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8-07 18:35
鄌郚总编

潍坊籍开国将军

  潍坊籍开国将军
  他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戴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自此开始。从1955年到1965年间,被授予将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统称为开国将军。据统计,这其中有13位潍坊籍开国将军。他们是:马冠三、王文介、王文轩、王淮湘、王道全、朱春和、王良恩、耿道明、刘善本、李福泽、张钧、张翼、赵一萍。
  --
  怀抱理想加入八支队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开始。1937年12月,寿光牛头镇举行武装起义,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宣布成立。1938年1月,潍北蔡家栏子起义,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宣布成立,潍坊大地的抗战拉开了序幕。
  1938年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后,七、八支队编入山东纵队,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马冠三、王文介、王文轩、王淮湘、王道全和朱春和都是寿光人,均来自八支队,他们战功赫赫,先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
  马冠三 三军协同作战 占领一江山岛
  马冠三(1913-1991),寿光牛头镇四分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马冠三先后任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副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部参谋、第一支队一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支队司令部队列科科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一旅作战科科长、鲁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纵队副参谋长,第3野战军22军64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冠三任军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海军军训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第二海军学校副校长。
  1955年,马冠三参加一江山岛战役。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对国民党军据守的浙江东部一江山岛进行进攻,占领该岛。
  1955年,马冠三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王文介 消灭游杂武装 鲁中反顽战斗
  王文介(1916-1983),寿光台头镇南洋头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他七岁在本村上小学,后转入寿光县第一小学上高小,毕业后回家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帮助本村小学教员教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动员青年学生和农民举行抗日救国集会,成为农民运动和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1932年,他经褚景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任中共寿光县第六区区委组织委员,负责发展党的组织。
  1938年八支队建立后,王文介任三中队指导员。4月,八支队与潍北武装起义的七支队会师,王文介率领三中队参加了袭击昌邑城北敌人据点柳疃镇的战斗,消灭日伪军一部。后来,七、八支队由寿光、昌邑向胶东地区活动,王文介率部参加了收编原龙口公安局和海关的武装,消灭游杂武装的战斗。八支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他改任第五大队政委。1938年7月,七、八支队奉省委命令从胶东返回,在掖北进行征编,改为三个区队,他任一区队五大队教导员。部队回到清河区后,王文介率部参加了焦家桥战斗,恢复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并在长山、临淄等地打击日伪军。
  1939年3月,七、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他担任了1团1营教导员。5月,部队精简整编,他改任1营1连指导员。7月,他调任支队特务营政委。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整训和整编,鲁中区部队编为第一旅。王文介任3团政委。他率团参加了鲁中反“扫荡”和反顽战斗。1941年2月,王文介调任4旅11团政委,战斗在新泰、莱芜、蒙阴地区。在远离上级只能靠电台联系的情况下,他率部反对顽军第12师摩擦侵占,打击日军的“蚕食”。
  1942年12月,王文介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半年后转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学习结业后,留延安中央党校任六部秘书,不久,任组教科科长。1945年,他被选为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开始后,王文介调任华东局党校党委副书记。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成立后,他调第3纵队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1949年2月,他任第3野战军第7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随军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王文介历任华东军区炮兵第3师政委,高级炮兵学校副政委、政委,西安高级炮兵学校政委,军委第2炮兵副政委兼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委等。
  1955年9月,王文介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
