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1-25 21:23
鄌郚总编

他们曾经抗美援朝(下)

  他们曾经抗美援朝——下
  第25期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我市众多热血青年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浴血奋战。志愿军战士身处异国他乡,忍受着恶劣的天气,穿梭于炮火之中,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本期通过采访几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记录当年炮火连天的岁月中他们的战斗故事,弘扬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慷慨激昂的战斗精神。
  主编:马道远 副主编:李海滨
  值班主任:王兵 美编:许茗蕾
  -
  战火中书写中朝深情
  董桂欣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董桂欣一直珍藏的朝鲜枫叶    董桂欣从朝鲜带回来的5元朝币董桂欣,昌邑围子街道天成店村人。1949年2月参军入伍,参加过青(岛)即(墨)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东山岛战役等;1950年11月赴朝作战,参加过第二、三、四、五次战役;1952年底回国。曾荣立三等功7次。
  □文/图 张葆海
  藏身菜窖饥寒交迫 不吃朝鲜老乡苹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中朝边境。10月下旬,在福建训练准备解放金门的董桂欣所在的32军94师紧急北上,于11月5日晚迎着寒风,跨过鸭绿江,踏上了异国战火纷飞的战场。此时,正是朝鲜最冷的季节。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董桂欣与战友们雪夜行军,一路崇山峻岭,不时有人摔倒,困难接踵而来。最大困难是气温零下40℃的风雪天,我部单薄的棉衣难以御寒。呼出的热气在眉毛上、胡茬上、帽遮上结成冰花,面对面不出声,难以分辨出谁是谁。赤手握枪筒,手马上被粘住,不小心便粘下一层皮。走路再累也不能坐下,一坐下怕再也站不起来。耳朵冻疼了,决不能搓,一搓就会掉下来……为避免被敌人发现,董桂欣与战友们忍饥受寒,爬山穿林。因不能生火做饭,一开始的两天就啃几口高粱米饭团和土豆。饭团冻成了铁疙瘩,只得用石块砸开放到嘴里,凉得牙根疼,吞到肚里,身子从里往外冷。土豆就夹在腋窝里,半天才化软。后来,饭团、土豆吃完了,就一口炒面一口雪。刚开始,雪和炒面不会吃,吞一口就喷出来。舍不得浪费,再从雪地上划拉起来吃掉。接受了教训,先化半口雪,再填半把炒面,就上一小粒炒过的咸盐豆,边吃边走,急速行军。
  由于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致使路断桥塌,后勤保障难以跟上。几天后,弹药基本耗尽,炒面几乎吃光。董桂欣与战友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和饥饿、疲劳等继续战斗。因无法修筑工事,董桂欣所在的4连连部就隐蔽在一个村庄边的菜窖里躲避敌人的空袭。这个菜窖中存放了很多红彤彤的苹果。同志们连续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董桂欣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苹果,禁不住直流口水。他努力地闭上眼睛,可苹果的香味一阵阵飘入鼻孔,肚子更加“抗议”了。朦胧中,董桂欣看见一位战友拿起一个苹果,放在鼻子下闻了又闻,但最终又放回了原处。董桂欣知道,同志们与他一样在忍受着极限的挑战……当敌人的突袭过后,崔指导员请朝鲜老乡检查菜窖,看看是否丢失了苹果或其他物品。朝鲜老乡看过后,立即竖起了大拇指说:可马什米达(谢谢)。部队出发时,全村的老乡主动前来欢送。就是这样,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用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裸身男孩雪中昏迷 叫来村民及时搭救
  1950年12月21日,董桂欣所在的4连打到了咸兴以南地区。晚上9点多钟,迅速消灭了守备山口的敌人,占领了进出山口的交通要道。连长李吉善在查看地形时,发现敌人的数股电话线通向后山。时任通讯班长的董桂欣立即上前把所有的电话线全部剪断。不多时,从山上下来数十名美国鬼子,朝我阵地走来,与我执行警戒的3排交火。后山的敌人打起照明弹,坦克、大炮一齐向我阵地射击。就在这紧急关头,营长断然决定:趁敌人摸不清我部情况,沿公路迅速撤回。
