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1-04 07:41
鄌郚总编

烽火潍南

  烽火潍南
  -
  处咽喉位置战事频繁
  -
  八年潍南,在区划沿革中时间不算长,可在战争年代,潍南县因地处胶东半岛中部,北扼烟潍公路,南望胶济铁路,是山东半岛攻守东西的要冲咽喉、胶东根据地的西大门,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相持阶段到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1946年至1947年短短两年中,蒋军集结重兵,两次大举进攻胶东解放区,潍南两次沦陷敌手,斗争极其残酷、严峻的形势下,潍南县委、县政府依靠人民群众,谱写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
  东曹庄秘密召开 县委第一次会议
  1942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伪、顽相互勾结,加紧了对潍县区域内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残酷的烧杀抢掠,潍县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党内出现叛徒,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干部、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残酷杀害,潍县的革命形势一度陷入低潮。
  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1942年10月,中共清河区委决定将寿光县的九区、十区与潍县的四区、五区合并为寿潍县,潍县其他被敌人占领的八个区成立潍南县,并组建秘密活动的县委,高烽任书记,牟汉华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牟梅生任宣传部部长,高松溪、马崇兴任委员。
  12月,高烽、牟汉华、牟梅生三人分头赶到位于九区的东曹庄(今属高新区),在单连峰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潍南县委正式宣告成立。面对严峻的形势,三人深深地感到肩上任务的艰巨。在县委的领导下,潍南的革命斗争形势不断发展。
  1942年底,安丘县灵山区北部村庄划归潍南县,并入九区。高烽和牟汉华协助九区区委干部,对铁路北侧的东西曹庄、段尔庄、东西黄门庄一带,胶济铁路南侧的小庄子、大尚庄、葫芦埠、石埠一带十几个党支部及其他一些村的党员进行了普遍党性教育,研究防范敌人破坏的措施;与六区的小东庄、大东庄、辛庄一带,七区的韩家侯孟、西宋庄、辛冬一带,十区的庄家一带十几个村的党支部和党员取得联系,进行了初步整顿。经过整顿的党组织,党员觉悟进一步提高,情绪也高涨起来,他们着手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的工作。
  -
  建立政权,重新划分命名各区
  1945年9月,中共渤海区党委将潍南县和潍县合并为潍县,成立新的潍县县委、县政府,组建潍县地方武装独立营,毕澄华任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高烽任副书记,牟汉华任县长兼独立营营长,还任命了潍县各救会(工会、农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的负责人。
  10月份后,昌(邑)潍(县)两县划归胶东区,中共胶东区西海地委指示,以烟潍公路为界,将潍县划分为潍北县和潍南县,潍南县由高烽任县委书记,牟汉华任县长,潍北县由毕澄华任县委书记,李绍先任县长。
  西海地委副书记苏继光参与,同潍南县委研究决定重新划分各区,将原六区、七区、八区、九区分为寒亭区、河滩区、马宿区、张营区、油房区、朱里区、眉村区、太公堂区、下密区、虾蟆屯区、南流区和夹河区(1948年又成立许营区),仍被敌人占领的潍县城附近的十区保留原番号,各区都相继建立区委、区公所、区中队以及村级基层政权。
  不久,胶东区党委和西海地委从后方解放的地区,抽调了500多名干部陆续来到潍南县,充实健全了县、区两级机构,使潍南县的领导力量大为加强,各方面的工作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
  斗争形势很残酷 机关转移很频繁
  潍南县地理位置特殊,大部分地区处于胶济铁路和烟潍公路之间,周边屯有大量敌军,各县的地主武装也云集在铁路沿线,斗争形势复杂严峻,县委、县政府机关被迫频繁转移。
  1947年8月,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集中六个整编师的兵力大举向胶东解放区进攻,8月20日,驻潍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向潍南县境内扑来。干部、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先行撤至昌南和昌北两县(皆为今昌邑市),县委、县政府机关转移至昌南县金台、山阴一带。昌南敌情特别严重,潍南县机关和部队横穿被敌人占领的烟潍公路,向北到达昌北的龙池、瓦城、白塔(今龙池镇的三个村)和下营镇一带。
  10月份,华东野战军一部在昌南取得大捷,歼灭大量敌军主力,昌南、昌北两县率先解放,潍南县、区武装在分区独立团的协助下作战,先后解放了朱里区、眉村区的全部和下密区、河滩区的一部分,潍南县委、县政府决定机关回迁。
  回迁的路并非坦途,充满了艰辛和重重危险,县机关先到了今寒亭区寒亭街道的院上、邢家东庄、狮子行等村,又到了今寒亭区朱里街道的于渠、周家庄、前巡栈等村,在富郭庄过了年后,又住过前吉家村、前清池村、李家石门等村。
  回迁途中,机关人员穿便衣,对外也不公开,每转移到一处,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出发时打上背包就走,老百姓不知情,更不知道是县委、县政府人员。原潍坊医学院离休干部、时任县政府文书的毕义源(毕一元)身上背着一个小布兜,里面有县政府大印,他有时找个角落蹲下就办公。据他回忆,在向东转移的路上,敌情紧急,县政府很多文件都被销毁或埋掉了,有一部分坠在三合山一小村庄枯井里,回来时村庄被炮弹炸毁,文件也烂掉了,所以保存下来的很少。曾任潍坊二中校长的于文玲回忆道,36人的武装宣传队,严冬时仅穿民政发的一点点服装,日行百里,夜宿草堆,食无热餐,“仅就移动的艰苦而言,已足使今日之青年惊叹。”一个飘雪的冬日里,队员们脱掉棉裤渡河,全身陷入冰水中,有的同志落下了终身残疾,最终返回潍南时仅剩13人,他们当中,于文玲、王凤琴、王益民、段有辉、王福茂、庄文书、毕义源被胶东区西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记三等功。
