屋顶。
  七十年代,新村规划,基本换成石头房基砖房。墙基本全换石头砌成。结束了墙倒屋漏年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新一代领导带领下,村里涌现出许多致富能手,像养殖能手,秦学宽、刘秀言、刘兴言等,小型企业家于付增、刘洪言、张军等。各方面人才,秦文军、高永生、高磊、刘树宾、邢德强、刘军言、邢玉亮……一大批。他们是新时代的主宰者,把时代的列车推向新的里程,村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今户户大瓦房,砖挂水泥大院墙。铺设柏油大街道,景树花卉列两旁,街道净又亮,轿车排成行,邻里皆和谐,镇文明村庄。
  六、照片
  -
  七、历史沿革
  一九四八年——苗埠村隶属昌乐县第七区乔官公所。
  一九五三年——隶属乔官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五年——隶属乔官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八年——隶属乔官人民公社阳阜片——苗埠生产大队。
  一九六三年——隶属乔官人民公社河下片——苗埠生产大队。
  一九七零年——隶属乔官人民公社下庄片——苗埠生产大队。
  一九八二年——隶属乔官镇——苗埠村。
  -
  八、苗埠村大事记
  明朝时期——裴仙羽在苗埠招兵买马练兵起义。
  明朝末期——邢氏从邢家庄乔迁于埠下立村。
  清朝时期——在埠上建一座庙宇。
  民国抗战时期——刘廷瑞、秦兰起(国民党某部)在临朐箕山同日寇作战牺牲,刘廷俊为国民党送情报被日寇从鞋子搜出用刺刀捅死,烈士邢兰介在胶州同敌人作战牺牲。
  一九四八年——四月从国民党顽固分子张天佐(昌潍专区专员)手中解放出来。
  一九五三年——参入乔官初级人民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五年——参入乔官高级人民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八年——成立乔官人民公社,苗埠生产大队,大炼钢铁,吃食堂。成立苗埠村初级小学。
  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县、社各级领导,领导人们修建我县最大全县受益的高崖水库
  一九六三年——公社领导指挥修建我村第一座水库。
  一九七零年——扩大黄菸面积,改变人均收入低谷。
  一九七二年——挖下洼大池,购置第一台185型柴油机,实现抽水,打场,铡草机械化。引进玉米良种、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改变单一以地瓜为主食,吃上玉米饼子。
  一九七三年挖?村西南公路大池一个。
  一九七四年——村领导老社员投资,扒坟墓,建学校大队办公室七间,购置第二台12马力柴油机。
  一九七五年建磨房三间,改变石碾石磨?粮食加工,实现机械加工。
  一九七六年挖村中沟北滚水桥上大池。?
  一九七七年——修缮老祖宗留下已坍塌的北沟滚水桥,现已同村中间的沟一同埋在地下。
  一九七八年——修建东沟两座水库,是在晚饭后,一个正劳力和一个辅助劳力两人一个小车。每个小车推完三十车土,不知用了多少个夜晚建成。扩大了水浇地面积。
  一九八零年——旧房改造建新村,挖高崖北干渠,各生产队购置一台喷灌机。
  一九八二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一九八三年——按电用上电灯照明,逐步有了电视机电话等。
  一九八八年——出租千亩土地建两座鸭场出租南北两山。
  一九九九年——按装自来水。
  二零一二年——安装路灯,村街硬化,村街绿化。
  二零一七年——建村委办公室,文化广场铺设地下水浇地管道。
  -
  领导团体
  1、中国共产党组织:
  一九五五年——一九六六年——党支部书记邢兰芳?
  一九六八年——一九七六年——党支部书记秦兰芳。
  一九七七年——一九八二年——党支部书记刘树全。
  一九八三年——一九九零年——党支部书记邢克友。
  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五年——党支部书记张增文。
  一九九六年——二零零五年——党支部书记邢玉超。
  二零零六年——二零一零年——(外管)
  二零一二——                    ——党支部书记张增军。
  党员名单;
  邢兰芳 刘忠诚 邢德义 邢德邦 张万德
  张万军 秦兰芳 刘树泉 秦秀芝 邢克友
  邢兰秀 张增文 邢玉超  邢官文 张增军
  邢德昌 张 军 刘永祥  张增果  邢博文
  邢志远  吴明华  邢伟
  十
  苗埠村也是乔官镇第一个大学生
  —— 秦兰爱
  大学博士——刘卫国、秦历
  大学生——秦曼、秦大龙、秦小龙
  大专生——刘秀丽、秦辉、秦丹丹
  十一、村规民约
  普告全村民,民约要记心,人人讲诚信,个个有孝心。
  兄弟相帮衬,姐妹重相亲,敬老尚爱幼,和睦众乡邻。
  慈悲方为怀,怜恤孤寡贫,谦恭尙廉洁,绝戒高傲情。
  处处要节俭,勤劳是根本,做事循天理,博爱众生灵。
  处世德为重,仁义记心中,大家齐努力,共筑新文明!
