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1-04 07:47
鄌郚总编

坦克战斗英雄董来扶

  坦克战斗英雄董来扶
  -
  深入敌营抢出我军首辆坦克
  董来扶,是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团1连“102”号坦克驾驶员,装甲兵部队第一位“全国战斗英雄”。他17岁入伍,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各立大功一次。他是我军坦克部队技术最熟练,立功最多的“功臣号”坦克驾驶员。他出席了我国首次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流浪到东北参了军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静静地停放着一辆普通的日本97式坦克,1937年由日本生产,可容乘员四人,装备一门57毫米火炮和两挺7.7毫米机枪,97式坦克曾大量装备侵华日军。尽管弹痕累累,然而它功勋卓著。历史上对这辆“功臣号”坦克曾有这样的记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坦克师问世,以它为标志;我军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由它建立奇功;我军第一位坦克英雄,从它而产生;开国大典,它又成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坦克第一车。“功臣号”坦克被誉为我军坦克部队“王中王”的化身。而“功臣号”的驾驶员就是我军第一位坦克英雄董来扶。作为一名坦克兵,董来扶的记忆几乎都与“功臣号”有关,他的命运也和“功臣号”紧密相连。
  1929年9月,董来扶出生在诸城县城关公社董家俩河村(现为龙都街道俩河村)一个贫苦农家,从小食不饱肚,衣不遮体。为了生活,13岁时,他只身来到沈阳谋生。到了沈阳后,他在一家日本人开的钢材株式会社当整理工,经常和日本人接触,便学会了几句半生不熟的日语。
  1945年5月,董来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从此部队就成了他的家。同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开进了沈阳城。日本人开的“九一八”坦克修理厂里的坦克成了我军与国民党势力争夺的一块“肥肉”。因为爱摆弄机械,又会几句日语,他被安排到东北野战军特纵坦克大队,做坦克副大队长高克的警卫员,别看这里叫做坦克大队,其实一辆坦克都没有,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坦克。此时,“九一八”坦克修理厂几乎被国民党的地下武装控制着。修理厂里的坦克成了他们的主要夺取目标,但那些坦克均已被日军破坏,被俘的日本人正在加紧维修。厂里戒备森严,如果坦克不修好,绝对没办法把它弄出来。
  为了随时了解到坦克的情况,连续几天,董来扶穿着老棉袄,戴着破礼帽,一身土不土、洋不洋的打扮,在修理厂附近转来转去。凭着几句半生不熟的日语,他还真混进了修理厂,并且与几个日本修理工混熟了。终于有一天,日本人告诉他:坦克修好了。董来扶喜出望外,回来报告高克。
  -
  混进修理厂抢坦克,用马拉着回到部队
  经过周密筹划,坦克大队开始了抢坦克行动:董来扶和高克混进了修理厂,装着试车,爬上一辆18吨日式坦克,发动后先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守卫并未提防。突然,高克一拉操纵杆,加大油门,就向大门冲去。他俩开着坦克一个劲地往外冲,想关门的几个敌人被撞得飞出老远,坦克破门而出。
  高克开着坦克来到预先联系好的麦场,用谷草掩盖起来。几天后,他们又开着坦克向抚顺方向转移。途中,日本俘虏暗中破坏了坦克,他们只得用几匹大青马,拉着坦克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拿着朱德签名的介绍信,沿途求援,担惊受怕,生怕这宝贝坦克会“飞”掉。
  历经千难万险到了通化,几天几夜没合眼的董来扶刚沉入梦乡,就被哨兵的枪声惊醒,“坦克!”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坦克。他顾不上穿衣服,披着大衣,赤着脚,拎着驳壳枪就往存放坦克的地方跑。果然,坦克油箱底的螺丝被卸掉,柴油流了一地,只要一根火柴,坦克就会被“火葬”,急红了眼的董来扶和战友们一起及时镇压了日本俘虏的武装暴动。这就是我军的第一辆坦克,代号102。
  1945年12月1日,凭着这辆97式坦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高克任副大队长,董来扶因为懂一些修理技术,成为一名驾驶员。“那辆坦克资格老,而且战伤累累,常出故障,战士们都称它为‘老头坦克’。”董来扶的儿子董蓟雄说,一开始“老头坦克”被当做教练车,专门用作训练,“当时的坦克车内没有什么通信设备,车长发号施令完全靠脚踹驾驶员,踹不同的部位代表不同的指令”。谁能想到,就是这辆老掉牙的坦克,日后却成了屡战屡胜、令敌胆寒的“功臣号”。
