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1 15:19
鄌郚总编

明代名臣邱橓

  
  纯良家风造就倔少年
  邱橓1516年出生于诸城柴村(今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一个清贫之家,父亲邱让性格刚直,尤好济世助贫,注重教育子弟读书。邱橓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吃苦耐劳、聪明倔强。史载其“性颖悟,孤介,有高志,甘贫”。
  --
  正德皇帝肆意玩乐 朝政紊乱怨声载道
  1368年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
  明帝国前期,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一时国力强盛,万邦来朝。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1449年,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变,成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经于谦等人抗敌,组织京师保卫战,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其后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稳。
  1506年,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即位,这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非常奇葩的帝王。朱厚照自小被生母张皇后视为掌上明珠,两岁被立为皇太子。东宫的随侍太监中,有八个太监号称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每天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及游乐活动,把当时的东宫圣殿变成了一座荒腔走板的百戏场。年幼的武宗终日沉溺于其中,而且终生不能自拔。孝宗去世后,15岁的武宗即位,改元正德。贵为天子的他,没有把精力放在治国安邦上,而是在刘瑾等人的诱惑引导下,玩得越来越离谱。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自己则扮做富商,在其中取乐。后又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武宗挨家进去听曲、狎戏。刘瑾还建立了豹房,内藏许多乐户、美女供武宗日夜作乐。武宗玩得肆无忌惮,甚至弃国政于不顾,带着随从四处浪游,寻花问柳,骚扰民间,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朝政的紊乱,百姓的怨言,终于酿成一场动乱。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趁武宗荒于政事,扯旗造反,所幸被当时的御使王守仁及时平叛。明武宗亲自率兵出征,行军到半路得知了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兴兵而来的武帝大摆庆功宴,随后就逗留江南肆意玩乐。一天,当他扮作“渔夫”亲自驾船在江上打鱼时,不慎跌入江中,差点被溺死。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武宗身体受凉又受惊,自此开始生病。数月之后,病死于豹房,结束了荒唐的一生。
  --
  父亲执着子弟教育 造就邱橓倔强性格
  在这样的天下、这样的时局中,邱橓诞生了。
  邱橓,字茂实。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三十日出生于诸城柴村(今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父亲邱让。
  当年,邱氏高祖邱彦成于明初因避红巾军之乱,由寿光毕家庄迁来诸城柴村,历经五世,均以耕织持家。到邱让这一世,人丁才开始兴旺,共繁衍出十六支。
  邱让排行老大,字克逊,为人善良,轻财重义。虽然一生布衣,躬耕于乡下,却是邱氏家族家道振兴、门庭光耀的奠基性人物。他尤好济世助贫,遇人有难即倾囊相助,从不吝啬。久而久之,弄得自家生活捉襟见肘,而他依然不改初衷。邱让不仅善良,而且性格刚直,聪明好学,颇有明辨是非、解决矛盾的能力。远近族人及亲友,凡遇到难处或诉讼事,多找他帮忙解决。往往只需质证数言则剖断析明,无不纠结而来,欣悦而去。
  邱让一生淡泊名利。日常生活中粗茶淡饭、粗布旧衣,知足长乐。当时,邑(县)中知名人士多次推荐他并赠“举乡亲大宾”之职位,他却避之唯恐不及,“嫌耻不就”。邱让甘于吃苦,不思享受,唯一执着以求的是教育子弟读书。诸子自从孩提时候起,一有空闲,或在入夜卧睡之前,邱让即口授“大学、中庸”诸书,使之皆通经史、明大义,育成栋梁之材。近年出版的《中华邱氏大宗谱》中,说他“虽出身于农,卓有严师之范。居高品之风,介而远利。熏子栋才惠成达名,恩泽邱氏千秋”。
  尽管邱让辛苦经营,无奈丁多地少,土里刨食,难得富足,勉勉强强够得上个寻常人家。邱橓共有兄弟五人,他们从小就得帮助大人谋生,补贴家用。小邱橓就在这清贫的家境中慢慢长大,早早开始体验生活的艰辛。史载其“性颖悟,孤介,有高志,甘贫”。正是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劳、聪明倔强的性格。
  有件事显示了小邱橓的鲜明个性。十岁那年,某个冬日的大早,寒风凛冽,邱橓从热被窝里钻出来,拉上一车柴草去城里卖。走到城门下,天还未亮,城门未开。天寒地冻,城门外一群人冻得受不了,点起一堆柴草围坐烤火取暖,只有一边的邱橓,立如柱石,纹丝不动。火堆旁有人招呼:“小家伙,来烤火啊,你的脚不冷吗?”邱橓回道:“脚是冷,但谁叫它是脚呢?”