  十三、名人轶事
  一、烈士邢兰介简述:(口述人刘树成)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吴老怪(化名只知乔官镇吴家庄人)到我村秘密为我八路军招募人员,壮大我八路军力量,村里青年纷纷报名。邢兰介就在那时参加革命。可在那白色恐怖下没几人坚持,邢兰介依然决然坚持追随八路军隐蔽对敌斗争。两年后,村长邢枫山得到消息他已暴露,通知他赶快离开村子别再回家。(这事我也听母亲亲自说过)他离开村子后由组织安排到胶州胶东大队任副连长。他们依一座油坊为掩护与敌斗争。斗争是残酷的。作坊暴露被敌人包围,他为掩护同志们撤退而壮烈牺牲。享年三十八岁。
  -
  十三、名人轶事
  转载 2019-06-30 10:45:25
  (二)、邢东节经典轶事三则:
  1、戏衙差
  邢东节是一名讼师,不但在附近几县有名,也经常到省府为人打官司。在旧社会人人皆知的一句话就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末进来".不只是官老爷要钱。就是衙差也要钱打点。还有就是“上堂末问是与非,二十大板挨下来。”要是给差人些钱,板子会高起轻落,反之,可有苦吃了。这次邢东节趴着刑凳上,在向差人一边背后伸出两个手指,差人们误认是许给他们两吊钱,打的很轻。完事后差人们追着他要钱。他便恶狠狠的说,谁说给你们钱了,是挖你们的双眼,便拂袖而去。次番恨得差人们咬牙切齿。再来有你好受。
  这一次他又来了,他觉得这次不行了,他考虑一番,又想了一个办法。拿了两吊钱用红羊毛绳串了,(一般串钱都用麻绳)来到大堂便放在一边。差人一看,心说“算你聪明”又误认是给他们的。就收了起来。他用眼余光看到,放心了。一升堂他便低头,东瞅瞅西瞧瞧在大堂上转,官老爷不解便问他干啥?他说“刚才拿了两吊钱往这一放就不见了。”官老爷说“胡说在本官大堂竟能少钱”他又说“我没胡说我的钱是用羊毛红绳串的望大老爷为我找找,”到堂上家这么几个人,官老爷便大声说,谁拿了赶快拿出来,‘果然,差人小头目颤颤兢兢从怀里掏出了那用羊毛绳串的两吊钱’官老爷命人打了他二十大板,从此差人们再不敢同他要钱,也不敢再得罪他。
  -
  (二)邢东节经典轶事三则:
  2、惩戒多话店家:
  邢东节是附近各县有名的讼师,为民打官司、写诉状。这次他他来到潍县城住店,因为比较有名,有些人认识他,但大多数只闻其名不识其人。在店里吃饭的人议论:听说昌乐的邢东节又来潍县替人打官司了,店家来收拾桌子,有些看不起他哼了一声说:黑土地的蝼蛄到黄土地未必能拱的动?邢东节听了心中不悦,他心中想我先让你看看拱不拱的动,他在一旁没作声住了店。到睡觉时间了,他把店里的被子打开,把缝被子缝了几趟线,每趟多少个锯数的一清二楚记在心里。
  天亮了他背起被子就走,店家可不让了,二人争吵,最后对簿潍县大堂。县大老爷问案,你们二人都说被子是你的,店家只说是他的没说出所以然。邢东节说我有,我经常出门,怕有人赖自己的被子,被子缝几趟线,每趟多少个锯都清楚,县大老爷说:报来验证
  他报完命差人一数果不其然。便判店家污赖,打了二十大板。出的大堂他又背了被子回到店里。对店家说:掌柜的给你的被子,店家刚挨了打,慌忙没好气的说:被子是你的你快走吧。邢东节说:是你的就是你的,我只不过是试试,黑土地的蝼蛄到黄土地拱不供的动。店家这才知道是自己嘴没把好门,白挨了二十大板。此后再不敢小看人。
  -
  3、脏驴风波:
  此“脏”非脏,即贼赃。他整天东游西荡替人打官司。这次来到安丘地界,办完事到集市闲逛,看到几个人围了一头驴窃窃私语,他觉得好奇便挨向近前细听。原来是这头不错的驴的价格比应值低了近半。都知道是贼赃,没人敢买。他觉得自己整日出门正缺少这样的脚力,便掏钱买了骑了回来。待了几天,他估计失主正到处找驴了。他又骑了驴来到安丘地界集市,把驴拴住比较显眼的地方。自己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果然一会来了几个人围着驴指指点点说了一会话,便来到他身旁问他:大爷,这驴是你的吗?他听了忙说:是我的,也不是我的。然后掩面一遍痛哭一边说:这不是前几天我儿子被人害了,我们赶至,歹人丢下这头驴跑了。我这正看看是不是歹人还来认这头驴,如果来认,那害我儿子的歹人也就找到了。也可为我儿子报冤仇了。而后还痛哭不止。几个人一听这事与人命扯上关系。私语几句悄悄离去。他见几人走了,料想此事已过,不再装哭骑了驴回家了。自此他四处游走有了脚力。
  我附近村还流传着他很多打官司的故事,其实他打官司不是老赢,只是他不畏强权,不卑不亢就输了也奋力抗争,敢在大堂之上大骂:官老爷判错案,养儿为盗。养女为娼。官老爷也拿他没办法,
  横竖大板是逃脱不了。听说他屁股尽是伤疤,屁股上的肉都打没了。
  -
  (三)歪才邢三晕轶事
  1、意外之晕:?
  说起邢三晕,虽然不是什么正能量,但他脑瓜灵活,说话耐人寻味,使人在繁重的劳动中得到释放,得到快乐。就中他圈套也还是爱搭理他,临近村皆闻其名。
  一次他到邻村下庄办事,遇到他们村一伙人在街边闲扯玩耍。他过来人们都认识他,都同他打招呼,忙让出一座说:听说你很会晕坐下晕点,他连忙摆手说:“我不坐了,今天没时间,很忙”人们问他忙啥?他说这不是我村要在后天某地方唱戏,我正到处借木头扎戏台。边说边匆匆走了。那些人深信不疑口口相传。到了那天。人们都来我村看戏,可一打听没有此事,那地方连个人影也没有,可巧有人遇到邢三晕问他为何骗人,他说;我没想骗你们,是你们要我晕点听,能怨我吗?无语。
  -
  2、认真的晕:?
  在七十年代前收小麦都是用手拔,运到场院用铡刀铡下麦穗,用碌柱套上牲口压下麦粒。麦从西熟,我们这拔完后,顾不得晾晒打场,趁此机会到东边的地方去打短工拔麦子挣几个钱。然后再自己晒麦打场。打场空余时间(晒麦时)都聚到树下荫凉底下喝水闲扯凑热闹。有邢三晕就更有趣了。有人问,邢三晕你到潍县东拔麦子有什么见闻。他认真的说:这次我去,见到一个老头,牵着一头小毛驴驮麦子,带着一个一千斤重的铃铛,跑的很快可响了,这人爱搭腔,马上瞪起大眼珠子说:小毛驴带着一千金重的铃铛还驮麦子,光是一千斤铃铛也带不了。他又说那铃铛皮薄,又有人说:皮再薄也一千斤,他急了一瞪眼说,嗨!谁跟你抬杠了,有劲多干活拍拍屁股走了。大伙目瞪口呆。
  -
  3、无界之晕:?
  秋收冬藏其实在那时,秋收完种完小麦也就九月天气不冷,也就没有什么地里农活了,我们这一直有种植黄菸,特别一些黄菸种植大户,都有半地下的润屋子,把烤好储存下的黄菸拿到润屋子润湿些挑色绑把后销售。种植大户还雇用一些短工来加工。由于人多暖和也热闹,便成了一些闲人玩耍侃大山的好去处。一般耍顺不耍近,到哪玩的基本定点定人。因说话投机。
  这一次邢三晕有点小事去的晚些,他一到人们就问他干啥了?,他这就又来上了,认真的说:这不是我到我姐家去了,我姐家一头如单扇门大的一头猪喂食不听话,我打了它一猪食板子,它从阳沟窜出来跑了,多亏下了一毛毡雪,我順踪迹找到高粱地里,呼啦倒了些高粱在吃高粱穗子,好歹她家兔子跟着,才帮我截了回来。众人听了目瞪口呆,他一贯这样,人们习以为常,也无人同他争辩。只有少数人在偷笑。
  -
  邢三晕轶事: (流传几代的故事)
  4、雇驴:?