  王文轩 组织武装斗争 参加牛头镇起义
  王文轩(1913-1996),原名王传武,曾用名王试航,寿光人。他少年时期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求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师党支部委员,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寿光县支部书记。
  七七事变后,王文轩积极做好组织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1937年底,他在家乡牛头镇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先后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中队长兼政治指导员,鲁东游击队指挥部大队政委、营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团政委、115师教1旅第1团政委、鲁中军区第1团政委,鲁中军区党校副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王文轩历任山东军区第3师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兼中共沂蒙地委副书记,华东野战军八纵22师政委,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50起,王文轩参加中央军委总干部管理部筹建工作,先后任总干部部军衔处处长,特种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王文轩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后,他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第七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王文轩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其间,担任中纪委第三专案组组长,参加清查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罪行的工作,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
  寿光男儿疆场立功勋
  -
  王淮湘 加入八支队 拉起抗日大旗
  王淮湘(1920-2013),寿光市台头镇南台头村人。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加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历任政治宣传科干事、组织科干事、八支队特务连指导员。1940年任山东纵队一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总支书记,1942年任山东纵队一旅政治部组织干事,1943年任山东纵队营教导员,1945年4月任山东军区组织部副科长,8月任南满军区组织科长,1948年任第五纵队组织部部长,194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5师政治部主任。1950年,王淮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副政委、师代政委,1952年任东北军区(后改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任政治部干部管理部副部长,1960年任政治部干部部长,1961年任16军副政委,1963年任16军政委。
  “文革”期间,王淮湘历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吉林省革委会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吉林省军区政委、吉林省委第一书记。1977年,他任武汉军区副政委。
  1964年,王淮湘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王道全 奉命进军东北 参加多次战役
  王道全(1918—1972),寿光县孙家集镇后王庄人,1918年出生,读书六年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停学在家劳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南进犯,山东形势紧张。同年12月,在鲁东工委和寿光县委的领导下举行牛头镇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本村地下党员、八支队领导人之一的王文轩动员王道全参加八路军,加入了八支队,被分配到一大队七中队任班长。1938年4月,他参加了袭击昌邑城北的敌人据点柳疃镇,毙伤日伪军一部。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王道全改任山东纵队一支队三团地方训练队队长,担任训练民兵骨干的任务。1939年3月,他由王文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王道全任一支队后方一连指导员,后改任营长。1942年,他调到山东抗大一分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学习结业后,留校任三队队长。1945年3月,抗大一分校改为山东军区教导团,他任二大队大队长。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王道全奉命带领两个中队和团警卫连配合主力参加解放临沂战斗。
  抗战胜利后,王道全奉命进军东北。1946年1月,他调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通化支队,任3团副团长。2月,他带队攻打国民党安图县公安队,全歼了国民党公安军6个中队。4月,他升任5团团长。1948年底,他率5团参加了保卫临江的战役。在1947年的夏、秋、冬季攻势中,5团攻打沈阳至本溪间歪头山,全歼守军一个加强连,俘敌营长以下200余人。他又率5团攻打了沈阳至吉林间“二合拉”车站,炸毁敌火车一列,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俘敌200余人。在辽沈战役中,该团阻击沈阳之敌援锦部队,在赵家窝棚全歼敌一个搜索营。在辽西会战中,插入敌后毙俘敌1000多人。东北全境解放后,他率5团随主力入关。1949年1月,全军统一编制及部队番号。王道全任42军125师副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后42军南下,途经河南,解放安阳,接着奉命去豫西伏牛山区执行剿匪任务。