  -
  驾驶“老头坦克”,锦州战役董来扶立大功
  董来扶驾驶的老头坦克由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功臣号”。在辽沈战役中,董来扶开着“老头坦克”孤身作战,机智果敢,掩护步兵全歼锦州老城一万守敌,荣立一大功。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董来扶和战友们功不可没。
  -
  辽沈战役攻打锦州 董来扶开坦克冲锋
  辽沈战役中打锦州,我军坦克首次参加大规模城市攻坚战。1948年秋,东北特纵坦克大队已扩建成战车团,以15辆坦克配合步兵,强攻国民党范汉杰集团10万大军固守的锦州城。
  驾驶“老头坦克”的就是当时正在东北民主联军坦克大队的战士董来扶。董来扶的这台“铁宝贝”虽然是我军第一辆坦克,但型号老,而且多处有“伤”,常出故障。为了防止坦克发动不起来,董来扶战前提前在坦克里燃起炭火,用来保持温度,又揣上半个干饼,悄悄地钻进坦克里检修。当军列到达锦州附近的黄屯时,“老头车”终于顺利启动,如愿登上了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可董来扶早就被熏成个黑人,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是掉进煤堆里,不龇牙就找不着人”。
  1948年10月14日10时45分,总攻开始了。一声轰鸣,坦克钻出草堆,向锦州新城的大铁桥冲去。敌人的战防炮和远射程炮集中向坦克射来。战士们全然不顾,开坦克猛烈撞击桥洞,用火炮摧毁桥上的碉堡。城内的炮火更加猛烈,把铁桥附近犁了一遍,驾驶员王振武被弹片炸得满脸是血,双眼都看不见了,也誓死不离岗位,让车长为他指示方向,冲向城门。桥头上几个碉堡又被摧毁,坦克迅速打开突破口,步兵潮水般地涌向市内。在巷战中,守敌一个团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并在两辆坦克的掩护下反冲击。我军坦克分队以猛烈的炮火将两辆坦克击毁,机枪、火炮一齐开火,连打带轧,敌人的防线很快被冲垮。在战斗中一辆坦克陷入水坑,战士卸下机枪在车外战斗,迫使200多敌人举手投降。巷战进行了一天一夜,终于占领了新城。
  锦州老城的坦克战更加精彩。刚刚打完新城,上级又命令他们4辆坦克配属四野7纵第一梯队在老城打攻坚。没想到出师不利,3辆坦克被击伤和掉进河沟失去战斗力,领队坦克中的连长负了伤,驾驶员也牺牲了。此时,就只剩下董来扶驾驶的“老头坦克”还在战斗,锦州外围战打得异常艰苦,敌人的各种炮弹一起朝“老头车”砸来,董来扶驾驶着“老头车”走着“之”字形,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敌人的炮火。
  -
  城内巷战表现出彩 老头坦克一举成名
  董来扶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敌人的枪弹、炮弹密集地连飞鸟都难通过。冲锋的步兵纷纷倒在血泊中,我心里像刀割一样。关键时刻,我驾驶的那辆日本97式“老头坦克”也掉到沟里,车底被东西卡住了。坐在车里的指导员陈明急了:“董来扶你不把车开出来,我枪毙了你!”其实指导员不枪毙我,我也会玩命开的。
  由于敌军炮火猛烈,老头坦克五次发生故障,董来扶冒着敌人的炮火,钻出了坦克,排除了车底障碍,驾着“老头坦克”冲了上去,炮手几炮便把东面城墙的碉堡全部摧毁,步兵蜂拥而上。
  在城内的巷战中,我军被敌人的反坦克炮暗算了。一门37战防炮从后面连发两炮,打中了我军,指导员的手指被炸掉一个,炮塔钢板被打了几个小洞,机油箱也被打漏了。董来扶一看急了眼,将坦克原地转了180度,一炮就把敌人的战防炮送上了天。
  董来扶抢修好坦克,又继续前进。快到火车站时,他看到步兵又倒了一片。原来,火车厢是敌人的活动暗堡,机枪子弹是从那里射出来的。董来扶两发炮弹就把它给报销了。后来,他们又干掉敌人三个地碉和一个炮楼。打炮楼打出了经验,一炮打腿,一炮打顶,一下子就解决战斗,现在的话叫做“多快好省”。
  董来扶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有一次夜战,“老头坦克”的机油散热器被打坏了,我们尽全力抢修好,又投入战斗。“老头坦克”单车深入敌人纵深,一直冲到了范汉杰的司令部,几炮过去,敌人就举出了白旗。“老头坦克”在老城内整整打了一圈。
  战后,团首长夸董来扶坦克开得好,董来扶看着指导员陈明,笑着说:“开不好,指导员要枪毙我。”一听这话,大家笑得合不上嘴了。根据军史上的记载:锦州战役,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从冲击铁桥、激烈巷战到老城攻坚,连续作战,“老头坦克”5次“负伤”,全车乘员英勇顽强,孤兵作战,机智果敢,边打边修,掩护步兵全歼老城一万守敌。此战,董来扶荣立一大功,他驾驶的“老头坦克”由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功臣号”。1950年8月,董来扶被中央军委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