  22日晚,我部从正面攻占夜里到达的那个山岭阵地,并构筑了简易工事,待机歼敌。第二天下午,敌机6架对我阵地轮番轰炸,并不断扔下汽油弹。全连阵地瞬间成为一片火海。李吉善带领董桂欣隐蔽在简易工事内,上面用一块雨布盖着。不料,一个汽油燃烧弹落在工事边,引燃了工事上盖的雨布。在这危急情况下,两人掀掉雨布和遮盖物,滚下山沟脱离了火区。手、脸被划出了血,衣服被划破了,李吉善的挎包、背包也被烧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连长李吉善突然想起自己的刮脸刀片没了,刀片就装在一个小铁盒里。小铁盒是他打潍县时缴获的战利品,所以格外看重。他让董桂欣去寻找。董桂欣来到现场,用树枝细心地翻找着烧焦的沙土碎石,终于在土堆里找到了那个小铁盒。走到山坡下被敌机轰炸过的村庄时,他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裸身躺在一个雪坑里,已经昏迷。董桂欣赶紧上前,用手试了一下还有呼吸。他试着想背起孩子,但连日的饥饿困乏,实在没有力气了。他迅速跑进村子,好不容易在一间被炸坏的房子里找到两位大娘,一起将孩子抬到房子里,又匆匆离开了。
  回到连队,连长见到了失而复得的小铁盒,非常高兴。见他又累又饿,指导员端来一碗热水,把炒面倒到碗里。董桂欣终于吃到了七天来的第一顿热饭。
  阿妈妮传授偏方
  治好战友“夜盲症”
  1951年冬天,董桂欣与战友们在马转里地区担负守备任务。由于部队长期行军打仗,得不到休息,加之营养不足,很多同志患了“夜盲症”,董桂欣也得了这种病。此病不治,将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朝鲜阿妈妮比划着对董桂欣说,可以用松针熬水喝。于是,董桂欣报告了连长,卫生员立即采来松针,加水熬好。董桂欣带头用勺子舀了一点尝了,说:“这和喝松树油子差不多。”就这样,这个偏方迅速在部队传播开来,每天晚上睡觉前,战士们都每人喝一碗。经过一段时间后,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夜盲症”的人逐渐减少了……1952年10月的一天夜里,董桂欣与战友们接到了回国的通知。此时,满山的枫叶正红,董桂欣随手捡起两片枫叶,连同5元朝币,小心翼翼地装进自己用一块美军的破雨布缝制的钱包里。回国后,赠给战友一片。
  董桂欣的枫叶珍藏了68年,一直镶在一个木质相框里。董桂欣说:“每当看到这一片树叶,就想起了在朝鲜战场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入选机枪连专打敌机
  张思兴
  作者刘剑侠采访张思兴(右)。
  张思兴,经济区双杨街道前岭村人。曾是潍北独立营2连警卫班长,入朝后从警卫连调至高射机枪连4班担任班长。复员后回乡,担任农村生产队长多年。
  □文/图 刘剑侠
  参加潍北独立营 练得一手好枪法
  解放前,张思兴家是潍北乡村一个大户,家有良田几十亩。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国民党部队到潍北后,经常到他家强行占房用做司令部。那些官兵在村里无恶不作,尤其是张思兴看到国民党官兵在村内欺压百姓、侮辱妇女后非常气愤,毅然离家出走,参加革命武装潍北独立营。
  1949年冬,潍北独立营2连升级为山东警备3团309连后,张思兴随部队开拔至青岛西郊,参加解放青岛战役。他的排长李瑞亭,打起仗来十分勇敢,带领战士们冲杀,把敌人击退,最后打到流亭机场,原潍北独立营2连仅有张友平等3名战士受伤。
  张思兴受到启发和鼓舞,一有时间就向李瑞亭学习射击,最终练得一手好枪法。他参加崂山剿匪时,那些国民党部队中被打散的散兵游勇,经常躲在暗处搞破坏,战斗时张思兴百发百中,令战友们刮目相看。
  后来张思兴又参加云贵剿匪,在一次剿匪中,他所在的剿匪武工队93人仅剩15人,张思兴命大活了下来。
  后来连部曾向上级提出张思兴提干申请,因其家庭成分而搁浅,说是继续接受考验。
  调至高射机枪连 给老上级出主意
  1951年冬,张思兴随16军141团入朝作战。当时,美帝飞机非常猖狂,经常前来骚扰轰炸,我军一度遭受很大损失。当时,16军141团驻防朝鲜东部东海岸丁萍一带,团首长把警卫连副连长牛发年调至高射机枪连负责指挥。牛发年是潍北朱马村人,是张思兴的老乡和老上级,他请求团首长把张思兴也调至高射机枪连,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然后又从各连挑选10名枪法好的战士组建高射机枪连4班,并任命张思兴为班长。
  团首长令牛发年狠狠地打美帝的飞机。牛发年平素是个火爆脾气,作战有勇有谋,他即刻集合全连官兵,进行周密布署,与张思兴商讨打击敌机的方法,令4班发挥好协助作用,接着命令高射机枪连立即进入阵地,隐蔽待命。