  1950年11月,王道全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5师副师长。翌年5月任师长,参加了五次战役。在第一、二次战役中,125师担任突破宁远清川江的战斗任务。第三次战役,125师担任突破三八线(道城岘)的战斗任务。第四次战役,参加防御作战解放潢川,保卫铁原战斗。第五次战役担任阻击任务,攻克394.8高地,歼灭美军守军。
  1952年回国后,王道全继续担任125师师长。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同年10月,他任42军副军长。1964年,王道全晋升为少将军衔,同年5月改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任41军军长,1968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
  朱春和 率部解放德州 华东军区表彰
  朱春和(1917-2007),寿光王高镇巨家庄人,1917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队。1933年考入山东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读书,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秋,他任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多次返回寿光,帮助恢复和健全地下党组织。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朱春和到山东乡村建设乡农学校训练班学习。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成立后,他帮助筹粮筹款,进行扩军工作。1938年4月,朱春和加入八支队,任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民运队队长。1939年3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39年7月,朱春和在支队党的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七大。因大会延期,他进入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4月到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后,朱春和回到山东工作。1946年1月任渤海军区基干团副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后任德州军管会秘书长、渤海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他1946年任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渤海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华东军区渤海军区垦利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垦利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他率部参加了解放鲁北重镇德州的歼灭战、恩县战斗、天津南站战斗、胶济线战斗、济南战役等,受到华东军区的通报表扬。
  建国后,朱春和任华东防空军兼上海市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兼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政治委员,1959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同年10月至1964年4月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1960年6月至7月任党委常委,同年7月至1964年4月任党委第一副书记,1962年至1964年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党的监察委员会书记,1963年7月至1964年2月兼任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
  1964年,朱春和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邮电部政治部主任,邮电生产指挥部第五办公室负责人。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此后担任过邮政总局负责人、交通部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邮电部副部长、邮电部核心小组副组长、邮电部党组副书记等。
  1961年,朱春和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
  王良恩:连续作战歼灭强敌
  王良恩1938年加入八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任8师23团政治委员。在攻打洛阳时,23团组织强大火力掩护连续爆破,王良恩率部经过两昼夜苦战,配合兄弟部队全歼敌206师。
  进入抗大分校学习 沂蒙山区反“扫荡”
  王良恩(1918—1973),1918年出生于潍坊廿里堡马少野村一个比较富裕的中农家庭,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大哥王建工高小毕业后在青岛四方机车厂当工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良恩1930年春入青岛四方机车厂高小就读,1932年毕业后考入青岛市立中学。
  1938年8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沿胶济铁路西进,王良恩奔至昌邑找到八支队,随即参军,在特务大队三中队当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八支队编为第一支队。王良恩任特务团2营6连排长,后任3营9连副连长,1939年调任第12支队5连指导员,1940年任2支队特务营分支书记、特务团三营教导员。1941年7月,鲁南部队编为山东军区第1旅,王良恩任3团2营教导员、旅教导队政委。精兵简政时,他改任山东军区第1团第9连指导员。
  1943年,他入抗大一分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后,他历任山东军区特务团3营教导员、鲁南军区教导营营长兼教导员、鲁南军区5团政治处主任。其间,他参加了沂蒙山区的反“扫荡”。
  挺进中原攻打洛阳 七处负伤不下火线
