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2-21 16:16
鄌郚总编

内容提要

  目录:
  跋:歌筵舞席上的情性展现
  相公贞节励王妃——押解途中文天祥代写昭仪词
  争看碧霄轻借力——风筝词里侯蒙写壮志
  贞魂词笔写风流——贞烈妇千古悲愤词
  凤栖曾避浮名语——面对无果情缘陆游情不尽
  喜事红花欣在望——大学者试后赋词真成好兆头
  空念美人情一段——晁补之心动写妙词
  谀词引得铁蹄来——柳永杭州颂词竟致全国版图骤改
  诗词缘结一生心——赵令畤小词写罢得佳偶
  皇帝因词多吃醋——周邦彦走运与否两首词
  相思月下彩云归——旧情难觅情悲相国痴公子
  女孩情死怅坡仙——大文豪填词祭奠痴情女
  离别难禁酬答情——施酒监杭州别梦长
  袭人好句得佳人——小宋小词能使仁宗赐美女
  宝镜召来调谑女——方秀才奇情奇缘得奇女
  生死西厢谁更论——这表兄妹令人懊丧的孽缘
  钟鼓敲残相门梦——卖柴女词声凄咽悲身世
  一曲清风梦不成——邱任悠远琴声能返美人魂
  一词重结蓝桥梦——好词能使京城府尹纳姬不惧内
  《木兰花慢》共销魂——妙词见证无端摧残有情男女的现实
  好词谁续《黄金缕》——艳体诗人梦听美人歌
  同心狱里贺鸳鸯——太守斡旋丑事成良缘
  无踪云雨枉啼红——只重禄位不重感情者的下场
  不幸放翁多内憾——陆游妻妾悲怆词情忏不尽
  媒人自判风流守——马裕斋面试秀才发善心
  肠断新词富家女——痴情女偏遇滥情夫
  余生江海可曾怜——君臣惊觉“逃犯”只为东坡词
  恩情定得天仙子——奇情奇遇加以奇词的奇人出奇生涯
  老子深悲穷塞主——范仲淹镇守边关感念多
  双燕何曾梦故宫——徽宗被押北上咏杏感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跋:歌筵舞席上的情性展现
  ——《宋词故事》自序
  前人在谈论唐诗宋词元曲时,对于它们的分野所在,其最大的差别同时也最为笼统的说法就是:“诗庄词媚曲俗”。这样便尤其将词归入了歌筵舞席上的“软媚”一途而不复自拔 ;其实,这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本书中的内容就未必以此便能涵盖得了的,因为其中有些篇章并不就是在歌筵舞席上出现,虽然它们也无疑一概是那词作者的情性展现。 但囿于习惯,本自序竟以此着题,想来也该当得到人们的首肯吧?
  在人们的印象里,宋词的“历史地位”略低于唐诗的原因,大抵是跟文人们把它们放在了歌筵舞席上使用,而不是像唐诗那样往往用来作为展现作者自身胸襟怀抱大有干系。尽管世传的词未必全属这样,但总的说来,说它们是歌筵舞席上情性的展露,似乎也不至于有什么大错。
  其实,这就够了。要一个文学载体尽行包容了那么多的沉重使命,是不是也有些为难“词”这一文学体式了?如果它们果然能使人们在歌筵舞席上得到那人性的真切流露和展现,那也何尝不是好事一桩呢!而在这物欲横流得都快要泛滥成灾了的年代里,不用说,它便尤其是如此了。
  在撰写过程中,德军先生坚持以撰着的形式而不是以编着的形式,这固然增加了着者写作的难度,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却正是阿袁内心里所要写的,却不能不说这委实是一个不小的斩获。而本书如同拙着《唐诗故事》一样,也是从四五百种古代典籍中选取100个足以一说的故事。只是由于时间匆遽和学识谫陋等原因,尽管它们都“有出处”,但着者却未必都选取恰当,其畸轻畸重的分配尤为明显,这也是阿袁不得不特别予以承认的事实。至于古人在撰述并引述时,难免会有“传闻异辞”乃至“传闻失实”之处。所以,阿袁在撰写过程中即比勘诸书,并往往在每篇文后予以“按语”,其中能予以辨析的遂予以辨析,可以两存抑或难以遽尔作出判断的则两存之,以便读者自行采择。同时,作为有着固定声律的词,其重要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声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故此,阿袁将那些一字两读而似又易于混淆者特予标示,以供读者参考。至于本书一应篇章的安排,并不以传主的生卒时间先后来决定,仅以篇幅的长短修狭略作参差安顿,使其字数在阅读时能相互调剂。
  诚然,由于手头书册匮乏,着者在写作时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状。这里,阿袁深为感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程毅中先生等惠予借阅有关藏书,以致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有所参照,并易于最终成稿。至于行文时如有判断不确之处,那只是阿袁的才力不逮所至,是丝毫不敢推诿于人的。另外,因徵引前人及时贤(尤其是前者)的一些专着殊多,难以一一具名感谢。在此,着者对他们谨致谢意之余,也恭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出切实的批评和正!
  记得在写作《自序》时,着者曾以近体诗的形式对其内容打了个“小广告”;而现在为宋词撰写这“小广告”,似乎便以“词”这一文学体式最为恰切了。虽然该拙作如同本书一样,也委实未能从容推敲。现在,阿袁特效颦东坡送伯固词填写一阕《青玉案·用宋人贺方回韵自题〈宋词故事〉》以作结束语,其词曰:
  春云冉冉人来去,算芳草,曾留语。为写相思长短句。疏星斜月,淡烟轻絮,一一知凭据。
  回眸信是惊奇遇,敢对情长笑儿女?最爱同心心久许!可怜今日,世风不古,有泪空如雨。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相公贞节励王妃——押解途中文天祥代写昭仪词
  大凡到国家沦亡之际,那风雨飘摇的世态便极能验证出一个人的坚贞人格。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那时代转折点上,许多仁人志士不惜用热血谱写了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给后人以无限的鼓舞和奋发。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屑于人间的丑类,肆意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又给人以无限的伤痛和屈辱。所有这些,自然都值得后人为之深思,为之歔欷。
  作为偏安一隅的南宋小王朝,它带给人们反思的东西却并不很少。这里就仅仅述说一件与此相关之事,来作为我们对那个时代广大人们心声的小小回响。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丙子年,①亦即宋端宗景炎丙子年(1276年),元军攻破了南宋王朝的京城杭州,包括谢、全两位皇后在内的三宫六院里的美女都被俘虏北上,昭仪王清惠当时也在其列。她在途经夷山驿时,有感于国家的败亡,便在驿站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阕《满江红》词,来作为她对自己这悲凉身世以及国家命运的深沉喟叹:
  太液芙蓉,浑不是、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无限事,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驿馆夜惊乡国梦,宫车晓碾关山月。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
  这词里所记录的,表面上只是她个人的悲哀,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悲哀。应该说,这算得上是一首爱国词,但它最后一句却容易使人担忧,有着“昭仪”身份的王清惠似乎有失节的危险。
  果然不出所料,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垂名千秋万世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在他被押送北上的途中读到王夫人这首感慨深沉的词作时,遂不无摇头感叹道:“哎,‘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可惜啊!可惜啊!王夫人在此情况下怎能说些缺少思考的话头呢?”也就是说,文相公觉得,作为皇室成员的王夫人应该是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丝毫不能有随人左右而觍颜惜命的态度的。基于他这种至死不改易的忠诚爱国之心,文丞相便以“步韵”的形式提笔代她写了两首词作。
  所谓步韵,就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原词的韵脚和格律去填写,这无疑是一种颇有难度的诗词创作手法。但对此训练有素的文相公却丝毫不觉得这有何困难,他不但准确无误地和了,从而把王夫人的思想境界大大地烘托起来不算,而且还一气和了两首!由于文相公这两首代王清惠所作的词都是天地间少有的义薄云天的鞺鞳大声,跟他着名七律诗《过零丁洋》一样,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现不吝篇幅照录如下,以概见其忠义和气节。其词曰: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瑶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夜半雨霖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这第二首说的是:
  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当然,到了元朝首都北京的宋末昭仪王清惠,表现得也很大义凛然,坚决要求让她自己去做尼姑,并改名为“冲华”,颇有勘破繁华之意;这跟文相公一心要做道士也决不投降的正直气节正乃不谋而合。所以,尽管文相公代写了王昭仪的词作,但两人的高风亮节,都足以同日月争辉,与天地齐寿!
  争看碧霄轻借力——风筝词里侯蒙写壮志
  几位才情既高,品貌又佳的少女在大观园里搞累了赋诗的活儿,就想何不去填写词作来增添增添新鲜感?于是大家便因才女史湘云这“柳絮词”各自施展开了手脚,匆匆填写起来。跟平时逞才斗智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若论情感的悲凉和缠绵,那自然就没有人敢同黛玉一决高低的;而湘云之词也因情致妩媚被人称道。只是可惜得很,终生极爱赋诗填词的公子哥儿贾宝玉却又“落第”了。至于其中素以世俗眼光看问题并因此争得许多实惠的薛宝钗,她此次所填的词居然也被“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自然这首为尊……’”而薛氏这首词牌名为《临江仙》的词作,其中最为警策也最为令人欣赏的,应该还是该词的结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令人歆羡不已的场景,即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事实上,薛宝钗这警句却也并不是她的自创,而是有所蓝本的。她所借鉴着的词作,也正属于同一词牌的宋人作品;只是这宋人《临江仙》还涉及一个令人甚受鼓舞的故事呢。
  这主人公侯蒙长得极为难看,属于那种一时半会儿难以结婚成家的主儿。但他却很是用功地去钻研着学问,对赋诗填词也颇感兴趣,并具有相当深湛的功柢。侯蒙少年时便以聪明才智被人赞扬,但很不幸,他一连几次都没能考取进士。这使得他不但内心受到难以形容的煎熬,而且还遭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冷嘲热讽。但侯蒙就是能挺得住,终于在他31岁那年,才算考取了当时也并不怎么了得的乡贡;只是他仍能以“聊胜于无”的心态,暂且来自我解慰着。
  然而,这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那些既无聊又浅薄的俗人了。他们总爱在人家业已布满伤口的地方撒盐,来表明他自己这庸俗的“高明”。那年春天,骀荡的江风在轻轻地吹拂着垂柳,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大好时光。跟大家一样,因读书有些倦怠了的侯蒙,就出来把自己手中的风筝放飞。而此时,那些原本极其无聊和浅薄的人竟又团团围住侯蒙,故意打趣着问他何时才能考取进士。忽然间,不知是谁在大喊了声:“你们快看,王五的风筝上还画上了侯秀才那亮丽的尊容呢!”