  不一会,只听到一阵敌机“嗡嗡”声由远而近,牛发年怒不可遏,大声吼道:“给我狠狠打!”他的话音刚落,几十挺高射机枪一齐向敌机狠狠开火,随着一阵“哒哒哒”的声音,有2架美军飞机尾巴上冒着黑烟一头栽到了阵地前面的沙滩上,还有1架美帝雇佣的土耳其飞机晃晃悠悠地向东海边的一艘美国军舰飞去。其他飞机见状,纷纷折回逃跑。
  经战后认定:2班高射机枪手田云宝在二班长胡之雨配合下,打掉美机2架,3班高射机枪手郑门孔打伤土耳其飞机一架。捷报传至团部,团部即刻下达嘉奖命令:给予田云宝记二等功一次,给予郑门孔记三等功一次,给高射机枪连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正式任命牛发年为高射机枪连连长,牛发年高兴地称赞张思兴参谋助手当得好!
  回国改换苏式装备 再次赴朝继续作战
  1952年3月,张思兴所在部队奉命从朝鲜战场回国进行苏式装备改装,部队驻防辽西义县。141团炮兵营在苏联的帮助下,将先前落后的装备全部改为苏式装备,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性能。炮兵营当时有3个连建制,即76团炮连、57战防炮连和120重炮连。76团炮连和57战防炮连用骡马牵引,120重炮连用汽车牵引。炮兵营王营长、韩教导员、孙鹏副教导员等都配备吉普车。从此,16军成为全军唯一一支合成军,以“陆海空联合指挥所”编成建制,部队的两个主力师各增配了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令美帝闻风丧胆。此时张思兴主动向首长请缨,随时入朝作战。1953年春节,正当国内各家各户放着鞭炮吃饺子时,张思兴所在部队又由安东跨过鸭绿江继续作战。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后,张思兴所在部队回国时,成千上万的朝鲜老乡依依相送。在朝鲜的三年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志愿军官兵高声喊着“高马四米达(谢谢)!到曼那不西达(再见)!”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部队回国后,每个参加抗美援朝老兵均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和平鸽纪念章”各一枚。
  2019年国庆节,张思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枚。
  指导阵地反击细菌战
  刘维布(右)与战友合照。
  1957年,刘维布(左)与战友刁芳仁重聚时合影。
  刘维布,寒亭区高里街道戈翟村人。刘维布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146团官兵被动员后,整建制调入16军改番号141团,正式入朝参战,担任卫生指导员。1954年转业,曾任潍北双杨卫生保健院院长、潍坊市双杨公社医院院长等职。
  □文/图 刘剑侠
  从贵州出发到吉林 跨过鸭绿江到咸镜
  刘维布是寒亭区高里街道戈翟村人,他在17军49师146团看护排担任二班长,正在贵州普定参加剿匪战斗。1951年5月,其所在部队开到了贵州省安顺市石板房。部队开动员大会,17军146团七号首长(政治处主任)卜克讲话:“美帝国主义侵略邻邦朝鲜,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为了保卫我国的安全,我们必须保家卫国,誓与美帝血战到底!”大会后,干部战士纷纷写决心书要求入朝参战,保卫祖国。
  刘维布所在的146团被称为“能打善攻英雄团”,此时,野司首长发布命令,将原17军146团整建制调至16军,并改番号16军141团,正式出国入朝参战。其部队从贵州出发,经河北衡水、一直到达吉林省的辑安(今集安),它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在这里发了皮大衣、皮帽子、毛头鞋等。同时,还新配了十字挎包和其他战场急救物品。然后跨过鸭绿江,后经连续五天五夜的急行军,到达了朝鲜东部咸镜北道的高山面。
  敌机来了部队原地不动,敌机走了继续行军。在路过黄草岭时,发现到处是美国鬼子丢弃的黑白塑料袋、罐头盒、宣传画、碎纸片等。公路两旁到处是炸弹坑,还有未响的哑炸弹和坦克残骸。另外还有两架飞机残骸也暴露在荒郊野外,原来1950年冬季,中朝军队与美军曾在这里战斗过。
  在左边的山岗处,有一处墓地是掩埋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地方,只见每个坟头上都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军队的番号和烈士的姓名以及家庭地址等,里面还有几个山东籍战士的标记。