  1948年初,潍南县大部分地区重获新生,在外逃生的人们纷纷重返家园。
  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中共潍坊特别市委、潍坊特别市政府成立。6月,潍南县委、县政府机关到了涌泉村(今坊子区工业发展区涌泉社区涌泉村)。1950年2月20日,潍南县并入潍北县,隶属昌潍专区。
  从1948年6月至1950年2月,潍县南委、县政府在涌泉住了不到两年,这里也是时间较长的最后驻地。
  -
  群众基础牢固 革命思想在村民中开花
  革命活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以群众为基础的革命,才能夺得最后的胜利。潍南群众对革命的认知度高,一次次掩护机关干部化险为夷,党组织能快速地自我修复,应对叛徒带来的严重破坏,也得益于群众基础好,曹庄更被誉为潍县“小莫斯科”。
  -
  曹庄村民抗日热情高涨 被誉潍县的“小莫斯科”
  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身处敌占区,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革命活动是难以进行的。
  庄龙甲、王全斌等人活动能力很强,潍县的党组织发展较快,潍南发展党组织的基础比较好,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了革命斗争。1926年至1927年间,潍南一带都发展了党员、建立了支部,党组织发展比较快。1926年,在庄龙甲的领导帮助下,东曹庄成立党支部,何凤鸣任支部书记,这是潍南地区最早的一个党支部。1927年,东西曹庄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农民协会发展会员130多人,带领农民进行抗租减租斗争。1928年,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庄龙甲在东曹庄举行的一次县委扩大会议上说:“……曹庄,是潍县的‘小莫斯科’。”
  1928年,潍县成立特工队,东曹庄村的马宣元、马振兴等是第一批队员,有7人参加了大柳树暴动,刀劈敌税役,潍县县委机关也曾设在东曹庄村,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多次掩护机关。抗战初期,东曹庄村的何凤池、何凤鸣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七支队二大队,村里大部分进步青年参军,剩下的老党员积极发展新党员,壮大党员的队伍,全村100多户人家有近20多名党员;将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组织儿童团。受共产党的宣传教育和影响,他们抗日热情高涨,全村男女老幼政治觉悟很高,为党的革命活动做了大量工作,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全村没有一人参加国民党,没人加入过日伪军,没出过一个叛徒。
  西曹庄也有大批青年投身革命斗争,先后有30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李全忠有李明光、李明文、李光显三个子女,其中李明文和李光显牺牲,为此,解放后,潍县人民政府还专门授给李家“一门三英”的门匾,表彰他家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潍南县所属八个区中,七个区有党员,其中五个区有区委或相当于区委的联络站。潍南县委在以东曹庄为主的一带扎根后,主要依托曹庄、黄门庄、大尚庄以及侯孟、辛庄等村庄的群众掩护来恢复和开展工作,东曹庄更是一个堡垒村。
  -
  叛徒带人包围村庄 村民不惧危险掩护
  自1941年9月起,潍南县八个区部分党员的活动被敌人发现,同志遭到杀害,联络站被破坏。1942年夏秋,曾任潍县县委委员的王育才(又名高焕章)、一区区委宣传委员丁福祥相继叛变投敌,疯狂地带领日本宪兵队到处捕杀中共党员。1943年3月,原潍县五区区委书记王已午叛变,当了日本宪兵队的特务,他不仅知道刚成立的潍南县委,还认识高烽、牟汉华、牟梅生三人,任潍县县委秘书期间,曾到曹庄一带巡视过工作,接触过部分区委干部和党员,他的叛变对潍南县委和曹庄一带的党组织而言是毁灭性的。
  潍南县委得知王已午投敌后,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几乎同时,王已午的魔爪已经伸出。1943年清明节的前几天,高烽与牟汉华来到东曹庄,检查东曹庄应变措施的落实,听马威汇报铁路南的工作开展情况。听完汇报,原本就是东曹庄人的马威没走,高烽与牟汉华也留下,住在马仁兴家,马家是潍南县委在东曹庄活动时的长期堡垒户。
  4月3日天还未亮时,叛徒王已午、丁福祥带领日本宪兵、伪警察、便衣特务100余人突然包围东曹庄,妄图把潍南县委一网打尽,重点目标是高烽和牟汉华。此时,两人刚起床,听到墙外街上有说话声,突然有人叫了一声:“鬼子进村了!”容不得半点犹豫,两人赶紧将文件等放到顶棚上,钻进地洞中。敌人挨户搜查,逮捕了区委书记马威、村支部委员单连成、党员马相林及两名进步群众,另有百余名群众被赶到村东关帝庙前的小广场上。关帝庙离马仁兴家最近,藏身洞和大街仅一墙之隔,日本宪兵的皮靴声、恐吓声,高烽和牟汉华听得一清二楚。小广场上传来皮带抽打群众的声音,当天十余人挨打,被逼问高烽和牟汉华的藏身处,尽管有村民认识二人,但面对敌人的逼问,没有透露丝毫信息,东曹庄的党员和群众经受住了考验。
  最危险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敌人从拂晓一直折腾到中午,搜查了绝大多数人家。或许是马仁兴家就在眼皮底下,敌人觉得不可能藏身,疏忽了;或许是因为敌人以为此院已搜查过,漏掉了,最终没有发现二人。不久,叛徒又逮捕了西曹庄党员李明光等,杀害了一部分党员,还有的被发往东北做劳工,惨死于外地。
  -
  孩子急中生智村民有求必应,牟汉华英勇果敢冲出包围
  东曹庄的大人和孩子心里早就种下了革命的火种,遇到危险知道怎么应对。
  有一天,牟汉华在村头与张洪恩等人聊天,突然到来的20多名日伪军抓住二人,让他们带路去找保公所。走进村内,遇到了党员马全兴、武工队指导员单连岱家的孩子,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见此情景,知道牟汉华被敌人抓住了,急中生智,赶快跑到他身边,边拉边叫地说:“叔叔,人家都上坡干活了,婶等你没等着先走了,你也快去吧!”