  大家不由一阵哄笑起来,而侯蒙居然并不在乎王五这恶作剧,跟着大家一块儿大笑。同时,他从身边的小伙子手里要来了纸和笔,当场填写了一阙《临江仙》词,并把它赠给在场的人,让他们同时与之放飞。
  大家近前一看,原来侯秀才即席所写的《临江仙》词说: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时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端详着侯蒙一会儿,大家的神情便立刻严肃起来,乃至空气都快要凝固了。他们再也不敢随便拿侯蒙逗乐儿,因为他们知道,眼前这个侯秀才可未必就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春闱考试,侯蒙一举成名,考取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士。而且尤为令人艳羡的,不到40岁时,他便做到了户部尚书,为天下读书人争上了一口奋发自励的气儿。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贞魂词笔写风流——贞烈妇千古悲愤词
  在古代中国,除了为数极其有限的女人的姓名得以流传下来,许多女人就像草木一样地自生自灭;这对当今社会生活着的妇女们来说简直是无法想像的。然而,这却是一个基本事实。本文要讲述这故事的女主人公,要是在现在,她的芳名肯定会流播人口,因为她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才华,而且更为难得的,她还具有连男子汉大丈夫都要为之肃然起敬的品节!
  这女主人公,就是宋朝末年岳州人徐君宝的妻子某氏。这在文学史上就以“徐君宝妻”命名的某氏,由于国破家亡,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她自然也就没有足以自立的可能。况且,敌人就在眼前正催迫着她赶快随行呢。这样一来,她连死的权利也给无情地剥夺了。
  于是,某氏只得被元军掳掠到杭州,住进了曾抗击过金军的着名元帅韩世忠当年住过的王府。她心想现在得乘机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了;她不是不想在路上自杀,免得受到眼前那强盗一般的军中长官的凌辱。事实上,她一路都是胆战心惊的,但她就是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跟那军中领导努力周旋着,才免于受到非礼。她自然知道,在路上,她之所以没有被玷污的最大原因,就是那大帅贪求她这美丽绝伦的姿色;不然,她即使聪明过人地跟他周旋,恐怕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因为对方的刀可不是用来吃素的,只要一声“杀!”——她这人头顿时便毫不费力地要落地了。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而已!
  此时此刻,住进旧王府中的那大帅自然不肯再放过她了。果然不出所料,那大帅一进入闺门,遂把那些监管着她的侍女尽行驱赶出去。她心知这回再要使巧计躲避开他那纠缠,恐怕也是不行了,于是她就暗下决心:是时候了!
  大帅一过来,依然涎着脸向某氏表示了殷勤;然后他很快便话归正传了。也就是说,某氏今晚得要想通,陪伴他一同睡觉。知道自己再也逃脱不了大帅魔掌的某氏,尽管回忆起陈朝公主跟驸马徐德言在乱离前夕,两人约好将来凭着破镜求得重逢,而终于得以圆上好梦的美事;但这在如今的她看来,那无疑真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了。于是她便对着大帅凄然一笑,然后坚毅地说:“我近来身上不净……您就再等等吧。”那大帅果然被激怒了;他说什么也不肯“再等等”,几乎就要过来强迫着她了。这时候,某氏从容地正告道:“你知道我们夫妻毕竟是有感情的;这样吧,让我这次祭奠过先夫之后,我就同意您的要求,长久地做您的妻子。这样您觉得还不行吗?”那大帅见她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也就喜不自禁地同意了。于是,他乐滋滋地出去到门外等候。
  而某氏便把她那业已去世的丈夫的灵堂搭建起来,她自己分明是一副严妆的打扮;在焚香点烛后,她虔诚地祝祷上一番。她一回身,忽然提笔在墙壁上填写了一阕《满庭芳》词,来作为她对这个混浊世界的最后回顾,其词曰: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见到某氏好久也没有出来,这大帅就推门进去一看,他当即便傻了眼。原来除了墙壁上一首某氏刚写的词作外,房内已是空无一人。他急忙要人去寻找;人们打着灯笼四处找遍王府中的每个角落,才在后花园里发现某氏已经投水自尽。这大帅不由大吃一惊!为掩饰自己的罪过,他连忙命人把她捞了上来;而某氏却早已香销玉殒。
  凤栖曾避浮名语——面对无果情缘陆游情不尽
  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如今憔悴篷窗底,飞上青天妒落花。
  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下来,久久站立在杏花畔的大诗人陆游,禁不住口占了这首七绝诗赠给正在流着红泪的妙龄女子。
  他当然知道,她才16岁的年纪,那该是青春活力特强的时候,而他自己现在却仍还飘零在四川这边疆地区。若说是为保家卫国,那倒也罢了;但朝廷那些从事私利的权臣不让他前往疆场杀敌不算,还一再对诗人极尽污蔑之能事,说诗人恃酒狂放,那他就自称放翁算了。这样,他能不能算是对那些卑鄙的奸邪之辈的反击呢?但现在,面对着眼前这年纪才16岁的少女,他心中又禁不住不安了起来。
  是的,诗人陆游真的难得在此地遇见知心的人儿,只是对方年纪跟他也实在过于悬殊了。两人心里虽然都在互相亲爱着,但即便如此,他尚且被那些权贵指责为“颓放”呢。而现在,他举手投足间都极其容易受到某些卑劣者的诘责。所以少女这轻视浮名并看重人品的话语以及行为,便都使他尤其难以忘怀。但由于诸多恶劣的现实阻隔,诗人只得忍痛跟心爱的人儿分手,这将是一场令人多么难堪为怀的人生经历啊!
  黯然神伤的诗人在写罢此诗后,便极为懊丧地离开了四川,到达山阴(今浙江绍兴)这个自己日夜魂萦梦绕的故乡。在闲居时,那一幕幕活色生香的往事不禁又泛上了他的心头;那些虽说是很小的事情,现在都成了他心旌为之摇曳不已的参照系数。对此,诗人不觉提笔写道:
  金鞭珠弹忆春游,万里桥东罨画楼。
  梦倩晓风吹不断,书凭春雁寄无由。
  镜中颜鬓今如此,席上宾朋好在否?
  箧有吴笺三百个,拟将细字写春愁!
  写到此处,诗人就不觉大为感叹了。当年在帅府的宴席上,那位令他心仪的少女,现在固然已不知她身在何处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依然在他眼前不时浮现,而且越发鲜活起来。这样,诗人不禁又摇晃着脑袋吟出了第二首七律诗来:
  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
  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
  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
  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
  一边感叹着自己的遭遇,一边又感叹着社会的前途,诗人尽管满有一腔爱国热情,但也仍然被投闲置散,更遑问她原本就是一个身世微贱的歌女了。而现在自己这样的一种生活,难道不就是她飘沦生活的影子么?但总之一句话,这少女当时就站立在楼旁对自己亲口痴情地说起不重名利,而专爱有思想内涵的人品的一幕幕时,陆游便觉得这真是太难得,太难得了!这样一想,他遂把刚才所赋写的两首七律诗,用一种“櫽括”的手法,填写了一阕名叫《风入松》的词作,来作为他这段无果而终的情缘的归结。同时,这也是对他自身没有能力使知心少女的归属得到可靠保证的忏悔和感叹——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黄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弄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栖曾记当时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写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喜事红花欣在望——大学者试后赋词真成好兆头
  南北宋之交,以铮铮骨气着称于世的名臣洪皓,他的三个儿子都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垂名后世。而当年因出使金国,他居然被扣留了15年之久。至于始终坚贞不渝的洪皓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家老三洪迈,后来也像他一样,因一再坚持民族气节而在敌方受辱。当时金国统治者竟要洪迈改称“陪臣”,洪迈想到这是事关国家荣辱的问题,便予以断然拒绝,这无疑显示出了他们父子那极为难得的文人风骨。
  江西鄱阳人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在年纪还很小时,他就已经博览群书,而且还能做到过目不忘,他这过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渊博通达的学识,即便连他两位哥哥洪适、洪遵也自叹不如。但是说来有趣,那年他们兄弟仨一同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却唯独洪迈未能考取。直到三年之后,也就是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他才考取进士,并踏上了仕途。
  本文要说的正是洪迈在这次考取进士前夕的一件趣事。当时他也像许多举子一样,到京城临安(即今浙江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三场考试一完毕,考生们便终于放下了心头沉重的包袱,心里明白能够考取的就考取;而一旦落第的,也就认了,并继续努力参加下一轮的考试。所以,封建社会里许多举子的人生故事,就在这条独木桥上有声有色地演绎着各自的大悲大喜。
  其时,洪迈等五六位较为要好的朋友先后出了考场,商议着到附近着名的抱剑街孙家小楼喝酒聊天儿,说完,大家便一脸兴奋地去了。当晚正值八月天气,月色当空,一派澄明如洗的景观把天底下照耀得如同白昼。众考生遂依靠在栏杆上一边赏月,一边话说着当今这政治状况,以及怎样才能救治日渐衰弱的国家。看他们这讲话时的高昂劲儿,那些纷淆着的天下大事,好像就是在等待着他们来筹划似的。
  忽然有人高声叫了起来:“你们快看,几案上那对烛花正在结成了一对红花呢,而且它们光华眩目得都快成联珠了!真乃艳丽之极!这可真是奇事一桩呀!”此时,孙家的小女儿闻声也上楼来了。这孙姬说话既聪明机智又深得人心,当即向大家贺喜道:“这真是一个好兆头!你们看,今晚桂魄耀彩,烛花呈祥,而刚刚又从考场里出来的诸位,想必高中是不成问题了。对此良好兆头,每人都应写首诗词来记录,也好给后人留作一段佳话来传说呀!”大家听罢,不由兴奋地赞说道:“好一个主意!”