  学习简单朝鲜语 炸石头挖防空洞
  入朝后,部队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学唱《金日成将军》之歌,再就是学简单的朝鲜用语,如:老大爷(阿波及),老大娘(阿妈尼),大嫂(阿朱妈妮),同志(东木)。飞机来了(扁机瓦西要),没关系(一留阿不扫),吃饭(帕毕莫个扫),谢谢(高马司米达),不知道(莫来格扫),知道了(阿来格扫),再见(到曼那不西达)。
  部队到驻地后,刘维布住在一户百姓家中,她家有三口人,老大娘,大嫂和一个小女儿。刘维布和战友首先做的一件事,是在山根处挖防空洞和搭防空棚,如果敌机来了,部队便立即进去躲避,有时一天要进出十余次。
  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志愿军官兵上山伐树,搬石头垒墙,自己盖屋。
  在防空洞或防空棚内,仍会受到炸弹的威胁,战士们采取了挖山洞的办法,用钢钎钻眼,放上炸药再引爆,炸掉石头。30人一组,白天黑夜轮战,因技术开始不熟练,每天进度不过几十厘米。后来越来越快,每天进度在5米左右,战士们在打坑道中笑着说:“愚公能移山,我们也能开通山。”后来的山洞就可容纳五十多人,甚至100人之多,使防空安全有了保障。
  伤员多来自飞机炸弹炸伤和飞机机枪扫射,病员多是感冒、肺结核和一部分冻伤。朝鲜的冬天异常寒冷,有的战士脸被冻肿了,脚被冻坏了。当时部队配了樟脑膏和防冻油膏,但收效甚微,除治疗外,战士们还采取用雪洗手、搓脸等方法来防冻。最不适应的是一些南方兵,他们从来未经受过这种严寒的滋味,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前线反击细菌战 敌机扫射腿受伤
  1952年春天,由于美帝及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毫无人性地在战场上实行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他们将病毒和细菌放入老鼠、苍蝇、跳蚤等体内,再用飞机投到我军阵地。刚刚成为卫生干事的刘维布,接到去前沿阵地指导反击细菌战的命令,他和团部卫生干事刁芳仁立即出发。
  团部专门在大山上给他俩盖了小屋并安装了电话,以便及时向各营各连了解和指导反击细菌战的情况,可此时美帝飞机为配合实施细菌战频繁到此狂轰滥炸。
  有一天电话线被炸断,刘维布和刁芳仁便冒着敌机轰炸向前沿阵地跑去。一架敌机发现了他们,追着扫射,刘维布腿部被一颗炸弹皮击中,鲜血直流,刁芳仁背起刘维布躲进附近的一个山洞,进行包扎。待敌机飞走后,刁芳仁又背着刘维布到团部医院治疗。因为共患过难,他俩成了生死之交的战友。
  炮火之中守卫运输线
  刘际庆
  刘际庆晋升副连长的任命书。
  刘际庆领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刘际庆,安丘贾戈街道为善村人。1951年3月参军入伍,跟随第50军446团5连入朝作战。由于表现突出,由副班长直接晋升到了排长,几年后又升到副连长,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1955年回国。
  □文/图 刘冠军
  保证道路畅通 守卫元山港口
  1951年春节过后,在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的指引下,全国各行各业支援朝鲜战争。当时在安丘征招新兵,称作“安丘新兵四团”,刘际庆报名成为一名战士。他们在安丘县城住了大约一个月,练习队列、跑步、出操,学唱革命歌曲等。后来,部队上面派了一个排长来带兵,新兵团集合步行出发,到坊子坐火车,大约走了六七天时间到了辽宁安东(今丹东)。新兵们住在石桥子一带,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射击瞄准拼刺刀等,大约训练了一个多月。到了夏季,上级命令第50军向朝鲜战场开拔。于是,刘际庆扛着枪,背着行李军包,跟着大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
  第二天,刘际庆和战友们向战场出发。当美国飞机俯冲轰炸时,他们就躲进路边的防空洞里,飞机飞走了,部队再集合行军。七八月份正是雨季,天下着雨,敌机轰炸着。由于天气原因及敌机轰炸,后勤运输不及时,粮食保障跟不上,战士们渴了只能喝点雨水,饿了分着吃喂马的豆饼。
  1951年7月,战争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在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美国企图以武力逼迫中朝方面就范。从8月开始,“联合国军”采取“逐段推进,逐步进攻”的战法,连续发动夏秋季攻势,实施了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战役”,利用空中优势,实施24小时不间断轰炸。