  -
  南下参加平津战役 三十辆坦克参战
  辽沈战役后,董来扶和他驾驶的功臣号老头坦克又随部队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1月,遵照中央军委及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准备对天津发起攻击。天津也是国民党津溏地区副司令陈长捷的老巢,3个军10个师13万余人,380余座大型钢骨水泥碉堡和各种火力防御设施,将这座城市防御得天衣无缝。所以,天津也是我军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攻坚战。
  1949年1月,东北战车团的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配属步兵参加了攻打天津的战役。具体任务是:以连为单位配属步兵,以火力摧毁敌前沿工事、火力点,支援步兵冲击突破;尔后以排或单位车分散支援步兵进行战斗,全歼守敌。战车团1连以10辆坦克配属第4野战军38军;2连以10辆坦克配属39军,在城西和平门南北地段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3连以3辆坦克配属44军,以4辆坦克配属45军,在城东民族门、王串场一线由东向西突击。以14辆装甲车配属46军,由南向北进攻。另以16辆装甲车分配到各攻击方向,担负指挥、通信联络和运输任务。各路劲旅齐头并进,会师海河金汤桥。
  14日10时,解放天津的总攻开始。坦克2连以猛烈炮火一举摧毁敌前沿地堡39军突破成功;坦克1连发起攻击后,因地处低洼沼泽,一度前进受险,遂原地射击,以火力支持步兵,38军突破成功;配属44军、45军的坦克3连一路所向无敌,摧毁了沿途所有街头堡垒,在小柳庄至玉堂街一带的激战中,10分钟摧毁敌军40多个碉堡,保障了步兵顺利进攻;配属46军的14辆装甲车,冲击时受阻于敌前沿障碍区,未能很好发挥作用,后奉命在溏沽方向担任阻击任务。靠步兵的勇敢精神,46军也突击成功。
  11时,各路大军向纵深发展,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坦克1连发挥坦克的突击威力,连破敌堡,率先冲锋,使38军顺利围歼敌86军军部,迫守敌1个团投降,并抢先占领金汤桥和敌警备司令部,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等7名将领。坦克2连引导39军先后突破自来水厂、鼓楼防线,在攻击海光寺敌指挥部时,坦克冲上去了,但步兵却被居高临下的敌火力网阻拦。
  -
  会师金汤桥 生俘陈长捷
  15日,天刚蒙蒙亮,连长下达了进攻命令,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打来,正好落在功臣号坦克的周围,董来扶凭着经验判断,敌人用的是直瞄火炮,此时坦克冲过去非常危险,但董来扶没有犹豫,还是开着坦克冲了过去,他集中火力把敌人海光寺指挥所轰炸成一片废墟,随后董来扶和同车的战友们继续前进。
  15日5时,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在坦克率领下,会师金汤桥,并将天津分割数块。坦克冲在最前面。在距敌人200米左右的地方,我军被困,敌人两个地堡射出的子弹打在坦克甲板上,划出串串火星,步兵被压得寸步难行。“功臣号”上去几发炮弹就炸哑了这两个火力点,敌人闻风丧胆。当天15时,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等7名将领,天津宣告解放。
  天津战斗胜利后,“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与战士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人民解放军《东北装甲兵史》对坦克一师的前身——东北战车团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天津攻坚战,是解放战争期间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坦克与步兵、炮兵和工兵协同作战组织最好的一次。坦克兵的参战,明显地增强了整体的突击威力,把解放军传统的攻坚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张云亭慷慨赴死 董来扶亲自立碑
