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23 10:11
鄌郚总编

马金波丨马家河村琐记

  马家河村
  马金波
  我的老家马家河村隶属于昌乐县经济开发区。过去,我们村的西边有一条河,弯弯曲曲从村边流过,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杨柳倒影,鱼虾成群。小河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游乐场所,也为小小的村落增添了许多灵气。在过去,小村发生过一些值得传颂人和事。
  乾隆年间,我们村有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善好义、悬壶济世的神医大夫,在乡里广泛传颂,他就是我的先祖——马元吉(昌乐县县志中有记载)。
  马元吉老人医德高尚,乐善好义。乡里老人们讲:因为当时社会落后,经济条件差,学医行医的人少,像马元吉老人那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善好义的大夫更少。所以,找他寻医问药、看病治病的人很多,既有知府县衙的官吏和乡里的地主豪绅,也有乡里的穷苦百姓。只要是找他看病问药的,无论是富贵与贫穷,还是豪绅与百姓,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认真诊治。对穷苦百姓患者,通常只收药费,对无钱看病的患者更是能免则免。许多患者病好后,带着礼品去感谢他救抚之恩,都会被他拒之门外,他们便在晚上时间悄悄地将礼品扔到马元吉的院中。
  马元吉老人仁心仁术,救死扶伤。传说,马元吉行医的年代,时任潍县知县的女儿得了内痈,腹胀如鼓,看了很多医生吃了不少药,可是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可谓是命在旦夕。于是,县令招集潍县周围的郎中大夫为其女儿会诊治病。许多大夫都打了退堂鼓,还有的大夫看了病人后摇摇头走了,只有马元吉老人留了下来,在他的精心治疗调理下女孩的病很快地痊愈康复了。马元吉老人因此受到了县令的尊重和厚待。马元吉老人百年后,为了让后人们纪念、弘扬他悬壶济世、仁心仁术、乐善好义、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潍县县令让手下安排人员带着土木建材,在我们村的西边为他修建了庙堂——马大夫庙(文革时期被拆毁)。马大夫庙虽然被拆毁了,但是,至今还时常有人带着香火、祭品到墓地去祭拜他,祈求他保佑人们除病消灾,康复身体。
  在乡里至今还流传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一年夏天的一个初夜,一个老人在村西边小桥头上纳凉,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赶路。当中年妇女走到桥上时,老人关心问到:这位大姐,天这么黑了为何还一个人赶路啊?中年妇女哀叹地说:我这是为丈夫寻医问药走到这里。孩子的爹病了,看了不少大夫,总不见好转,现在都不能下地干活了。为了给丈夫治好病,那还管白天黑夜呀。老人接着问道:大姐,能否把你丈夫的病情跟我说说吗?我看看能不能治好他的病。俗话说有病乱求医,中年妇女就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自己丈夫的病情。老人听完了她的叙述后说:大姐这样,你到桥下找片树叶,我给你开个药方,晚上去某某药店给你丈夫抓药,服用几副药病就会好了。老人还特别嘱咐说:一定要晚上拿着药方去某某药店去抓药,一是因为药方上的字白天看不见,二是此药方上的字只有某某药店的人认识。中年妇女谢过老者拿着药方匆忙地走了。数十天过去了,中年妇女丈夫的病好了,夫妻二人带着鸡鸭鱼肉来到村上答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当他们打听老人的居处时,村里的人说:你们要找的老人,他叫马元吉,不过老人已过世几年了。夫妻二人怎么也不相信,再三恳请人们告诉老人的居处,无奈村里的人只好把他们带到了老人的墓地。夫妻二人看到老人的坟墓才相信了村里人说的话,两人急忙跪到老人坟前连连磕头,感谢老人保佑、神仙保佑治好了丈夫的病。马大夫已经过世了还能给人看病治病,神了!就这样,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地在乡里传开了。
  先祖马元吉是个社会郎中、中医大夫,是个普通人,不可能成神成仙。但是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乐善好义、仁心仁术的高尚医德,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继承和弘扬!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