  --
  家乡文化底蕴深厚 潜移默化深受影响
  邱橓的家乡,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它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貌以平原为主,沃野千里,通衢便利,经济平衡发展,滋生了既有鲜明特色又十分丰富的地方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家辈出。
  自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定居的足迹。在诸城境内出土的龙山文化蛋壳陶、前寨大口尊文字陶片等文化遗存曾震惊考古界。春秋时,在现今枳沟镇乔庄一带已有了诸邑故城。汉代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代称密州,是密州治所在地。唐以降,分别为州、县、市治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光,让诸城境内名山胜水,俯仰皆是,古韵遗风,浅蕴深藏。
  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即出生于诸城城北的朱冯村。《孟子·离娄下》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作为舜出生地和舜文化发祥地的诸城,有着关于舜的最悠久、最丰富、最鲜活的传说,有着“尔乐乐,我乐乐,尔我同乐乐”的古朴民风。在邱橓生活的时代,诸冯附近十几个村,经常选出代表,每年在舜帝诞辰日到舜庙举行祭舜大典。大典持续三日,参加祭拜的人不计其数。
  春秋时期,孔子的高徒、贤婿公冶长生于马庄镇公冶长村。后来在今安丘城顶山(也称书院山)一带开坛授经。公冶长死后葬于诸城市马庄镇公冶村(也叫近贤村)。邱橓到此地游览时曾写下过《谒公冶子墓》一诗:
  草间才一径,石畔是孤坟。
  花老春将晚,烟低日欲曛。
  野禽无树绕,村犬隔山闻。
  缧绁安然受,荒凉何足云。
  北宋时苏轼知密州,留下了数不清的翰墨丰碑,词赋风流,尤以密州三曲脍炙人口。一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和婉约词宗李清照夫妇,共研金石,完成了名着《金石录》。北宋神笔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流芳千古。
  诸城,自古被誉为诗书宝卷之乡,文章黼黻之地。当年,苏轼的弟弟,同为着名文学家的苏辙深感于这块土地的文风之盛,留下了广为传颂的诗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老家的文化氛围、名人轶事、传说掌故都对邱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不满足于聆听父亲的睡前启蒙教育,他的眼光一次次越过村庄、河流、山脊,射向更远的所在。而父亲邱让也深知其腹中学问已满足不了邱橓对知识的孜孜追求,他必将走向更高远更广阔的天地。
  --
  刻苦求学殿试中进士
  邱橓四处求学,千佛阁、公冶长书院、石埠子西山、九仙山等地都留下了他读书的踪迹。他的人品学问受到诸城名士范绍的欣赏,把才貌双全的女儿许配给他。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修成正果,1550年,邱橓高中进士。
  --
  为取功名四处求学 曾经就读千佛阁
  对少年邱橓来说,不但要帮助大人维持生活,休养生息,更要把书念好,为日后的求取功名打好基础,也不负父亲的期望和寄托。为了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邱橓走上了四处求学的道路。
  邱橓曾就读于五龙河西畔当时享有盛名的千佛阁。千佛阁原本是一处庙宇,被周边群众借来作了校舍,供子弟们上学读书。邱橓在这里读书时,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出类拔萃,老师对其大加赞赏。