  天津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对董来扶来说,最悲痛的是战争中失去了一个好战友——坦克二连指导员张云亭。14日11时,坦克二连在攻击海光寺敌指挥部时,遭到了敌人强大火力网的阻拦,当时已经进入了夜战,能见度差,坦克二连指导员张云亭乘坐的坦克是冲锋在最前面的第一梯队,同车的机枪手在坦克内根本无法看清目标,而全车只剩下两发炮弹和一梭子机枪子弹了。张云亭心里很着急,他对同车的机枪手说,“你驾驶坦克射击,我上去指挥。”机枪手听闻,一把抱住他的腿,机枪手知道,一旦探出顶盖,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死死拽住张云亭喊:“指导员,让我去!”张云亭说:“别再争了,这是命令。”张云亭猛地掀起坦克顶盖,毅然将头探出坦克指挥机枪手射击,很快压制住了敌人火力。但是,当他再次打开顶盖,搜索另一个火力点时,不幸被子弹打中头部,张云亭光荣牺牲,年仅25岁。
  董来扶听到指导员张云亭牺牲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悲痛。张云亭不仅是大家爱戴的指导员,也是董来扶的入党介绍人,张云亭平时很关心董来扶,曾经亲手给他缝过衣服,董来扶写给母亲的第一封家信,也是指导员张云亭帮他写的。
  天津战役后,“功臣号”全体人员荣立一等功,董来扶再立一次大功,战车一团二连政治指导员张云亭被追认为特等坦克功臣。董来扶和战友们一起安葬了张云亭,还亲手在墓前立了一块石碑,如今这块青石墓碑就收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
  多年以后,董来扶还将自己一直珍藏的一张张云亭的照片捐献给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这也是烈士张云亭唯一保留下来的照片。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 坦克第一师军史
  坦克第1师为我军最老的坦克师,历史沿革为:
  1945年12月1日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成立的东北民主人民自治军坦克大队,全队30余人,隶属于炮兵学校,1辆日制97式15吨坦克;1946年2月大队转移至通化,扩大到80余人,坦克5辆。5月转移至宁安,发展到坦克12辆,装甲车2辆,汽车23辆。
  1946年7月移驻东安改称战车大队。到1947年3月,全大队扩大到438人,辖3个坦克队,坦克32辆,牵引车13辆,装甲车及汽车33辆。大队长孙三,政委毛鹏云。
  1947年10月坦克大队在黑龙江东安县(今密山)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战车团。
  1948年12月10日,以松江军区前方指挥所为基础,在沈阳市成立第4野战军特种兵装甲部队指挥所,下辖战车团、装甲团和教导团,战车团等。
  1949年1月15日改称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指挥所。2月在天津扩建为第4野战军战车师。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战车师番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1师,以战车指挥所与大连汽车学校机关合并为战车1师师部,直属军委总参谋部领导。
  1949年7月28日,装甲团(当时称战车第5团)一个营550人和装甲车45辆,调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1950年3月18日,装甲团(当时称战车第2团,赴西北地区的一个多营除外)调归广州警备司令部指挥。10月18日归建,与从西北地区归建的装甲营(该营一部分留驻新疆)一起,作为组建第1坦克编练基地的基础。
  1950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以战车第1师第3团为基础,在天津大王庄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1月,移驻北京长辛店。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战车学校,1953年3月又改称第1坦克学校。1966年6月,奉命迁驻山西大同装甲兵学院院址内,1969年2月,学校停办,机构撤销。
  1950年11月3日,按照新颁发的坦克师编制表,坦克第1旅经过整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
  1951年4月28日改称战车第1师。
  1958年7月隶属于北京军区装甲兵。1959年4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1962年1月移驻河北省蓟县。1983年4月调归陆军第66军领导。
  1969年8月,坦克自行火炮第402团整编为坦克第3团。
  1998年10月改称装甲第1师。
  2003年装甲第1师调归第65集团军建制。坦克第1师曾先后参加过十二次国庆阅兵。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