  我们这一代,和父辈这代后期才有橡胶轮胎小推车,以前无论多远运东西都是用扁担挑,他们以前的人也做买卖,贩瓜果蔬菜什么的挣几个钱,他们几个人合伙每人都挑百十来斤,就是下潍坊七八十里里路皆如此,一气就走二三十里路,(一般都是夏天。父亲就说过他们贩桃挑桃河水上涨被阻回不了家的事)
  言归正传,邢三晕是曾祖父这辈他们几个人也是挑的桃子,只是不知道邢三晕时气背还是桃子质量差,别人全都买完了可他还有不少,其他人等了他些时间还没卖完,有的人等不及了就同他说,我们慢慢先走着你卖完赶上,天不早了,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再等了,就说行,他们就走了。他买完,已是夕阳西下快要落山。他们每次来或回家,都要经过潍县很有名的五道庙(很有名气很灵直到现在人们还很敬仰)这次他到这里。折腾了一天也实在累了,心说都说老师傅很灵,我看看是不真的,也不在乎这一点点时间,他便到庙里非常虔诚的祷告说:老师傅天这么晚了我还有七八十里路要走,你能不能给我雇头驴,说完也没拿当回事,挽起筐绳用扁担背了,就走了。还没出城天东北角就打起了雷,他一看这是要下雨了,加快了脚步,一气踮出了二三十里路。他看看天没事了刚要放松脚步。背对方向有一块云彩打了一个雷并滴了几个雨点,他不得不又加快了脚步赶路。直到离村不远了。听见一个同他说话的,邢三晕啊!,这回给你雇的驴怎么样?就送到你这里吧!啊!他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到家刚刚到吃完晚饭时间。他同他们一起的伙伴说了这事从此流传至今,有人被骗赶快跑路或追赶动物赶不上都说;还都是说:你又给他顾上一头驴。
  -
  (四)人民公仆第一代党支部书记邢兰芳简述:
  邢兰芳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入伍,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我刚刚记事,他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批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已胜利结束,他们回国就此转业回家。父亲早年去世,他回家不久母亲也病逝。后来热心人撮合与邻村一带两个孩子寡妇成亲,过着同广大村民一样的苦日子。五八年担党任支部书记后,响应党的号召成立乔官人民公社苗埠大队,只记得吃食堂吃吃饭时他开会安排生产,传达上级指示,五九、六零年组织人员修筑昌乐县最大的水库高崖水库。六三年领导在本村修筑水库一座,六六年下台后到我们第一生产队任队长,我们一起共事,成为我的榜样、楷模。在此期间生产劳动中,他以身作则处处带头,除参加公社召开会议外从不脱产。特别在麦季,风雨来临之际,他一边吹哨子一边第一个来的场院,亲自垛场,社员们在下边往上挑,他在垛上垛,到差不多时风雨已到,他依然像屹立在山顶的一棵青松,指挥下边的社员们拿来木头绳索,把垛压好。这时他同社员们个个像落汤鸡。就那时是我们数万万最基层的粒粟官。沧海泛起的颗颗水滴。与人门共同推进了历史的巨轮!
  -
  (五)民族英雄秦兰起和刘廷瑞简述:(当年秦兰秀口述)
  民国时期征兵政策是三征一,四征二可战争时期乱套了,随便乱抓人,叫抓壮丁,秦兰起和刘廷瑞都是兄弟三人,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所以他们二人一起从戎,在国民党某部队一侦察连,秦兰起和刘廷瑞都是身材魁伟健壮,在家都是好庄稼把式,下地都是一人扛了犁耙套套索赶了牲口单鞭耕地。推满载二把子手车一人推了前边人任意调理牲口套索。每次回家看家走前都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把水缸挑的满满的。秦兰起入伍时已结婚,并有一个两岁女儿,捐躯后因其妻独养患天花而夭折,其妻无依无靠改嫁他人,好端端一个家就这样消声匿迹了。
  那时一九四一年秋天,日寇在我八路军和友军沉重打击下,乔官据点鬼子纠集了一个大队兵力,对周边地区进行疯狂的报复先后制造了小善地把全村人集中用机枪射杀,和土埠沟枪杀四无辜农民的惨案。妄图对我老区进行扫荡。秦兰起他们侦察连是来此侦查同敌人遭遇,寡不敌众撤至临朐箕山,被敌人一个大队和保安团包围,他们在密集强大都火力进攻下,坚守了一整天。秦兰起是排长,刘廷瑞也是他们排。天黑了,趁此夜幕他们排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全部光荣牺牲。
  当家中接到阵亡通知后,秦兰秀、刘树丰,刘廷秀等人把亲人遗体接回家,用秫秸箔卷了挖一土坑埋葬了。从此这些民族英魂独卧荒草,再无人问津。这场战斗非常惨烈密集的枪炮声时起时落,从黎明一直到将近半夜,几十里路就能听到。箕山附近的临朐人们一定记得,或许也有亲人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一解放他们这些和千千万万国民党部队,为抗击列强捍卫民族尊严,而捐躯的英雄再无人问津。直到近几年,才有国共部队联合抗日的影视作品,也许这就是历史,历史是不会忘记所有为捍卫民族尊严而捐躯的英雄们,民族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安息吧!