  不仅是千佛阁,公冶长书院、石埠子西山、九仙山等名山胜地都曾留下邱橓读书的踪迹。史载其“负笈就师友百里外,由是经史百家,靡不淹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九仙山。九仙山素以“奇如黄山,雄如泰山,险如华山”而着称,九仙山奇峰林立,泉瀑众多,与相邻的五莲山并称双绝。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胜境。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知密州时常常乘兴游览此山,并留下“九仙今已压京东”的名句。战国时着名的军事家孙膑功成身退,归隐田园,也曾在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讲学,并写下了军事巨着《孙膑兵法》。
  --
  名士范绍独具慧眼 为女选得乘龙快婿
  范绍,字汝继,号柴庵,“诸城九老”之一,是诸城的世家名士,个性通达,为人机敏,喜朋好友。
  关于“诸城九老”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四川内江人王三锡来诸城任知县,见当地民风“朴实不诡,浑而不浮”,非常喜爱。他认为此处有这样的民众,必然有带头遵守民风之人。因此在公案之余,常常微服私访,遍察民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一次民间聚会,见聚会者“皓首皤眉,皆野服草履”,虽不在公署,却“雅有矩度”,是些不寻常之人。经打听方知,这些人共为一会,经常在一起闲谈,他们以年龄排序而不论官职大小,享受简朴的生活而不奢侈,“远尘嚣,崇清素,随意唱酬,适情笑傲,酒数行,则抚松菊,话今昔,超然于声利纷华之外”,真是一奇会也。王三锡被参加此会的众位老先生感动,为他们绘像立传,以表彰他们的美德。这些当时颇有名望的乡贤后被尊称为“诸城九老”。
  一个偶然的机会,83岁的范绍见到了邱橓,一番交流之后,阅人无数的他对这位少年的人品学问啧啧称奇,遂即把才貌双全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他那精明独到的眼光也因此被后人钦佩赞叹。
  少年的邱橓也没有让慧眼独具的老岳父失望。功夫不负苦心人,邱橓的学业日渐长进,19岁那年,他踏入科场,一举考中秀才。七年之后的嘉靖二十二年(1543),邱橓举山东乡试第二名,高中全省亚军,秀才变成了举人。又一个七年之后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会试成贡士,三月十五日殿试中进士。邱橓被取为三甲222名中的第86名。几番寒暑,几度春秋,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修成了正果。
  --
  ◎传说
  九仙山读书遇狐仙
  九仙山也是一座充满灵气的山,民众中流传着很多关于此山的神奇故事。有意思的是,今日九仙山中还流传着一个邱橓读书遇狐仙的传说。
  传说当日邱橓在九仙山苦读,某日夜深人静之时,枯灯之下,手捧一册经书,正苦思冥想之际,忽闻香风袭人,让人精神陡振。邱橓抬头看时,竟见一素衣少女从门口飘然而入。端详其面貌,分明是国色天香。邱橓以礼相询,并试着与其略作交谈,发现这位妙人居然腹藏珠玑,见识渊博,谈得入巷,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这女子便夜夜前来侍读,素袖添香。
  因晚上挑灯夜战,一向勤奋好学的邱橓大白天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导师发觉有异,便来诘问,邱橓只好胡乱编些理由来搪塞。至夜,女子再来时,邱橓据实相告。女子闻之微微一笑,遂轻启香檀,拿出一粒淡黄色的珠子说:“你每日含它一会儿,可保第二天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只是千万小心别吞下去。”邱橓依言,果然十分有效。晚上挑灯夜战,白天照样精力充沛,学问也日见精进。
  导师目睹这位高徒的奇异变化,自然心生疑窦,于是便再三追问。邱橓是个老实人,只好如实相告。这位老先生听闻之后,便向邱橓面授机宜:“她再给你珠子,你便一口吞下去,看她作何反应。”
  是夜,女子再拿出珠子,邱橓含到嘴里,竟一口吞了下去,然后戏谑地说:“坏了,我不小心把珠子吞了!”不料,那女子脸色大变,泪流满面地说:“邱郎,我们的缘分尽了!”
