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25 11:32
鄌郚总编

青州衡王府记略

    青州衡王府记略
    青州自古乃齐鲁大地的名城重镇,雄跨海陆,沃野千里,有海岱明珠、三齐重镇、两京通衢之誉。
    悠悠岁月,洗尽铅华,青州显赫一时的明代衡王世家,已被历史岁月冲刷得无影无踪,曾经的荣华富贵都已烟消云散。只余下那两座雕刻精美的石坊遗留着明代风范,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大雅不群、乐善遗风……
    自朱棣“靖难”当上皇帝后,为防止各地藩王篡权夺位,取消了藩王的兵权,只让他们享受爵禄,风范地方。明代宪宗皇帝第七子朱祐楎封为衡恭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分别是,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氵庶和朱由棷。衡恭王朱祐楎未来青州之前,就在南阳城中大兴土木,建造了富丽堂皇的衡王府。衡王府规模宏大,气势巍峨,占地近15公顷,在建筑风格上,与北京紫禁城皇宫相似,只是规模略小。机构设置也和皇宫相似,如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等。还有伴读、教授、引礼、承奉、宫女、内监等,一应俱全。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正南大门百姓称为午朝门。午朝门外的门前甬路上,是两座造型宏伟,雕刻精致的石牌坊。在一条中轴线上,石坊两座南北相对,建筑形式相同,皆为四柱三门牌楼式结构,由巨石雕刻后组成。石坊分三层,刻云头花边,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图案。二层与底层镌狮子麒麟等图案,每块巨石上有狮子十二只,麒麟两只,形态奇伟,四石柱方形,东西排列分立底座上,形成三门。每柱下方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昂首蹲立,每坊八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皆为二龙戏珠图。中间横匾镌刻剔底阳文,南坊横匾两面分别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横匾两面分别是“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字体丰腴浑厚,据说为严嵩所书。今青州云门山上的摩崖石刻那巨大的“寿”字,也是衡王府遗迹。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阳节,第二代衡王朱厚燆借机庆祝自己的寿诞,是时任衡王府内掌司大书法家周全所书。
    偶园位于古城青州偶园街中段东侧,原为衡王府的东花园。李焕章《织斋文集·奇松园记》载:“奇松园,明衡藩东园之一角也。宪王时以其府东北隙地,结屋数楹,入士大夫家,青琐绿窗,竹笠板扉,绝不类王公规制,盖如宋之艮月,元之西苑也。中有松十围,荫可数亩,尽园皆松也,故园以松名,效晋兰亭流觞曲水,管弦丝竹,吴歈越鸟,无日无之,亦吾郡之繁华也。”清代顺治三年,衡王府查抄拆毁,奇松园赖其地处偏隘而幸存。
    民国《寿光县志》记载:“清水泊,为明衡藩牧马场。衡王府碑,在小马头杨家湾中,碑长八尺余,所载系衡藩佃户马纥与豪民张荣等争田事。”从青州至清水泊近二百里地,从这一佐证可以看出当时衡王府田产之多。
    第一代衡王是恭王朱祐楎,其人乐善好施,按照礼仪祭宗庙朝天子。暇居斋宫,手不释卷,醉心研究琴棋书画。朱祐楎书法很精,真草隶篆四体皆工,名声佳誉社会民间。被他的哥哥弘治皇帝称之为“诸藩之范”。后几位衡王也能继承“祖训”,循规蹈矩,不骚扰地方百姓,能够与地方官员和睦相处。结交社会上的文人墨客,可谓是儒雅之士。可是到了第六个衡王,宪王朱常氵庶衡王府变得腐败奢华,荒淫无度,对外仗势欺人。权势架于地方官之上,文人墨客避而远之。社会无赖混迹王府,地痞流氓纷至沓来,王府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青社遗闻》载:“明末宗室悍横,而青郡诸藩尤为暴虐。予所居北一里,为高唐王庄田,是居民孟氏所投献者。居民有好树,即以朱涂其上,路人相戒,无敢息荫其下者。此亦亡国之一征也。”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楎攻陷北京后,派部将姚应奉率兵占领青州。忠于明王朝的裨将李士元刺杀姚应奉后,找到衡宪王朱由棷,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但是朱由棷懦弱无能,不敢冒险,甘愿听天由命,投降了清政府。当时清廷为稳定大局,采取安抚政策,暂时把衡王府保留下来。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借口衡王子弟叛乱反清,将末代衡王朱由棷召进京城软禁起来,顺治三年以叛乱罪杀朱由棷,查抄衡王府。衡王家族四散逃命,来不及逃走的被变卖为奴,家产财宝“半归禅刹,半入侯门”,富丽堂皇的衡王府被夷为平地。明亡清兴的社会变迁把这座青州著名的“西皇城”连同它的主人都变成了历史的沉迹。
    衡王世家在青州存在了近一百五十年,女儿众多,王爷的女儿称“郡主”,郡主的丈夫称“仪宾”。仪宾不是官职,却是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享受高于一品官的俸禄。能成为衡王府仪宾,也是一件极荣耀的事。当然“仪宾”的家境也不是一般的人家,仪表也是千里挑一的美男。“郡主”择婚选婿也是王府的一件大事。据传,最后一个衡王朱由棷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但是大女婿和二女婿都得细食病而亡,因此,衡宪王朱由棷一定要给三女儿找一个体魄健壮的人。话说第五代衡王——定王朱翊镬有一个孙女亦过及笄之年,待字闺中。宪王决定开宴择婿,凡是弱冠之年身体健康无疾病的青年,身价不论贵贱,都可以赴宴受选。