  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将所属部队编为8个野战师,鲁南部队编为第8师,王良恩任8师23团政治处主任。8师划归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后,他任8师23团政治委员。1947年12月,部队执行外线出击挺进中原的任务,在攻打洛阳时,23团组织强大火力掩护连续爆破,在突破的关键时刻,王良恩身上七处负伤,仍坚持战斗,经过两昼夜苦战,配合兄弟部队全歼敌206师,俘敌2万余人。
  1948年9月,23团奉命挥师北上,参加济南战役,直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战斗中仅用了七包炸药就将敌绥靖区司令部大楼的西半部炸塌。济南战役后,王良恩继任团长兼政委。不久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奉命指挥23团由北乡转至南线,全歼黄维兵团由胡琏指挥的“老虎团”。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第22军,8师改为65师,王良恩任师政治部主任。4月,他随军参加了渡江战役。8月,王良恩任师副政委,奉命进军浙江,完成了解放浙东沿海的战斗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王良恩任22军65师政委,后任浙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28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6年,王良恩调中央办公厅任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办公厅临时党委副书记,在“文革”中遭受诬陷和迫害,于1973年含冤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良恩的冤案经中央办公厅党委复查,报请党中央批准,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恢复名誉,并于1981年召开追悼大会。
  -
  刘善本:驾机起义创建航校
  1946年6月26日,刘善本驾驶530号美制B-24式重型轰炸机,于下午3时降落在延安机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驾机起义第一人。他参与创建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他以高超的飞行技术一次次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开国大典上,他担任领队机长率队飞临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
  驾机起义奔赴延安 受到毛泽东等欢迎
  刘善本(1915-1967),1915年生于安丘泊庄村(今属昌乐县鄌郚镇)。初中毕业后,为了逃避家庭包办婚姻,他趁夜只身进京,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附中。在校期间,他不但认真学习,还曾参与北平进步游行活动和附中师生员工的护校斗争。
  1935年7月,刘善本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考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他先后在中央军校空军入伍生营、洛阳航校、杭州笕桥航校、成都空军军官学校轰炸科、空军高级机械学校接受初、中、高级飞行训练。学习结束后,他先后任准尉飞行员、中尉飞行员。1941年5月,随航空第八大队撤退至兰州五里铺机场进行掩蔽训练。其间,刘善本曾与同学共赴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参加八路军,打击日寇。因担心影响国共合作,负责人伍修权劝其暂缓行动。
  1943年2月,航空八大队奉命开辟高原空军基地。刘善本不畏艰险主动请缨,领航侦察青海玉树新航线获得成功,继而又开辟新疆、康藏高原新航线。
  8月,刘善本在《中国空军》杂志发表的《飞机上高压氧气装备》和《混合气浓度表》等航空科技论文获金奖,受到八大队传令嘉奖。当月入选赴美重型轰炸机大队,到美国道加拉斯空军高级飞行学校学习B-24式重型轰炸机的驾驶与领航。
  1945年1月,国民党以赴美培训的重轰炸机大队为基础,成立新的航空第八大队,刘善本被编入第35中队,晋升为上尉一级飞行员。5月,他驾美制B-24型飞机回国。11月,在奉命到四川接运飞行员家属的任务中,飞机遇险,刘善本果断指挥排除险情,安全返航,受大队通令嘉奖。12月,他兼任第三科(作训科)飞行参谋,不久代理八大队第三科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一边颁布停战令,一边秘密调兵,准备发动内战。刘善本暗下决心,投向延安,投向共产党。1946年6月26日,他主动接受任务,驾驶530号美制B-24式重型轰炸机由昆明向成都运输内战物资。途中,他机智勇敢、沉着指挥,避免了气候、地势等不利因素,于下午3时安全降落在延安机场。
  刘善本和同机到达的10名人员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副主席、任弼时秘书长和延安党政军民各界的热烈欢迎。7月2日晚,刘善本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表《赶快退出内战漩涡》的演说。
  7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决心退出内战漩涡 刘善本上尉驾机飞延 号召空军人员拒运军火拒炸同胞》为题,报道起义消息。
  -
  筹建我军首所航校 开国大典驾机受阅
  在延安,刘善本接受八路军总部任命,担任延安总部航空教员。不久,他奉命赴东北参加全军第一所航校建设。1946年9月25日,刘善本离开延安启程,途中受到晋察冀军分区政委邓小平、副政委薄一波和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亲切接见。1947年1月,刘善本抵达哈尔滨,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副校长,兼任领航班主任教员。
  1947年8月,航校接受紧急任务,为所辖一总队运送作战地图,刘善本主动请战,以高超的飞行技术,圆满完成任务,为部队的秋季大反攻立了第一功。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刘善本奉命率接收小组先后到锦州机场和沈阳北陵机场接收飞机7架。其中锦州机场的C-47巨型运输机多处受损,修复后在无挡风玻璃的情况下,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驾机飞回航校。
  1949年1月,刘善本奉命到北平南苑机场参与接收飞机,先后抢救出飞机10架。当月,他被任命为航校第一大队飞行教育主任。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电文批复东北局政治部组织部,同意刘善本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军委航空局任命刘善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飞行第一大队大队长。8月,他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交办的特殊任务,指挥三架运输机从北平南苑机场经西安、兰州至酒泉,给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运送军饷。
