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0-14 18:03
鄌郚总编

历史上与乐道院有关的世界名人

  历史上与乐道院有关的世界名人
  二十世纪史册已经翻过,当前,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纪和现代化事业。改革开放已将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渐融一体;入世复关,给潍坊带来蓬勃生机。我们正走向世界,世界也正走向我们;我们渴望了解世界,世界也渴望了解潍坊。其实,近百年历史上曾有许多世界名人与潍坊有缘,在这片热土上生长、生活、拼搏、工作过,有的甚至将生命留在了这里。下面,让我们透过历史积尘,走近潍坊历史上那些已为人们淡忘的世界名人吧,尽管他们已经成为昨日星辰,但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后人还会惦记着潍坊。我们也应借他们的芳名搭成与世界交流的友谊之桥,这对我们走向世界,发展经济文化大有裨益。
  一、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于奥运会举办的届数少,比赛项目少,所以产生的奥运冠军也很少,当时在中国能见到的奥运冠军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英国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就与潍坊机缘颇深,他于1942年至1945年曾被日本法西斯逮捕,关入乐道院集中营。
  利迪尔,是1924年400米世界奥运冠军,第二年他又一举夺得全苏格兰100米、200米和400米径赛三块金牌。1981年,英国电影界根据他奋勇夺冠的事迹,拍摄了《烈焰战车》影片,影片感人至深,获得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美国也拍了三集录像带《利迪尔的故事》,回顾他的事迹;英国爱丁堡大学设立了他的纪念中心;香港设立了利迪尔体育基金会;潍坊第二中学设立了利迪尔花园和纪念碑。
  利迪尔自23岁从英国回到出生地天津,从事教学和传道,1942年被日本侵略者关入山东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在身陷囹圄的三年囚犯生活中,他不畏强暴,传播圣经道义,并身体力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为集中营难友们的学习、生活、文体娱乐活动等做出大量贡献。由于生活困苦,工作劳累,不幸于1945年患脑瘤病死在集中营。
  利迪尔和《烈焰战车》影片以及他在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的事迹,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知名度极高,欧美学校的教科书上都有记载他事迹的课文。
  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我国至今还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有一位自称是半个华人的女作家赛珍珠却与潍坊机缘非浅,因为她幼年时在潍坊乐道院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美国女作家戴爱美女士(Mary  Tay  Lor  Previte)在她的著作《潍县集中营经历记述》中指出:“昔日,作家赛珍珠和时代、生活周刊的主人鲁斯先后随其父母居于此地。”事实的确如此,潍坊曾是这两位世界级文化巨人童年的摇篮,他们都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
  美国女作家珀尔·巴克,中文笔名赛珍珠,1892年在中国出生,因父母到潍县乐道院执教,幼年便随父母来到这里,后来又随父母到镇江、上海生活学习过,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后来,她两度回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并于1926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她最为著名的作品《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都是以中国农村的人物和生活为创作素材,写出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她的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达五十部之多,大部分是写中国题材的,著名的有:《东风与西风》、《龙的种子》、《帝国的妇女》、《北京来信》等。1933年,她还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译成英文本出版,改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1932年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了解和真正史诗般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在中国居住四十多年,1935年回美国定居,她公开把中国称为她的“第二祖国”。她曾分别荣获文学、法学、人类学、艺术学和医学五项博士,并在1951年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