  对于牟汉华,敌人只知其名,不识其人,见他一身农民打扮,一副下地干活的样子,又听到孩子对他说的话,竟信以为真,没起丝毫疑心,就将他放了。
  还有一次,在一天夜里,牟汉华到铁路南执行任务,返回张洪恩家时,被埋伏在村外的敌特盯上了。天刚亮,叛徒王已午、丁福祥带着20多人的便衣队,包围了张洪恩家。他们对牟汉华的勇敢善战和精准枪法早有耳闻,谁也不敢带头冒然进院,只从后院门口向里伸进几支枪筒,在门外面喊:“牟汉华,你被包围了,快投降吧!”处境十分危险,牟汉华经过冷静观察和思考,决定利用敌人的心虚和胆怯,强行突围。他边跑边还击,迅速跑到西黄门庄村边河沟中,将毡帽放在沟沿的杂草上,沿沟沿向村里跑去。
  敌人以为牟汉华埋伏在沟边,不敢向前,只是乱打枪。西黄门庄村的群众工作基础很好,一些党员和群众听到枪声纷纷出村,在沟沿下观望,牟汉华让他们快回家,同时向一位熟悉的老乡要了一顶毡帽和粪篮子、粪铲子,他戴上毡帽,将棉袍翻过来穿好,背上粪篮子、拿着粪铲子,扮成拾粪农民,成功脱险。
  -
  调整工作方式 发展培养党员
  叛徒的出现使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除了清理,对付叛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只有自己的力量强大了,对日伪、叛徒的打击才更有力度,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潍南县委确定了大力开辟新区的工作方向,调整分工:高烽负责开辟二区、三区和潍县城的工作,牟汉华负责七区、九区和坊子,并以原有工作基础向其他村庄发展,牟梅生负责六区和开辟八区工作。
  六区、七区、九区的同志发动党员,利用走亲串友的方式,到外村去开展工作,开辟新“领地”,在县、区领导干部的帮助下,发现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并从中培养和发展了一些党员。区里的同志帮助村党支部备好人选,想方设法让其当上本村伪保长,便于掩护组织活动,获取敌人情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潍南县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展党员,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开创了潍南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
  发展进步人士 成立特别支部
  1943年夏初,清东地委将高烽的妻子、任寿光县妇救会长的王工锋派到潍南工作,潜伏在潍县西关的高家,做好时任西关伪镇长的高父的思想工作,潍南县委又派青年张永正,以亲戚身份、求学为名在高家住下来,积极搞清敌情,将情报送往军中,成为我军重要情报来源。
  1943年夏,高烽在三区的杏埠村完全小学担任三个月的教员,调查了解这一带的情况,与郭家成章村小学教员的李存太结识,并由浅入深地相互了解和信任。经过考察,高烽觉得李存太有抗日救国热情,拥护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而且为人正直,精通中医,有威信,因此李存太成为高烽在二区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同年冬,中共敌区特别支部在郭家成章村建立,高烽兼任支部书记,李绍武任组织委员兼政治交通员,李存太任宣传委员,隶属渤海区党委。至1945年4月,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特别支部决定建立大于河火车站小学支部,由王希增任书记,王杰三任组
  织委员,周惠之任宣传委员,隶属敌区特别支部。敌区特支活动终止后,该支部亦于同年8月停止活动。  李彩楹是坊子镇后张路院村(今坊子区坊城街道后张路院村)人,1938年支持大儿子李克信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七支队,后在牟汉华的教育启发下,由一位具有朴素爱国热情的开明人士,转变成支持共产党的进步知识分子,被发展成我党在坊子镇的地下情报员。牟汉华1941年去山东分局党校学习,两人联系中断,回到潍南后,很快与李彩楹取得联系,让其继续做情报工作。
  1945年,经中共潍南县委同意,李彩楹将成熟起来的二儿子李克谦打入国民党军队当上副官,成为我党的情报人员。为便于将敌人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潍南县委、县政府,牟汉华和高松溪派党员崔龙翔去李家,以长工的身份作掩护。李家家境富裕,又是知名人士,雇长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怀疑。他们互相配合,积极工作,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重要情报。
  -
  亲民爱民威望高 民众信任送门匾
  在潍南处于最艰苦的日子里,牟汉华经历过多次生与死的考验。关于其事迹,本报曾做过专题报道,但一段关于“民众信托”的往事却并不为人所知。
  新的潍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广泛发动和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应各界人士的要求,由各部门议定,县委批准,给参加革命活动较早、对敌斗争坚定勇敢、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县长兼独立营营长牟汉华同志送一块匾,上刻“民众信托”四个大字。
  1945年9月25日,潍县各救会在寨里村隆重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历时三天,参加大会的潍县各界人士及群众达万人以上,又称万人大会。大会传达了上级有关指示,总结了抗战的基本情况,分析通报了日军投降后的形势,动员青年积极参军参战,给牟汉华赠送“民众信托”门匾是这次万人大会的重要议程。潍县县委指定由当时担任青救会会长的张立垣和妇救会会长王玉亭(又名于素坤)和社会各界负责人,带领参加大会的数百名群众,用轿杆抬着披红戴花的门匾,敲锣打鼓,鸣奏喇叭,浩浩荡荡护送到牟家温庄牟汉华家中。
  在一次老干部座谈会上,参加过万人大会的牟汉梅、牟汉菊、牟汉正等人都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是一个隆重的场面,十分热烈,人们庆祝胜利的笑声、歌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动员广大青年报名参军的呼声、口号声接连不断,当场就有3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独立营,《渤海日报》还报道了万人大会的消息。