  -
  十四、苗埠民俗庙会
  阵阵清脆的鞭炮声划破黎明,今天是三月三,是苗埠每年一度的庙会。虽然我村曾名为庙埠但已轮为历史。我儿时只记得庙遗址处有两个旗杆座,现在也没了,可能在一切可能利用的年代破坏用在什么建筑物上了。
  说的庙会是我村北埠东北角有一座坟墓,其实这座坟墓也不是我们村的,是离我们村北边三里外大解召村庙里的道人,人称赵师傅。是大解召赵氏家族长辈。比较长辈也都称他三老爷。听说他有点医术,经常为人看个病什么的。就死后也有人到他坟上烧些纸钱把病情诉说一番,真的有些人就好了。他最拿手的是化疙瘩。我儿时父亲腿疼,庙会时母亲曾领我带了纸钱去求过,好后又带了纸钱发了喜钱。那时我只记得有一个土堆几棵大松树,一群发髻插了松柏的老太太围了那土堆烧香烧纸,几棵松树下有几个卖葱的,也围了许多老太太争相购买,后来才知道葱有根,叫带根回家。
  据说他有些道行,也许忍耐性强吧,当年在庙前街上赶集,在庙门口有一铁匠支炉,他没事出来同一些人抽烟聊天,铁匠为敬重他,看他要抽烟赶忙用火钳为他加来火炭点烟。可他还没装好烟袋,就指了指露在短裤外的大腿,说放这吧!他说了铁匠不敢违背楞了一下,就放上了,只听的火炭烧肉吱吱声冒着青烟。再看他依然不慌不忙装好烟袋,伸向火炭点着抽起来,才把火炭拂到地上。据说他三月三死的时候,依旧盘坐在蒲团上双手放在两腿上没倒下。所以人们以为他盾化成仙了。所以三月三都来为他烧香烧纸纪念他,特别这几年更为兴隆。从黎明到日落西山鞭炮时起时落,最隆重是吃过早饭,礼花礼炮响半个小时,跑龙灯,跑旱船。各村的老年秧歌队,还有一些歌迷戏迷也来一展歌喉。
  有时候也请文艺团体,这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开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的、步行的人们,有的从三四十里路外赶来,整个北埠东山坡酷似一个大闹市,一些小商贩看准了商机,卖菜的、卖儿童玩具的、卖小商品的、卖熟食的,应有尽有。村里各家各户也也都做好提前准备,买好酒菜,迎接各方来的亲朋好友到家里聚一聚。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庙会只是一个引由,大家都喜欢热闹,都喜欢有一个聚一聚释放的机会。所以以后会更加兴隆更加热闹!
  -
  十五、后记
  自二零一八年镇政府文化站要求各村编写村志,为各村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文献资料。我参入了土埠沟村志的编写,対村志编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作为一个苗埠村养育了七十年的我,有义务、有信心为生养我的故乡苗埠村编写村志。
  二零一九年初便开始查阅资料、搜集素材,拍摄照片,走访本村老人和相关人员。其实我看孩子也没多少空闲,只是等孩子睡觉了,或者孩子父母休班带孩子出去玩了开始干活。写作需安静环境以便思考。至二零一九年七月十日,整个村志分十五章。二十九节的框架已全部完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望大家多多提出以便修改。
  本来我想组织一些我村文化高的两位老师和村里多年的老文书,村领导等共同编写。但虽然都七十多岁了可都和我一样,都有为孩子们服务的重担在身,很难凑在一起。我只得把我打好的框架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以便村民查阅。(只要搜一搜昌乐县乔官镇苗埠村,或直接搜秦学孔的博客就能看到。)看到后多多反馈意见,以便修改整理,作为苗埠村第一份历史资料,全体村民和根在苗埠的人,都有发表意见、和提供资料的义务和责任。我在此恭候大家一个月时间定稿,欢迎大家的到来!
  联系电话15288994831    qq940866482   微信苗埠群秦学孔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乔官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