  她于1973年在美国佛蒙特州但贝城病故,享年81岁。
  三、美国文化出版界巨商鲁斯
  鲁斯(Henry  R.Luce)是英裔美国人。他的父亲路思义博士,1897年在登州(蓬莱)文会馆任教,教数学和物理学,1904年,迁往我市广文大学,任英语、历史和教育学教授。
  鲁斯1898年出生于蓬莱,六岁时随父母迁来我市居住。1905年全家回美国休假、探亲,并兼有为创办学校募集资金的任务。他们在芝加哥遇到国际农具公司创办人的遗孀麦考米克夫人,小鲁斯极为聪明伶俐,深得夫人好感,欲收为义子,并捐巨款给广文大学,建起一座科学馆大楼 (潍坊二中原西大楼)。鲁斯回潍后,三年多就读完小学课程,十岁时自己到烟台芝罘学校寄读。
  1911年,广文大学迁往济南,路思义再次回国募捐,小鲁斯刚好初中毕业,在芝罘学校主编周刊,被评为杰出学生。他也随父归国,麦考米克夫人再捐巨款并资助小鲁斯。父子为齐鲁大学募得五十多万美元巨资。后来,他独自赴英国就读一年,回美国读书两年,后考入耶鲁大学,与校刊主编海登结为莫逆之交,两人合编《耶鲁日报》和《时代》杂志,各展其才,大获成功。海登去世后,他又创办《幸运月刊》和《生活》杂志,最后吞并竞争对手《文艺月刊》,垄断并发展了美国的新闻事业,成为美国文化出版界的巨商,执西方新闻事业之牛耳,享誉世界,并与各国元首交往频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分别与蒋介石和毛泽东合影,与周恩来长谈,并派人去延安采访。他利用掌握的文化、新闻和出版业,大造舆论,反对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多次批评罗斯福政府坐山观虎斗,批评美国政府在中日战争的前期卖汽油和废铁给日本,轻视中国的抗日战场,大力促使美国政府增加对华援助,对当时的政局影响很大,对推动美国的反法西斯政策影响也很大,成为“无冕之王”。
  鲁斯发迹后,多次到他的出生地登州、幼年生活与学习的潍县乐道院、初中寄读的烟台芝罘学校、夏日避暑的青岛、济南的齐鲁大学、其父后来执教的北京燕京大学,以及上海、天津和齐鲁大学抗日期间流亡四川寄居的华西大学,他对这些学校多有捐赠。燕京大学用他的捐赠建造了一座大楼,命名为鲁斯馆,以纪念他们父子的贡献和功劳。
  鲁斯生前每到一地,各国首脑无不按外国元首的礼仪隆重接待他。他热爱中国,把山东当作自己的故乡。1967年病逝于美国。
  四、山东大学创始人赫士博士
  赫士是美国宾州人,1857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在他九岁时参加南北战争牺牲,家境更陷困顿。他的母亲和姨妈只好在家里教兄弟二人读书。赫士自幼聪明勤学,他只上过一年小学和二年中学,兄弟二人却同时考上了大学。由于贫困,兄弟两人为上大学抽签决定命运,赫士中签得以入学。四年期满大学毕业后,他又免费入神学院深造三年,获博士职称。
  赫士1880年结婚,1882年夫妇同到登州办学,在文会馆教授数学、天文、地质、理财等课程,并编写出数学、声学、光学、热学、天文等大量教材。
  1890年,赫士利用华美印书馆赠送文会馆的印刷机,指导学生孙炳文创办了山东最早的报纸《时报》,还创办起山东最早的乡村邮政事业,委派文会馆和广文大学的毕业生到各县邮局任职。
  1895年1月18日,甲午海战时日本军舰炮轰登州,赫士挺身而出,冒着炮火和风浪,乘坐舢舨登上日舰,说服日军停止了炮击,保护了文会馆师生和蓬莱城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同年,他接任文会馆校长。
  1901年,在全国废除科考、举办现代教育的声浪中,他应山东巡抚袁世凯之邀,率领文会馆培育的王锡恩、王执中、张丰年、刘永锡、郭中印、罗绳引、刘光照、冯志谦、刘玉峰、王振祥、赵策安、李星奎、姜渔渭等十三名中国教授和三名美国教授,创办山东大学,赫士任总教授。他们沿用文会馆的办学方法、规章制度、采用文会馆师生编译的教材和研制生产的教学仪器,只筹备了一个多月便招生开学,带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省级现代化大学。
  为此,慈禧太后授予赫士和袁世凯“双龙勋章”。清政府还任命赫士代拟全国的办学规划、方针、政策及各种规章制度。1903年,赫士因抵制跪拜祭孔等封建陋习愤而辞职回潍县广文大学任教,后又创办“华北神学院”。
  珍珠港事变后,赫士被关进潍县乐道院集中营。日美首批交换战俘时,本来优先让他回国,他却推辞说:“我立志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年近九十,而且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不如把生还的机会让给青年人。我自愿葬身异国。”1944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病死在集中营里,埋葬在乐道院的外国侨民墓地。1500多名外国侨民自动为他送葬。他的儿子约翰·赫士也是一位卓越的汉学家和医生,曾与父亲一起被日军关押在潍县乐道院集中营里。