  9月21日,刘善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4日,他与傅作义、邓兆祥等人一起出席了毛泽东主席为国民党主要起义人员举行的招待宴会。25日,刘善本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作《建设人民空军》的简短发言,次日被《人民日报》刊登。26日,新疆和平解放,他奉命率三架C46飞机经甘肃酒泉赴新疆哈密,不久,又驾机送王震司令员等赴疆。
  10月1日开国大典,刘善本担任领队机长,率17架飞机,26次飞临天安门上空,接受开国领袖和首都人民的检阅。此后,连续四个年度的国庆节,都是他率领大机群飞临天安门上空,代表空军将士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
  致力培养航空力量 编写多部空军教材
  1949年11月,中央军委在东北航空学校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新航校,刘善本被任命为第一航空学校校长。1950年5月,他任华山部队(轰炸团)队长。6月,中央新组建空军混成四旅,刘善本任副旅长兼华山部队训练负责人。11月,混成旅一部与步兵208师一部混编为空军驱逐第2师,他担任师长。
  抗美援朝开始后,为对付敌方的空中优势,刘善本第一个驾机进行夜航试飞取得经验,训练出了能够熟练进行夜战的飞行员队伍。1951年3月,他担任轰炸第10师师长。1952年2月,任空军第10师党委候补常委。
  1955年,刘善本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和大校军衔。此后,他还担任过军委空军军事训练部第二副部长,空军军事训练部副部长。1959年,刘善本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60年,军委任命刘善本为空军学院领航系主任。1961年,刘善本到潍坊廿里堡机场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受到热烈欢迎。
  1962年,刘善本到上海空军政治学校编写《领航条令》《轰炸条令》和《兵团领航战术教科书》。12月,任空军教育学院副教育长。1964年4月,刘善本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同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文革”期间,刘善本不忍心看到一起工作多年的战友被“莫须有”的罪名打倒,秉公直言,遭受不公正待遇。1968年被非法设立的“专案组”迫害致死。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毛主席点名指出“在三军的积案要重新调查”,周总理也痛心地说:“我们没有保护好刘善本,他的死对党史是一个损失。”1975年10月14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给刘善本同志平反昭雪。28日,空军党委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刘善本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同日下午,在空军军政干校(原空军学院)礼堂隆重举行“为刘善本同志公开平反、恢复名誉大会”。会上,刘善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李福泽:戈壁滩“发射将军”
  李福泽来自七支队,是瓦城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他参与的五井之战被誉为“山东抗日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基地党委一班人,在西北戈壁自力更生,开荒种田,组建基地和场区建设,成为新中国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人们尊称为“发射将军”。
  -
  投笔从戎回乡革命 领导发动瓦城起义
  李福泽(1914-1996),1914年1月出生在昌邑县东冢乡(今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的家庭,家有房产二三百间。李福泽1932年报考北平汇文中学,经历了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六等爱国学生运动,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他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翌年4月因闹学潮转入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为党作了许多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李福泽不满国民党的政策,9月,他毅然离开上海。在陕西云阳,他经胡乔木介绍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0月,李福泽根据组织决定,在学习结业后回到昌邑,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斗争。12月,他由昌邑县委书记张智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李福泽在瓦城孙膑庙和各村创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同时大力发展抗战民先组织,还以民先队员为骨干搜集枪支弹药,带领建立瓦城第一个党支部,使瓦城成为昌北抗日武装基地。
  1938年1月,日军占领潍县,进逼昌邑,国民党昌邑县长刘毓章弃城而逃。2月14日,昌邑抗日武装齐聚瓦城,发动了瓦城起义。李福泽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任中共昌邑县委军事部长,兼管三个区的工作。次日,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领导的潍北起义部队到瓦城与昌北起义部队会师,合编组成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们与寿光马保三领导的八支队会师,转战鲁东地区,鲁东工委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李福泽被任命为参谋长。按照山东省委指示,部队向胶东地区活动,参与了解放黄县的战斗。
