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6-27 10:56
鄌郚总编

没尾巴老鲤

  没尾巴老鲤
  明清时期的教育读物《二十四孝》中有《闻雷泣墓》一文,说的是魏孝子王裒孝母的故事。故事中说:“母性畏雷,母殁,每雷辄到墓前攀柏悲号曰‘裒儿在此,母莫怕。’”那么王裒母亲为什么怕雷呢?这要从“没尾巴老鲤”说起。
  相传,当年王裒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屈斩以后,王裒自知在洛阳已无立足之地,只得身背父亲遗骨携母跋涉回故籍北海营陵。路上夜宿一古寺,母亲梦见一青龙入怀,惊醒乃是一梦,也未介意。母子行走历时百日终于回到原籍,在华岩寺老僧的帮助下,安葬了父亲遗骨,自造茅庐于墓侧,过起了隐居生活。因王裒在洛阳学业精通,知识渊博,在家乡当起了了教书先生。
  王裒母亲自那晚古寺一梦后,自觉身体有异,肚子一天天隆起。古时女人对此事讳莫如深,尤其是寡妇有孕更是丢人的事,眼看再肥的衣服也遮不住丑了,王裒母亲只好说是王仪的遗腹子,这一招倒是很灵,王裒及众邻居都深信不疑,并感叹老天有眼,这是对忠义之家的回报。可是肚子里的孩子总不降生,一年过去了,两年依然如故。裒母以为得了某种怪病,王家正贫困交加之时,有病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到第三年的五月十三,裒母肚子忽然阵阵作痛,这时天气骤阴,雷雨将至,裒母觉得像要分娩,命裒儿去请接生婆。王裒出门不远,见自己家茅屋被红光笼罩,急回头进屋,见一肉蛋在地上乱滚,王裒以为是什么怪物,摸起父亲遗留的宝剑就劈,这一剑将肉蛋劈开,露出一个活蹦乱跳的黑胖小子,母亲一看添了个小子,转惊为喜,急命裒儿抱起搂在怀里。
  这黑小子生来特别,当天睁眼看事说话,二日满炕爬,三日满屋跑,七日上街玩耍,性子急躁,食量特大,母亲那点奶水越来越打不了馋虫。那小子吃不饱奶,性急了咬住奶头不放,疼得母亲直打哆嗦。这一天下大雨,黑孩子见满街流淌的雨水,再也在屋里待不住了,偷偷跑出去玩水。母亲挂儿心切,冒雨出去寻找,找到家前大湾旁,见黑小子正在湾内嬉戏,弄得浪花乱翻,一眨眼黑小子竟变成一条小黑龙在水中上下翻腾,母亲吓得张着大嘴喊不出,呆了半天才战战兢兢地回到家,一头扎在炕上缩作一团。一会儿,黑小子回屋要吃奶时,母亲如见怪物,把黑小子赶出门外,再也不让进屋。小黑龙饿极性起, 打了个霹雷,把母亲震吓昏迷,吸干奶水后,又去湾内玩耍去了。从此,王裒 母亲中下了听见雷声就战战兢兢不能自持的毛病,身体渐渐消瘦。王裒是个出名的孝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除掉这个孽障,一时又无良策,就去找华岩寺老僧商量。老僧听完王裒诉说,沉思良久长叹一声: “善哉!既必欲除之。只有如此。”命王裒伸出手,在掌心划了几划,口中念念有词,又嘱咐必须如此 如此,王裒牢记在心里,回家就和母亲密谋除“妖”之法。
  母子策划已就,到了六月初一这天,忽然天气骤阴,雷声渐近,母亲听见雷声,早就缩作一团,王裒手握宝剑守在门口说:“娘别怕,你只管念咒语,一切看我的,非宰了这个孽畜不可!”小黑龙饥肠辘辘,正想进屋吃奶,见王裒执剑把门难以进去,一时性起,现了原形,“喀嚓”一个霹雷,张牙舞爪向门口冲来。王裒堵在门口毫不畏惧地说:“母亲快念咒!”这时王裒母亲根据老僧教的咒语连声嘟哝:“王裒斩龙,王裒斩龙!”这时王裒一个箭步冲到天井里抡起宝剑向空中一阵乱砍,忽听“喀嚓”一声,从空中掉下一截龙尾巴来,在雨水中还乱蹦,满天井的雨水也成了红色。母亲见血淋淋的龙尾巴乱蹦乱跳,早吓得咬别了嘴,把咒语也念成了“龙斩王裒!”,小黑龙剧痛,打了个炸雷,天崩地裂一声响,刚盖的茅屋也震塌了。母亲被砸在屋内,王裒也被震昏在院子里。
  小黑龙被砍掉了尾巴,疼痛难忍,顾不得吃奶了,急忙领者洪水向东逃窜而去,跑出没多远又一个拐弯一溜向了东北,冲出了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在卓家铺村南猛然拐了个陡弯,陡弯处水特别深,据说这是小黑龙在此回头舔尾巴止疼时冲出的深渊。后人称此深渊叫“回头渊”。从卓家铺向东北十里,坊子区石沟河村南有个深水潭,这里两岸石壁陡峭,水色墨绿,水深处石坎洞穴套叠连贯。据说小黑龙就在这里蛰伏养伤,所以后人起名叫“龙潭”。