  赫士博士在中国办学六十二年之久,将毕生贡献给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五、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
  恒安石,1920年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县,他父亲恒慕义是位汉学家,在中国传教多年,回到美国后担任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安石8岁时随父回美国读书,后来返回中国在北京辅仁大学男附中教英文。珍珠港事变后,他被占领北京的日军抓起来,押往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关押。后来通过内部组织严密策划,千方百计与外面的中国抗日游击队取得联系,里应外合,与英国青年狄兰共同越狱成功,在潍河两岸的抗日根据地潜伏下来,向重庆美国援华总部取得联系,空投下武器和电台,为解救集中营的外国侨民做出贡献。
  二战结束后,他回到北京,参加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工作,直到1949年返回美国。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进入美国国务院,开始了职业外交官生涯。七十年代初,他担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助手,并参加了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会晤,为中美建交做出过贡献。1981年里根当选总统后,任命恒安石到北京接替第一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的职务。1982年8月,他会晤邓小平,双方以巧妙的外交手法解决了中美建交后出现的第一次危机。
  在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恒安石曾多次到潍坊旧地重游,还到他当年越狱逃到昌邑的游击区参观,并与当时交友的黄埔军校毕业教官郝毓秀合影留念。他从八十年代后期退休后,仍然非常关心美中关系的发展。他说过:“直到今天我都对中国感到很亲近,有机会就去中国看一看,一般每年都去一次。我很能理解中国人民面临的问题。”一个世纪以来,他和他的家族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恒安石先生在华盛顿逝世,时年80岁。
  六、柏尔根、德位思和雷振远
  柏尔根名保罗,1860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湖林大学毕业,获学士文凭,后入神学院进修,获教士称号。1884年他到中国济南传教,1901年任登州文会馆(大学)校长并获美国湖林大学博士学位。1904年,文会馆与青州广德书院合并后迁来潍坊,改名广文大学,柏尔根仍任校长。1906年辞职任博物和化学等学科教授,后到齐鲁大学任教。柏尔根多才多艺,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草木、鸟兽、昆虫、矿物等制作成标本,并分门别类陈列出来,对教学研究做出不少贡献。
  德位思1867年生于美国芝加哥,也毕业于湖林大学。1892年与新婚妻子同来中国,先后在济南和烟台传教。1898年,青岛开埠以后,烟台长老会先后派柏尔根和德位思到青岛开辟新教区。不久,柏尔根调往我市任广文大学校长,由德位思主持青岛长老会,他却大力发展自立会。1901年,在北京和青岛东镇等地先后成立了四个自力会,德位思指导他们脱离外国教会而独立,后来还派人到济南成立了山东自立会(即中华基督教会)。
  1906年,德位思调到我市广文大学任校长,不久他十四岁的独生女儿因模仿猴子戏自缢身亡,后来其夫人也病死于斯。
  1917年,广文大学与济南广智院等数校合并后,改名齐鲁大学,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按当时中国教育部规定,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德位思改任教务长,仍执掌教学实权。珍珠港事变后,德位思也被日寇关进潍县乐道院集中营,他和雷振远被1500多名外国侨民推选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
  雷振远又名基格,是天主教神甫,曾担任过蒋介石的顾问。
  在三年半漫长的囚禁生活中,他们凭德高望重的权威和处变不惊的胆识,与日本法西斯斗智斗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难民,千方百计缓解难民们饥寒交迫的生活,有效地组织难民们开展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并成功地组织恒安石、狄兰越狱,联合中国抗日军民开展斗争,与重庆美军援华总部取得联系,争取到国际红十字会的援救物资,并为美军空投伞兵部队最终解放集中营做好充分准备。