  70多年过去了,门匾如今保存在牟汉华女儿牟建民家中。门匾由楸木制作,匾长186厘米,宽72厘米,匾额由当地著名书法高手张京渠题写,大红底色,“民众信托”四个篆体大字为烫金色,右边题款为正楷:潍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牟汉华德政;左边落款亦为正楷:潍县各救会全体会员敬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也就是1945年9月25日。
  -
  敌后武工队战果丰硕
  -
  -
  在对敌斗争中,潍南县、区武装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得到潍南、昌邑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炸翻日军列车,小李家战斗、西鲍庄阻击战、夜袭陈家油房,破坏铁路,取得硕硕战果。
  -
  挑选骨干20余人 组建敌后武工队
  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1943年夏秋,中共清东地委、渤海军分区和潍南县委研究决定建立一支抗日武装——潍南县敌后武工队,高烽、牟汉华兼任正、副政委,隶属潍南县委,军事指挥属清东军分区。
  武工队20余名成员全是从军分区独立团和所属独立营、县大队中挑选出的,政治可靠、作战勇敢、家在潍南、有活动能力的连、排干部和战斗骨干。武工队下设两个分队,一支由谭毓昌任队长,王子华任指导员,丁子仁任副队长,队员有王金升、韩复先、刘洪武等,于5月派来潍南,主要活动在烟潍公路两侧二十里堡、朱茂一带;另一支由陈世坤任队长(陈世坤十几天后牺牲,高松溪接任),单连岱任指导员,陈世山任副队长,队员有单连起、岳开仁、韩振华、单作会等,于8月份派进潍南,主要活动在胶济铁路两侧,东西曹庄、东西黄门庄、清池、侯孟一带。
  武工队在潍南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牟汉华直接指挥开展工作,昼伏夜出,隐蔽活动,有时集中起来执行任务,大部分时间化整为零,三四人一组分散活动,扰乱敌人,搞情报,购买武器、弹药、药品,铲除汉奸恶霸,保护抗日群众的利益,发展抗日队伍,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了加强实力,后来又调单继胜、郭益三、王新春、张华科四人充实到武工队中。
  -
  配合根据地行动 进行一系列斗争
  在潍南县委的领导下,武工队配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进行了战斗行动,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1943年一天夜晚,高松溪、陈世山带队前往曹庄,在侯孟以南与日伪治浑街乡公所的一个班遭遇,经短时间激战,将敌人全部俘虏,缴获8支步枪。1944年6月,配合昌潍独立营全歼驻朱茂村的伪军张子高大队,毙伤敌军百余人,缴枪70余支。
  1945年4月,通过日伪人员内线,武工队奔袭樱桃园子村的伪修械所,抓获修械所长,缴获长短枪10余支和一部分军用物资。6月,配合昌潍独立营深入潍南境内腹地,夜袭驻陈家油房村的伪军陈桐林部,俘虏陈桐林及其警卫排和随从数人,歼灭伪军一个连,缴获70余支枪、两匹军马和一大批军用物资。1945年夏,侵华日军仍垂死挣扎,为了遏制敌人对寿北、潍北一带的扫荡,根据上级指示,牟汉华带领高松溪、单连岱、郭益三、王新春、单连起、单继胜、张华科、岳开仁等人,埋伏在南流至虾蟆屯车站之间的孟家村附近,炸翻日寇五节车厢和一段铁路,给日军沉重打击。
  武工队的一系列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潍南广大群众,将缴获的枪支发给曹庄一带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武装秘密活动的民兵,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
  成立胶济二大队 队伍进一步扩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潍南县委立即编写、油印了大量宣传材料,书写了许多标语,由武工队和曹庄、侯孟一带的青年,趁着夜色张贴散发到各处,大力宣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随后,县委接到地委通知,要在武工队的基础上,发动青年去寿光县的侯镇领枪,成立胶济二大队,牟汉华和县委的同志们一起,在几天时间内动员东西曹庄、东西黄门庄及侯孟一带村庄百余名青年参军。8月底到侯镇领了枪支、穿上军装,正式成立胶济二大队,牟汉华兼任大队长,高烽兼任政委,单连岱任协理员。武工队一部分成员担任连、排干部,其余成员如高松溪、谭毓昌、王子华、陈世山、丁子仁、韩复先等同志没有任职,准备到地方工作,但仍随部队活动。
  胶济二大队利用潍南武工队活动的基础和建立的关系,继续在敌占区开展活动,连续打了几场漂亮胜仗。梨园村(今奎文区梨园街道梨园社区)在潍县城附近,九龙山北麓,县城敌军将此作为制高点,派一个营的兵力把守,附近村庄也有驻军。
  韩家侯孟村的韩述章在敌军梨园据点当排长,想弃暗投明。1945年9月初的一天,同村的韩复先回家时从韩述章那里得知,梨园守敌是潍县县长王有为的一个连,装备精良但战斗力不强,便向胶济二大队反映情况,并顺势将韩述章安排作为打梨园的内应。
  根据安排,单连岱率队前往,韩复先负责阻击城里来援之敌,并与“内线”接头。第二天午夜时分,二大队从围子北门进入村内,根据已经画好的敌军驻防位置图和战术部署,各排奔赴袭击地点,以仅有的两挺机枪专门封锁两条街口,使敌人营部和两个连之间不能增援,集中兵力迅速将驻该村南端的一个连全歼,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70余支,剩余的敌人纷纷逃向县城方向。
  9月中旬,二大队配合渤海第五军分区直属连解放小油房村,消灭守敌王建功部,打击了驻张营村的李化远部,俘虏敌匪40余人,缴获敌人长短枪40余支。随后,偷袭葫芦埠李家驻军一个装备武器的新兵连,俘虏百余人,缴获步枪50多支,机枪一挺,匣枪一支。
  牟汉华和高烽带领战斗,部队很快打开了局面,解放了烟潍公路两侧的多个村镇,在胶济铁路沿线名声大振,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壮大了我军的力量,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得到加强和改善。
  -
  潍南独立营能征善战