  却说王裒多亏了华岩寺老僧划在掌心的“符”保护着才没被雷震死,只昏了一阵,'经雨水浇灌慢慢苏醒过来,睁眼一看,茅屋倒塌,急喊母亲,无人应声,慌忙用手乱扒,找到母亲扒出来一看,早已闭眼西去。王裒急得抚尸大哭,三天三夜悲号不止,最后在乡邻的劝慰帮助下,将母亲尸体与父亲遗骨合葬后,悲悲切切沿河徘徊,欲寻小黑龙替母报仇。当寻到“龙潭”边时,见水色墨绿,王裒猜想,'莫非孽畜藏在此处?于是就坐在“龙潭”边上连咒带骂以吐悲痛之情,小黑龙在“龙潭”里听得清清楚楚,一听母亲被自己害死,心里后悔莫及,有心出去诉说苦衷,又怕哥哥和自己拼命,只好忍气吞声。王裒骂了半天见没有动静,只得回到父母墓旁,重整茅屋,守墓尽孝。
  话说小黑龙在“龙潭”内养好伤后,回头细看,尾巴根上长了个大疤,再也长不出尾巴来了,没有尾巴倒不觉得如何,只是母亲被自己害死了心里内疚不已。自己闯下弥天大祸,现已有家难归,忤逆之名难脱,在家乡已无立足之地,只有远走高飞自谋生路了。主意拿定,跃出“龙潭”驾云欲走,回头一望家乡方向,心想:母亲怀胎三载,受尽折磨辛苦,养育之恩未报,反受我累而亡,这样悄然离去,连母亲的坟头都不知道,岂非名副其实的忤逆之辈?想到此,拨转云头,霎时来到自己家院,只见茅屋刚刚修起,屋后新坟旁香烟缭绕,原来兄长王裒正跪拜墓前,边哭边祷念:“母亲惨死,儿来祭奠,天又打雷,儿来陪伴,母亲莫怕,只管心安。”小黑龙见此光景不觉凄然泪下,一下扑到母亲坟前咚咚磕头。王裒一惊,一看立即火冒头顶,大喝一声:“好个孽畜,狠心害死母亲,还想害你兄长吗?今天我和你拼了!”小黑龙见兄长来势凶猛,只叩了两个响头就急驾云升空,长叹一声,掉下几滴热泪,向东北方向飘然而去。
  小黑龙向东北投奔何处?他自己也说不清,越过了元数大山,飘过了浩瀚大海,这一天来到一个地方,见一条大河决了好几个口子,岸边黑油油的肥沃土地成了泽国,庄稼被水没了头顶,低洼村庄只露树梢。小黑龙降落云头,变还黑小子模样,向一位老爷爷询问:“老爷爷,天没下雨,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水?”老爷爷说:小兄弟,听口音你好象是关里人。"小黑龙说“我是山东来的。"老爷爷说:“原来老乡到了,既是老乡,才敢和你说知心话。你看,这么好的良田可再也没法住下去了,一年一对童男童女上哪儿讨换?”小黑龙忙问:“什么童男童女?”老爷爷长叹一口气,才说出了原委:原来这个地方是关东深山老林内的一块平川地,名叫“金盆底”,土地肥沃,临河靠山,物产丰富,居民多是从山东逃荒来的,钻进深山老林才发现这块宝地,在此聚集繁衍生息,日子过得富裕自在。十几年前,这条大河里来了一条白龙,自称是一河之主,性情凶残,常常领水决堤,淹没庄稼,冲毁村庄。后来通过巫婆的嘴说:要过安稳日子,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给白龙爷爷使唤就平安无事了,沿河的居民没有办法,为了过安稳日子,只得按人头摊派银两到外地买对童男童女扔到河里。这不今年买孩子的银两因歉收还没有凑齐,白龙发怒了,就发大水淹了俺的庄稼,真没法活了。
  小黑龙问:“什么鬼东西,专吃小孩?”老爷爷说:“据巫婆讲,是一条凶恶的白龙,手下有不少虾兵蟹将,十分厉害,不敢得罪他。”小黑龙心想:这么坏的家伙,我去惹惹他,辞别了老爷爷,一阵风来到河边,分开水路来到河底,见一条白龙正在领着虾兵蟹将耍水操练。白龙在将台上看见来了个黑胖小子,以为送童男童女来了,馋得跳下将台来抓小黑龙,张大嘴欲吞小黑龙,猛然间面前黑影一闪,现出一条无尾巴的小黑龙,一口咬住白龙的鼻子不放,疼得白龙鼻涕眼泪一齐涌,四爪乱抓,黑白二龙在水底打了起来,一会儿黑浪涌,一会儿白浪涌,足足翻腾了两个时辰,才渐渐平息。
  小黑龙得胜了吗?没有,因为小黑龙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肚子里又没有饭,白龙的虾兵蟹将又助战,好虎不如群狼多,只得败阵上岸,寻到一处山林,摘野果充饥去了。他一边吃着野果,望着村庄内缕缕吹烟,猛然想起老爷爷的话,不由心中一动,何不如此?
