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6-05 14:37
鄌郚总编

故乡柳山山水美

  故乡柳山山水美
  作者:十里荷香
  我离开故乡——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但对家乡的山水却始终不能忘怀,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之情越来越浓。前些日子回乡故地重游,对家乡的山水之美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柳山镇是临朐县东南角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在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八山五河两岭两洼。正是这一座座风姿各异的小山,一道道蜿蜒连绵的丘岭,一条条流水潺潺的小河造就了家乡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当属纪山。它海拔469米,古有丹山、丸山之称。横亘于镇域北陲,是柳山与山旺两镇的天然分界线。山势雄伟,姿如卧虎,虎头微抬,傲视西方。老虎牙怪石嶙峋,峭壁数丈,与对面的猴子山眈眈相向。是东西两丹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小时候我攀爬纪山,脚曾经被纪山的“老虎牙”石“咬”住过,好不容易才得以逃脱。今天想来,还有些胆战心惊。
  据《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皇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括地志》记载“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竹书》中云“尧放丹朱于丹水”。因此,纪山也叫丹山,发源的河叫“丹河”。相传公元前690年,古代纪国因受齐国侵略,国王哀侯(后称纪王爷)将社稷委托于季弟,只身“大去其国”。在去往鲁国的路上,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且这山乃黄帝登临,尧帝封子于此的宝地,便住了下来,最后终老山中,纪山之名即源之于此。人们为感念纪王恩德,在山下修建了纪王庙,永世纪念。纪王的后裔从此以国为姓,改姜为纪,永铭国殇。
  镇驻地附近的柳山,海拔314米,位于临朐与昌乐两县的交界,坐落于群岭之中。山名来源,一说山有八峰,因应柳宿八星而名。一说山顶多柳且繁茂而得名。比较可靠的说法应是春秋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柳下跖(后人称之为盗跖)曾聚众山上多日,此后山以人名,遂称柳山(县志有载、山上有残碑铭文可考)。山上四周是陡峭的山峰,顶部低凹,犹如一个巨大的浴盆,盆底有水,树木葱茏,临朐县旧志称其为“天成砦”。因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历代常有强人啸聚其上。有研究《水浒传》的民俗专家认为,书中青州清风山的原型就是临朐的柳山。
  我们刘庄村西北的瓮石山,又名崆峒山,海拔378米,是我小时候去的最多之处。这里树木葱茏,石峻峰美,一块块巨型岩石状貌奇伟------瓮石,与烧制的缸瓮色泽一致,形态具同;楼子石,两石叠立,望之如楼;独立石高耸直立,孑然独存;风动石,如巨卵斜立,风吹欲动;此外,还有柜子石、蛤蟆石等等,无不惟妙惟肖,各具情态。最有名的当属鹰子石,它状如展翅雄鹰,眦睨远方,不依不靠,兀立于山怀。传说,此石脉连南北,运通四方,河南省一支兔姓氏族,几百年人丁不旺,一个南蛮子风水大师为之解密,想尽办法,用尽心机,来山东破坏了鹰石的眼睛,此后,“山东打了鹰子石,河南发了姓兔嘀”的故事流传至今。
  今天的鹰子石虽有残缺,但雄姿依然,是瓮石山永久的标识。由于山势和地理位置的原因,1938年春,日军在山顶修建了据点,常驻兵力一个班。强征民工,滥伐树木,修筑工事,并经常扫荡,杀人放火,五年期间,杀害无辜群众33人。周围百姓苦不堪言。八十年过去,当年的炮楼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残存的遗址和老人们痛苦的回忆。
  第四座山长山,又名长山子,位于后疃村东北方,自然景观虽不出众,却与工业结下不解之缘。由于地下有煤,文革期间,此地曾开过煤矿,造过腐殖酸。今天这里呈现给人们的是红红火火的长旺工业园。受镇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十几家工厂落户于此,已成为全镇的工业基地。
  第五座就是洪山,位于镇域西端,虽名气不大,却是一座石材宝库,清一色的花岗岩石质坚硬,色泽温润,易打易开,易造易磨,是修桥筑路铺地砌墙的好材料。
