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0-14 17:48
鄌郚总编

中国风筝的四大产地

  中国风筝的四大产地
  中国风筝起源于远古时代,据研究最初是由巫师做巫术时,沟通天地所用。后来,逐步演变为民间青少年的游戏活动用品,成为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成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品,还有运用于军事战争的事例。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扎制放飞风筝,形成了四大产地:山东潍坊、北京、天津和江苏南通。风筝的制作方法很多,有用棉纸糊的,有用绢做成的;有单线引子的,也有多线引子的;有的还能旋转或附挂灯笼、响器等。通常流行的有蝴蝶、蝙蝠、鹰形风筝等。也有以“天女散花”、“哪吒闹海”、“钟馗”、“孙悟空”等神话为题材的风筝。风筝有南北之分。南方风和,风筝多软翅,摹拟飞鸟、蝴蝶、生动逼真;北方风烈,风筝多硬膀扎燕,在扎、糊、绘、放四艺上较讲究。20世纪70年代,发现一部《南鹞北鸢考工志》,评记各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上有口诀、绘图谱。据考为曹雪芹所作。同时,曹雪芹也是位扎工绘画技艺双绝的艺人。
  在我国四大产地中,历史上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只有风格的差异。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潍坊尤其注重发掘民间工艺,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并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潍坊倡导风筝艺术活动,以风筝文化牵线搭台,引导经济唱戏,频繁地与全国各地仍至世界各国进行风筝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潍坊的风筝扎制创新和生产销售也与日俱增,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产地。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潍坊已有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术。扬州八怪之一、做过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有:“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的佳句。可见当时清明时节,放风筝游春已成当地习俗。清末,五福斋艺人制作的“仙鹤童子”和“雷震子背文王”风筝,已很精致。潍坊风筝,以“龙头蜈蚣”、“苍鹰”为最好。结构分平面、浮雕式、立体三种。八卦、七星和鱼等,属平面、立体平稳,飘带摇曳生姿。浮雕式做工精细,多为飞禽之类。立体最复杂,又分串式和筒式两种。风筝的彩绘风格,与当地木版年画相近,有的直接使用木版印制的单色纸(花纹轮廓),糊贴后再上色涂彩。
  潍坊的传统风筝本来有软翅、硬翅、串式、板式和碰风筝五种类型。近二十余年来又发展了巨型立体风筝、微型观赏风筝、盒装礼品风筝、大型展览风筝,以及从国外引进的现代自由式风筝,花样品种日益翻新,已达数百种之多。
  北京风筝从清代就有了名气,当时不仅民间放飞,就连宫廷中也形成了春天放风筝娱乐的习惯。据传,曹学芹扎制的精品风筝,在王府中能卖出很高的价钱,八旗子弟中不少是风筝迷。
  北京的春天由于风沙大,气流猛烈,所以硬翅风筝和板工式风筝居多。从清末至今,有四个著名技艺流派:一是金忠福,作品带有浓郁粗犷的造型装饰色彩;二是哈国良,人称“风筝哈”,作工精湛,技艺过人;三是孔祥泽,主要仿效曹雪芹的艺术匠意;四是马晋,他本人是画家,作品带有文人画意。北京风筝的造型有五种基本形式:硬膀、软膀、排子、长串和桶形。工艺大致分扎、糊、绘、放四项。在装饰上强调图案化,特点是以形引人,以画动人。
  北京金家的几代人,都曾在地安门大街火神庙前摆摊卖风筝,尤以黑沙燕最为著名。这种风筝图案线条分明,只有黑白两色,但放飞实效好,很受一代代风筝迷的喜爱。
  北京的“风筝哈”,至今已传了五代人。哈记风筝的一大特色是吃风力准确,即根据风力大小而制作不同的风筝。吃风大的风筝小风放不起来,反之则一放就散架子。全靠多年的经验来准确地衡量竹料的厚薄和制作的技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哈记风筝知名度的提高,据说现在哈记生产的精品风筝,以克为重量单位计价销售。
  北京马晋风筝的特点是绘画生动雅丽,精致细腻,是典型的艺术品,可以陈设观赏,也可以放飞娱乐,深受一些较高层次人士的喜爱。
  天津风筝是以杨柳青风筝和“风筝魏”扎制的风筝为代表的杨柳青年画与风筝并举,就像潍坊杨家埠年画与风筝并举一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映成趣。杨柳青的风筝品种有二百多种。大部分产品出口,远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杨柳青风筝,骨架精巧,体轻,易携带;图案仅动物、飞禽为主,形象逼真。为适应出口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首先试制成功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塑料风筝。
  “风筝魏”是天津老艺人魏元泰一家扎制的风筝,代表作品有活眼绢制蝴蝶。风筝上扎制有一百六十个活眼,升空后,活眼随风转, 翅膀动忽明忽暗,变化万千。
  魏家风筝大的近丈,小不盈尺,式样很多。如蝴蝶、鹰雁、仙鹤、美女以及一些神话人物风筝等,制作精巧。有的风筝还能拆卸折叠。一个五六尺的风筝,能装在一尺左右的盒子里。“风筝魏”在设计方面善于见景生情,创立新意,造型真实优美。在扎架工艺上,他的风格是“穿眼带榫、前后见平”,竹架的纵横交叉点竹条绝不重叠。
  江苏南通扎制的风筝,也是以工艺精巧,造型优美而闻名,但比其它产地的风筝独特处在于有独特音响,最具特色的是板鹞风筝,俗称“六角鹞子”。这种风筝,小的三尺以下,大的一二丈。风筝用竹架糊土布,彩绘,鹞尾拴粗草绳长二、三丈,风筝上布满用大小葫芦、竹管、白果壳、栗子壳、鸽蛋壳、花生壳等材料做成哨子,大约200多组,分高、中、低三个声部,构成较完整的音程体系,须十余人同心协力才能将它送上天空。其声有如千马齐鸣,回荡苍穹,形成独特景观,是群体性、娱乐性非常突出的风筝类型。这种在风中鸣响的风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筝,因为古筝本是一种古代乐器,能借风像筝一样鸣响,便是风筝名称的起源和字义。唐代诗人高骈在一首著名绝句中描绘道:“衣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就是对鸣响风筝的绝妙写照。
  另外,南通风筝还有一种夜间放飞的灯风筝,人们在扎制的立体风筝中点上灯,一盏盏或一串串地升上高空,灯光闪烁,音响奏鸣,颇有情趣。
  总之,中国风筝的四大产地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它们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一代代民间艺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民族传统艺术中十分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牵动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兴趣和心灵,也为历代文化和经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