  说完,同伴何自明就拿笔先行写开了。他所写的是首小令《浣溪沙》,道是:
  草草杯盘访玉人。灯花呈喜坐添春。邀郎觅句要清新。
  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
  大家相互传看了一回,都赞叹他才思敏捷。但这词的结尾一句却颇有些失意的意味;为了不使冷场,大家相视一笑,当下便心照不宣地不拟多作评论了。
  此时此刻,才情不浅的洪迈也题笔续写了首《临江仙》词,并仰头高吟起来:
  绮席留欢欢正洽,高楼佳气重重。钗头小篆烛花红。直须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桂月十分光正满,广寒宫殿葱葱。姮娥相对曲阑东。云梯知不远,平步蹑春风!
  大家听了洪迈的吟诵,都情不自禁地高声叫起好来!而孙姬则特地斟满一大杯好酒,前来祝贺道:“呵呀!这一回学士必定是高中无疑!您看,这美丽烛花原来就是为您绽放的呀!”洪迈闻言,遂喜笑着举起她用纤手送上来的酒一饮而尽。此时,大家便一个劲儿地鼓起掌来。
  放榜后,这孙家楼上的所有考生里,果然就只有洪迈顺利地考取进士,而其余几位却都未能如愿。
  后来,除了卓越的政绩外,知识渊博的洪迈一生中还写了不少在后世也深有影响的书。据说,共和国开国主席**在逝世前夕还在读的一本古代笔记杂志,就是洪迈费了一生心血撰写,并得到当时孝宗皇帝欣赏的《容斋随笔》。
  空念美人情一段——晁补之心动写妙词
  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门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了不得的。当年作为“苏门四学士”抑或“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晁补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不但诗词书画以及文章都相当了得,即便他的人品也是颇足称道的,尽管他对朋友的所爱似乎也曾动过所谓的“邪念”。
  作为济州钜野人(今属山东)的晁补之,生性颇为豪爽;他少年时就博闻强识,而且聪敏异常,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还只有17岁时,他便跟着在杭州做官的父亲一起外出。一看到杭州这天堂美景,他高兴坏了,当即铺纸濡笔撰写了一篇《七述》,并把它呈献给当时担任通判一职的苏轼,真诚地请求苏给予指点。而苏原本也有写作与此相关文章的意念,但在阅读了晁这篇文章后,便取消了写作计划,并感叹道:“咳,想当年,我也是想写此类题材文章的,但现在你已把它写得这样好了,我就没有再去动笔撰文的必要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晁补之的文名便大大地震动了整个杭州城乃至京城开封。
  不久,晁补之考取进士,也想跟作为前辈的父亲和苏轼等一起为国家出力。和他同时考取进士的廖明略跟他的关系“特铁”,两人有事没事都爱说些知心话儿。有一天,廖竟把跟自己情意绵绵的歌妓田氏介绍给了晁。谈到开心处,廖说:“明天早晨不就开始放假吗?咱们去看望看望我那位老相好怎样?”正觉没有地儿可玩耍以及难以打发空暇时间的晁,当即便随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晁、廖二人就去敲开了田氏的房门。而此时田还没有整妆,见自己心爱的廖带着一位陌生先生来到,遂一边急忙对着镜子整理鬓发,一边跟廖、晁二人交谈。这时候,晁一见到眼前这女人实在漂亮极了,她的头发就像是一段乌云飘过,还带有一股未曾闻过的清香,而且这香气径直往他的脑门横冲过来,他心中不由感到一震!再看她用那纤纤玉指笼束着金钗,那灵巧的动作实在优雅极了。不用说,她那天生的丽质使他颇为着迷;而尤其使他神魂迷醉的,则是她那双时不时地向他瞥过来的乌黑的大眼睛……
  然而,尽管心中对这美人有着无限的好感,甚至就可以说是爱意了,但晁还是能抑制住自己的思维,不使它产生太大的奔驰,并迅即把它拉回了现实。他自然知道,眼前这美人儿虽然美轮美奂,但她只是好友的爱人,而不是该当属于他的。所以那天上午他始终只是傻呆着陪伴廖跟田说着情话,而他却在一旁绝不横插上一嘴。
  但即便如此,晁还是禁不住感叹着填写了一阕名为《下水船》的词,来作为他这份惆怅心情的表白: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瓶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髻。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领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廖和田后来获悉晁这首佳作里所透露出来的真情,以及那份自制情感的毅力,都不由为好友这高尚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谀词引得铁蹄来——柳永杭州颂词竟致全国版图骤改
  对东南国土尤其是钱塘(杭州)的普遍看好,在国人的观念里,这大概真是不谋而合的意见了。早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词里歌赞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末五代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北宋,这里便成为东南的大都会和游览胜地。作为一国之君的仁宗在一次赐诗里也赞叹道:“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曾为百官首领的欧阳修则认为“钱塘兼有天下之美”;①在杭州一次送别上级陈襄的宴会上,大文豪苏轼则在《虞美人》词里竟如此高唱赞歌: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可以说,对这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地位者固然如此认为;即便是方外人士仲殊也大大赞赏起了那华丽的世俗场面: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而当年那位因落魄而希求凭借词作来求取一些好处的“赤贫族”柳永先生,难免在词中动用那虽古老却并不怎么好的阿谀奉承做法,那就一点儿也不令人感到稀奇了。然而不幸得很,据说,他那特为华美的词藻居然还引动了当时的外族势力金国当权者的觊觎,并进一步侵犯中原地带呢。这可真是令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了。
  着名词人柳永跟孙何是少年朋友,但两人的境遇却判若霄壤:孙是威风八面的堂堂杭州太守,而柳则仍只是一名能写歌词的作家。尤其令柳感到难堪的,孙的门卫,柳曾几次要求他通报一下太守的故人来访,但他见柳穿着一领经浆洗多次都快要发白了的长衫时,便冷笑一声:“太守这时候没空见客,您就是去了也白搭!”就把柳给打发走了。回到旅馆,柳心中觉得窝囊之极,想当年自己跟孙太守可是哥儿们,而现在就是想见他一面都那么不容易!但若要说文学水平,自己却并不比太守大人逊色多少呀;可这世界就是不认水平,只认得官位。对此,柳永越想便越发泄气了。
  忽然他脑瓜儿一转,想道:孙何爱好文艺,又礼贤下士,是一个好官,现在只不过是他手下那些人不给通报罢了。我原本就是擅长写词曲的,何不写首歌词进献给他?他一读我这词曲,定然会高兴接待我的。而且,说不准还能得到免费吃住呢。想到这里,柳便一跃身跳将起来。一首跟他平时只写给小歌女们哼哼叽叽大不相同的词作,便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这首带有豪迈气概而且也具有歌功颂德意味的《望海潮》词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写罢这词,柳永就去找他的老相好歌女楚楚帮忙,真诚地说:“我因拜访太守大人却没有门路,现在就仰仗您这美妙的歌喉了。事实上,您只要把我刚写的这词儿唱给他听,便可以了。届时他一定会欣赏并接见我的。”二话没说的楚楚就在宴会上婉转悠扬地唱起了柳永这词曲。孙何一听,果然大为高兴,就问这么好的歌词究竟是谁写的,楚楚回答是柳七。④孙当即命人邀请故人柳永参与府会。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倒还罢了,因为文士柳永要求进见太守朋友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该词居然还引发了当年中国版图的骤然更改,却不能不令人深思以至于深切的感叹了。
  由于孙何的赞叹、揄扬,柳永这阕名作很快便传遍全国,而且还传到了金国。金主完颜亮读到这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时,心中不禁极为羡慕杭州这天然秀丽的景色,心想,有朝一日我也拥有这天堂里的风物,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啊!于是,他竟率领大军南下,投鞭渡江,一路迤逦着进攻北宋来了。据金史载,这完颜亮不但天性暴戾奸诈,而且又多贪欲,杰出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那篇《金海陵纵欲身亡》的金海陵写的就是他;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写作的词人,对柳永的妙词自然别有领会。由于这诸多原因的交汇,一场战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诗人谢处厚当时曾针对柳永这绝妙好词而深为感叹道: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而这“牵动长江万里愁”,就是现代着名武侠作家梁羽生在《萍踪侠影》中描写主人公张丹枫时,还特意引用了该诗句来感叹其政权及山河的无情更迭呢。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诗词缘结一生心——赵令畤小词写罢得佳偶
  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人们知道后来某些负有盛名的作品时,却反而“很自然”地把那作为源头性质出现的作品给忘却了。优胜劣汰,这当然是一个既残酷又很现实的规律,是任何人也拿它没有办法的。
  不论是金代董解元的《弦索西厢》,抑或是元代大名鼎鼎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其实,他们都是以宋人赵令畤《商调鼓子词》为蓝本的;但后人就是不再记得赵这作品,那也是没有办法之事。尽管赵氏也曾为安定郡王,还是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大文豪苏东坡的好友呢!相反,赵令畤在一首小词里的句子“脸薄难藏泪,眉长易觉愁”,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事实上,他这句子却正是脱胎于唐人韩偓《香奁集》里的句子:“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①这可不也挺有趣儿了么?