  烽火硝烟中,潍南县、区武装队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出色,打赢一系列战斗,特别是潍县战役中,负责打外围的潍南独立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组织破坏铁路 阻止敌人西进
  1945年10月,潍南县划归胶东区。根据西海地委、军分区指示,胶济二大队改为潍南独立营,牟汉华兼任营长,高烽兼任政委,军分区又派来戴恩举任副营长,郭连任副政委,单连岱调到潍北独立营工作,由王亦贤任协理员,并由昌北独立营调来一个连。
  以武工队为基础组建的潍南县武装部队,战斗骨干力量强,郭益三、单继胜、王子华、刘洪武等先后在独立营担任领导职务,武工队时期就在伪军中建起情报网,指战员大部分是潍南县人,对地形了如指掌,便于昼伏夜出地活动,而且在潍南本地作战,更容易得到群众的帮助,所以始终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在频繁的战斗中,独立营越战越有经验,越战越勇敢。
  从1945年底至1946年春,短短的时间里,潍南独立营发动群众,将坊子火车站至虾蟆屯火车站之间的铁路全部破坏,阻止敌人西进。独立营以后发展到4个连,一个直属机炮连,逐步建立健全了12个区中队、武工队和公安局武装。
  -
  对敌速战速决 缴获不少枪支
  潍南县的县、区武装,面对的是潍县城至坊子一带所驻的强大敌军和各地还乡团,1946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两次进攻胶东解放区,潍南县全境两度被敌军控制,斗争非常艰苦,战斗十分频繁,枪声几乎天天响在耳畔。
  1946年春,潍县城敌军的一个营进犯梨园村,潍南独立营和十区区中队配合作战,趁敌军立足未稳,一连指导员单继胜带着4名战士冲在前面,顺着土沟插入敌人阵地内,使敌人阵脚大乱,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把一个营的敌军打得狼狈不堪,歼灭一个连,毙伤数十人,俘虏50余人,缴获机枪两挺、长短枪50余支、战马两匹。
  1946年秋天,潍南独立营连长郭益三、指导员单继胜带着一连与十区区中队协作,偷袭梨园驻敌,他们巧妙利用地形,隐蔽前进,速战速决,歼敌大部,缴获机枪一挺、步枪50余支,俘虏80余人。
  1947年6月,西海军分区和潍南独立营、十区区中队再袭梨园守敌,全歼了国民党顽八军一个连,震慑了九龙山之敌,潍南武装取得了第四次袭击梨园之敌的胜利。
  1947年冬,潍南独立营和马宿区中队配合西海独立一团一营,袭击驻宋家双庙的敌军和乡队。独立营熟悉地形,避开敌占围墙下的开阔地,利用沟叉隐蔽部队,迂回到侧后方,将一部分敌军拦截在村子西南门外的深沟里,以猛烈的火力全部消灭。这场战斗,毙伤50余名敌人,俘虏20余人,缴获卡宾枪三支、步枪30余支、机枪一挺。
  -
  参加潍县战役 切断增援要道
  在潍县解放前的两年八个月间,潍南独立营和区中队与敌人展开的大小战斗达数百次,袭扰了国民党军队由青岛沿胶济铁路向西延伸。1948年4月,潍南独立营奉命参加解放潍县的行动,与西海军分区独立一团共同布置在潍县东关外围,扼守东南区域,阻击并消灭东逃的潍县守敌。两支部队以现在的城区院校街虞河桥为界,潍南独立营驻守东上虞河村和西上虞河村,防区为虞河桥向南至胶济铁路一线。
  4月8日,潍南独立营从车留庄出发,穿过九龙山、凤凰山之间的敌人据点,于9日下午5时许到达西上虞河,驻扎在乐道院礼堂。战斗打响后,潍南独立营接上级命令将潍县火车站以东至二十里堡火车站一段铁路全部炸毁,切断敌人利用胶济铁路从青岛西进增援的要道。4月11日,潍南独立营进驻刚解放的坊子煤矿,担任警备任务。几天后,坊子镇及煤矿的警备任务由公安大队接替,潍南独立营又返回潍县城东原防地,继续参加潍县战役。在九纵发起攻城战斗时,潍南独立营又接到新任务,对潍县火车站和二十里堡飞机场加强重点警戒,严防敌军利用飞机场从济南或青岛派飞机将潍县守敌的上层人物从天上接走。
  4月27日,潍县城守敌开始由东关东门向东突围逃窜,潍南独立营根据上级部署,认真研究了敌人可能逃走的线路和打法,在烟潍公路以南至虞河桥一段一字形展开,利用地形修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逃出城的敌军已溃不成军,蜂拥着向东逃窜,潍南独立营和兄弟部队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把逃窜之敌消灭在东关以东,虞河以西。
  潍县战役结束,潍南独立营俘虏了上百名敌人,缴获了几十条步枪、一门六○炮、一挺重机枪。
  -
  深入敌人内部 获取重要情报
  情报准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潍县战役前夕,西海军分区司令部要求潍南县委组织情报人员摸清县城以南,东至潍南、安丘一带敌军火力分布情况,以便扫清外围敌人,为一举解放潍县开辟道路。崔龙翔、李克谦接到任务后,认真分析研究并做了分工。
  李克谦利用身在敌人内部的特殊身份,伺机接近敌军内部或驻坊子镇、潍南县一带敌人的行政机关,摸清敌人军事设置和敌军分布情况;崔龙翔负责摸清潍南周围至潍县城一线敌军据点分布、经常出入行动路线、路况,测出潍县城墙高度等任务。
  经过紧张危险的实地勘察和细致的步量目测,两人终于把上级需要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而且十分精确,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一天夜里,两人在昏暗的油灯下,疏理汇总获取的情况,绘制成图,缝在崔龙翔的鞋帮里。第二天,崔龙翔巧妙地躲过敌人层层岗哨和盘查,顺利地将情况送到他们的直接领导——潍南县县长牟汉华手中。
  这些情报对西海军分区和潍南独立营顺利扫清潍县城东南外围敌人,配合山东兵团主力一举解放潍县城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小李家战斗机动灵活
  1947年下半年,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潍南县委、县政府组织了有计划的撤退,潍南再度沦为敌占区,可武装力量并没有离开,根据西海地委关于“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指示,做了充分研究和准备。发生在小李家村(今属坊子区工业发展区)的一场战斗,对当时的潍南县有着重大意义。
  -
  组织重大行动 要打场歼灭战
  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还乡团也开始疯狂的报复活动,潍南人民陷入灾难之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潍南县委、县政府机关有计划地撤退,但武装力量没有离开,从独立营、县公安局、区干部和区中队中抽调108人,组成8支武工队,插入潍南腹地活动。
