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03 07:58
鄌郚总编

戴增云丨儿时的端午节

  戴增云||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怀王的大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端午节,用纸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太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太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便发展成为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般在芒种之后,正是麦收时节,记得小的时候,每逢此节,不管农活多忙,父母总会在五月初四的下午拔上几株艾草,草绳扎起,根部浸入水中,初五早上天不亮就要将艾草插到院门、屋门、房门、窗户上,艾草很精神很威武的样子,而且散发着悠悠清香!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母亲的故事总是娓娓道来:很久以前,天神到人间察看民情。他变成一个讨饭的来到一座城,看到一个妇人在用米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面饼和剩菜,向其讨饭不但不给还遭到羞辱;他又变成一个“卖油翁”,声称“一两银子一升油,二两银子三升油。”争抢买油的差点打破头,天神很生气决定降下瘟病惩罚那座城的人。这时只有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不买油,还提醒他“大爷,您算错帐了。”他打量这位妇人衣衫破旧却整洁,背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哭鼻子的两三岁小孩儿。他感到疑惑“这位妇人,小孩子在哭你为什么不抱他?大孩子不哭你为什么抱他呢?”妇人答道“大爷,背上的大孩子是邻居家的孤儿,父母都生病去世了,我和丈夫答应把他们把孩子抚养成人,哭的孩子是我和丈夫的儿子,自己的孩子哭不要紧,但不能让失去父母的孩子受委屈。”他很受感动,“瘟病明天就要来了,这座城的人都要死于温病,可你是个好人,我要救你全家,回家拔几株艾草明日天亮以前插在门前,瘟病就不会去你家了!”妇人深鞠躬道谢,起身却不见卖油翁。善良的妇人回去把插艾草的消息告诉了周围的人,家家户户都插上了艾草,全城的人得救了!后人为了纪念学习这位贤德妇人的品行,就在每年五月初五插艾!
  儿时的我端午节最大的盼望就是吃粽子。那时不像现在想吃就吃,一是手头不宽裕,二是买卖不方便。粽子只能赶集或者遇到“拉乡”的能买到,集不是每个村都有的,我们村有集是二七,而周围几个村都没有集,端午节这天早上会有潍河西岸的妇人(黄旗堡、南流一带,我们都知道那里的妇人勤劳手巧),骑着“大金鹿”驼着一竹篓粽子到村子里“拉乡”,“卖粽子啦~~糯米粽啦~~”听到那熟悉的河西口音,想象着香香甜甜的粽子直咽口水,便找到娘“娘,卖粽子的来了……”娘不管在地里干活还是在场院里拾掇麦子,不管手头紧不紧,总会拿出钱给我和哥哥买上两个粽子,哥哥早饭后就上学去了,我要先吃粽子了!我小心翼翼地拆开粽子最外层的丝线,剥掉一层粽叶,再剥掉一层粽叶,那无限的诱惑露了出来,迫不及待的咬一口,有糯米有红枣,那个甜啊,不舍得下咽……米吃干净了,枣吃干净了,粽叶舔得干干净净才恋恋不舍的扔掉,那个满足啊!……
  吃完粽子便跟着家人到地里场院里掺和着干这干那,无非是递递水壶、拿拿笤帚、撑撑袋子、翻翻麦子……但每做一点父母都会很高兴“好,沾闺女的光了”。一个上午心里总惦记着哥哥还没有吃粽子呢,昂首眺望哥哥放学归来。好不容易到了中午,哥哥放学了,我跑上去迎接,“哥哥,你可回来了,娘买粽子了,给你留着……”哥哥进门我赶紧递上粽子,然后讨好的说“我先听到有卖粽子的,娘才给咱买的,很甜,快尝尝,是不?”我说这话的时候口水都流了出来,哥哥早就看出了我的小心思,“来,咬一口吧!”我接过来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个味道比早上那个似乎还要甜,我咽下那一口还是讨好的跟哥哥说这说那,哥哥吃到最后还剩一个角的时候直接给了我,“让这个粽子角给你打打馋虫吧!”我不羞的接过粽子角,吃得好过瘾……
  儿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过的,能吃个粽子就很满足了,像我能多吃一个粽子角,甭提有多幸福了!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粽子吃得多了,再后来哥哥参加工作了,有时回家买上很多粽子,笑问我“还有馋虫不?”再后来我们都成了家,端午节我带着孩子回娘家,母亲会买来很多粽子,粽子还是那么香甜,但令我怀念的还是记忆中的味道,那一口、那一个粽子角!
  现在回想,那时端午节父母舍不得吃一口粽子,省着给孩子吃,这就是爹娘啊!我四五岁,哥哥才是不到十岁的孩子,他为什么要让给我一口,再让给我一个角呢?这就是手足啊!这就是一脉同气、血浓于水啊!在人的味觉里情的味道应该是最最金贵的吧!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