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2-01 21:21
鄌郚总编

多门手艺多碗饭

  多门手艺多碗饭
  ——王治元访谈录
  作者丨李贵龙
  筐子筛子,是普通而常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因其制作材料的易得,制作手艺的易学,被贬称为“柴草活”。其手艺更不能登上“五色匠人”的尊位。
  这是对编筐子筛子手艺的不公。
  其实,筐子筛子编制手艺里,珍藏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道,人类生存的智慧。特别是不借助其它材料的束缚,仅利用“经纬编织”的方法,将杂乱一团的灌木枝条编制成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就是先民的伟大发明。
  “经纬编织”技法的产生和应用,最早发生于筐子筛子这些“柴草活”上。尔后,推广至布帛的纺织、建筑的修造,就是地理坐标系统,也是由经度线与纬度线交叉而组成的。
  编筐子筛子的手艺人,不懂也无须懂得这些知识。他们只知道,这门手艺是由老祖先代代传承下来的。手艺的产生源自人类生存的需要。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以大自然的恩赐为原材料,靠着身体所记忆下来并经岁月磨炼成的技艺,制造出各种生产工具,和涉及衣食住行诸方面的器具和物件。编筐子筛子的手艺,就是其中之一。
  陕北手艺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编筐子筛子手艺的生存土壤和空间越来越逼窄。为了拯救(只能用文字和图像记载)这种手艺,不致瞬间消失,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记忆,我走访考察了几位编筐子的手艺人,特别是王治元,将他的从艺历程和手工技艺,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珍存起来。
  王治元,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王家桥村人。虽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谈笑间难掩高原汉子的敦厚、坚强。他十六岁开始学编筐子,至今,编个不停。从艺五十多年,历尽沧桑,磨练出一把好手艺。
  王治元口述
  一分钱逼倒英雄汉
  陕北手艺人:
  你问我为什么学编筐子这门手艺?我先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当然,我不怕丢人,你也别笑话我。
  我们家比一般人家还穷,春三二月就没粮了,经常断顿,靠苦菜涮桃秫面糊糊填肚子。当然,那时大家都过的不宽余。因为穷,我连一天学也没上过,至今,歪歪扭扭将能划成自己的名字,弄不对,别人还认不得。十来岁就给农业社点黑豆,一天挣三分工。十四岁正式参加了农业社的劳动,一天挣五分工,算个半劳力。
  记得清清楚楚,十六岁时,贺家湾正修水电站,为了能吃上半斤重的桃秫面圪梁,主动报名去跟工,因为,家里喝的桃秫粣粣饭稀得能照见人影影。
  总以为工队上吃饭有碗叻,去了,才知道碗筷要自带叻。于是,趁歇晌午跑到崔家湾供销社去买碗。一问,一个碗三毛一分钱。短一分钱买不成!离家走时,父亲只给了我三毛钱。灰溜溜地返回了工地。
  陕北手艺人:
  吃饭没碗,买碗没钱,怎办?我就在工队所驻村的坡坡坬坬上乱转,心想,捡个烂碗烂盆盆,凑合凑合也行。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半个。只在一家院子里看见有个烂豁子碗,一问,是喂狗娃用的。说明来意,好心的大婶给了我。洗了洗,用喂狗娃的烂豁子碗吃了几个月饭。工程结束了,我还把它带回了家。
  古话说,“一分钱逼倒英雄汉!”此话有道理,在我身上是验证了。我不是英雄汉,可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咱穷咱没钱,宁可拿着喂狗娃的烂豁子碗吃饭,也不能去偷去抢。钱的重要性我算领教了!也下决心,靠勤劳的双手去挣钱,不求大富大贵,至少,有个吃饭的碗罢!
  多门手艺多碗饭
  当时学编筐子,根本没想过卖钱,只是为了自己使用。
  别看不起眼的筐子,用处可大叻!春天送粪,秋天刨洋芋掏红薯,提柴装草,摘瓜果豆角……可以说,农民一年四季离不开筐子。
  陕北手艺人:
  编筐子筛子,称为“柴草活”,不少农民都会编,只不过有个手高手低,好与不好的区别。不会编的,则与会编的变工给自家编,当然,也有到集市上买的。
  集市上买要花钱,与会编的变工要过工分,一个萝卜两头切,那头都舍不得。于是,我自已学的编筐子:编筐子的山榆条、柠条,山里坬里有的是,上山劳动捎带着就砍回来了;白天歇晌午,晚上月光下,有的是时间。照着旧筐子编,没两天功夫,一对筐子编成了。“行,样子不俊,还能使唤!”父亲看了很高兴。左邻右舍都夸奖,“这小子心灵动着叻,不学就会了。”
  真的,我的心灵动着叻,虽然不识字,但在受苦人中比我心灵手巧的人不多。时间不长,编筐子的手艺就超过了一般人,加之我人勤快,又是热心肠,村里不少人找我变工编筐子筛子,一年下来就能过给我三五百个工分,顶我受两个月的苦。给邻村的人编筐子筛子,无法变工过工分,就约摸的给块二八毛顶工钱,一年下来也能挣二三十块钱。
  没想到,靠编筐子筛子也能挣钱!于是就试着拿上两对筐子到四十里铺集上去卖。更没想到,刚到街上,就围上四五个买家,三言两语就啦成了价钱,筐子还没落地就到了买主的手中了。有几个没买上,说我编的筐子俊样又结实,边议论边预定、让我下个集头一定拿来。
  抽空又编了三对,刚拿到街头,就碰到上集预定买筐子的。原来,他们早就等我着叻,怕被别人买走了。
  陕北手艺人:
  更更没想到的是,我的筐子成了抢手货,编筐子的手艺也出名了,方圆三五十里内都解开王家桥有个编筐子的王治元。我也更有心劲编了,一年四季,把庄稼营务好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编筐子、卖筐子。筐子不仅卖到四十里铺、石峁集市上,有时还去米脂、绥德城里卖。当然,也引来了不少二道贩子上门收购我的筐子。
  为了多挣点钱,我又缠打场用的连枷扇,卖筐子捎带卖连枷扇,销路也很好。
  咱一没文化,二没手艺,除了受苦种地再没来钱的门路,从此,就认定靠编筐子、卖筐子这门戏,为家里增加些收入。谁曾想到,一卖就近五十年了!