  第六座是猴子山,位于纪山以西,山如其名,满山坡一块块突立的石块,犹如形态各异的石猴,栩栩如生,且山下多为侯姓人家,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此外,还有福山、杏山,均在本镇西部,虽型小峰秃,也都景色宜人。
  家乡柳山主要的河流有五条,河面不宽,各具特色。丹山河(上游叫马庄河,下游叫庙山河、城头河,临朐旧县志称金钜河)发源于纪山,从范家河、侯家河一路南下,经北南两马庄、辛庄、南北河西、庙山、城头流入潍汶河,全长14公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柳山公社在上游修建了域内容量最大的马庄水库。我上个世纪70年代在林业队干活时,水库归林业队管,时常摇船打渔,或乘舟到水库中间的小岛上去种地、锄草、摘水果。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当前,马庄水库被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现代理念,因它位于纪山之阳,且湖光浩渺,脱胎换骨为“纪阳湖生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3亿元,总占地3000多亩,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立足山、水、田园融合发展,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以建设国家级垂钓中心为依托,规划建设垂钓休闲、运动拓展、民宿体验,旅游采摘、水上乐园五大板块、12个功能区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综合体。
  据镇党委书记窦海燕介绍:纪阳湖生态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2021年前全部建设完成,届时将呈现出“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百果满山坡,三冬不误垂钓季,四时不断是游客”的旅游景象,打造故乡临朐生态旅游新地标、乡村振兴新名片。
  孟津河是柳山镇东部的主河道,发源于昌乐孟家峪,流入本镇经魏家庄、翠飞、辛山、杜家庄到城头村与丹山河融为一体。这条古老的旧河床承载了丰厚的远古历史和文化。紧贴河岸的魏家村及下游的庙山村均是龙山文化遗址,两地出土过石铲、石斧、石刀、石?、蚌器等生产工具和夹砂红陶、黑陶鼎、罐、钵的口沿、器底、鼎足等皿器。象征权势地位的蛋壳陶高柄杯也多有采集。魏家村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河南下五里的城头村则是朱虚古都遗址,朱虚侯刘章的封地就在这孟津河两岸。岸边颓废的城墙、斑驳的瓦砾和深埋地下陶瓷、青铜器记载了孟津河流域繁华灿烂的往昔。
  “孟津河畔高楼危;樾园林里士子多。”受孟津河水的滋润,两岸人才辈出。柳山镇历史上七名进士有六名出于此地。其中翠飞村王氏家族一门三进士,最早的王佐才于天启元年被任命为四川按察使,因平叛有功,晋升为陕西右布政使(从二品),成为王氏家族的骄傲。
  近年来,故乡柳山镇坚持以“全面振兴”和“可复制可推广”为工作指导,按照“还原生态、传承文化”的思路,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以“科举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以“进士故里、翠飞记忆”为主题,以“进士文化广场”为核心,规划建设了进士文化广场、进士亭、文化墙、景观桥、文创馆等内容,将西翠飞村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环境舒适、村庄美化、家家富裕、人人幸福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英山河源于瓮石山西麓的沟沟壑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石崖嘴、英山河、郭家庄至辛庄东南角汇入丹山河。英山河水库1973年修筑于石崖嘴村前的半山坡上,水面高出镇政府驻地几十米,是真正的“高峡平湖”。自然的落差,使下游的大片土地得以自流灌溉。库内水美鱼肥,引来无数的垂钓爱好者。
  洋河,发源于洪山附近的转马山,流经陡崖子、朱家沟、洋河、石犋牛后向南流入白塔乡进汶河,此河道全长仅有4公里,却淤积了大量优质白沙。改革开放后,沉睡地下的河沙成为建材资源,被挖掘出来运往各地。遗憾的是,铺满白沙的河道已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真乃取资源而毁环境也。