  原来,这女子是山中一只白狐,因仰慕邱橓的才华人品,幻化为美女来和邱橓结一段人仙情缘。那颗珠子是她千年修炼而成的神丹,失去了它,白狐性命也将不保。
  邱橓闻言大惊,痛心疾首,后悔莫及。
  最后,女子安慰他说,一切都是天意,并让他从此发奋读书,有神丹保佑,日后必然皇榜高中,获得功名。求得功名后,要多为老百姓做好事等等嘱托……最后,托邱橓善为掩埋自己的尸体,免得落入狼腹。
  邱橓一一答应照办,日后果然金榜题名,踏入仕途,并做了一个铁面无私的好官。
  这便是邱橓遇狐仙的传说。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它能说明的无非是邱橓在九仙山读过书,而且读得相当好,甚至让人们猜测他是有神灵相助。
  有意思的是,对九仙山灵异之事感兴趣的大有人在。邱橓还专门留下了一首诗《答翟子家进士问九仙山灵异》:
  承寄音书问九仙,转搜灵异扣诸天。
  云迷楚子非真梦,花引刘郎总漫传。
  鸟道月低林设阱,佛龛灯落石飞烟。
  岩崖处处抛钱在,正是山神铜臭年。
  --
  初入仕途言官显锋芒
  -
  邱橓在行人司当了个跑腿的官,主要掌管传旨、册封等事。刚上任不久,他就被派去参加封藩仪式,参加者都收了红包,唯独邱橓拒绝。不久,他被擢拔为刑科给事中。给事中官虽不大,俸禄也低,却有“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之职,位卑而权重。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邱橓正是做此官的最佳人选。
  --
  参加封藩拒收红包 不久被提拔为言官
  发榜后,皇帝赐诸考中者于礼部设“恩荣宴”,宴后,接着分别授予官职,分派乌纱帽,邱橓被授行人司行人。正九品,算是一个跑腿的官。主要掌管传旨、册封等事。当然,这只是进步的阶梯,很多大名鼎鼎的首辅重臣最初也是从这个小角色开始步上权力巅峰的。
  很快,邱橓被派往参加了一次庆贺封藩仪式。像这样的庆典活动,凡参加者,每人都可分得个红包,这几乎已是官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可是,邱橓拒绝了,而这次活动唯有邱橓拒绝了。
  “邱行人何必清慎太过?”同僚们的议论和不以为然传到邱橓的耳朵里,他沉默不语,坦然以对。一个人的时候,他会静静地看着书房里自己手书的字幅:“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这是《说苑政要》里的一句话,也是他心中的至理名言。
  不久,邱橓被擢拔为刑科给事中。给事中一职,执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给事中官虽不大,却有“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之职,所以说它品轶不高,俸禄也低,但位卑而权重。
  邱橓这个官职,在明朝还有个称谓,叫做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这个官职让人想到獬豸。獬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甚至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言官的重要职责也是识忠奸,辨善恶,追求公正的。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力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觉得头痛。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历朝历代皆不乏相关机构与制度的建设。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群体。按照明制,这个群体总人数一般保持在200人左右,为历代之最。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统治者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对明代的政治运作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明代的言官在政治舞台上也确实声名赫赫,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做出过震撼人心的举动,在政治舞台上真正扮演了“獬豸”的角色,在诸多重大的问题中,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而邱橓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品性正是做言官的最佳人选。
  --
  张时彻任倭寇作乱 邱橓挺身上疏弹劾
  邱橓三月十五日中进士,大明朝六月就出事了。
  西北边塞,大明朝的老对手、老冤家蒙古人又来进犯。这次,来的这一支叫鞑靼,领头的叫俺答。明军一触即溃,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俺答又兵临大同,大同总兵仇鸾本来是靠贿赂内阁首辅严嵩才买到的这个官,见此阵势早已六神无主。他又拿出了自己百试不爽的老办法,重金贿赂俺答,让侵略军改到别的地方去侵略,只要放过大同。结果,蒙古人放过大同,直奔北京而去。八月,俺答引兵东去,自古北口入犯,长驱至通州,分兵剽掠昌平,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数,直抵北京城下。京师震恐。而内阁首辅严嵩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俺答兵围京城3天,在城外劫掠8日后,从容出关,满载而归。事后,严首辅将兵部尚书丁汝夔等几个替死鬼、冤大头顶罪了事。
