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8-19 18:49
鄌郚总编

刘继孔丨幸福人生的钥匙

  幸福人生的钥匙
  ——《述而集》名言摘述
  刘继孔

  偶尔从青州市政协获取一本《述而集》,因书名清奇,遂信手翻阅,不料入目竟难以摘眼。于是,废寝忘餐地通读了一遍。览意未尽,又细读粗摘了一遍。作者是潍坊市政协的副秘书长李树明先生。读罢,深感先生腹藏万卷,博古通今,行文疏密有序,下笔言简意赅,引经据典鲜为人知,抨击时弊一针见血,令人拍案叫绝。书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宗旨是教人修“谦虚、耐烦”之德,行“孝亲尊师”之事,做一个幸福的人。我虽年逾古稀,读后,仍为其“诚而述之”生敬生慧,顿悟人生。思余,很想感慨点什么,却因《述而集》博大精深,非是平常人所感悟得了的。我只好不揣冒昧,断章取义,摘抄几段,以“学而时习之”。
  什么是幸福?按照词义,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都在编织着幸福人生的计划。但是,正如先生所说,“所有的人生计划没有一个是如愿以偿的,所有的美好理想到头来无不梦幻泡影,充其量不过是一张过期作废的旧船票而已……更加不幸的是,就在我们还没有从自身痛苦教训中觉醒过来时,思想计划的魔鬼乘势而上,又疯狂地盯住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丢失了祖先的教诲,丢失了教育孩子的法宝。因为我们只相信所谓的现代“科学”,而不相信古圣贤的至理名言。用科学界权威人士的话说,“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充其量不过百分之四,用百分之四的已知去计划茫茫未知,显然是不幸的。”如此说来,幸福人生的计划往往要落空,理想就很难实现,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
  那么,如何才能身心健康、事业顺利、一生幸福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极为简单的几个字,落实到生活、学习、工作及人生的诸个方面去。就是以‘孝亲尊师’为大根大本,以‘谦虚’为大柄,以‘耐烦’为命脉,一门深入,常时熏修。”修养的关键在实践,先生说,“会说不会做,不是真学问。做到了再说是圣人,说了就做或边说边做是贤士君子,说了不做是骗人(也是小人)。真学问在于真干,不在形式。真干的人生生活极为简单,生活越简单就越会接近真理,人生就会越幸福。”
  什么是谦虚?谦虚是指虚心谨慎,不自满,肯接受批评,知错必改。换言之,谦虚“就是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要有诚敬心,说到家,就是自谦而敬他。”先生说,谦虚是“世间一切美善德能的大柄,唯此大柄方能持。无所柄则无所持,失其柄则失其器,倾盆颠覆,一事无成。”谦虚的反面是骄傲。凡是骄傲的人,无不是“自私自利、颠倒黑白、道德沦丧、人将不人”的人。先生极为形象地说,骄傲的人,“在一般岗位上还可以,一旦提拔到重要岗位,马上就膨胀起来,很容易出问题。犹如小马子拉辆小车还可以,套上大车就洋相百出,尥蹶子瞪眼。搞不好,最后结局就是车毁人亡。”先生中肯地说,人不谦虚“就失去了学习真本事的前提。不得学习之道,何以修身?身不修又如何自我约束?所以,放任自流在所难免。无有谦虚,也就失去了容人的根本。不容人,何以有识人之明、任人之道?识人任人不当,国何以得治?”古人云:“谦,德之柄也。”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什么是耐烦?从词义讲,耐烦是指不急躁,不怕麻烦,不厌倦。先生说“如果说谦虚是一切德能的柄,那么,耐烦就是一切美德善能的命脉……有些人能任劳,也很能干,却不能任怨。劳累之苦都已经受了,却失之耐烦,牢骚满腹,折本搭上吆喝,撅嘴骡子卖了头驴钱。因此而不得其果,实在是冤枉啊……据有关统计,时下中国每天有五千余家庭解体,大都是夫不耐烦,妻亦不耐烦,日积月累,反目成仇,导致家庭破碎的。”耐烦体现在在尽孝方面,也是一样。“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好好孝养父母,关键是不会,尤其是不会耐烦。父母叮嘱一句嫌少,两句就嫌唠叨,马上摔个脸子给父母看。对父母尚且不耐烦,对其他人耐烦那是假的。假的靠不住,一旦忍不住,爆发出来就不可收拾。”长幼之间、夫妻之间、官民之间的很多矛盾,居多是因为不耐烦引起的。怎样才能够耐烦呢?耐烦首先要有诚敬心。“无有诚敬心者,无所怕也。无所怕则无所成矣,无所成则无所知。无知者无畏。反叛者最大的特质,就是敢想、敢说、敢干!”显然,也就是不知道耐烦、无法无天了。先生呼吁:“当今社会狂热浮躁,人类的优秀传统美德日渐失去,提倡耐烦处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谦虚、耐烦的美德,最终要落实到“孝亲尊师”之中去。何为“孝”?先生说,“孝养父母属三福之首,失其一,则一切皆失。孝,乃国家社会之根本所在,可以说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大根大本。”中华五千年的立国之本在于尊卑长幼有序,而这一等级关系的核心是一个“孝”字。“孝养父母,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做为一个人,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所有的老人。我们的祖先特别聪慧,仅从字形结构上就看出“孝”字的含义。“孝”字“其上有老,其下有子,哪里有什么‘沟’呢?今天产生所谓‘代沟’诸类辞汇的现象,正是这个时代不讲孝道的真实写照。”纵观社会现实,正如先生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充其量做到养父母之身,也就算是‘孝’了。这些为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耐下心烦陪父母说上几句话?父母在风烛残年里那份孤单,我们又能体察到几何?我们整天在外面风风火火又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于不会孝敬老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时光不等人。当我们长大了,为人父母了,想尽孝的时候,恐怕父母已经不在了,后悔也晚了。不讲孝道的后果是什么呢?先生说得好:“所有的日子在突然间都失去了坐标,所有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皆迷失了指南。每个孩子几乎同时开动了反叛步伐,每位成年人的目光愈来愈迷茫,每位白发苍苍者的脸上无不挂满了失望……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不讲人伦道德,没有屁股也没有脑袋、无秩无序的时代从天而降。”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成年人,也就是后天的老年人,当“迷茫”、“失望”周而复始、代代相害时,社会还有什么秩序?人类还有什么文明?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何为“师”?师是指儒家、道家、佛门、天主、基督、穆罕默德等圣贤先哲及其经典。先生说,“学习圣贤的过程,就是征服自我的过程……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征服自己,在于不断地在知错改错中完善自己。”《大学》开章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明德,儒家称做“仁”,道家称作“道”,释家称作“佛”。“一切真实学问,乃至一切宗教教育教学之究竟目的,是以教育教学为手段,教化民众破除一切烦恼及不幸,从而获得一颗最清净的心,方能享受最究竟的幸福人生。”尊师至关重要,只有尊师,才能明理。只有明理的人,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付诸实践,才能改善命运,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述而集》是一部明理导行的好书,是一把开启人生幸福的钥匙。要想做一个明白人,要想获得幸福人生,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这部书,并且付诸行动。

  刘继孔:山东省青州市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青州市政协特邀文史员,参与编写《青州建国初期文史资料》《青州人文自然遗产》《青州市教育志》等文典。著作有诗集《藏珠集》,50万字以上长篇小说《紫鹃花》《刘珝传奇》《南燕春梦》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