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1-10 05:33
鄌郚总编

草原歌者德德玛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历史大观 移动到本区(2022-04-15) —
  草原歌者德德玛
  中广网 2010-12-30
  作者:潘鹏
  德德玛,一只翱翔于蓝天的草原夜莺。从艺50年,唱了50年。她的歌与草原紧紧相连——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从草原来》《我的根在草原》《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苍凉浑厚的嗓音触动着每位聆听者的心灵。草原赋予了德德玛艺术的灵魂。伴着草原的歌声,我们一同走近德德玛,走近这位草原歌者……
  马头琴拉响的时候
  百灵鸟唱起歌来
  亲人们啊
  欢聚的时候
  述说我久别的情怀
  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正开
  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如海
  ……
  歌声中成长
  1947年,德德玛出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一个牧民家庭。在德德玛的童年记忆中,最深的就是草原生活和蒙古长调。
  草原上只有牧民,没有歌手,但每位牧民其实都是歌手
  德德玛的父母都是草原上有名的歌手,尤其是父亲,酷爱唱歌和饮酒,可谓“有酒便有歌”,常常是节日聚会中的领歌者。“小时候随时都能听见父亲的歌声,经常在夜里睡醒一觉之后还看见父亲在边饮酒边唱歌”。就这样,德德玛幼年时就爱上了唱歌,而且唱得特别好听。
  1960年,13岁的德德玛加入了家乡的乌兰牧骑(歌舞团),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1963年,德德玛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研究班专修声乐。当时,在这个研修班里,学员都是从各艺术团体选拔上来的尖子演员,而15岁的德德玛却是因为在一次汇报演出中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赞赏,被点名进入到这个学习班的。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学习,德德玛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姜家祥老师。1968年德德玛毕业,她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文工团、内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和歌剧演员。
  我是牧民的女儿,我要回到草原上为牧民们唱歌
  几年的专业训练,德德玛学到了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这让重回草原的德德玛充满自信,但是也让她产生了苦恼。作为牧民的女儿,来自草原的歌手,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是不能缺失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德玛拜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哈扎布为师,学习蒙古族长调演唱方法。哈扎布老师开玩笑地说德德玛是个“小偷”。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学到蒙古长调的精髓,德德玛偷偷地去听哈扎布老师练声。在哈扎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刻苦训练与极高的悟性,德德玛终于将美声唱法和蒙古族长调唱法融为一体,在充分保持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声乐技巧,拓宽表现领域,用蒙古族特有的韵味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去感染听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歌声中领悟真谛
  回想起那段在家乡生活和工作的经历,  德德玛对草原人民所给予她的支持与帮助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德德玛回忆起了在内蒙古歌舞团第一次登台演唱长调的情景:“那是在一次随团下乡演出中,我第一次登台演唱长调歌曲《奶酒献给毛主席》,当时观众对我的演唱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长调民歌的魅力。记得演出结束后,我们坐着卡车返回,途中一位30多岁的牧民大姐拦住了卡车,将亲手做的奶豆腐送到我的面前,并表示非常喜欢我唱的歌。”
  品尝着歌迷送给我的奶豆腐,真的是甜在嘴里,美在心上。这位牧民大姐是我的第一个歌迷,也正是她让我对自己在演唱风格上有新的突破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让全国人民认识并了解德德玛,还要从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起。说起当年第一次登台演唱这首歌,德德玛回忆道:“1978年,我随内蒙古歌舞团到广州参加第10届广交会的演出,当时安排我表演女声二重唱,独唱只作为后备节目。演了五六场以后,团领导突然决定让我担任独唱,要唱的歌曲就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谁知我的上台却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原来广州人都很瘦小,突然看见我这个来自草原的大块头女歌手上来唱独唱,都很惊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我刚一开口,哗!台下一片掌声。这一次,又是观众的掌声给了我鼓励。那次演出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另一个起点。”
  此后,德德玛代表内蒙古歌舞团又接连参加了许多国内重要的演出活动。其中,在1979年的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祝晚会上,德德玛更是连唱8首蒙古族民歌,创造了当时的一个记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对她的广泛好评。随着演出的增多,德德玛逐渐领悟到了民歌的真谛:
  生命中的红雨伞
  1982年,德德玛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凭借浑厚醇美的嗓音和富于激情的表现力,以及十分宽广的歌唱路线。德德玛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歌唱事业的顶峰。在1986年的“全国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大赛中,德德玛获得美声唱法“濠江杯”奖;1991年随少数民族艺术团赴蒙古国演出,荣获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1997年在日本大阪获国际艺术节最高艺术奖……然而,正当德德玛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厄运降临了,突如其来的病魔将她击倒。