  当年为我国文学史里的写情文学做过贡献的赵令畤,他却因所写诗词有关情感而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这端的令人惊喜不已!
  赵令畤,字德麟;他过早失偶,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娶。但他面对眼前这明媚春光,固然也禁不住情思翩翩地想着要是有个跟自己心心相印的妻子,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啊!尽管妻子早已撒手离去,但现在就是回想起她的一颦一笑,心中觉得那也是一桩挺温馨的事情。他不是不想再婚,但总得有个志同道合的女人才成。想到这里,他便情不自禁地泫然流泪了。从阳台上回到书房,他就抽笔填写了一阕《乌夜啼·春思》的词来寄托这哀思,其词曰: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毕竟是见过人世间那风风雨雨的人了,他由于跟大文豪苏东坡交往密切,却无端地被人控告为结党营私,从而受到了罚金的处罚。这对他来说,其实倒也没有什么,只是他觉得这世界真是太黑暗了,面对是那非曲直不分以及唯利是图的世俗,他越来越觉得看不惯了,但又有什么地方真的就没有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呢?
  他起身外出走走,以便给自己散散心。正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忽然听到路旁的人们在谈论着王家的女儿也真是怪人一个,她既然如此聪明才智,又长得那么漂亮,却不去好好地嫁人,说要嫁也只能嫁给能够通晓诗词的人。这不,她自己最近不是也写起了什么诗作来着?那诗题叫做《咏怀》的什么,说的就是——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赵令畤便凑了前去,仔细地向他们打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得知该事情底细的赵令畤便当即回家,一脸兴奋地通过媒人向王家正式求婚。
  婚后,由于志趣相投,夫妻俩恩爱无比;人们便都一再艳羡着说,他们俩这大媒人可就是那七绝诗28个字呀!
  皇帝因词多吃醋——周邦彦走运与否两首词
  徽宗皇帝赵佶的文学艺术细胞特发达,但他关于治国安民的本领却委实太差了,以至于他把自己都要往金人那边送。而且更为可悲的,他跟儿子钦宗还要老死于当时的外国呢。但他却颇为好色,放下自己宫中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人不要,却要去嫖一个烟花女子李师师。
  徽宗好色而又爱吃醋的情事,主要就体现在跟汴京名妓李师师的来往上。宣和五年(1124年)七夕节,赵到李家留宿;临别时把身上的龙凤鲛鮹直系解下来作为信物赠给李。而李的结发丈夫贾奕时任都巡官,对此事当然很是恼火。但贾没有办法,就题写了《南乡子》词来抒发他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浑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眠。
  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鮹当宿钱。
  第二天晚上,徽宗又来了,并从李的梳妆盒里见到了这首词,就笑着把它拿走。不久,这可怜的贾奕竟被贬谪到距离京城极远的广南琼州任司户去了。
  而这还只是赵跟李的丈夫贾奕之间因词而吃醋的情事;而本文所要讲述的,则是赵跟知名音乐家兼词人周邦彦间也因词作而吃醋竟贬谪了周,但又因周词高妙又把周召回来的活剧。
  话说周正在老相好李师师家一边饮酒,一边在谈论着歌词和声律等问题。周、李二人在打得火热的前期,据说还有一段趣事,那就是周曾为李填写过词作《一落索》,李对此欢喜得不得了,便想嫁给他,只是她竟没能如愿以偿。①随着时间发展,两人的关系不用说就极为密切了,以至周有事没事都爱往李家跑。
  此时,徽宗又通过地下甬道来到李家。而周却早已在场,慌急中周便只得躲入了床下。徽宗手里正拿着刚从江南奉送来的橙子,以讨取李的欢心,两人就开始亲热地谑浪起来,这一切给躲在床下的周全听见了。两人玩乐一会儿,徽宗就回宫去了。而周出来后遂把刚才的情事櫽括成一首《少年游》词,李当即便很为高兴地演唱起来,觉得其音乐感特好: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初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隔了几天,徽宗又过来了,李就唱起周写的这《少年游》词给他听。还没听完,徽宗便龙颜大怒了,因为前次他俩的私情都反映在该词里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情事。于是赵就沉下脸来问道:“这词到底是谁写的?”李只得据实说了。
  徽宗当下很为恼火地离去。回到皇宫后,他让奸相蔡京过来,愠怒着问道:“开封府里的监税官周邦彦,听说对监督税务不严谨,那为何不按规定呈报上来?”蔡一时也摸不准皇帝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启奏道:“容微臣去调查清楚了,马上给皇上汇报此事颠末。”蔡一回去,当即召唤京尹过来询问,但谁知这京尹却说就是周邦彦负责的这块业绩做得最好。此时,蔡竟决定:“你要知道,现在可是皇上对他很不满呀,那就只得牺牲周以迁就皇上了。”说罢,就以“职事废弛”的罪名,决定押送周速离京城。
  过了几天,知道周已离开京城的徽宗便又到了李师师家,却未见李像往常一样前来迎接。他遂心生愠怒地问李的小侍女,回答说是给周送行去了。心中霎时又不觉泛酸的赵便只得冷冷地坐着等待,他不想就这样在没见着李的情况下回宫。当他看到李的满脸愁容,一副憔悴不堪的样子时,不觉也怜惜起她来了。但赵仍颇为气恼地发话:“你究竟到哪里去了?”李据实奏称给周送行,因为不知皇上来,所以还没梳妆打扮呢,万请皇上恕罪!徽宗就问道:“他在离去前,可有什么新作?”李说周确实是有一首新作《兰陵王》词。徽宗禁不起好奇,语气稍微和婉地说道:“你不妨给朕唱一遍看。”李遂急忙讨好地说:“容尘妾敬您一杯酒,并祝您长寿安康!”然后,李声音温婉地唱起了周临行时所写的新作: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萤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一共有着三叠的长调慢词经李师师一唱,那音节和声容都达到了极致,徽宗当即不由大喜起来,连忙命人把周召回来,并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后来周还官至大晟乐府待制,也就是说,周已进入专管国家音乐机关的最高领导层里去了。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相思月下彩云归——旧情难觅情悲相国痴公子
  曾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样的好句,①连着名道学家程颐也深相赞叹为“鬼语”的晏几道此词,不用说,其中所表现的对象便是他曾相亲爱过的女子了。而作为一介贵胄公子的晏小山(晏之号),在他这人生中无疑是具备这种机缘的;尽管身为着名宰相晏殊幼子的晏道,但在当官道路上,他老爸的恩荫却始终未必能使他受惠多少。
  也许,这跟小山并不像世俗社会里的一些人去追求功名利禄的个性有关。据说,他天性里还有点儿痴癫的成分,所以,他在老爸去世后的生活并不很如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作为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非凡天赋的小山,他在跟歌儿舞女情感沟通方面的词作却颇有独到之处,这固然是颇值一说的,因为我们至今仍能读到他那大量的美妙绝伦的词篇。
  相对着生活中的烦恼,小山无聊时便又独个儿喝起了闷酒,直到醺醺然睡去。但一觉醒来,帐幕仍还低垂着,他知道现在可不是父亲在世时期的那种景象了。歌舞女都已离散殆尽,而他自身不很得意的生活经历又加剧了这种颇显凄凉的景况,这无疑使他很为伤感。想当年,几个好友一边高兴地喝着醇酒,一边欣赏着比如说莲、鸿、、云等人的美妙歌舞;而现在,她们也都不复在身边了。即便从远方传到耳畔的欢笑,对此时的小山来说,也尤其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小山仔细想想跟自己最为亲爱的小,那次初见到她时,感到“小微笑尽妖娆”,②同样的,对这个被自己深深眷恋着的小的一腔爱意便是从如下的词句里也能找到:
  小若解愁春暮,
  一笑留春春亦住!