  正在向前线开拔的志愿军第50军接到总部命令,保卫志愿军的运输线,保证粮食和武器弹药供应,保卫朝鲜东部的元山港口,守卫元山。当时,美军飞机见公路就炸毁,为了抢修道路,掩护部队施工,志愿军战士便用重机枪对空射击,两名战士架起机枪,一名战士对空旋转形成360°打飞机。
  开始的时候,山下设有伙房,敌机轰炸的间隙,能按时送饭到山上,后期敌机24小时轮番轰炸,不能按时送饭,战士们在防空洞里经常饿肚子。有一天,碰巧一个炸弹飞进防空洞里,几名战士瞬间倒在血泊里。牺牲的战士有的被战友掩埋,有的尸骨永远找不到了。看见不停有战友流血牺牲,战士们一时情绪低落,当时刘际庆所在的连队是50军446团5连,连指导员便跟上做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继续在元山战场上作战。
  冒险下山扛粮 被炸成脑震荡
  1952年冬天,大雪封山,战争仍在继续着。兵站设在山下,负责山上部队的后勤供应,计划第二天向山上运送给养,头一天晚上兵站遭美军飞机轰炸,运输的战士都牺牲了。刘际庆和战友们只好自己下山扛粮食,返回走到半路时,遭到了敌机的大轰炸,炸弹的冲击力把刘际庆掀到了三四米高的半空中,又跌落下来,碰到石头上,口鼻冒血,头昏脑胀。在炸弹中心位置的战士牺牲了,有的尸首不全。刘际庆清醒后坚持着把粮食扛到山上。到了山上,刘际庆被安排休息了一周后,又上了战场。他被炸成了脑震荡,当时年轻恢复快,随着年龄增长,经常复发,后来被部队评定为一等因战革命伤残军人(现为三级革命伤残军人)。
  志愿军总部下令撤回换防的命令后,美军采取围困断粮的战法。志愿军便采取拉锯战,拉上去40个团,替换下来40个团,来来回回,天黑就走,夜里急行军。刘际庆记得部队走到一个山顶暂作休整,当时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有一位士兵坐在行李上休息,出发时却没了反应,到近前一看,已经冻死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
  负责后方保卫 修路搭桥运粮
  后来刘际庆所在的部队负责保卫后方,守卫运输线。美军飞机昼夜轰炸,后方守卫部队牺牲人员的数量是前线战士伤亡的几倍。公路、铁路、桥梁被炸毁,冒着敌机空中盘旋轰炸的危险,战十们抢修公路铁路,搭建临时桥梁,保证运输线畅通,同时负责运送粮食给养,弹药装备,有时运送成包的白布袋子,后来才知道是用来装烈士尸体的。有时前线送来一批俘虏伤员,押送到营部集中看管,积攒一定数量后,美中朝三方商谈交换俘虏。有时转移行军,桥被炸毁了,只好联系当地小船过河,一条船只能过一个排,速度非常慢。他们急行军经常碰到被炸得残墙断壁的村落,疲劳的战士们行到此处往往倒地就睡,有时刚刚休息,就来了轰炸机,又紧急集合隐蔽起来,警报解除后,再集合继续向着目的地行军。
  1953年4月,中朝同“联合国军”恢复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双方正式签署停火协定。停战以后,志愿军部队就地驻防休整,刘际庆所在的营负责海岛驻防,就是元山湾附近岛屿。元山湾与日本海永兴湾隔海相望,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休整期间志愿军总部下达命令,所有人员学习文化知识,全营点名四个优秀的战士,到教导营集训学习,全都是山东人,刘际庆是其中一个。刘际庆之前大字不识一个,通过学习,能读书看报给家里写信了。
  1955年,刘际庆回国,驻守在辽宁丹东一带,后来部队换防到四川乐山驻守。刘际庆在朝鲜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副班长直接晋升到了排长,几年后又升到副连长,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回国后不久,又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信阳步兵学校学习,三年后回部队任指导员、营管理员等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刘际庆转业到地方,先在吉林舒兰矿务局工作,后调回安丘市粮食局系统工作。
  爬钢梁过桥前线送饭
  吉忠存近照
  吉忠存,寒亭区朱里街道河滩社区后吉家村人。在67军200师598团3营机炮连当文书,1951年6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后任文化教员,因在转移时完整地保护了文件及器材,荣立三等功。
  □文/图 牟伯杰
  保护文件器材 立三等功一次