  1938年5月,以平度张金铭为首的四路顽军进攻掖县,李福泽率两个大队协助三支队打退顽军进攻,巩固掖县抗日阵地。7月,部队从胶东返回,在掖北整编改为三个区队,李福泽任第一区队队长。12月,李福泽随支队向鲁南发展,进入沂蒙山区,同第四支队并肩战斗。1939年3月,八支队改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原区队改编为团,李福泽任一团团长。5月,部队精简整编,团改为营,他任一营营长。
  -
  五井之战堪称模范 爆破战术全军推广
  1939年秋,李福泽带两个连在临朐五井村驻防。一天拂晓,他们突然遭到日军一个中队和千余名伪军袭击。李福泽指挥部队利用玉米地及桑园掩护,占领有利地形,下午2时向敌军发起反击,激战至黄昏,援军赶到,将敌彻底打垮。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62人,俘虏伪军1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30多支及大量弹药物资。这次战斗受到延安八路军总部的表扬。《大众日报》在1939年12月3日发表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称五井之战是“山东抗日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1940年9月,山东纵队部队进行整训和征编,鲁中区的部队编为第一旅,李福泽仍任第一团团长。在反击日寇对沂蒙山区进行的万人大扫荡中,一团发展了由王凤麟所创的爆破战术,成功实行外部大爆破。战后延安来电要爆破资料,由李福泽总结上报,在全军推广,为攻坚战术作了贡献。同年,他率团活动于临沂北部,拔除伪军据点十几处,开辟了以半程为中心的新区,成立了鲁中区边联县政府。1941年9月,李福泽任一旅参谋长,率一团参加了两次讨吴(化文)战役和解放平邑、开辟费(县)北地区的战斗。1942年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一旅番号撤销,李福泽到鲁中军区一团任团长。1943年秋,李福泽率领一团在安丘县,夜袭王家沟国民党警卫团驻地,全歼守敌,击毙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书记长秦启荣,使莒(县)沂(水)安(丘)广大地区为我所有。1944年10月,一团与四团联合攻克沂水城,全歼守敌。同年,李福泽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
  -
  进军东北率先歼敌 塔山阻击援锦之敌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迫使日伪军缴械投降,李福泽被任命为第3师参谋长。他和政委带两个团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相继解放了博山、淄川、周村等城镇。10月,鲁中部队组建警备第3旅,李福泽任旅长。不久警3旅进军东北,从龙口登船至辽东半岛。
  1946年2月,李福泽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11旅旅长,参加了保卫本溪、鞍山和辽阳的战斗。5月,调任四纵队参谋长。11月,四纵发起了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第25师共8000余人,俘虏师长李正谊,成为东北首先歼敌的范例。12月,他又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
  1947年5月,李福泽任安东(今丹东)军区副司令员。他带一个团深入敌后,统一指挥三个分区的地方武装开展斗争,先后解放了安东,攻克了宽甸、怀仁和凤凰城,打垮了国民党在这个地区的杂牌部队,恢复了解放区。同年10月,他又回四纵队任参谋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起,四纵奉命在塔山一线担任阻击国民党军援锦战斗。他协助纵队首长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连续打退国民党七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轮番进攻,坚守六昼夜,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四纵受到“东总”的嘉奖。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东北四纵(后改为41军)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遣部队,首批入关,1949年1月,参加了北平解放战斗,41军入城担任卫戍任务。4月,41军奉命南下,参加了衡(阳)宝(庆)战役,后向广西进军,解放桂林。解放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
  戈壁开荒组建基地 献身国防尖端技术
  从1950年10月起,李福泽先后任41军副军长、第四高级步校副校长,1952年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作战处处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等。
  1955年,李福泽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10月,李福泽任某训练基地副司令员,1962年11月任代理司令员,1970年4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某训练基地司令员。在基地初创时期,他参加组织了基地的全面建设。1960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和基地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官兵自力更生,开荒种田,为部队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他参与组织领导了24、25、26、27、28基地的组建和场区建设。面对我国导弹、卫星试验的崭新事业,他十分重视、关心和爱护科技干部,狠抓部队技术训练。在祖国西北戈壁艰苦奋斗的16个春秋,他先后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导弹、导弹核武器、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发射等重大试验任务。
  李福泽是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革”期间,李福泽遭受诬陷和残酷迫害,被长期非法审查、关押,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9年1月18日,国防科委党委为李福泽做了结论,198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0月,李福泽调任广州军区顾问。1988年7月,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张钧:安定边疆战绩卓著