    据传说衡王府有一侍卫姓张名若鉴,是青州府北邻寿光县北关村人,年龄二十多岁,长得相貌堂堂,身高体健,思想自己粗鲁武夫,王府仪宾哪会轮到自己,来赴宴会是想一饱口福,海吃一餐,也是求之不得的绝好机会。所以无所顾忌,有座位也不坐,立于宴席桌旁,一脚踩着凳子,左手执酒杯,右手撕牛肉,开怀畅饮,狼吞虎咽,与旁边那些文质彬彬轻酌慢饮的儒雅文人,更显出武士骁悍的阳刚之气。这时宪王朱由棷正陪同三女儿和定王的孙女两位郡主在望春楼上观望赴宴的“仪宾”候选者。看到那些畏畏缩缩的青年,真是大失所望,当看到张若鉴时,朱由棷心中却十分满意,问两位郡主:“此人怎样?”三郡主回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说她自己不愿嫁给当兵的,以后丈夫从楎远行,夫妇分离,不能朝夕相处。衡定王的孙女见张若鉴虎背熊腰,身材魁伟,狼吞虎咽的吃喝相态,心想能吃饭的人必定长寿,遂答应下嫁于张若鉴。婚后朱郡主居于寿光北关,吃不下张家的粗茶淡饭,于是一日三餐由衡王府典膳所烹调操作,用食盒装好,每十里一站由快马接力传送,不肖半个时辰,饭菜即送到寿光北关,饭菜温热正好进食。张若鉴为衡王府侍卫,后来朱郡主亦同居衡王府中。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灭衡。剿灭皇亲,张若鉴祖、父皆死于难。朱郡主在家缢于楼上,张若鉴仪宾亦自尽家中。其子张允禄,时年四岁,藏匿于同族张鸿宾家,幸免于难。长大成人后居于青州太府街,生有两子。
    距青州衡王府三十里有座玲珑山,有一个村庄名井塘村坐落山中。井塘村有一吴姓青年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打柴卖柴为生。青年年轻力壮,每次担柴三百多斤。这一天从衡王府前经过,听说衡王府设宴择婿,也放下柴担过来看热闹。衡王看见柴担,觉得吴姓青年年轻力壮,又生得眉清目秀,忙唤家人叫住青年,把柴担送进王府,又问了籍贯姓名,觉得青年虽然家中贫寒,却是身强体健,像长寿之人,三郡主看后也非常满意,遂成就了三郡主的一段婚姻。婚后郡主随着青年到井塘居住,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后来,丙戌灭衡,衡王府也被大火烧空,朱氏子孙被抄斩,三郡主因居住在偏远山村,故幸免于难。
    朱慈僽,名字盖取“愁人”二字牵合之,青州衡藩宗室。崇祯壬午(1642年),举山东乡试。崇祯甲申(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北京陷,崇祯缢死梅山。慈僽弃其妻妾,同其子往寿光投同年友举人李允高。后诸宗室依次被逮,骈首都门,慈僽遂遁迹江湖间,改名易姓,因而得免。至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其子和陆,字昆叔,又复姓朱,为益都诸生。己巳(1689年),任鹤峰学宪经战之后,试以诗赋,昆叔《青州怀古》云:“桐叶当年赐此州,荒台古瓦晚烟收。王孙去后多芳草,宫监归来尽白头,关设穆陵山北拱,城空广固水东流。试看百堵各安宅,雨露欣沾四十秋。”拔擢第一,文采风流,标映一时,但诗词中敛怨含凄,充满繁华落尽,故国沉沦之感。
    寿光文人安致远《青社遗闻》载:“朱宸元者,新乐王第三子也,少有才调。尝学琴弈于钟老人,皆臻绝品。国亡,潜迹于沂密之间,佣工自给……是时部符捕诸王甚急,乃潜匿数日,为具资装,遁迹淮扬间。”衡王府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其庶支封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王田、新乐、高唐、邵陵诸郡王。其中新乐王载簃号城轩,爱好文学,善书法。曾撰写《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诸书。建博文书院,刊行《文心雕龙》等。高唐王朱厚瑛,号岱翁,工隶篆,著有《事亲述见》(12卷)、《一弦琴谱》、《琴谱》等书。商河王朱载塨亦善篆书。《青州府志》载:新乐王善书大字,擘窠奇劲,自为一家,无愧明笔,沧桑以后片楮亦无矣。安静子云:新乐王宗属某,今忘其名,明亡后遁迹为僧,名大口蓬迹南下。其金陵怀古诗有“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门钟”之句……晚乃不堪素食,还俗以终云。
    清初安致远《青社遗闻》又载:“青郡衡藩故宫,最为壮丽。予初应童子试时,年十又一岁,见有宫监数人守门,予略为窥探而已。继甲申以后,衡王已被逮北上,予偕都人士历游其中,其正殿七级,王座尚有朱髹金龙椅在其上。西甬道旁,紫薇成行,垂露摇风,红紫映日。拱北亭外,名花周匝。望春楼下,清沼回环,楚王章华之盛,梁苑平台之游,拟斯巨丽,未为远过。不数年间,奉符拆毁,铲夷盖造兵房,仅占一隅,余则瓦砾成堆,鞠为茂草,禾黍苍然。回首繁华,已成昔梦!奇花怪石,尽归侯门,画栋朱梁,半入禅刹。子山江南之赋,少陵玉华之歌,无以写其悲凉矣。”
    明亡清兴的社会变迁,和岁月的冲刷,衡王府早已荡然无存。王府故址,只遗有明代风范的两座石坊。青州偶园街中段东侧的偶园。和嘉靖十七年(1538年)逝的衡恭王朱祐楎,在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的墓葬。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