  然而,小现在也只给小山留下一丝仅供相思的意绪了。况且,曾几何时,几个要好的朋友如沈廉叔已然去世,陈君龙则因身患痼疾而卧病在家,想想人生真乃不可捉摸,小山便不由潸然泪下。但他忽然回忆起当年诗仙李太白奉皇帝之命写《宫中行乐词八首》时,竟只能写着五言诗“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④晏小山此时当然不像李太白那时所面对的硬规定,而可以用长短句的形式来曲曲传出他心中的惆怅情怀。于是他便提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临江仙》词来,道是: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女孩情死怅坡仙——大文豪填词祭奠痴情女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经过时人或后人的多种述说或解会,从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传说。
  大词人苏轼,永远就是一个被人们广为传说着的对象。他那首名作《卜算子》词里所吟咏着的,似乎便是这些现象在他人生中的折射。
  现在,我们只选取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也就是按照《东坡词》里该词的小序进行叙述。①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苏轼由于跟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要求出补外官,但他看到地方官员在执行新法多所扰民时,心中便越发不满了。因此他把这一思想也往往发抒于诗词里,这样就更加激怒了新党,并遭受到他们的打击报复;说苏轼诽谤朝政,于是他竟被逮捕下狱了。而这时候,新党中的着名小人如舒亶、李定等必欲置苏于死地而后快,以致在我国历史上竟掀起了所谓的“乌台诗案”。所幸神宗还算是个明白人,并不想把苏轼杀害,而是把他释放了出来;只是贬谪他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而已。
  自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抵达黄州,直到元丰七年六月量移汝州,苏轼在黄州贬所一共呆上了四年多的时间。
  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定慧院寓居的苏轼尽管双髯如戟,但他的身心健康却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作为才名远播的大文豪,又有着极为坚强正直的人格魅力,他常被人们甚至是少女爱慕,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温都监的女儿超超年方15岁,②长得姿貌秀丽,而且又极其聪明伶俐。尽管到了及笄这个当时法定可以出嫁的年龄,但超超却坚决不肯随便嫁人,都监见此也不敢强迫他这心爱的女儿,心说,姑且就等等再说吧。但是,当听到苏轼马上就要来临时,超超却显得极为兴奋,并且暗暗地对人说:“这才是我的丈夫呀!”由于她家临近苏的住处,她便每夜都暗暗地来到他窗外侧耳细听苏轼吟咏诗文。一旦被东坡发觉门外有人在走动并起来推窗外望时,她就慌忙快速地跑掉。这样,东坡便有意想替她物色一名读书士人,自己也好为他们顺利地结成连理作个红娘。一天,他碰到了温都监,就诚恳地说起了此事,温当即说起了他女儿的心事。东坡听罢,不觉也甚为感叹,但他当然不想耽误人家女孩的终身大事,因此,他要为她找个合适的读书人作为对象的心意也就越发坚定了。
  然而没过多久,东坡却因一再受到政治迫害,竟被贬谪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东,甚至还要渡过大海到现在的海南去。所以他一心想要成全的这一好事,也就被无声地取消了。
  只是等到东坡从海南回到黄州时,知道温超超因思念他成疾而死,并葬在了沙滩东侧,东坡便不禁为之黯然神伤。联系到自己因飘泊无定的生涯而使得这样一件大好事也未能办成,从而不觉泫然泪下,并填写了一首被学生、着名文学家黄庭坚称为“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好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离别难禁酬答情——施酒监杭州别梦长
  杭州原本就是一个山水胜地;自从这里曾一度成为帝王起居和大臣议政执政的地方后,青山秀水加以五光十色的世俗氛围,把这里渲染得富丽堂皇而又不无透露着一缕俗气。
  能够在此地遇上一些使自己倾心的爱人,那无疑是极为美妙的事情了。一位姓施的酒监官,便是幸运地得到了这种艳福者之一。
  这里由于是人们追逐声色的大好地方,因此那歌舞业就特别繁荣。而作为供给官员闲暇时消遣的官妓,自然也难免透露出少有的商业气氛。当然,事情总该有一些例外,歌妓乐婉跟施酒监的交往便颇为耐人寻味。这施酒监只身一人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做官,刚开始时,他无疑很是感到了人地生疏的惆怅。但自从见到歌妓乐婉后,由于具有在外飘零的共同语言,加以两人又都是挺有才华的,尤其是对当时几乎人人都能来几句的词作也深有体会,于是他们俩很快便好上了。由相见而相交一直到了相知,施酒监跟乐婉后来真可谓达到了在空闲时间寸步不离的地步。
  但是好事多磨。许多事情往往会脱离那既定的轨道运行,施、乐两人希图在西湖边上从容把手言欢的情境和好梦,因上头的一纸调令,竟迅速而无情地给打碎了。
  总不能不顾惜自己的前途吧?心里着实眷恋着乐婉的施酒监心想道;然而,就这样撒手离去眼前自己这心爱的人儿,他心里又觉得大为不忍。于是在那几天里,他们就一再挤时间聚合。而美丽的山水风景,对他们来说,却早已无暇顾及了。
  到任所报到的时间已是所剩无几了,一再跟乐婉缠绵着的施酒监,只得双眼含泪地同她道别。就在离开心上人的当儿,他便吟起了一首词来作为他们这段无果姻缘的道白: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如伊好。
  别尔登长道,转觉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听了这首使她肝肠寸断的小词,平时也善于填写词作的乐婉,当下便情不自禁地按照施酒监的韵调吟诵起来: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使我愁肠断。
  要见无由见,见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重结来生愿。
  这时候,寒冷的大风猛然在西湖畔肆虐地翻卷过来。等候在湖边的艄公虽说早已见惯了这人生的聚散离合,原本是不忍心去催促他们分开的,但他知道,若一任他们这样难舍难分的话,那么,此时的大风则无疑就徒然在宣告着了。因此,这艄公也不由自主地用他那沉闷的嗓音高喊了声:“大风起兮,该起航啰!”
  施、乐两人在艄公那委婉悠长的喊叫声的催促下,终于不得不黯然但又缠绵地洒泪而别。从此以后,两人各自天涯,竟再也没有重新晤面叙旧的机会。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袭人好句得佳人——小宋小词能使仁宗赐美女
  驸马杨震家资巨富,而且家里拥有十多位极为漂亮的姬妾,其中一个芳名叫粉儿的更为出色。有一天,杨驸马邀请文人詹天游过来谈诗论文,同时还为詹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宴。两人边谈边吃到高兴时,杨就把自己后房中的所有姬妾都喊出来拜见詹,并让她们入席一同饮食一同谈笑。得到这众多美人劝酒的詹,不用说就更为高兴了。喝到大约**分酒量时,心里由于酒精的刺激,原本一再压抑着的喜爱眼前这美丽女人的情性得到了释放,但对于朋友的姬妾,他自然也不敢放肆,于是当即写成了一首《浣溪沙》词,并把它递给杨震: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
  知道詹对粉儿很有好感的杨驸马,读了他这首词,遂笑着说道:“哈哈,天游兄,这事好办得很!现在就请天游兄‘真个**’也!”席散后,杨便把粉儿赠给了詹,让她永远陪伴着远离家乡的天游共同起居。
  这当然可以见出宋人豪贵之家豪爽做法的一斑,令人就是在想像中也不觉有一种颇为爽快乃至雄壮的意味。但对这些情事,不仅杨驸马是如此,即便是皇帝,他如果爱上一个才人的文才的话,也不会吝惜姬侍而施赠对方的。而这,似乎也就更有说头了。
  大文人宋祁,跟他后来改名宋庠的哥哥宋郊一起被人称为“大宋小宋”。有一次,刚要下班回家的宋祁正巧遇上了宫廷出来的车子。车内忽然有人轻轻地叹了声:“这就是小宋呀!”但宋祁却不敢就着她的声音回答;因为他知道,作为臣子,宫里那些即便是自己倾心的最美的女人,那也是他不敢非分觊觎的,但作为文人,他不由得对车中美人的那声叹息又感到很是受用,于是他便不禁感慨淋漓地写起词作来: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名为《鹧鸪天》的词作,由于小宋的巨大知名度,它很快便传播了开来。连仁宗对这词所具婉转而又惆怅的情怀,也颇有同感,也就是说,仁宗也喜欢上小宋这首词了。但仁宗当然知道,小宋这词的好,却是依靠了许多人的功劳的。比如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是李诗人《无题四首》中的句子。至于“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般的看法,那当然是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里的句子了;但事实上,李后主也是从唐时号称“苏张大手笔”的苏颋七绝诗里得到法乳的。由此可见,小宋尽管把他那一腔极为缠绵而又惆怅的情绪,勾画得颇为动人,但他这抄袭别人的痕迹也是颇为明显的,只是它似乎还够不上“集句”这高难度的作诗填词手法而已。但仁宗由于欣赏小宋的为人和才思,一次退朝返宫后,他便问所有在场的宫女道:“你们第几车中,是谁在呼的‘小宋’?”
  内人中不敢自行隐瞒,遂站出来称当时是她呼的小宋;而且她还小心翼翼地解释说,由于皇上举行御宴,见到内侍在宣召翰林学士,忽听有人喊了声“小宋”,她当时正好就在车中,不觉也跟着喊了声“小宋”。说到这里,看得出,她全身都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她确实不知道皇帝将要对她作出怎样的惩罚。
  然而,仁宗却把宋祁给宣召了进来,并跟他和蔼地说起了这件事情。宋祁一听,当即害怕得要命,知道他已然闯下了大祸,遂在地上一再叩头谢罪,并请求皇上宽恕他的冒昧和冲撞。而仁宗却笑了起来:“呵呵,爱卿词中借用义山诗句,②所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事实上,‘蓬山不远’嘛!”说完,他就把那位在车中喊着“小宋”的宫人赏赐给了小宋。由此可见,仁宗为这佳话增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也为皇帝爱才子而不吝惜女人的做法增添了一段绝妙的注脚。而小宋这回抄袭人家的句子,那真是太划算了,尽管他撰写文章时是主张不要蹈袭别人故常的。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宝镜召来调谑女——方秀才奇情奇缘得奇女
  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四川屏山女孩紫竹不但善于填写词作,而且还喜欢调谑;她开起玩笑来,往往使人都要笑弯了腰。而她居然也每每夸下海口,说同时具备这两样本领的她,在当时恐怕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一天下午,紫竹正在阅读李后主的词集,他父亲玄伯问询她李词中什么句子最佳。紫竹接口就说:“我觉得其中《虞美人》词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真是最好不过了。”①他父亲听了这话,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竟愣在那里好久也没有说话。
  那年春天的天气真是晴好极了,紫竹便独个儿外出踏青,恰巧跟四川乐至秀才方乔邂逅。两人一搭话,紫竹几句笑话竟逗得方乔当即笑个不住。不知怎的,两人都从心里感到很是惊讶,但此后他们却再也没有见面。然而,方乔却对紫竹念念不忘,总想再次见到紫竹,但就是不知从什么途径才能见到心上人。后来,方就到市场出入口去寻找,也没有见到她的踪影;他又到一些妓馆里寻觅,仍是音信杳无。就这样用尽了一切办法,方也仍没有发现紫竹的倩影,以至于他都快要相思成病了。因此,他写了一首《寄情》诗来表明自己这感念之意,道是:
  眉如远岫首如螓,但得相思不得亲。
  若使画工图软障,何妨百日唤真真!
