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11-19 13:51
昌乐 刘文安

宝石文化浅释(王庆荣)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4-01 09:00
鄌郚总编
  宝石文化浅释
  作者:王庆荣
  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都具有自身独到特点和普遍社会意义。否则就不成其为一种文化,就不会有衍生、存在、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宝石文化在昌乐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佐证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宝石文化,是一种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文明。它不像饮食文化,起源于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都具有自身独到特点和普遍社会意义。否则就不成其为一种文化,就不会有衍生、存在、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宝石文化在昌乐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佐证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宝石文化,是一种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文明。它不像饮食文化,起源于人的生存需求,起源于物种延续的本能需要,由不吃饭就要饿死发展为饮食理想化和文明化,进而形成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宝石文化则完全产生于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过程,起源于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理想境界中。它是人类在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生活内涵,且使之日臻完善的直接例证。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即使是最硕大最奇异的宝石也不会融入人们的生活。宝石文化是在人的精神世界达到一定境界后对某种物质产生认知的升华,并把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载体的发展过程和现象。宝石文化在昌乐的盛行和影响,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把昌乐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了崭新的层面。
  宝石文化,是盛行于富足社会的文化现象。一个“民贫则奸邪生”“饥寒之甚,不顾廉耻”的时代,催生不出宝石文化。在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社会环境中,它即使能够存在,价值也大打折扣。在经济落后的旧中国,贫困的国人也知道宝石的贵重,但它只属于********,在大多数民众眼里,宝石不是文化,只是神话。于是,一些务实的历史人物以政治家的姿态,要求皇上“轻珠宝而重菽粟”,以原始的民生观点贬低珍宝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是,便有了诸多类似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传说和故事。例如:传说某地方遭遇水患,一个富人怀揣珍宝爬到树上,一个穷人带了几个窝窝头爬到另一棵树上,大水十天不退,富人饿死,穷人得以生还。这些故事,都渗透着身处困境的人们对财富的抵触意识。其实,如其说是人们对财富的抵触和诅咒不如说是贫穷人的无奈和自嘲。从内心深处分析,这些传说并不能抵消人们对富足和珍宝的向往和追求。如果人人都富起来,人人都有珍宝可以打造一只方舟,足可以躲过灭顶水灾。政治家的正说和民间的传说,虽然都有警世的作用,甚至在某一历史阶段还有较强的积极意义,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不管是西方的国王还是东方的皇帝,他们的王冠和皇冠上往往都镶嵌着闪光的珠宝。在蓝宝石饰品成为普遍需求的今天,一对新婚夫妇若没有几件像样的宝石饰品,他们会觉得自己既不像怀揣珍宝的富人,又不像带着窝窝头的穷人,而简直就不应该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宝石文化,是日趋理性与和谐的人类社会的标志性文化。昌乐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对美的崇尚与创造,攀登上了宝石文化的峰巅。
  宝石文化,是一种惟美的文化。美的本身就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昌乐蓝宝石以其绚丽的色彩,坚硬的本质和晶莹透明的特性为宝石文化的衍生和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基础,这种自然属性的美天造地设属于昌乐。当人们发现和认识了宝石之美后,这种自然的美通过昌乐人的认识这座桥梁发展成为社会之美。没有生命的石头便被赋予了精神和生机,品质和性格,甚至产生某种强大的推动力。人们通过对宝石自然之美的审视,处事造化,内得心源,经过精心加工,改造组合,使宝石的个体美和单象美发展成为综合美。逐渐形成昌乐宝石文化的主流,并迅速将其推到文明时尚社会的前沿,使昌乐这块黄色土地放射出蓝色的异彩,为昌乐铸就了宝石之都的耀眼光环。
  宝石文化,尤其是今天的宝石文化,是走下神坛、走出显贵藩篱、融入大众生活的文化。富有魔幻神秘色彩的宝石,旧时多存在于一般人的幻想中。它可以使善良人的灾祸得到解救,使正义得到伸张,使邪恶得到惩罚,使人间阴霾散尽重现光明。而实际拥有它的,却只有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等********。这种只被少数人占有的自然之美物质之美只是少数人的私利乃至是贪婪和私欲,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民众与之无缘,更谈不上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宝石是神坛上的圣物,是富贵人群的专利。尽管拥有者可以把它做为炫耀的资本,做为高贵的象征,但却难以形成契合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文化。而从未见过宝石的人,对宝石的高贵和美丽只是有一种空洞而模糊的意念,并没有真正具体的美感产生,更难以把宝石与自身的生活工作事业联系起来。而现在,昌乐宝石已摘下神秘的面纱,姗姗走进千家万户,装点着普通人的生活。女子的首饰,男子的饰件,老者的茶具,青年人的领带、腰带,钟表、钢笔、花瓶摆件,随处都闪动着蓝宝石的光彩。走进昌乐,仿佛是走进蓝宝石的世界。如果跟昌乐人聊天,或多或少总要扯到昌乐宝石。即便是不懂宝石常规知识的人,也会告诉你许多有关宝石的传奇和故事,以显示宝石之都居民的播见广闻。宝石业的从业者们,则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宝石以最高贵最典雅的形式,最诚信最灵活的经营方式,走进城市,走进乡村,走进家庭,走出昌乐,走向世界。宝石产品不失其高雅珍贵的本色,但不再虚幻,不再神秘。它已成为大众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
  宝石文化,不是一种单象的文化。它以自然美、社会美的双重属性为基础,以艺术的手段,产业化的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当人们发现了宝石的价值,并有宽松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宝石就开始了从单一事物向文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发现出售宝石原料起,尔后引进磨制、加工技术,进而推广首饰镶嵌制作,逐渐形成从原料开采到加工、制作、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成为消化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的产业基地。宝石文化已经形成影响扩展到海外的文化产业,昌乐成为珠宝首饰、金银饰品、翡翠、玉器等高档次商品的集散地,成为名满全国享誉海外的世界级珠宝市场,“买全球,卖全球”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店铺的招牌,街道的命名,企业的称谓,产品的商标,无处不显现出宝石的瑞气和吉祥。连昌乐电视台的台标也是以蓝宝石为亮点的图案构成。15届珠宝展销订货会和9届中国(昌乐)国际宝石节的成功举办,更丰富了昌乐蓝宝石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内蕴。这就是宝石文化,这就是属于昌乐的宝石文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步入经济社会跨越式又快又好发展的历史阶段,昌乐已经具备了冲刺全国百强县的能力和实力。作为本县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产业,宝石文化是无可替代的品牌和名片。研究宝石文化,推动宝石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捷姆特兰珠宝推荐阅读)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