  武工队白天隐蔽,夜间统一行动,各个歼灭还乡团和乡保队,8月底进行了第一次大的统一行动,处决了20多名首恶分子,沉重打击了敌人。可几天后,敌人的报复气焰更加嚣张,乱抓乱杀,某区中队一班长叛变投敌,一场更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就要降临。在此紧要关头,县委决定立即组织一次大行动,从独立营增配了三门掷弹筒、三挺轻机枪、24支冲锋枪,打一场歼灭战,打击敌人的气焰,鼓舞群众坚持斗争的信心。
  小李家村紧靠大路,有11户人家,五六十口人,不易被敌人发现,也便于封锁消息,关键是群众基础好,部队可以在村里隐蔽一天,第二天黄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突然袭击,将活动在这一带村庄的敌人潍东区队、几个乡保队全歼,抓获或击毙一批还乡团的头子。
  战斗由牟汉华、高烽和高松溪(潍南县公安局局长)三人统一指挥,投入的兵力有潍南独立营、武工队、大部分区中队及公安局武装,除留少数部队坚持边缘斗争外,将拥有800多人的县、区武装集中起来,形成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
  潜入村庄隐蔽 引起敌人怀疑
  1947年9月的一天晚上8点多钟,部队从昌邑侯付庄集合出发,穿插行军,于午夜时分到达小李家村,潜入后立即封锁村庄。村民见自己的部队来了,又惊又喜,纷纷让出自家房子让部队住下。
  为了彻底隐蔽部队,村外没设便衣侦察,队员们在村四周的墙上挖些了望洞,观察周围情况,部队在院子里休息到第二天上午。正因封锁严密,村里没人下地干活,外来人员有进无出,引起了敌人的怀疑。11时前后,我军发现大杨庄方向有一个排的敌军向小李家村搜索前进,形势顿时紧张起来。为了能够继续隐蔽,我军命令独立营一部分战士枪上刺刀,等敌人进村后,设法活捉,不要响枪,以免惊动周围的敌人。
  敌人接近小李家村后并没有立即进村,而是派出两名士兵绕道进村侦察。敌侦察兵从村西绕到村子东南角,闯进村民李克俊家,发现有埋伏,开枪打死了正在警戒、猝不及防的班长房风和,随即转身逃跑,被我军战士击毙。
  枪声一响,我军暴露,情况万分紧急,我军想突击抢占大杨庄前高地制高点上的土围子。但此时,土围子已被敌人占领,我军只好利用小李家村外的坟地和地沟,迅速做好战斗准备。
  -
  我方以守为攻 两次打退敌人
  战斗是激烈的。敌人已经占领制高点,又派出约一个连的兵力,在几挺轻机枪的掩护下,猛冲而来。地形对我军不利,若主动出击几无胜算,因此,我军决定让敌人向前冲,靠近了再开火。
  随着敌人全部进入有效射程,牟汉华一声令下,机枪、冲锋枪、步枪齐开火。敌人本就摸不清我军兵力,一下子被如此猛烈的反击打懵了,溃逃回土围子。我军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毙敌三四十人。
  没多久,敌人改变战术,三人一帮、五人一伙,由土围子向小李家村和涌泉村之间的坟地集中,到达坟地后便龟缩不前,等待集结。我军也拿出足够的耐心,决定以守为攻,等敌人集结到一个连的兵力时再开火。时机一到,三门掷弹筒发挥威力,炮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炸得敌人趴不住,藏不得,阵脚大乱,机枪、步枪同时开火,和掷弹筒一起给敌人重大杀伤,毙敌几十人,打退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
  改变作战计划 快速突围撤离
  两次进攻接连被打退,敌人伤亡惨重,可他们并不死心,集中全营兵力,组织了第三次进攻。这次采取的战术是,从正面远距离射击,再调来几支伪乡保队,从东面、南面方向包围小李家村。一时间,村子四周枪声大作。
  在远离解放区的潍南腹地,敌我力量悬殊,恋战绝非上策。为防敌人增援,我军改变原定打到天黑再突围的计划,决定立即突围。下午4时前后,逐次撤出战斗。首先派一排快速抢占小李家村与涌泉庄之间的坟地,又派一支部队抢占涌泉庄地主家的房子,以便发现重大敌情时,据守高屋,黄昏后突围。
  兵贵神速,我军全部撤出后,盘踞在大杨庄土围子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仍在向小李家村打枪。
  我军急行军撤至五六里外的朱里区付戈庄时,村里正有一个伪乡保队在吃饭,在乡亲的指引下,俘虏伪乡长等20余人,缴获长短枪28支。整个小李家战斗,我军只有一死一伤,以小的代价换取了重大胜利。
  小李家战斗是敌我双方互不摸底的遭遇战,虽然没有达到消灭还乡团的预期目的,但在敌人控制的潍南腹地,出人意料地给了敌军一个整编营的正规部队以沉重打击。高烽在回忆文章中对这场战斗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我们事先没预料到国民党一个整编营从大杨庄一带路过(根据战前侦察和战后了解,大杨庄没有驻敌一个整编营,如事先侦知有此事,就不会组织这次行动和发动这次战斗),敌人没有料到潍南县会集中如此众多的部队潜伏在一个仅十几户的小村。双方战斗发生后,敌军采取的战术很轻率,进攻部队直闯入我阵地前沿,突遭我密集火力的杀伤,损失很惨重。加之,我军发现敌军已占据大杨庄高地上的土围墙后,迅速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战术,部分部队监视其它方向的敌情,一部分部队集结在沟中待命。这些部队没被敌人发现,造成敌军始终认为我军是小股部队的错觉,几次反扑均在我阵地前不远处遭到重大杀伤。当我军队接连走出小李家向涌泉庄转移时,形成了浩荡之势,使大杨庄敌人不敢追击,其他方向的一些小股敌军也只得纷纷逃窜了。”
  -
  率群众开展生产救灾
  -
  全国解放前夕,除了指挥武装力量参与战斗外,潍南县委、县政府做了多项支前工作,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参与修复铁路,动员青年参军,在天灾人祸面前带领群众展开生产自救。
  -
  千人组成担架队 随大军转战南北
  为了确保解放战争顺利进行,潍南组织了多批(次)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1948年11月,潍南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一个支前民工担架团,平时俗称民工担架队,队员都是从各区、各村中动员选拔出来的,几天之内组建完成,共1000余人,带有400多副担架,200多辆小推车,下设6个连。
  他们随陈毅大军转入外线作战,随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转战山东,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抢运伤员,奋力完成任务,多次受到军队领导机关的表彰,不少人立功受奖。1000余人转战两省一市,行程3000余里,无一人逃跑掉队,无人伤亡,于1949年7月返回家乡。