  1951年3月,吉忠存被调入驻防河北省秦皇岛的67军200师598团3营机炮连当文书。67军是革命资格很老的部队,红军时期属红一军团,抗日战争时期属八路军115师,解放战争时期属华北野战军,与66军、68军同属20兵团,兵团司令员是杨成武将军。
  1951年6月8日下午,20兵团奉命入朝,先是乘火车到达安东,又于6月11日夜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入朝后,为避免遭受敌机轰炸,部队采取夜间行军。走了11天,正好下了11天雨,尽管雨中行军十分艰苦,但大家立功心切,热情不减。吉忠存的脚一开始就起了泡,后来出现溃烂,但他坚持行军没掉队。不久部队到达朝鲜半岛的中部。
  机炮连部的各大员(卫生员、理发员、通讯员、文化教员等)多数时间要执行运输任务。因当时敌机的轰炸封锁,食品运输成为重中之重,首先要保证前沿一线战士能吃饱饭。在一次战役中,吉忠存不仅完成了运输任务,还在转移时完整地保存了文件及器材等。为此,上级批复吉忠存立三等功一次。
  昼夜不停施工 建成隐蔽防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入朝时,武器装备比美军差得远,但凭英勇顽强的精神打败了敌人,从根本上制止了美军侵略扩张的罪恶企图,令其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从1951年7月10日,双方开始在开城谈判。上级传达文件,要想有尊严、有条件的停战,必须坚持继续作战,以战逼停。
  1952年夏天,我军西线部队发动了反击性攻势。吉忠存跟随一线部队运送弹药物资,穿越了一层层敌军水泥工事和堑壕,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深入敌后防区十几里,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52年秋季,我部奉命在三八线以北十几公里的734高地,构筑第二道防线。吉忠存和战友们首先打坑道,接着挖交通壕,昼夜轮班施工,一直干了一两个月,先后建成深埋地下的坑道和交通壕,可容纳数万名官兵隐蔽于设施齐全的地下,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随着坑道工事的基本完成,志愿军的阵地日益巩固,为实施坚守防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志愿军在依托坑道进行坚守防御作战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了坑道作战的一套战法。
  1953年1月,全团进行“战备四比”活动,当时搞得是热火朝天,成为你追我赶自觉的竞赛活动。四比的大体内容是:第一比骨头硬,在持续紧张、激烈残酷的战斗中,临危不惧,敢打敢拼,以一当十,任何时候决不动摇,顽强战斗到底;第二是比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还要动脑子想方法,保证顺利完成各种任务;第三是团结协同,前后方要相互配合,上下级及新老战士要相互协作,团结起来战胜共同的敌人;第四是比本领和贡献,每个同志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杀敌本领,在各自的岗位上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穿越敌方雷区 奔赴前沿送饭
  1953年春天,美军在战场上接连失败,采取更为毒辣的手段,在北朝鲜地区投放了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以此来迫害广大军民,企图使我军屈服。在志愿军司令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细菌战群众运动。首先是大面积撒石灰、喷药水、下卡子打老鼠等,其后我军人员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戴上口罩或防毒面具进行野外搜索。收缴了大量老鼠桶、苍蝇罐等,也抓了不少老鼠、蚊蝇等,然后用火焚烧或用土掩埋。由于我军对细菌处理及时,加上天气寒冷,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使美帝的企图彻底破灭了。
  1953年4月的一天,我军发动了春季攻势。那天,在我军炮火猛烈而密集的射击中,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堑壕及火力网,转眼间土崩瓦解。随即,我军以坦克车开路,天上有我空军支援,后面紧跟着步兵部队猛打猛冲,一天突进敌纵深20公里。