  冥思苦想不得要领的方乔便又出去访寻,在路上却遇见了一位老道士。这老道士手里拿着一方锦囊,里面藏着一面古镜。道士端详了方乔一会儿,就说:“我知道您很有诚意去寻找心上人,这种精诚是很难得的,就连贫道也甚为感动。而现在贫道手里恰好有一面纯阳古镜,已经珍藏很久了,它对您寻找心上人也许会有帮助,如今我就把它赠给您好了。”方一听,当即大为高兴,从内心里着实感激着他;但老道说:“且慢!这宝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碰到至阴之气,它便会留下她的影子,然后您就可以让画家把她的容貌画下来。但它却不能让太阳照耀,不然,它很快就会飞入太阳宫里去了。”方高兴地一一应答着,并一再感谢这老道。方看见宝镜的背后用古篆文写着“火府百炼纯阳宝镜”字样,他便知道,这真是自己的幸运了。
  方用白玉盘装着这面宝镜,并让家中的老太婆到街上去叫卖。一个偶然的机会,紫竹也过来问价了,这样一来,她的影子便留了下来。紫竹觉得这挺奇怪的,遂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老太婆诡称这镜子从方先生那里得到的,咱们还是一同去问问他吧。这样,她就把紫竹带到了方乔的住处。
  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吗?方乔当即兴奋莫名,遂把这面宝镜赠送给了紫竹,还让老太婆转达他对紫竹的极度仰慕之意。这样,两人就真切地往来着了。
  夏天那闷热的气候实在惹得人全身烦躁透了,而心里全在想念着紫竹的方乔忽然接到紫竹的来信,不用说就高兴极了。原来,她在这书信里同样也向他表达了一种甜蜜的爱意。如此一来,诗兴大发的方乔便给她回了信,并在信后头附写了一阕《玉楼春》词:
  绿阴扑地莺声近,柳絮如绵烟草衬。双寰玉面碧窗人,一纸银钩春鸟信。
  佳期远卜清秋夜,梧树梢头明月挂。天公若解此情深,今岁何须三月夏!
  收到心上人这词的紫竹,也不觉情动于衷地填写了阕《卜算子》词寄给方乔:
  绣阁锁重门,携手终非易。墙外凭他花影摇,那得疑郎至?
  合眼想郎君,别久难相似。昨夜如何为枕边,梦见分明是!
  由于心心相印,两人便相约再次见面了。直到后来他们结为受人艳羡的恩爱夫妇。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生死西厢谁更论——这表兄妹令人懊丧的孽缘
  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祖籍开封的沈纯跟随父亲到了成都。由于他天资聪颖,许多人都很看好他的前途,但他在考试中却一再败北,这无疑就很使他泄气了。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他越发觉得百无聊赖,便去舅家作客,希望能够得以疏郁散心。
  舅舅跟舅妈都很欢迎沈纯的到来,就叫女儿王娇出来陪客;但她却在房间里推说刚沐浴,还没有打扮好,就不急着出来了。一会儿才出来的王娇,她那天姿国色顿时使沈纯心中大为惊叹。宴会散了之后,他心中仍然对这表妹颇有好感;只是此后,他却没有单独跟她说话以表衷曲的机会。
  在一次夜幕低垂的栏杆旁,沈纯忽然见到王娇在那里唉声叹气,就从后头过来问她有何心事,王却说起了现在天气寒冷的话头。沈尽管知道她这是有意用别的话题来搪塞,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以为她年纪还小不谙情事,心下也并不怎么介意。
  但他对王娇的好感却越发强烈了,总是有意无意地想去接近她,而王则似乎有意地躲避着。终于有一天,在宴请客人的酒席上,作为陪客的沈因心中惆怅还要继续喝酒时,但却被王给劝止住了。事后,沈单独见到王时便对她表示感谢,说这是她对他的一份恩德。而王则娇笑着说,这算是什么恩德!?看得出,王对沈也是挺有意的,但她那份若即若离的态度颇使沈感到难以为怀。于是沈就填写了首《玉楼春》词给她:
  晓窗寂寂惊相遇,欲把芳心深意诉。低眉敛翠不胜春,娇啭樱唇红半吐。匆匆已约欢娱处,可恨无情连夜雨。枕孤衾冷不成眠,挑尽残灯天未曙。
  看完这词的王便笑说道:“好事多磨,历来都是这样的啊!”然后,她跟沈的关系便亲密了许多;但她害怕父母知道,仍然不敢多说什么。而两人由于在一座院子里住着,相遇的机会固然也是很多的,因此,他们的感情无疑又加深了不少。
  而沈的父母要求他回家参加考试,于是沈只得向舅家辞别。在离别前夕,沈暗中写了首《小梁州》词,来向王表明自己对她的款款心意:
  惜花长是替花愁,每日到西楼。如今何况抛离去,关山千里,目断三秋。谩回头。
  殷勤分付东园柳,好为管枝柔。重来只恐绿成阴,青梅如豆,辜负梁州。恨悠悠。
  王明白沈担心她不再跟他相好下去,遂写了首《卜算子》词来打消他心中的忧虑:
  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休道三年绿叶阴,五载花依旧。
  莫怨好音迟,两下坚心守。三只骰儿十九窝,没个须教有。
  见此情由,沈便满意地回家了。后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再往舅家跑着。这样一来,两人凑着没人看管的时候,居然暗暗地先行履行了夫妻的权利,然后,沈托家里父母向舅家求婚。然而,他舅舅却由于朝廷的立法规定,始终不予答应。加以王因小事得罪了她的侍女小红,小红竟把沈、王两人的私事给捅了出来。这样,王被她老爸打了个半死不活;而王母则因年事已高,加上这事的猛然刺激,当即就死掉了。伤心欲绝的王娇固然难堪至极,而沈纯也因感到没有颜面,便只得黯然离开了王家。
  沈由于受到了这次事故的差排,不觉也病倒了;而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王娇,由于羞辱和惊恐,很快便离开了尘世。得到这不幸消息的沈纯,遂含泪写下两首词牌名为《望江南》的小令,作为他对王娇的哀挽。其词曰:
  “从前事,今日始知空。冷落巫山峰十二,朝云暮雨意无踪。一觉大槐宫。 ”
  这是用大槐宫好梦无非一场空的典故来说明他俩的短暂情爱;另一首则是:
  “花月地,天意巧为容。不比寻常三五夜,清辉香影隔帘栊。春在画堂中。”
  不久,沈纯也因受风寒、羞辱以及懊悔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交侵,体力原就较为孱弱的他也终于追随着心上人王娇而去,匆匆了结了他们这桩令人懊怅不已的孽缘。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钟鼓敲残相门梦——卖柴女词声凄咽悲身世
  南宋时期的杭州,无疑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销金锅儿”。在这里,不但豪华的别墅遍地都是,就是大量的歌楼舞榭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概是由于上上下下那些贪图享乐的人员一致推波助澜的结果。
  话说理宗赵昀向全国徵选妃子的时候,作为以砍柴卖柴为生的樵家女张淑芳,由于具备天生丽质的优势,原本是很有希望成为宫妃的人选的。但奸相贾似道却暗中买通有关人员,竟把这事儿瞒压着不予上报,从而霸占张淑芳给他自己享受去了。此后,贪污成性的贾似道对张淑芳也还算宠爱,特地拨专款来给她造了一座漂亮的楼房。但国势日见颓唐,这事也终于掩盖不住了,当下就有人在那墙壁上写了一首诗来讽刺说:
  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
  羽书莫报襄樊急,新得蛾眉正妙年。
  就是到了南宋末年的恭帝德佑年间(1275年~1276年),仍有太学生还为此事撰写《念奴骄》词来讥讽;其中所谓“新塘杨柳“云云,即是对那些不顾国家危亡却只贪图个人享受的奸相贾似道之流的嘲讽。
  话得说回来。虽然朝政江河日下,日甚一日,但作为农家女出身的张淑芳,虽然在贾府里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她却特别冷静而清醒,她知道这样吃香喝辣的日子,定然长久不了。所以她就暗暗地叫人在五云山下营造了一座类似尼庵的房子,万一像她所忧虑的——贾一旦败亡了,她张淑芳也不至于流离失所。
  果然不出所料,奸相贾似道不久就被皇帝贬斥到南方去了,张淑芳急忙将自己削发成了一个尼姑。当时正值乱世,自然也就没有谁去管那么多了。
  但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原本出身砍柴卖柴家庭的张淑芳在享受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后,对这乱世自然会比普通人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加以她又擅长填写词作,所以一首名为《更漏子》的词,遂在她那孤寂的青灯夜雨中吟成了,道是:
  墨痕香,灯下泪,点点愁人幽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不但在凄风苦雨中,张淑芳的心境极为悲凉;即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面对着原本有着号称“天上天堂,人间苏杭”的杭州,她也禁不住感伤自己这独特的身世。而接下来的一首《浣溪沙》词,无疑就极为微妙地透露出了她这无限悲切的心声,道是: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飞惊坠绣衣裳。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云窗?