  白露三天割条子
  陕北手艺人:
  老话说,编筐子筛子是“柴草活”,一点儿也不假。是说编筐子筛子算不上什么高级手艺,进入不了五色匠人的行列。更主要的是,所用材料是些烧火的柴,不值钱,如山榆条、柠条、桑条、沙柳、圪针条等。也不需要专用工具,有一把镢头一把镰刀就行,这是农户必备的生产工具。山榆条、柠条、桑条、细沙柳是用来编筐子筛子的,粗沙柳、圪针条是做筐系子和缠连枷扇的材料。镢头和镰刀是用来砍和割(削)条子的。
  俗话说,“白露三天割条子”,这是老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白露前,树木枝条还没“收心”,就是没完全木质化,过了白露树木枝条“收心”了,硬度和韧劲都强了。白露,特别是秋分以后,割回来的条子编成的家具,就结实耐用了许多。
  条子割回来后,按种类、粗细、长短分类,扎捆,以备编制大小不同的家具。编筐子要用湿条子,干条子编不成,因此,扎捆后埋入湿土内,秋至冬至及来年二三月保持不干,随编随取。若干了,则要入水浸泡至柔软,也可以编。
  这些当柴火烧的东西用处可大叻,能编成筐子、筛子、条囤、枣笆、磨片子、粪篓子、连枷扇,等等,每一样都是农家离不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
  粗活当成细活做
  编筐子筛子是些粗糙活,但是要编好,必须粗活当成细活做。
  陕北手艺人:
  首先,要窝筐系子。筐系子是筐子“梁架”,窝得好不好影响筐子编得俊不俊。取圪针条或粗沙柳条,削去条子上的枝杈结疤,根据所编筐子的大小,估摸出所需尺寸,截去多余部分。在硬土地上挖出相应长、宽、深的呈“Ω”形的壕子,为模具。将截好的筐系子埋入无明火的柴火堆里煨,煨至柔软,取出,窝入土壕子内,干透定型了,取出备用。
  筐系子窝好了就可以编了。
  先铺底。挑选出16根粗细均匀的条子,分成四把,十字交叉重叠,用细条子扎好,以缚扎处向八面幅射形成八把键条子,也叫径条子。反复调整,使每把径条子间的距离均匀,否则编出的“笆”大小不匀,筐子既不美观又不结实耐用。
  键条子缚扎好后,就可以编了,取稍细且短的条子作纬条子,粗头削出斜面,插入键条子内,沿下一键条始,一键内一键外地编。条子编完,再取一根,粗头削出斜面,插入起始键的下一键,一键内一键外地编。如此反复,编至底的一半时要分键,即每把键分为两键编,这样就由八把变成16把键条子了。若要编大筐子,在底快编够尺寸时,在两键间再插入条子形成新键,就变成24把键条子了。
  陕北手艺人:
  筐底子编够尺寸了,就要安筐系子。筐系子安在底的直径线上,这样筐底两面的键条一样多,形成相等的两个半圆形。
  筐系子安好,缚牢,就开始编帮。帮的编法与底的编法相同。注意的是,条子要编紧,力度要均匀,左右半圆大小要一样,掌握好这几点编出的筐子就好看耐用。
  帮的高度编够尺寸了,就要收沿。收沿是从某键开始,将相邻的三把键条子,分别拧紧,作为纬条子一把压一把的编;每编到一键,将该健的一两根条子拧入纬条子接着往下编,一直将键条子收缚编完,至起始处,将余下的条子编入沿口内,就形成了麻花形状的筐沿子。
  最后,用剪刀剪去沿口未编而刻意留下的键条子,剪完,进行整形,一个新筐子就编好了。
  这是圆筐子的编法。筛子、条囤等家具的编法与圆筐子的编法相同,只是不安筐系子。
  陕北手艺人:
  方筐子的编法与圆筐子的编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铺底。方筐子铺底是选好八根条子,分成两把,十字交叉固定,左一对,右一对地编;宽窄尺寸编够了,安好筐系子,并在底的四角各增加一把键条子;尔后,按圆筐子的编法编帮,收沿,方筐子就编好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