  在这次战役中,有一次,吉忠存和几个战友给前沿部队送饭。由于是深入敌区,地雷遍地都是,必须紧踩前面人的脚印,不能乱走。过桥时,因桥被炸得仅剩几根钢梁,吉忠存几乎是爬着过去的。在接近前沿阵地时,遭遇敌机疯狂轰炸,吉忠存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最后胜利完成任务。通过这一仗,原来在谈判桌上蛮横的美方代表,一下子老实多了。
  经过同美军多次较量,朝鲜战争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正式签字。此时吉忠存又当了连队的文化教员,为了庆祝停战,吉忠存写了很多大字标语。如“庆祝停战协议签定”“祝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打倒美帝侵略者”“抗美援朝胜利了”等,傍晚正准备张贴时,敌人的炮火突然响起,而且时间特别长。后来才知道,协议签字“有12小时后生效的条款”。
  停战之后,吉忠存仍在一线值勤,1954年春部队搬师回国,驻军青岛胶县一带。1954年9月,吉忠存复员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大队当会计和保管员多年。
  带着马车队运送炮弹
  庄桂兰
  庄桂兰,寒亭区固堤街道北寨一村人。1948年10月参军,在23军67师担任通讯班班长,1952年入朝参战,因送达重要通知荣立三等功。1955年退伍回家,曾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等。
  □文/图 牟伯杰
  及时送达重要信息 受到领导多次表扬
  庄桂兰1948年10月参军,被分配到23军(原为华野四纵,前身是新四军部队)67师后勤部通讯班当战士。1952年9月,跟随部队从上海泰昌县乘火车入朝参战,这期间他被提拔为通讯班班长。
  部队一入朝鲜,首先开赴东海岸边的元山、新月里一带驻防,不久就向西开进。另外在朝鲜北部的空中,美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昼夜不停地进行毁灭性轰炸,美方称之为“空中绞杀战”。朝鲜战争的特点是不分前后方,不分白天黑夜,就是离前沿100公里的地方,也会遭到美帝飞机轰炸。
  庄桂兰在师部后勤部通讯班,属后勤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粮秣物资供应。在当时条件下,后勤供应常因敌机轰炸而困难重重。据说彭德怀总司令曾多次在有关后勤保障会议上讲道:“我们的前线官兵,在战场上牺牲,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情可原,因为是战争!如果因为我们后勤供应问题,使我们前方战士饿死,我们的后勤人员就是有罪啊!我的同志们啊!你们听明白了吗?”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为了保证一线部队的补给,日夜靠上抓后勤供应。
  庄桂兰所在师的后勤部,当时管属一个汽车队、一个马车队和一处师医院。部队在战争时期调动频繁,行动迅速,要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这给通讯班带来很大难题。往往是师后勤部驻甲地,通讯员去通知乙、丙两地的运输队伍,等回来师后勤部已到了丁地,通讯员必须再去通知。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诸如迷路,走错方向,被敌机炸毁物资,有的甚至走到敌军阵地等等。当时通迅班每人一匹战马,一支卡宾枪,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人单独执行任务。特别是刚入朝时,人地两生,语言不通,所以信送不到或找不到地点是经常发生的。庄桂兰是通讯班班长,记忆力较好,因此别人送不到的信,他往往能及时送到。在几次送重要通知时,庄桂兰因送达及时,受到领导多次表扬并多次荣立三等功。
  运送炮弹去一线 通讯班肩负重任
  1951年7月,双方开始谈判,但战事一天也没停过。1953年4月17日晚,我军万炮齐鸣,拉开了春季攻势的序幕。我军从整个三八线上全线出击,打得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此役我们的空军参战,卡秋莎炮大显神威。一夜之间,我部从东线攻入敌后纵深十几公里,分割包围美军一部,并且迅速歼敌一个营。战役开始之后,通迅班的任务特别多,如通知汽车队运输弹药物资到一线,通知医院成立一线救护队等。那天庄桂兰带着马车队给前方送炮弹,敌人轰炸特别猛烈,任务又很紧急。没有办法,庄桂兰只能与高炮部队联系,等我军高炮营痛击敌机后再过封锁线。在我军取得歼敌1营的胜利后,又去通知各运输单位,向三八线以北运输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等。