  因这年为农历“庚戌年”,故称“庚戌之变”。
  此时,历史进入了严嵩专权,祸国殃民,倭寇作乱的中衰期。就在这一年的正月十三日,吏部、督察院考察全国朝觐官员,罢了很多人的官,降了很多人的职。其中“年老有疾”的6名,“罢软”的2名,“不谨”的50名,“贪酷”的5名,“才力不及”的20名,有司并教授等官超过4600名,诏致仕、罢斥、降调如例。尽管罢了这么多的官,却改变不了黑暗的现实。
  作为言官的邱橓开始在这个浑浊的政坛上显露锋芒。
  这年七月,六七十个倭寇迷了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自太平直逼南京。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竟然闭城不敢出,任其劫掠二日而去。
  给事御史弹劾张时彻及守备诸臣的罪责,张时彻也上书辩解,竭力隐瞒开脱。邱橓挺身而出,上疏弹劾其欺君罔上。邱橓的报告有理有据,让对手理屈词穷。最终,张时彻及侍郎陈洙都被罢了官。
  正当邱橓略试锋芒,准备在危难之处大显身手之时,却遭遇父母大丧。他要回乡丁忧。邱橓回到老家,静静地待了三年。
  --
  铮铮铁骨舍身斗权奸
  嘉靖帝统治后期,迷信方士、尊崇道教,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邱橓愤而上疏直谏,历数时政之弊,吏治之乱,把矛头指向了严嵩,并且对皇帝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诤谏和告诫。邱橓还弹劾山西巡抚杨宗气、巡按杨储等人轻法度,包庇属下,执法不严等。不管是王公贵戚还是封疆大吏,他毫不惧怕。
  --
  守丧期满回到朝廷 担任兵科都给事中
  三年服除,他回到朝廷,又被起任兵科都给事中。
  当时的明王朝,嘉靖皇帝在深宫里礼鬼求仙,修道炼丹。奸臣严嵩专权,一手遮天。朝廷上下,党羽成群。而多数朝臣明哲保身,乃至趋炎附势。
  追根溯源,乱象的根源正在嘉靖帝本人身上。
  明世宗朱厚熜,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上都有不错的造诣。
  嘉靖帝统治前期,出现“嘉靖中兴”的局面。他力革前朝时弊,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政治上集异纳谏,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大赦天下,诛杀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政,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汰除军校匠役十万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
  --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 邱橓上疏冒死诤谏
  嘉靖帝统治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嘉靖二十一年后更是移居西苑修玄。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在用人上,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态度变化很大,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
  刚回到朝廷的邱橓,愤而上疏直谏,历数时政之弊,吏治之乱。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乱政的根源,和根治乱政的办法——“权臣不宜独任,朝纲不宜久弛”。
  这两句话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严嵩,并且对皇帝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诤谏和告诫。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300两,六品通判售银500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1.3万两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2200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300两,都指挥700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2000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3000两,使督漕运。这就是邱橓奏章中所针砭的“权臣”独任,奸邪当道的严酷现实。
  邱橓的奏章激起了朝中正直大臣们的强烈反响,海瑞等忠贞之臣也冒死诤谏。
  --
  不惧强权重振朝纲 接连弹劾贪腐大臣
  对于屡屡诤谏上疏的邱橓,严嵩虽然恼恨不已,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一日,当朝皇帝嘉靖问严嵩邱橓此人,严嵩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厌恶:“少狂无知之辈。”严嵩还寻机向世宗进谗言,中伤邱橓。