  张钧1937年奉命奔赴太原,加入了太原国民师范民训六队。他率领一大队的三个中队夜袭日军据点王河镇,击毙日军300多人,取得重大胜利,受到部队领导高度赞扬。他带领39团开辟豫西伏牛山革命根据地,肃清了南阳全区土匪,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所谓的“宛西模范区”。他创办的随营学校受到了陈赓的赞扬。他在任思茅地委书记期间,剿匪作战,民主改革,开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著功勋。
  -
  王河镇战役露锋芒 薄一波大为赞赏
  张钧(1919-1997),1919年生于寿光五台镇北仉庄一个中农家庭,家中兄弟五人,张钧排行老大。他经常帮助父亲种地干活,拉脚赚钱。1934年,他考入济南齐光中学,在那里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赵健民、景晓村、王文轩、朱春和等。1936年他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被押送原籍,后经保释出狱。
  1937年,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张钧奔赴太原,加入了薄一波领导的太原国民师范民训六队训练。七七事变爆发后,民训队的学员在8月1日志愿改编成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张钧在一总队一中队。同年10月,张钧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担任了决死队一总队二大队政治工作员、一大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
  1939年春,为反抗日军九路围攻,张钧率领一大队的三个中队夜袭日军据点王河镇,击毙日军300多人,取得重大胜利。张钧作为年轻指挥员,受到部队领导高度赞扬。几十年后,薄一波还提起在王河镇战役中那个山东大汉张钧打得不错。
  1940年初,决死队一总队改编为1纵队38团,张钧任1营教导员,6月任一纵队教导大队教导员。同年冬,调任42团2营任教导员。1941年秋,张钧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太岳区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的战斗。1942年1月,他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深造。1943年4月,他调任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44年7月,张钧再入太岳区党委整风学校,参加整风运动。整风结束后,他被提拔为豫北济源独立团政委,担负独立开辟豫北根据地的新工作。
  -
  打垮敌方“模范区” 随校任职培育人才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钧在任4纵13旅39团政委期间,39团以一个团顶住了敌人两个旅的进攻,保证了主力部队全歼胡宗南所谓“天下第一旅”。1946年12月,在吕梁战役中,39团在北盘底消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胡宗南61旅181团1营。此战创造了一个团围歼一个营的范例。陈赓司令员闻讯,立刻下令给予通报表扬,他几次讲,这次战斗打得漂亮,是完全、彻底、干净消灭敌人的典型战例。《吕梁日报》也刊登了《夜袭北盘山》的报道。
  1947年8月,陈赓西路大军南渡黄河,39团奉命担任13旅渡河突击部队,配合主力部队占领南阳。此后,张钧奉命带领39团留下,开辟豫西伏牛山革命根据地,一年间进行了50余次战斗,歼灭反动武装20余股共4000余人,肃清了南阳全区土匪,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所谓的“宛西模范区”。张钧领导参加组建起南阳军分区,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9年夏,湘赣战役结束后,部队和地方需要大批文化教员和军政干部,13军决定办随营学校(简称随校),时任13军39师政治部主任的张钧,调往随校任副政委。在向两广、云南大进军中,边行军扩军,边抓紧培训。张钧根据不同对象制订了“区别对待,因人施教”的培训方针,对部队干部着重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对新参军的青年学生着重培训和锻炼,对起义、投诚、俘虏的旧军官着重改造思想、转变世界观的教育。
  张钧的老首长陈赓在提起这段历史时说:“39团在频繁的战斗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教育、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各级党政干部,有的一直在部队,大部分复员转业到地方,这些人中,许多成为军、师的领导干部。这些成绩是和张钧同志个人的政治素质、才能及严以治军的管理教育思想作风分不开的。”
  -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解放西盟阿佤山区
  1950年10月,张钧调回13军39师任政委,兼任普洱军分区政治委员、普洱(后改为思茅)地委书记。12月,张钧利用云南少数民族赴京观礼代表团胜利返回的机会,召开了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来自全区15个县的26个少数民族(含支系)的头人、首领、酋长、代表及党政军领导共300余人共聚一堂。与会代表在宁洱红场举行剽牛建碑仪式,共立“民族团结誓词”碑。
  1951年4月,张钧带领20名干部从普洱出发,每天行程30多公里,边调查研究边做群众工作。他特意从部队抽调11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派到416个村寨,在地委和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地方干部发动群众,展开大规模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及镇压反革命运动,全师一年剿匪作战90多次。1951年5月,打退了国民党残敌的进犯。1952年底,拔掉了国民党残部在滇南西盟山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解放了西盟和阿佤山区。1953年,思茅地区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主政府,考虑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不同方式分批推进工作,到1956年,思茅地区土改全部完成,完成了民主改革任务。