  第二天,所有山东籍的村民都起了个大早,女人在家里蒸馒头,男人上山挑石灰,家家如此。原来这天夜里,河边十里八乡的山东老乡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一个山东口音的大汉要求老乡帮忙。人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特别亲切,所以家家户户都自觉按梦中嘱托去准备着。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所有山东老乡都挑着担子在河边等候,大家相互一打听,人人都是一头儿装着十斤馒头,一头装着十斤石灰。为了验证梦中情节的正确,大人小孩都到河边看热闹。不多时,只见河面恶浪翻滚,浪头上泛着黑沫,向岸边涌来。人们根据梦中嘱咐,都把馒头倒进河里,黑龙在水里张着嘴抢食,岸上人见来了白浪头,根据梦中嘱咐,端起生石灰就往水里倒,白龙以为是白馒头,张大嘴就吞,“嘎嘣’’一声,把牙硌得生疼,接着觉得浑身火辣辣的,热浪翻滚,回头一看,虾兵蟹将个个都穿了红袍,肚子朝了上,自己身上的鳞片也翻卷了,有的地方起了大水泡,疼得他无心恋战,掉头想溜。小黑龙这时来了精神,跟在白龙后边穷追猛咬,白龙只得弃龙宫顺河而下,水黑龙紧迫不舍,一直追了三天三夜,入了大海,白龙躲在海底,小黑龙才返回了白龙的老窝,将未死的虾兵蟹将收拢起来,调教一番,驻扎下来。从此,小黑龙成了这条大河的一河之主,山东老乡就把这条河命名为“黑龙江”。
  自小黑龙镇守治理黑龙江,江水再也没有泛滥决堤,沿江居民从此安居乐业,江上船只来往非常安全,商贾云集,贸易兴隆。因此,船老大都非常敬仰小黑龙。据说,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行船起锚前总是先喊一声:“船上旅客有山东人吗?”船内随答:“有山东人!”方才起锚行船,并且一路平安。因为只要有山东老乡,小黑龙为报答老乡相助之恩,总对该船特别保护,使其一路顺利。
  因为小黑龙镇守治理黑龙江为民造福,人们都敬仰他,逢年过节都到江边摆上礼品焚香叩头,答谢黑龙保佑之情。这一年八月十五,众山东老乡齐了心,都来到江边,由那位老爷爷带头,一齐跪到江边求告,要见见老乡的尊容。小黑龙犯了犹豫,自己这副模样,怎好见家乡父老,弄不好要吓着乡亲们,他灵机一动,摇身变成一条鲤鱼,因尾巴早已被王裒砍去,怎么变也没有尾巴,只得少着尾巴到水面向人群点头眨眼,游了两个来回,打了个水漂不见了。山东老乡看在眼里,说原来咱们的老乡是条没尾巴的鲤鱼。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尾巴老鲤”镇守黑龙江的传说就流传至今。
  山东中部夏季有几个“雨节”,每个“雨节”都有一个说法。如农谚有“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因为这一天是“没尾巴老鲤”的生日,龙能行风唤雨,所以保险下雨。六月初一是雨节,因为这一天是王裒母亲的忌日,年年“没尾巴老鲤”来上坟,必痛哭一场,所以有“六月初一雨淋淋,没尾巴老鲤来上坟”的谚语。
  据祖辈传说,王裒院村周围十几里以内,从来没有受过冰雹灾害,即使下冰雹也是几个豆粒大小的雹子,成不了灾,这也与“没尾巴老鲤”有关。因他治理黑龙江有功,受到玉皇大帝嘉奖,特赐“免雹招牌”一面,这年回家上坟,他就把招牌插在母亲的坟头上了。又因王裒筑庐墓侧教书育人,德操高尚,乡里举荐为“孝廉”,所以有“雹子不打孝廉地”的传说,流传至今。
  相传没尾巴老鲤当年冲出来的那条河,也因王裒的“孝子”名声,把这条河命名“孝夫河”,将“没尾巴老鲤”的功劳,给其兄长记上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营丘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