  邱橓不畏仕途凶险,在任户科右给事中时,弹劾山西巡抚杨宗气、巡按杨储等人。指出他们轻法度,包庇属下,执法不严等。不久,又上疏指摘朝政黑暗:“今日士风大坏者有六:一曰谄卑,二曰奢靡,三曰请托(私相嘱托),四曰躁竞(急于与人争权势,比高低),五曰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六曰贿赂。”邱橓的上疏有理有据,措辞十分激烈,一时震撼朝堂,受到许多正直朝臣的赞誉。
  邱橓不畏严氏父子权势,愤然上疏陈述严氏十大罪状。还有一些正直官员也纷纷上疏要求严惩奸贼,一时正义的呼声空前高涨。
  不仅如此,邱橓见严氏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今江苏苏州)府尹孟淮贪污受贿,民怨极大,遂上疏弹劾,谢孟二人因此被罢官免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正义力量的不断打击下,严氏父子的权势最终被推倒,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两年后病卒。严嵩之子严世蕃被判斩首。
  为重振朝纲,清除积弊,以“澄清天下”为最高理想的邱橓乘胜追击,又上疏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帝罢免了其中三人。
  此时,刚上任的湖广巡抚方廉,向台省诸官行贿五金。邱橓不但不收,反而揭露并上奏皇上。世宗诏下部议,方廉刚到手的乌纱帽顷刻丢掉。接着,邱橓又弹劾了靠行贿买官进阶的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的平江伯陈王谟、锦衣卫指挥魏大经等。致使陈王谟革职,魏大经入狱。之后,又弹劾想托疾解甲养老的贪腐老手浙江总兵卢镗,卢镗被革职。
  邱言官弹劾的人,要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要么是王公贵戚或者封疆大吏,甚至是令百官畏惧的锦衣卫高官。在他前面所弹劾的人中,陈王谟是皇太后的人,作为锦衣卫指挥的魏大经是皇帝的心腹。身处官场的邱橓不会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背景、后台,很显然,他把这些利害权衡都置之度外了。而这些人虽然罪证俱在,不得不被治罪,然而他们背后的强大权力系统,已经把矛头指向邱橓了。
  --
  仗义直言丢官归故里
  蒙古人入侵,总督杨选因抵抗不力被诛九族,邱橓对处理深感不公,上疏为其求请,岂料被嘉靖皇帝廷杖六十,削职为民。回到家乡的邱橓和诸城的文人雅士喝酒、吟诗倒也自在。他的长子邱云章自幼体弱,25岁时因病离世,仕途失意的邱橓又中年丧子,哀痛欲绝。
  ---
  上疏直言惹怒皇帝 遭受廷杖削职为民
  嘉靖四十二年(1563),蒙古人入侵国门通州,总督杨选以抵抗不力被治罪处斩。按说,作为总督的杨选抵抗不力,皇上要治罪也是罪有应得,但皇帝却要诛其九族。作为此案的办案人,邱橓深感处理不公,便几次上疏皇上:“杨选当斩,何至诛灭九族。”
  谁料,当邱橓再续奏时,嘉靖皇帝竟龙颜大怒,以邱橓不早弹劾杨选为由,下旨廷杖六十,削职为民。
  明朝的廷杖制度十分严酷。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也会落下残疾。这六十闷棍下来,邱橓所幸没有被打死。对于邱橓的遭遇,不光是朝中的同僚深表惋惜,当朝太子即后来的明穆宗也感慨地说:“幸邱给事中幸免于死,乃我朝幸事。”
  史载:“邱橓丢官愤归故里,唯敝衣一箧,图书一肩而已。”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官道之上,一个孤独而倔强的背影,怀揣一腔悲愤,孑然独行在返乡的路上。
  对一个失意的游子来说,故乡无疑是最好的疗养所在。
  乡音显得更加亲切。巍巍马耳山,悠悠潍水,壮阔的超然台,村头的老槐树,少年读书的古寺,更有老家热情朴实的乡亲们,都以最醇厚的情感迎接着已人到中年的邱橓。
  无官一身轻。远离了官场的波诡云谲,尔虞我诈,邱橓的心也渐渐淡定下来,过着轻松惬意的归隐生活。
  远离了权力中心,无朝堂之凶险,无案牍之劳辛。闲暇时,到附近的白龙山上找和尚们下下棋,教学堂的学子们读读书,和诸城的文人雅士们喝喝酒、吟吟诗,心下便渐渐敞亮起来。
  --
  归家静养交友作诗 教出优秀学生丁惟宁
  在故乡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中,邱橓最喜欢登临的是超然台。
  超然台为北宋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建。当时诸城西北城墙上有“废台”,苏轼“增葺之”而成,“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后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苏轼政务之余,或远眺名胜古迹,或抚琴抒发情怀。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是在此台上一气呵成。
  在超然台上,邱橓留下了《和沈少尹登超然台二首》:
  一
  隐隐遥闻笑语哗,应耽秋色玩年华。
  碧空流目官怀淡,轻吹披襟酒量加。
  近海层峰仙子洞,绕城深树野人家。
  如何牵动江乡思,旅雁南征度暮霞。
  二
  幽攀无复吏人哗,山有闲云菊有华。
  悭碍孤鸿碑旧剥,台因百雉阁新加。
  芳樽独对神仙侣,下界斜通处士家。
  只解隔林挥落景,何能即席赋飞霞?
