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0-11 20:35
鄌郚总编

石兴亮丨翰墨抒怀以明志

    石兴亮丨翰墨抒怀以明志
    石兴亮热衷于书画艺术,可以说是有着天才的成分。他自幼喜欢作画,他对书画有着天生的艺术直觉,说起他的泼墨丹青,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在书画这条路上,完全是凭自己的心领神会和仔细揣摩。当然,勤学苦练、坚韧不拔也是他成功的至关因素。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基层医院从事领导职务,工作繁忙,难得有空作画。然而,勤奋和灵慧的种子,在他的心头生根、发芽,无论艺术的路有多么的起伏不平,他总是不离不弃地坚持了下来,直至墙外开花,结出甜蜜的果实。
    1944年生于昌乐县鄌郚镇青石河村的石兴亮,从1966年起,一直在鄌郚医院工作。先后担任会计、副院长、院长职务,于2003年退休。现为北京墨都书画院常务理事、北京宝延轩书画院艺术编委顾问、山东老年书画院院士、昌乐书画家协会会员。先后荣获“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百杰”、“最具魅力老年书画家”、“当代爱心艺术火使”、“老年艺术杰出楷模”称号。
    纵观石兴亮的艺术之路,我们看到了他的脚步是那么的铿锵有力,他在攀爬着一座座艺术的巅峰,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足迹。
    2006年在山东老年书画院举办的“纪念建党80周年书画展”上获铜奖,作品入编《翰墨抒怀》集,被授予“画师”称号,并吸收为画院院士。
    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庆香港回归10周年书画展”中荣获一等奖,他的作品入编《庆香港回归10周年获奖书画大典》,并在北京宝延轩书画院举办的书画展中荣获金奖,入编了《翰墨夕阳--中国老年书画群贤荟萃》,并授于“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百杰称号”。
    同年,在“华夏情诗文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北京宝延轩书画院举办的“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全国大型老年书画艺术(北京·奥运)邀请书画大展中,他荣获金奖,作品入编《魅力夕阳·中国老年书画特辑选》,同时被授予“最具魅力老年书画家”称号。在潍坊举办的“纪念建市60周年书画展”中,入编《和谐潍坊书画摄影作品集》。同年在北京墨都书画院举办的“铭记英雄·记录感动--纪念5.12大地震抗震专题书画展作品邀请赛书画展中荣获金奖,入编《感动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群贤谱》,并授予”当代爱心艺术火使“,也被画院聘为常务理事。
    2009年在北京宝延轩书画院举办的“祖国万岁”庆祝新中国60华诞全国老年书画北京邀请展中获金奖,并授予”老年艺术杰出楷模“称号,作品入编《祖国万岁翰墨庆华诞老年书画典籍》,特聘为”艺术编委顾问”。
    在昌乐县政协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书画展中,入编《为祖国喝彩》作品集。
    石兴亮从骨子里喜欢写写画画,当别人在工作之余闲暇的时候,他总会一个人静静地躲在书房里,挥笔泼墨,打发着寂静的时光,愉悦着自己的心怀,他就像一滴水,点点滴滴,不断地积聚和流淌,他从简约的彩笔画开始,无论随性适意的涂抹,还是精雕细琢的刻绘,虽谈不上正统的创作,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长日久,他细腻、精致的笔法,使他顺理成章地转向了工笔画的创作,他早期的作品存留不多,大多被别人索走了。后来我只是见到了他70年代创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完全是出自即兴临摹,可是这幅作品尽显人物惟妙惟肖,情态活灵活现。见者无不颔首,为他赢来了极大肯定和赞许,也许是发自内心的褒奖是那么的深入灵魂,也恰恰契合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眷意钟情,无形中鼓舞了他的心智,开启他绘画的执着,激励他在绘画这条路上一路走来。后来我收到了石兴亮的一幅童趣图,有朋友几次索要,我却舍不得转送,放在了我的收藏柜里。我知道他文化程度并不高,也没有从正规的美术院校毕业,然而凭着对绘画艺术的痴迷,经过不懈地努力,其书法造诣日渐深厚,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退休后,石兴亮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的挥毫泼墨,宛若新生,更是得到了知名画家徐竟成和县美协主席闫敬禹的指导,绘画水平大有提高,艺术创作也进入了收获的阶段,许多获奖作品都是在近几年完成的。石兴亮以退休为起点,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辉煌。起初,他尝试着参加一些书画大赛,小试牛刀,没想到一炮走红,佳音频传。