  然而,往事不再,岁月终究留驻不了往日的繁华。她这美好红颜在那纷扰的红尘中也消磨殆尽,与尘世一起渐渐消歇了。这是她个人的悲哀,也从而折射出那个时代里所有人的悲哀。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一曲清风梦不成——邱任悠远琴声能返美人魂
  古代有些事情看似不可理喻,尤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神道之事极为幽眇以至于不可想象,甚或就是不足为训的。但在古人那林林总总的记载里,它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认识和观照古代的人情风俗及其世象,我们有时又不能一概弃之若敝屣;因为如果那样,并不就是一种科学地对待我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孝宗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清河人邱任年纪虽轻,但却才貌超群,只是在几次考试中他却都没能考取;加以在家不被继母所容,他便只身流落到了南方一带。
  一个天气晴朗的晚上,邱任乘船到了江陵。此时,星星与月亮争辉,湖水共长天一色。对此美景,他心想此时正可以消遣一下,以释放自己那郁积许久的牢愁。他命书僮焚起清香,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古琴弹奏起来。那悠远的琴声在夜空里传出老远,连水天那边的水禽都扑扑楞地惊飞而起,然后,它们又飞掠了回来。
  忽然间,邱见有人推开自己的船篷,便警觉地站起身子,却发现一位姿容淡雅、风韵轻扬的女人正款款而来;而她的身后有侍女手拿明灯跟随着。邱当即就心情翻滚起来,想不到在这个夜晚,居然还能面对如此美貌的女子!于是,他便对她深施了一礼。这女人回答道:“刚才被先生这美妙的琴声所深深吸引,所以我才不避嫌疑地前来跟您相会。”邱又问起她的名姓,她回答是两淮盐运使何公的姬妾,小字叫翠薇;由于主妇的嫉妒,她就被迫在书亭里居住,那里名花缭绕,曲水萦环,确实有着一派极为迷人的风光。最后,她还试探性地邀请他去她那儿看看。邱自然巴不得这样,但又担心被守门的老太婆阻拦着不让进去。女人笑说,有我在,那老太婆又有何可怕的?这样,邱就跟着她去了。
  但见幽亭里的风景跟外面的果然大不一样。香风送爽,红灯明灭,架上的图书又大多是他平生所没有见过的,邱不禁大为感叹。此时,邱遂开始挑逗她,她却低着头不说话。他便会意了,当即上前跟她亲热起来,两人就极尽绸缪之事。事后,这女人说:“贱妾业已委身于您,希望您能记住今晚这么美好的时光。”邱迅即表示,自己难得美人如此倾心相待,自然是铭心刻骨的。说罢,他便填了首《忆秦娥》的小令赠给美人;其词曰:
  香篆袅,罗帏锦帐风光好。风光好,金钗斜亸,凤鸾颠倒。
  恍疑身在蓬莱岛,邂逅相逢缘不小。缘不小,最关情处,娥眉淡扫。
  这美人读罢此词,不觉也兴致勃勃地和了邱任一首:
  杨枝袅,恩情无限天将晓。天将晓,漏穷鸡唤,教人烦恼。
  邮亭一夜风沙少,匆匆后会应难保。应难保,最伤情处,残云风扫。
  邱仔细读罢她这首和词,大加赞叹道:“读了您的佳作,拙作自愧跟大作便有天壤之别了!这还不只是前人所说的碔砆跟美玉的差异而已!”而女人则哭泣着说道:“贱妾不能尽情地跟您诉说情怀了,但有一份罗巾赠送给您。您就在归途中慢慢打开看吧,只是恐怕使贱妾感到太羞愧了呢!”
  船只靠岸了,邱打开那罗巾看时,原来它的上面所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不断尘缘露本真,翠薇花下绕香魂。
  如今了却风流愿,一任东风啼鸟声。
  第二天,当邱再次去访问时,却只见那空亭里幽静得怕人;原来他所见到的所有景物,此时却都不复存在。他便惊讶地前去询问守卫该亭子的老妇人。回答说,这是主人何公的书亭,姬妾翠薇当时由于受到他极度宠爱,而被主妇用药酒毒死,并埋葬在此处。而亭旁四周种植着的那些紫薇花就是用来纪念她的。至于先生昨晚遇见她,莫非那就是她的灵魂么?
  听了老妇人这段解说的邱任,不觉就心生悲叹地步着翠薇诗作的韵脚道:
  精爽依稀逼太真,何缘月下觑芳魂。
  清风一阵浑无迹,惟听流泉呜咽声。
  写了这首“次韵”诗,邱任遂再次到她坟墓前祭奠了一番,并把此诗给烧了;然后,他便双眼含泪地惆怅而归。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一词重结蓝桥梦——好词能使京城府尹纳姬不惧内
  唐代秀才裴航由于为蓝桥美女云英捣药,从而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①而本文主人公、后来成为一国宰相的宋人晏殊却因下属张先的一首词,使得原本远离自己的爱妾又回到了身边;该词中却也正是使用了“蓝桥”的字样及其含意。
  这当然不仅仅是不谋而合罢了。时任京城开封府府尹的晏殊,他自身就是一个文才出众的人物;而且尤为难得的,他也很喜爱那些文才高妙的文人。当获悉词人张先才学很高时,他便特地请张担任自己的助手判官一职。平时大凡有宴会时,晏就请张来填写新词,以便让歌伎演唱,这往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张很自然地就得到了晏的欣赏。
  这时候,晏刚刚收纳并极为宠爱着一位容貌漂亮的姬妾。凡是张来到时,晏就叫她出来劝酒唱歌,张也很高兴地给她当场填写词作。大家相处得都很开心。
  而晏夫人王氏对此就很不高兴了,以为这姬妾夺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竟一再哭闹着让这姬妾赶快离开京城,而且离得越远越好。晏深怕王夫人没有休止地闹下去,对他个人的影响不好,遂忍痛把这心爱的姬妾送了出去;但他此后的心情却并不舒畅。一天,词人张先又来到晏府,只见里头冷冷清清,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和欢笑。张先是一惊,但很快便明白了,心想定是王夫人因嫉妒而把那姬妾赶走了的缘故。回忆起那时大家在一起说笑的欢乐,当下不觉也很难过了,但他装作并不知道这一切似的进了里屋。
  晏见张来了,自然便想起了那姬妾却已不在,不觉大为伤感,遂跟张对饮起闷酒来。此时此刻,张当即填写了一阕叫《碧牡丹》的词,让其他歌妓歌唱给晏相公消闷儿——
  步障摇红绮。晓月堕,沉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谛听着眼前这首绝妙好词,不觉顿时就泪流满面了。尤其在听到该词最后一句时,他竟奋然而起,怃然对张先说道:“人生不就是为了行乐吗?那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呢?”说完这番话,他当即命人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钱来赎取那位业已远离了自己的姬妾。很快地,她就被赎了回来。此时,嫉妒成性的王夫人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他们了。这样,晏家夫妇终于相安无事地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
  事后,晏很是感谢张这一首写得颇为及时的词作,认为它帮了自己的大忙,致使他不致出现较大的人生错误。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木兰花慢》共销魂——妙词见证无端摧残有情男女的现实
  古代文人在文字交往中,有一种用押相同韵字来写诗词的作法被称为“酬和”或“唱和”;这在唐宋以后文人的文化生活中更为常见。而某些文人由此增加其友谊乃至获取其情爱的,这当然就更值得人们为之叫好了。然而,也有一些不幸者却因此受到某些不应有干涉而夭折的,这无疑便使人倍加痛惜。
  出生读书人家庭的吴氏女,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才能尤为杰出,举凡琴棋书画,她都无所不通;凡知道她这一身才华的就没有不交口称赞。她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临终时特地嘱咐她要嫁给一个读书人。而负有奇才的吴氏女委实也自命不凡,所以许多来提亲的都因她看不上眼而没有答应。
  浙江永嘉秀才郑天趣,当时正好在同城洪姓家里开设教馆。一天,有媒人过来感叹吴女久久未能遇见她所喜欢的男性时,洪公子便开玩笑说:“郑先生,您何不去应聘一下呢!”而郑则以家中已有妻子来婉辞。对此,媒人却说,郑先生不妨写首诗词什么的让我捎去再说。这样,郑便怀着玩笑之意写了首《木兰花慢》的长调词给她。其词曰:
  倚平生豪气,切星斗,渺云烟。记楚水湘山,吴云越月,频入诗篇。菱花剑光零落,更几番沉醉乐风前。闲种仙人瑶草,故家五色云边。
  芙蓉金阙正需贤,诏下九重天。念满腹琅玕,盈襟书传,人正韶年。蟾宫近传芳信,算姮娥娇艳待诗仙。领取天香第一,纵横礼乐三千。
  第二天,这媒人便又来到了洪家,跟郑说起全部吴姓人都对郑这水平甚为叹赏,但吴母却坚决不同意,说郑是已有家室之人,如果嫁给他,难道还要女儿去做他二房不成?而媒人遂把郑词交给了吴女,并实说郑已婚娶。业经仔细阅读过郑词的吴女,当下竟大不以为然了,她觉得郑满腹经纶,即使家中有了妻子也无妨。说到这里,媒人就给他拿出吴女次郑词原韵的唱和之作,道是:
  爱风流儒雅,看笔下,扫云烟。正困倚书窗,慵拈针线,懒咏诗篇。红叶未知谁系,漫踌躇无语小阑前。燕子知人有意,双双飞向花边。
  殷勤一笑问英贤,夫乃妇之天。恐薛媛图形,楚材兴念,唤醒当年。叠叠满枝梅子,料今生无分共坡仙。赢得鲛绡帕上,啼痕万万千千。
  读罢吴女这首和词,郑也甚为钦佩,并对她颇有好感。而此时媒人又转告了吴女要他委托一个相知的人来开导她母亲,那么这好事便有望成功。郑遂按照她吩咐的做了,但吴母却就是死活不答应。
  此时有一个姓周的富人家之子很嫉妒郑成就好事,遂用钱财来收买吴母,吴母便答应了周的求婚。听到这消息的郑急忙按前调再填写了一首词寄给吴女:
  望垂杨袅翠,帘试卷,小红楼。想琼佩敲霜,鸾妆沁粉,越样风流。吟怀自怜豪健,洒云笺醉里度春愁。有唱还应有和,纤纤玉映银钩。
  犀心一点暗相投,好事莫悠悠。便有约寻芳,蜂媒才到,蝶使重游。梅花故园憔悴,揖东风让与古梢头。况是梅花无语,此心好好相留!