  胶东行署负责胶济铁路青岛至坊子段的修复工作,指挥部驻在潍南县北流区北流村,潍南县政府派人协助,积极参与,大力筹措物料供应,收集修铁路急需的枕木、铁轨、石料,把任务分配给各区,并抽出人员督促检查。
  县委、县政府还抽调干部南下或到新区工作,1949年春,县委书记孙振华、县委委员牟梅生、县武装部长田景武,还有粮食局长王笃卿、财政科长陈琪、北流区长李百群等,均随军南下四川、浙江、广东、云南等地,担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
  -
  恢复整顿组织 动员青年参军
  1946年9月,国民党第八军进攻胶东,潍南县独立营暂时撤出县境。地主还乡团、乡保队反攻倒算,搜捕杀害74名群众,仅上房村就有18人被杀。
  1947年1月,潍南县东部几个区解放,潍南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开展反蒋复仇运动,在上房村召开了遇难群众祭灵大会,把三名还乡团头子就地枪决。这件事影响特别大,许多群众检举帮着还乡团杀害干部、群众,欺压百姓的坏分子。潍南县委、县政府加紧恢复整顿各种组织,发动群众控诉国民党、还乡团罪行,趁机扩大对敌政治攻势,巩固土改成果,提振群众的信心。
  随着潍南大部分地区陆续重获解放,1947年5月17日,潍南县委召开积极分子大会,表扬立功受奖人员,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会后青年们踊跃参军,到24日,仅一个周的时间,就有500多名青年志愿入伍。
  -
  干部带领群众进行生产救灾
  1946年至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胶东解放区,1947年潍南又遭遇自然灾害。天灾人祸造成严重灾荒。面对创伤,针对潍南人民经济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县委、县政府根据华东局和山东分局的决定,暂停教育,暂缓土改复查,集中人财物开展抗灾救灾,做到“不荒一分地,不饿死一个人”。十几名机关干部被抽调到富郭庄开展生产救灾活动,他们响应“给穷苦农民做儿子”的号召,带着行李,拿着餐票,住进贫困农户家中。
  机关干部驻村时,要帮着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翻地、运肥、播种、间苗、收割等,还承包个别特别贫困农户的摞荒地,收成大部分归农户,少部分上缴机关食堂。贫困户不能种植的菜园子,驻村干部也帮着种上菜,跟粮食一样,收获的大部分蔬菜归农户,少部分缴食堂。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节省畜力用于农业生产,不允许机关干部领加工粮食,包括县长牟汉华在内的领导干部带头劳动自搬自运,领回原粮自己推碾磨面,不借用老百姓的牲口。
  除此之外,县委、县政府还发动群众将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早熟的瓜菜和粮食,通过组织以工代赈,发放粮款和信贷,到胶东老区募集财物分发给灾民等救灾措施,切实帮着农户渡过难关。1948年2月1日,潍南县政府发出指示,要求脱产干部节衣缩食,降低供给标准,减轻人民负担。
  县级机构移驻涌泉后,不甘心失败,敌对分子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造谣惑众,阴谋暴乱,入室抢劫等。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加强治安保卫,组织并健全民兵联防、机关干部夜间轮班巡逻,严防敌特破坏。公安机关迅速侦破,对证据确凿的敌对分子,按法律程序报请县锄奸委员会(牟汉华县长兼主任)批准,及时处理。
  用生产治愈战争创伤,靠自救渡过严重困难,潍南人民终于迎来了光辉的1949年。
  ◎现场探访
  依托旧址建起教育展馆
  曾任潍南县武装宣传队员、县政府文书的毕义源在其回忆文章中写道:“涌泉村当中有条东西街,县政府住在路北,县委在路南,原来是文武举人家的一片大瓦房。”11月28日,记者探访了解到,如今的涌泉村,潍南县政府旧址已是民房,仅留县委一处旧址的小院落。
  推开门口写有“潍南县委”四个烫金大字的斑驳木门,高耸的屋角处是一颗红星,再往里一道门,是有着北屋、南屋和西屋的一个小小院落,北屋是县委机关办公室,南屋是伙房,西屋现在是陈列室,东侧没有偏房,村里设计了一座军民对弈的雕像。县委旧址东侧是不到半米宽的举人胡同,南面是文举人故居,北面是武举人故居,都经过了修缮。
  胡同的南头是新盖的几间房子,挂着小李家战斗指挥部的牌子。广场处高高的影壁墙上飘扬着五星红旗,白色的墙面使“潍南”两个红色大字格外鲜艳。
  涌泉村依托潍南县委、县政府旧址,投资1300余万元打造的潍南县委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展馆,于2018年5月开馆,是一处集红色廉政文化、党性和爱国国防教育于一体的基地。该馆占地1440平方米,一层为潍南县委党史展馆,烈士墙上记录了潍南430名烈士。二层为潍南县委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潍南县委党史展馆分序言、大事记、机构沿革、抗战潍南、解放潍南、建设潍南、钢铁潍南、血色潍南、光辉潍南等模块。
  -
  涌泉上空升起五星红旗
  潍县战役后,潍南县全境解放,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1948年6月至1950年2月,潍南县委、县政府最后驻地涌泉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翻身解放的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
  解放后健全机构 县委设一处五部
  潍南原来县级机构是战时体制,1945年10月至1948年4月期间,县委干部和工勤人员只有20人左右,书记先后为高烽和孙振华,副书记为牟汉华、王瀛。县委设有一处三部,即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敌工部),各部只设干事2人,书记、副书记对外称政委、副政委,群众团体随县委活动。县政府人数稍多,有三四十人,县长牟汉华,有一处九科(局办)。
  1947年4月时,潍南各区、村普遍建立农会,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为了加强潍南县土改工作的领导,7月,西海地委书记苏继光专门找高烽谈话,在表扬土改成绩时指出,潍南与土改成绩好的县存在一定差距,拟派西海各救会长孙振华任潍南县委书记,主抓土改工作,高烽任副书记,主抓对敌斗争。