  1953年4月19日傍晚,庄桂兰到199团阵地送信。那时志愿军司令部有规定,步兵不允许打敌人飞机。庄桂兰亲眼看见,坚守山头的3营9连,用重机枪斜射打下一架顺着山沟低空飞行的美军飞机。美飞行员跳伞,2营4连连长带两个排去抓这名美国兵。当他们把敌飞行员包围之后,敌方一架直升飞机来了,直接放下舷梯,要搭救飞行员。4连连长机械地执行步兵不准打飞机的命令,不许战士开枪,而眼睁睁地看着美军飞行员逃走了。事后,199团刘团长大骂4连连长:“笨蛋!猪脑子!”气得一连两顿没吃饭。
  停战协议生效之前 前沿阵地炮火连天
  1953年7月22日,上级命令各前沿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原地待命”。24日中午突然接到命令“发动新的攻势”。紧接着炮击开始,我军的榴弹炮、卡秋莎炮、山炮、野炮、远程迫击炮等,猛烈倾泄到敌人纵深阵地。炮火准备一结束,我军坦克兵开道,空军从天上掩护,地面部队开始猛烈攻击。至25日黄昏,我军已突入敌后方15公里。在我军战斗正酣之时,收到志愿军总司令部命令:“停止前进、构筑工事、炮兵向敌纵深射击。”26日下午收到命令:“做好猛攻的准备,待命!”那天22时收到的,又是停止攻击的命令。27日凌晨4时,又收到了总司令部的命令:“做好全线反击的准备,原地待命。”27日上午11时,又得到总司令部命令:“停战协议已在今天(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正式签定。命令各部,今晚10时正式停战,届时不准射击一枪一炮。”我部得到命令后,立刻回撤三八线以北地区。
  庄桂兰回忆,根据停战协定中“签字以后十二小时正式生效”的条款,那天黄昏在整个上万公里的前沿阵线上,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把整个朝鲜半岛的天空打得通红,宛如这里又要开始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战役。战争双方都要在最后的时间显示自己火力的强大,证明自己的斗志不屈。
  庄桂兰所在部队于1955年4月回国,同年6月,庄桂兰退伍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曾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等干部,后因眼疾失明。
  炮弹飞来冒死救团长
  人物档案:
  陈纪兴,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河滩社区西东坡村人。系27军81师242团团长丁亚的贴身警卫员,在朝鲜战场,因保护团长荣立二等功。
  □文/图 牟伯杰
  1950年10月,陈纪兴所在的部队编入27军81师242团,陈纪兴被选为团长丁亚的贴身警卫员。
  1950年11月初,部队突然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我军官兵先坐上闷罐车赶到安东,然后冒着严寒,踏着积雪,行军二十多天,奔赴朝鲜东北部的柳潭里参与作战。1950年11月27日傍晚,第二战役东线打响,我81师负责切断美陆战1师和美陆军第七师的联系。242团的任务是攻占柳潭里西北部的山头,阻击援助新兴里之敌,对手是美陆战1师。战斗进行了一夜,非常激烈。
  第二天上午,丁团长在离前沿几里路的矮房子里召开一个阵前会议,参加人员有团长、政委、参谋长及作训股长和各营长、教导员。会议结束后,立即投入战斗。
  11月30日夜,81师奉兵团司令部的命令转战新兴里,参与围歼那里的敌人。当时上级有规定,如在攻坚战或追击敌人时,团指挥所在的位置离前沿阵地,不得少于1公里;如果是阻击战等,团指挥所离前沿阵地不得少于1.5公里。可是丁团长在打仗最激烈的时候,警卫员拉都拉不住,一个劲儿地往前沿阵地跑。当时242团的任务是从南面围歼新兴里之敌,战至12月1日黄昏,又发起新一轮攻击。
  这天傍晚,丁团长又要到前沿阵地,陈纪兴只得跟从前往。当他们走到离一线战场约200米时,有一个小土坡,丁团长就趴在土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敌人的炮火打得很猛烈,到处是炮弹爆炸的声音。这时,丁团长直起腰来,端着望远镜向前瞭望,忽然一发炮弹在附近坠落,陈纪兴急中生智,急忙用猛劲将丁团长推到后面的大坑里。不知原因的丁团长大声吼道:“你干什么?”陈纪兴也顾不上解释,迅速趴到团长身上保护团长,接着一声巨响,炮弹在离他们七八米的地方爆炸了。陈纪兴的棉衣棉裤被炸出了棉絮,身上落满了土块,幸好两人都没有受伤。丁团长站起来说了一句话:“好险啊!”接着就又去观察地形了。此后,陈纪兴被团政治处记二等功一次。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