  九曲河(九曲之名,史书未见记载,盖因河道弯曲之多,故得其名。现在柳山寨村人称东河,后疃村人称西河),发源于本镇丁家庄村北,塔山东麓,南流至磨石沟口东拐到后疃村西,向东转入柳山寨村东,几经弯转至辛庄村东北角,汇入丹山河,全长约5公里。上游有塘坝三处,水库两个。后疃水库修建于1999年,坝长100余米,融水80000立方米。库面不大,水波荡漾,灌溉面积达1300多亩。
  正是这几条浅浅的河流以及一些无名的涓涓细水滋润着柳山的土地和人民,并且积聚成一座座碧波荡漾的水库如明镜般镶嵌域内,把家乡装扮得更加美丽而富饶。
  ??家乡柳山的岭分为燕舞、洪山两条主脉,与其相连的分岭多得数不清。它们曲折逶迤,纵横交错,如游龙般连绵起伏,蜿蜒相接,其势不陡不峭,不险不峻,车马可载重而上,劳者可负荷而行。全镇的大部分土地就遍布在这些岭的前坡后背、岭脊岭角。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经过一锤一錾、一镐一铣的垦凿,一筐一篓、一担一车的搬运,已被改造成高低错落的层层梯田,沙中有土,土中含沙,蓬松塇软,易耕易作。旱能浇涝能排,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夏季到来,满山遍岭的花生、大豆、红薯、西瓜、苹果、山楂葱翠碧绿,犹如一幅幅天然的风景画。丰收的果实是农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
  两洼指的是柳山洼和城头洼,皆为盆地平原,肥田沃土,水资源丰富,能灌能排,旱涝保收。最适宜小麦玉米的种植,号称全镇的粮仓。近年来,受高产农业的影响,两洼已被塑料大棚全面覆盖。蔬菜、西瓜成为主打产业,瓜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给瓜农菜农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这两洼平坦的沃土,不仅是村民的衣食之源,同时也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柳山洼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2、5公里。镇址位于北端的柳山寨村,丹山河穿插于西侧。村前一片面积约21万平方米的地段地下暴露有文化层,厚约1至1、5米,内含灰坑、红烧土、陶片、草木灰等遗迹遗物,年代鉴定为商周、汉、南北朝,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潍坊市博物馆藏的清代潍县金石学家陈介祺《周矢朐瓦盘图》,此陶盘就出土于柳山洼内。《山左金石志》载孙伯鸡父彝云:“乾隆辛亥(1791)夏出临朐柳山寨土中。益都段赤亭松苓拓寄入录。柳山有古城基,即春秋之骈邑,《论语》夺伯氏骈邑三百”。著名学者杨伯峻同样认为柳山寨即春秋之骈邑所在地。与之相连的辛庄村北的一片洼地里,之前存有大量的汉代瓦片,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李培松生前到此考察过,认为西汉时期这里可能有一处很大的庄园。种种迹象表明,柳山洼承载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几千年前。
  城头洼面积大于柳山洼,位于孟津河西岸,土地平坦而肥沃,尤其是城头村北的百余亩地块,被誉为县内有名的良田。“一孤塘,二盘阳,三要数着城头上”,指的就是这片土地,地里出产的“城头芹菜”更是闻名遐迩。位于该村的朱虚旧址史溯远古,《竹书记年》云“帝尧五十八年,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即此地也”。西汉时期,朱虚为刘章封地。民国《临朐续志》载:“今县东六十里庙山附近,俗名城头者即其故城所在地也”。城头的“瓮城地”即古城遗址。遗址西北处的庙山村则属于龙山文化遗址,石器陶器均有大量出土。而庙山的“棋盘地”“马趟子地”等均是朱虚守军的练兵场所。
  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将这八山五河两岭两洼厝身于这9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造就了山水相依的美丽田园。世世代代的先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古至今。岁月悠悠,沧桑良田,过往今昔,地覆天翻。现在的故乡柳山镇已经今非昔比,父老乡亲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向着新的目标,正在描绘新的蓝图、谱写新的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祝故乡柳山的水更绿,山更青,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更美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