  1998年2月,应日本创作学会邀请,德德玛随中央民族歌舞团参加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及“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那次活动的演出一场接一场,经常是后半夜才能回到旅馆,早上还要起早赶往另外一个地方演出。那段时间,不光是我,所有的演职人员体能严重透支。”由于活动安排得很紧,连日的演出让德德玛有些疲劳。4月2日晚的一场演出,   德德玛像往常一样,身着鲜艳亮丽的蒙古族服装,手持麦克,稳步走到台前。随着前奏的响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优美旋律响彻他乡……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演唱过程中,德德玛突发脑溢血。“唱着唱着,我突然感到身体不听使唤了,我便意识到自己哪儿出问题了。本来我可以就此终止演唱,但我没有那样做,只要我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一定要坚持,因为那是对观众的尊重。”谢幕后的德德玛拖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地走下舞台,刚进后台便昏倒了。当德德玛醒过来时,早已身在医院的病房。
  老伴是我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柱,我永远忘不了病倒在日本时,拉西尼玛每天赶去病房,在雨天里顶一把红雨伞。阴雨中那飘动的红色雨伞给了我无尽的依靠和安慰。
  刚刚苏醒的德德玛被医生告知,她的右半身瘫痪,以后的日子很可能将以轮椅为伴。十几天后,德德玛的丈夫拉西尼玛来到了日本,德德玛还清楚地记得拉西尼玛当时走进病房时的情景:“我在日本宇都宫医院住了13天后,老伴儿从北京赶到了日本。一进门,拉西尼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口里嚼着口香糖。我的心情本来就不好,看到他那副样子,当时别提有多生气了,一连几天我都没怎么理他。回国后我问他当时为什么那样,他说当时真的很心疼我,是在强迫自己放松,才嚼了口香糖,如果他再痛哭流涕的,一定会影响我的情绪。听他这么一讲,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伴儿对德德玛的照料无微不至,洗脸、擦身、喂饭……许多本应由护士来做的工作都让他包下了。为了德德玛放松心情,拉西尼玛推着轮椅带她去逛超市,但因为对日本的路况不熟悉,他们来回走了两个多小时,拉西尼玛累得满头大汗。医院里的护士都为这对来自中国,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竖起了大拇指。
  3个月后,德德玛回到了北京。尽管没有生命危险,但脑溢血导致她半身瘫痪,右半边身子不能动弹。作为丈夫,拉西尼玛深知妻子从一个万众瞩目的歌唱家,到如今的患病在床,这种落差所带给她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唱歌对于德德玛来说,犹如她的生命。拉西尼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德德玛重新站起来,重新走上舞台。就这样,德德玛开始了艰难的恢复过程,爬楼梯、抓黄豆……有时候德德玛累得实在练习不下去了,拉西尼玛便鼓励她,要她坚持。到了1999年的冬天,德德玛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基本痊愈了。连医生都不敢相信德德玛的病能恢复得这么快。“老伴儿帮我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现在总是常常地想,我那生命中的红雨伞,在他乡给我依靠,在异国让我盼望;现在总是常常地想,我那生命中的红雨伞……”这是一首德德玛唱给老伴儿拉西尼玛的歌,名字就叫《红雨伞》。歌中描写的是老伴儿在日本照料她的那段时光,回忆起那段日子,德德玛说:“为了表达自己对老伴儿的感激,我专门请人写了《红雨伞》这首歌,而且我一定要唱这首歌,唱给我生命中的红雨伞,我的拉西尼玛!”
  使命与召唤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战胜病魔重新站起来的德德玛又投入到了她所热爱的歌唱事业当中。而她病后所录制的第一首歌,就是与台湾诗人席慕容和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共同合作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回忆当初与席慕容的相识,德德玛记忆犹新:“那时我还在家养病,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席慕容寻根草原的画面,我被这位蒙古族女儿的寻根之举所感动。当时就很想结识她。在乌兰托嘎的联系下,终于邀请到席慕容到我的家里作客。我们的言谈围绕着寻根草原、思念故土的话题,聊着聊着,我们都觉得这个话题太适合写一首歌了,于是相约,由席慕容、乌兰托嘎和我共同完成这首歌,歌的名字就叫《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两个月后,席慕容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歌词传真给了德德玛。几天之后,当乌兰托嘎将曲子谱好后并伴着钢琴唱给德德玛听的时候,德德玛却感到了莫名的压力。因为那时的德德玛还处于康复之中,身体状况并不是太好,这首歌的词、曲都写得无可挑剔,真正要到了自己演唱的时候,德德玛担心自己的身体给这首歌打了折扣。于是,德德玛把自己关在家里,坐在钢琴旁一遍一遍地练唱这首歌。半个多月之后,她终于鼓足勇气进棚录音,尽管在录音的过程中,身体有些不争气,但当德德玛走进歌词的意境,走进那父亲般宽厚的草原和母亲般温柔的河流,心中充满了自信,竟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录制。
  正是看到有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因贫穷上不起学,我下决心办一所艺术学校。为了那些和我一样,来自草原,来自牧民家庭的孩子,能够有更多唱歌的机会。
  身在异乡的德德玛,无时无刻不眷恋着草原。2002年,德德玛创办了德德玛艺术学校。对于这所学校的创办初衷,德德玛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件她所亲历的事:“2001年,我们家乡有个小姑娘报考北京某校音乐系,她的声音条件和外形都很好,但她因为没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识,所以三门专业课考试她有两门都是零分,但小姑娘十分喜欢唱歌。我知道这事后,就去求系主任和校长,他们同意了,但一门课1万块钱,一周之内交来两万块钱就算通过。知道吗?在牧区一只羊只能卖300块钱,要卖多少只羊才能凑够两万块钱啊?”
  时至今日,德德玛艺术学校开办已8年。8年之中,德德玛经常是北京、呼和浩特市两头跑。为了学校能更好地运转,德德玛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对于常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更别提对于身体有恙的德德玛了。但对此,德德玛仍动情地说:“办学这条路我走对了。我是草原人民培养出来的,就一定要回报养育我的家乡。这个学校也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我所做的一切,既是一种感恩,也是为一种理想而努力。”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德德玛在花甲之年仍心系舞台,情系草原,为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她依然在奔波着,坚持着。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德德玛说了这样一句话:“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过程中的坚持太重要了。”德德玛正在用她的为人处事,让我们去理解“坚持”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