  1948年4月29日,中共潍坊特别市委、市政府成立。为保卫刚刚解放的胜利成果,作为潍坊特别市外围的潍南县显得特别重要,于是以县长牟汉华的名义发出布告:一切伪组织、伪政权均为非法组织,立即取消,并将一切文具、名册、地亩、银丙、钤记等如数送交人民政府,不得隐瞒破坏;所有参加伪组织的人员及逃散、回家或潜伏的国民党人员、还乡团等,均须立即登记,听候处理,并交出武器弹药;保护文物、古迹、交通设施;禁止国民党货币流通。
  此时,革命形势有了根本性变化,县委、县政府开始健全机构、充实干部。从1948年5月至1950年2月,县委设一处五部,即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和统战部(敌工部)、武委会,县委书记先后由孙振华和牟汉华担任,副书记赵鸣山。县政府增设了卫生科,财、粮分开,单设了粮食局,公安局的武装队从30余人,扩升为连队建制,县里还建起了诊疗所和农场。此时的县政府设一处十一科(局),即秘书处、民政科、粮食局、财政科、教育科、实业科、银行、司法科、卫生科、战勤科、邮局、公安局。群众团体除原有的农会、妇联、青联外,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县委。
  县级机关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衣服、鞋袜、毛巾都配发,吃饭全部在大伙房。1949年前每月发少量北海币作为津贴,出差可凭餐票到村中派饭吃或到大众饭店用餐。
  -
  狠抓学习教育 激发革命斗志
  学习是影响“国运”的隐性杠杆,是我们党成长壮大的“思想武器”。越是在革命斗争复杂的时候,越需要通过政治学习来提升党政军民的思想,坚定胜利的信念。1948年正值大决战关键时期,潍南县委、县政府对机关干部的学习抓得很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思想和时事政治的学习。
  党政群各单位每天在固定时间学习党报社论、评论、各级党政领导的署名文章、讲话、著述等,中央宣传部印发了要求全党学习列宁著作《论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的通知,胶东区党委专门下发《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毛泽东撰写的文章。除了这些规定的内容,多数同志自觉学习马恩列著作。通过一系列学习,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革命工作的自觉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胶东区党委宣传部丰富学习形式,采用漫画、图片等形式,到各地巡回展出,提高干部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习。潍南县好多干部看了一幅《盲人骑瞎马,夜半坠深池》的画后纷纷说:“革命工作者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潍南县委宣传部按时举行报告会,请党政主要领导讲课,举行心得交流会,抓政策学习。特别是1949年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学习毛泽东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毛泽东战略性意见“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等,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斗志,坚定了“革命为业,天下为家”的豪情壮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成了动员令,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了南下或北上的各种准备,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政策学习方面,县委、县政府也抓得很紧。潍南县地处三面受敌、犬牙交错的艰苦环境中,由于较好地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出现过一些大的“左”的行为。面对顽敌,在土改复查、反奸反霸、诉苦等重大运动中,禁止滥杀,极少有乱打、乱抓等现象,因而能较好地团结各阶层大多数,集中打击罪大恶极的死硬分子,没有过多地树敌,从而避免了出现像昌南、五龙县上千名基本群众被蒋顽残杀的惨痛事件,使党的各项工作均取得预期效果,书写了潍南革命斗争中值得赞赏的一面。
  -
  举国欢庆时刻 党政军民共贺
  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即将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潍南县委、县政府在驻地涌泉村的县委办公室正厅,召开了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县委书记牟汉华、县长许侃与其他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到会,各界人士济济一堂,自由而广泛地畅谈全国的胜利形势,发表促进潍南各项建设的意见。
  潍南县党政军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典,在涌泉村后街北侧的广场举行。会场临时搭起土台子,主席台幕布正面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会标光亮夺目。会场四周贴满了红、绿、黄等各色标语,参加大会的有县级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及武装指挥部的全体指战员。会场上歌声嘹亮,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庆祝大会开始,全体起立,武装部张兴贵副指挥命令鸣放礼炮28响。当时没有礼炮,就用九二式步兵重机枪无弹头子弹代替。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涌泉上空升起,与会者齐唱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县委书记牟汉华、县长许侃在庆典上发表了热情激昂的讲话。
  -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署名除外)
  本期内容根据郭述会、毕小虎、周德霞提供的资料及《坊子区文史资料》,高烽、毕义源、高松溪、单继胜、单连峰、于文玲等的回忆文章整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