  接到郑这词的吴女,越发觉得郑就是自己夫婿的最佳人选了;他不但极有才华,而且为人也很多情重义。于是当即再次提笔步他的原韵,并托人转赠给他:
  看红笺写恨,人醉倚,夕阳楼。幸故里梅花,才传春信,先认儒流。此生料应缘浅,忍绮窗下雨怨云愁。如今杏花娇艳,珠帘懒上银钩。
  丝萝乔树欲依投,此景两悠悠。恐莺老花残,翠嫣红减,辜负春游。蜂媒问人情思,总无言应叹只低头。梦断东风路远,柔情犹为迟留!
  郑仔细研读了吴女先后见赠的这两首词,觉得她才情非凡,便越发爱慕上她了。于是一连写了几首绝句诗寄给吴女,并且也都得到了她的和答。但喜上眉梢的郑却始终没能获得吴母的认可。而此时,吴女也因母亲答应了周氏子的婚事,终于恨恨地说:“当年父亲就让我嫁给读书人的;而周某人却不学无术,我死也不嫁给他!”这样,她竟然生起了病来,而且越来越严重。眼看如此下去非要逼死女儿的吴母只得急忙退还了周的财礼,但因相思怨恨过度的吴女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了。吴女遂托人告诉郑说:“我的病都是由于您引起的,如果这辈子没希望治好,那就只能抱恨于地下了,但我仍然不能忘记您的爱情。”说罢,她便赋写了几首诗寄给郑;临终时她还一再嘱咐把她跟郑酬和过的诗词作品要全都予以陪葬。
  得到吴女已经黯然去世的郑天趣,顿时便觉得天旋地转了。他好不容易遇见自己的知音人,却在吴母糊涂而强硬的干扰下香销玉殒。于是他一边泫然流泪,一边仍按他们一再唱和着的《木兰花慢》词牌填写词作。词中用一种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音节及韵调悼念吴女道:
  任东风老去,吹不断,泪盈盈。记春浅春深,春寒春暖,春雨春晴。都来杀诗人兴,更落花无定挽春情。芳草犹迷蝴蝶,绿杨空语流莺。
  玄霜着意捣初成,回首失云英。但如病如疾,如狂如舞,如梦如醒。香魂至今迷恋,问真仙消息最分明。后夜相逢何处,清风明月蓬瀛!
  这真可谓是一段由《木兰花慢》引起的爱情,却又由《木兰花慢》来结束的哀情了。此后没多久,因忆念女儿而悔恨悲痛过度的吴母竟也就此黯然去世。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好词谁续《黄金缕》——艳体诗人梦听美人歌
  人们在评论唐宋诗时,以为宋诗远远不如唐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说理重于写情。这话跟事实大致不爽。诚然,宋人五七言诗中很少有写到爱情这一现象,委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的。而写作与情爱相关并以所谓艳体诗闻名的陕州人司马槱,若要在措辞婉约深刻,用情缠绵悱恻方面来立论,其诗作则又远远不如他一首颇具传奇性质的小词《黄金缕》有名了。
  话说司马槱刚到洛阳的那会儿,一天在午睡时居然梦见一位极为漂亮的姬人。这美人一进来,竟笑着推开了他的床帐,并对着他好似自我介绍地唱起歌词道: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那音节实在浏亮极了,而且那歌词也委实既新颖而又婉转多情,司马槱一下子便喜欢上了。于是他便问这美人道:“请问这歌词叫什么名儿?”这美人遂又轻启朱唇回答:“它的曲名叫《黄金缕》,先生您觉得它还可以吗?”司马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只见美人又说道:“将来我们还会在钱塘江上会面的。”说罢,她竟翩然离去了。
  司马一觉醒来,真是好梦一场;但他对于梦中的歌词却仍然记得一清二楚。后来,他由于受大文豪苏东坡的推荐去应试,考上了进士后,就成为杭州太守东坡的幕僚。此后,司马跟同事、着名词人秦观的弟弟秦觏也有所往来。一天在酒足饭饱后,他跟秦觏提及那时的美梦,并把那首还没有完结的词作誊写了出来,递给秦看。秦听了这桩奇事,又仔细推敲着眼前这词作,心中也很是欣赏,便提笔在她这首词后据前事续写其情事道: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由于这首经过续写的词作确实太优美了,无限风致中又饶有多情的韵味,在我国词史上,它被后人在称为《蝶恋花》抑或《鹊踏枝》乃至《凤栖梧》等词牌下,竟因该词中的语词而另行增添了诸如《黄金缕》、《明月生南浦》等同格异名的词牌的奇特现象呢!
  谁知相隔几个晚上,司马槱又梦见了那美人正款款地向他走过来。她对着司马笑了笑说:“我们的夙愿现在该当兑现了!”说完,便留在了司马的房间。从此以后,她每晚都要来跟司马谈情叙爱。而司马把此事跟同僚说起时,他们却都以为这美女可能就是公房后面那座名妓苏小小的坟墓在作怪,但司马却并不相信这是真的。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司马槱竟然因病卧床不起了。有一天,家人要他出去走走,以便散心解闷儿。他所乘坐的船只正要经过一个河塘时,那艄公偶一回头,却忽然见到他跟一位美妇人在那里搭话,还听得他回答了声“嗯”。而他这话音落下不久,人们便见到了那船只在起火,而且连船尾也已经烧起来了。艄公赶去救火后回了家,却听到了关于司马槱业已去世的噩耗;不用说,其家人那哀哭的声音也已传出老远了。
  宋词故事 51卷(1—22卷)选入54篇关于爱情的名词
  同心狱里贺鸳鸯——太守斡旋丑事成良缘
  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浙东地区的张忠父跟罗仁卿是邻居,只是张虽属宦门而实贫困,罗则虽为平民但却暴富。他们两家竟在同一天生育孩子,张家生了个儿子叫幼谦,罗家生的女儿叫惜惜。等到他们稍微长大,罗女便在张子的学校里寄读。对此,人们开玩笑说:“你看,凡是同一天出生的,就应该结为夫妻才对。”事实上,张子罗女私下里也是这么看待的,这两小孩子还发誓说,将来一定要相爱到老,只是两家父母却一点儿都不知晓。而且在十多岁时,他们居然就在离家不远的石榴树下私通了。
  按照有关规定,日渐长大的罗女就不能再跟男孩一起上学了,而张子也不能去罗家那深墙密院外打听心上人的行踪。这样,他们便没有了再见的机会。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张遂填了一首《一剪梅》词,通过罗家侍女寄给她,道是: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但几天下来,张都未能见到罗家侍女给他捎来好消息。后来终于等到她来了,张便又给罗捎去一首诗,并让她转告罗说斋前梅花已开,希望信息也像花儿一样地准时开放。然而,此后消息仍还没有。
  不久,张就随着他父亲到越州做事去了,而且去了两年才回来。此时罗叫侍女用漂亮的小盒子盛了十枚金钱和一粒相思子给张。张不由得大喜过望,请她转告罗能跟他见上一面;同时还写了首诗给她:
  一朝不见似三秋,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一粒相思死不休。
  由于把金钱放在手里扔来扔去,母亲便问这从何而来,张回答说它是罗女给的。母亲刹那间便全明白了,就请媒人去说婚,但罗家嫌张家的家境贫困,竟推托说:“等到您家公子考上进士并做了官,再来说这事吧。”
  第二年张又随着他父亲到越州,跟太守一起到京城等候委派官职。眨眼间,张又是两年才回来。而此时,罗已被一个姓辛的富人家定聘;张一知这消息,心中真乃后悔莫及,便填写了一首《长相思》词来表明心意,并把它秘密地送给罗。罗得词就细读起来: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读罢,她就不觉大哭起来。受聘于辛家,并不是她自己的意愿;于是她使侍女转告他即便是死也要跟张同死,绝对不愿再嫁给别人了。这样书信来来往往了好几次,两人遂约定用梯子攀上墙头相会;以后张几乎每晚都来跟罗幽会。因张接着又必须跟随父亲转到别的地方做事,于是他们又只得分别了。此时罗又赠给他许多金钱,说:“看来,咱俩的姻缘是没戏了,而我也将要在井中结束生命,你就等咱们来世再结婚吧。”
  同年冬天,受聘的罗女就要出嫁了,而张急急忙忙地赶回老家。听到这消息的罗,遂写了首《卜算子》给张送去: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直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看来,罗是真的已做好自杀的准备了,但她仍然希望能跟张会上一面。张就赶忙去赴约会,罗既高兴又怨恨着说:“你为何又要去湖北呢?现在只剩下两个月了,我本来是想跟你一同去死的;但现在想想你这无量的前途,我便不能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所以就让我一个人去死吧。”说到这里,两人便不由得抱头痛哭起来。此时,张遂拿笔依着罗词的韵脚,填写了和词给她看:
  去时不由人,归怎由人也?罗带同心结到成,底事教拼舍?
  心是十分真,情没些儿假。若道归迟打棹篦,甘受三千下。
  这样,两人便又开始每夜幽会了。但半月之后,他们这私事终于被罗家父母发觉,张就被抓到衙门里给关押着。而罗由于投井自杀未果,反而被人整天守候着,不让她擅自离开寸步。张在官府里向长官陈述了自己跟罗属于两厢情愿之事,长官也想从宽处理,给他们撮合撮合就算了。但富人辛氏依仗自己有钱,竟死咬着不放。而张父知道此事后,遂恳请湖北的军政长官行文请老家的太守帮忙,以便从中斡旋斡旋。此时此刻,使人惊喜的,是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张幼谦却在湖北考取了《周易》科的第一名。
  如此一来,老家太守便把辛氏叫来,开导他说:“罗女也不是一个什么贞节妇人了,你为什么还要死争着不放?况且,天下有的是美貌的女子,依我来看,你还不如叫他们还给你一笔丰厚的聘礼得了。”见事已至此,富人辛氏也只好答应就此结案。
  被放出了监狱的张,后来便受赘于罗家;第二年,他也因考取进士而做上了小官。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