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的书画艺术,从自以为不见经传的“雕虫小技”,已经步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是啊,当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路上,心怀的更多的是一份迷惘,尤其对于石兴亮,他没有太多的张望,他只是恪守着对艺术的信仰,也无意于多么金碧辉煌的冠冕。对于他,也只是作为个人的业余爱好,就像钓鱼,遛鸟一样的雅致。然而,当他走向春风的时候,却一下子拥有了整个春天。这就是“天道酬勤”的道理,其实,书画起源于个人爱好,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单凭着个人的天赋,只是一个美丽的初始,然而有多少人能在这条路上会走的更远?大多数由于社会和生活的纠结,走向了失之交臂的运命,只有少数人,坚守了这个崇高的信仰。就像一条河流,不惧渺茫,无畏阻挡,沿着迂回波折的河床坚定的流淌,最终成全了飞湍瀑流的景象。当然个中滋味,自有品尝,石兴亮谈起往事,感慨万千。
    石兴亮从小时候就喜欢画画,见什么画什么。要知道那是个粗粮淡饭的年代,纸笔都成问题。画画在更多人眼里,简直成了不可能。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石兴亮总是一味地坚持和不断地克服。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可是所有荣耀和盛名的成就,在追忆往事里已是显得苍白,寄望于他的书艺生涯,让我们无不震撼于他不愿屈服的灵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曾经跋涉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为了满足自己绘画的渴望,他总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写写画画,乐此不疲。后来他参加了工作,他更是矢志不渝,当他画出梁祝的作品后,还不敢张扬,偷偷地拿出来孤芳自赏。那个年代绘绣才子佳人是封建迷信,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所以他只有把”画“埋在心里,把作品藏在家里。随着年代的变迁,他的作品也慢慢走出尘封的书柜,悬挂在别人的家中,虽没登大雅之堂,但很多人知道石兴亮会画画,而且画得相当不错。他早期的作品就有鲜明的个性,不惊不扰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细密的描绘,绚丽的色彩,赢得了家人和朋友的交相称赞。他也感到有了力量,有了信心。人就是这样,在赞美的面前,总是那么容易获得极大满足和宽慰,这是情感的的敞亮,也是心理的需求。在人生的路上,绘画艺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投进了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人间正道是沧桑,他赋闲作画,更加痴迷,那是一片激情的火焰,在他的心头浪漫的燃烧。这也是艺术生命的深泉在心头的涌流。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乐观向上的老者。
    “人的外在形态能老,人的心态不能老,精神更不能老。”这是石兴亮退休后常说的一句话。他在书画海洋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笔下,水灵灵的葡萄亦真亦幻,活泼可爱的小猫形态各异,美若天仙的仕女栩栩如生,就连那林中随意生长的小花小草,都仿佛有了生命……他作画有耐性、有毅力,一幅珍虫图,他整整画了一年。其间他亲自到野外捕捉昆虫,带回家照着它们的样子画,大小一致,如同翻版。他的这幅《珍虫图》在北京举办的”翰墨夕阳中国老年书画群贤荟萃书画大赛“中荣获了金奖。石兴亮沉湎于书画艺术,如痴如醉,就是一枝棉花条,他也得画一个月的时间,枝叶带露水,花朵含苞欲放,形象逼真有趣……他的画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句话用在石兴亮身上体现得特别充分,他把作画看成了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很多追梦人梦想实现的激动不同,每次获奖后,石兴亮都是显得很平静。一钵水、半池墨、几支笔、数帧画稿,此心安处便是至妙丹青。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画画的他,对于外界的评价,不管是褒与贬都有着一颗坦然面对的平常心。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为着一个梦想,为着心灵的宁静。陶冶情操这句话也许很多人会说,甚至挂在嘴头上,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原因就是一个功名利禄作怪。石兴亮看透了,他把作画看成是消遣时日,看成是净化自己的灵魂。也许,这就是石兴亮老人的毕生追求。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