  七、西方研究甲骨文第一人方法敛
  方法敛,1862年5月29日出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在拉斐耶特大学毕业后,又就读神学院。1887年他刚结婚便赴中国,到潍县乐道院任教,担任道学教授,并酷爱中国文化。起初,他以收藏和研究中国古钱币闻名,到二十世纪初发现甲骨文后,他又以极大的热情转向甲骨文的收藏研究。
  当时由于潍县古董商范维清最早采购到商代甲骨文并得到王懿荣鉴定,消息传开后,潍坊的古董商人蜂拥而至,几乎垄断了初期的甲骨贩销市场。
  1903年,方法敛和英国教授库寿龄在潍县先后向古董商人赵允中(字执斋)、李茹宾等陆续购买了大批龟甲兽骨。1906年,方法敛在美国出版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一书(亦译作《中国原始文字考》),此书仅仅比刘鹗所编中国甲骨文开山之作《铁云藏龟》晚三年,当时在国际史学界引起较大轰动,并使我国的甲骨文研究迅速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
  方法敛和库寿龄在潍县甲骨市场上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搜集殷商甲骨,很快认识到这批古董的重大历史价值,开始倾力摹写研究。史料记载:方氏凡购得一批,必先画其图形,摹其文字。后来凡见到他人收藏的甲骨,也都设法摹写下来。10年之间,完成《甲骨卜辞》一书,书中包含有摹写本423页,书前有60页引论,又有一个3300字的字汇,字汇前有序文,并以甲骨文与金文小篆比较作为附录,书后还附有两种索引及一篇书目提要。他被称为是西方研究和传播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由于无专款购买甲骨,方法敛限于资金不足,采取了边购买搜集边摹写研究,然后将摹写过的甲骨转售的办法倒出资金,采购新发现的甲骨。因此,他向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提供了不少殷商甲骨真品,客观上保护了这些文物。
  方法敛的胞兄方伟廉比他早三年来到中国,在潍县、青州、济南教书,并代理过广文大学校长。
  方法敛1911年在青岛患半身不遂,1914年1月23日在匹兹堡去世。他的遗稿由美国芝加哥飞尔德自然史博物院的朋友劳佛(Berthold  Laufer)代为保管,前后达20年之久。1934年劳佛去世,原稿改归纽约大学教授白瑞华保存。1935年,白瑞华从方法敛的《甲骨卜辞》一书423页摹写手稿中,校编选印出三部甲骨文专著,为后继学者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八、《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库寿龄
  库寿龄也译作库寿宁,是英国浸礼会教士,1887年到青州主办广德书院,1904年到潍县广文大学任教。他呕心沥血编写的英文《中国大百科全书》,1917年在上海和牛津大学分别出版。为了表彰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一种化石是用他的姓名命名的,叫做Actinoceras  Coulingi。直到六十年代,国外还重新翻印过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足见这部著作影响较大,为中外文化交流做过突出贡献。
  在青州任教近二十年,库寿龄夫妇培养出一个得意门生——宋传典。宋原名宋华忠,青州宋旺庄人,自幼家贫,常无粮断炊,其母因采摘树叶充饥而摔死。宋传典的父亲给库寿龄夫妇做饭,同时把儿子带来免费上学并兼做校工。库寿龄见其聪明能干,便悉心培养,给他改名为传典,其意是传授圣典。库寿龄的妻子亲自教授宋传典英语,宋在广德书院结业后,留校任英文教授并兼课海岱书院。他翻译的《化学详要》,曾一时为青州各校争读。1905年,清朝废科举兴学堂,他任县立高等小学堂校长兼官立青州中学堂英文教师及县教育会会长,后担任青州守善中学董事长、济南齐鲁大学董事等名誉职务。1923年任省议长后,倡办私立青岛大学,后兼任校长。1925年任段祺瑞政府临时参政院参政。1900年意大利传教士库尔德策划,宋传典等人集资,在青州城里设立栏杆房,开始花边生产。所以至今青州和潍城还把花边生产叫做“栏杆”。当时,从意大利进口原料和图样,由库尔德夫妇传授技艺。1908年,库寿龄辞职去沪,行前将在青州经营的花边企业交给宋传典管理。宋传典的儿子就是后来在天津企业界鼎鼎大名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宋卿,他以生产“羝羊牌”(抵制洋货)毛线曾闻名于世。解放后,任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嵛薄
  库寿龄也是西方最早搜集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他在潍县广文大学任教期间,与方法敛同时开始收藏研究甲骨文和中国历史,并着手收集资料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