  1955年10月,张钧参加中共中央七届六中(扩大)全会,作《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发言,总结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1956年6月,张钧调任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二政委,后又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昆明军区党委常委。
  -
  迎难而上研制火箭 航天工业再建新功
  1958年,张钧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政委,翌年升任政委。国防部五院是刚刚成立的研制导弹的机构,一分院是研制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核心部门,院长是钱学森。张钧带领同志们迎难而上。1960年,研究仿制的第一枚1059导弹发射成功,聂荣臻元帅称之为“我军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1965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改为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张钧任党委书记,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独立研制的战略火箭一个接一个发射成功。
  “文革”期间,张钧遭到迫害长达8年。1975年6月,在邓小平的关怀下,中央任命张钧担任七机部副部长。
  1977年,张钧分工协助宋任穷、郑天翔负责组织发射远程火箭的后勤科研保障工作。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海域进行远程火箭的全程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82年5月,张钧担任航天工业部部长,直接领导完成潜地固体战略火箭和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同年10月,固体战略火箭由潜艇水下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5年6月,张钧退居二线,此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常委。
  张钧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张翼:挺进东北建立政权
  七七事变后,张翼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他到徐州,进入东北军112师667团,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率东北挺进纵队进入东北,清缴土匪,建立政权,配合主力部队。
  -
  跟随崂山起义党员 到达徐州参加抗战
  张翼(1918-2015),1918年出生在诸城。他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13中学,在学校里结交了许多进步同学,其中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儿子,还有国民党元老王乐平的儿子。在校期间,他的思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后,张翼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济南的学生纷纷回到家乡,互相串联。张翼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街头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初春,青岛的一批老党员和山东大学的一些老党员,在组织崂山起义后,经过高密撤退到诸城。高密和诸城的一些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立即和他们会合起来,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其中就有张翼。因为当时共有108个人,所以诸城历史上称之为“一百单八将”。队伍到达徐州后,多数人进入东北军112师667团,参加抗战。当时领导他们的是谷牧,团长是万毅。为策应台儿庄战役,他们奉命阻止日军在连云港登陆,击退了深入到大桅尖的敌军。在这期间,张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调到1营营部工作。徐州失守后,他们一度转战在安徽和苏北,后来转进到鲁南。
  -
  带领部队挺进东北 建立政权开拓后方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与共产党产生冲突,山东分局指示他们撤出了东北军。为了消除共产党的影响,国民党开始清理部队。1连连长江潮是共产党员,在发现要被逮捕时,带着1连离开,到达海陵地区。不久,3连的几个共产党员也带出来两个排,与1连会合。由于他们都是1营的连队,山东分局就把张翼派回去,一起开辟海陵根据地。1943年,张翼到抗大一分校学习后,又被分配到东北军111师起义整编的滨海支队工作,活动在诸城和郊边地区。
  抗战胜利后,滨海支队奉中央命令,扩建为东北挺进纵队,进入东北。他们从龙口渡海,在沈阳至长春和吉林的两条铁路线上,清缴土匪,建立政权,开拓大后方。随后从山东和江苏来的主力部队,也陆续到达。与此同时,国民党也调集了王牌部队,由美国军舰护送,在秦皇岛登陆,跟踪而至。
  在四平保卫战中,我守敌攻,反复激战,四平城固若金汤。但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一夜之间,解放军又安全地进行了战略转移。第二天敌人才发现四平已经是一座空城,随即展开追击。敌人非常猖狂,有时甚至以四路纵队前进。当时张翼任55团政委,在部队尾部,时时观察敌人的行踪。退过松花江,隔江对峙,部队得到了休息补充和锻炼。当冬季来临,松花江结冰后,反击开始了。我军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三打四打四平等连续作战。在这段时间,张翼先任114师政治部副主任,后调任38军政治部秘书长。
  建国后,张翼历任中南公安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广州军区防控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委、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1964年授少将军衔。“文革”后期,他调到成都空军指挥所任副政委,以后又任空军第八军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出席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