  很快,就有些听闻了消息的文人雅士,乡贤耆老赶来和邱橓叙旧谈天,激扬文字,品评天下。来往比较多的是臧节、丁纯等人,这两位都是当时的诸城名士。他们之间既可以称为朋友关系,又有些沾亲带故。邱橓的不少诗被收录入《东武诗存》。
  因为这些关系,邱橓在回归田园生活的日子里,还教育出了一名出色的学生——丁纯的儿子丁惟宁。
  丁惟宁,字汝安,号少滨,又字养静。他的父亲丁纯虽未有功名,却也是一位博学之人。丁惟宁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幼聪颖,又勤奋刻苦,22岁到济南府参加乡试,一举夺得举人。丁纯带着儿子广拜名师,听说邱橓贬谪在家,便找上门来。在邱橓指教下,丁惟宁更加如鱼得水,进步神速。23岁时考中进士。
  丁惟宁的仕途从清苑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知县开始,后陆续担任山西长治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并奉旨巡查直隶。正当年富力强,可以大展身手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在郧襄兵备副使任上时,因处理士兵哗变被坏人诬陷,终至折戟沉沙,蒙冤隐退。
  丁惟宁虽能诗,却不苦吟,也不存稿和出书,现在所看到的也只是寥寥几篇散文而已。
  --
  中年丧子悲痛欲绝 悼词哀伤充满自责
  邱橓不仅是一位难得的清官,而且在治家、治学方面皆有独到之处,尤善为人师。邱橓有二子,幼子早夭,只留下了长子邱云章。
  邱云章,子伯卿,号肖林,自幼聪慧,读书数行齐下,稍一涉猎,即刻成诵。小小年纪就富于文采,文思如涌。制艺文章乃至闲文短扎,往往挥笔立就,一时被人们视为“奇童”。嘉靖四十年(1561),19岁的邱云章举本省乡试第三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仅23岁的邱云章成为进士。
  第二年,朝廷下诏让邱云章去河北深州任职。当时的深州,因朝廷中权奸严嵩及其党羽乱政,吏治不修,百废待举。邱云章到任后,即殚心竭虑,厘清社会积弊,杜绝一切馈赠礼请,理顺政事,安抚百姓,短短几个月,治绩为之一新。他还兴修滹沱河堤岸,祷雨立应,一时名声大振,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拥护。二十出头的年纪,正是年轻有为、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然而,天不遂人愿。邱云章自幼身材清瘦,体质羸弱。后因读书用功过度,得了贫血病,经常发作,医药不断。父亲蒙冤待罪时,他正卧病在床,得知噩耗,大惊之下,差一点就一命呜呼。后来知道父亲只是被廷杖罢职才稍稍好转。但自此悲伤抑郁,身体每况愈下。当初,邱云章原本不想到深州上任,想向朝廷请假养病,却未得到恩准,在上级督促下,只好带病赴任。到任后,深州公务异常繁重,加上病魔缠身,他经常郁郁不乐。公事之暇,他常常登高远眺,遥望故乡,叹息泣下,悲不自胜。在任年余之后,邱云章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25岁。
  中年丧子是人生之大悲。邱云章之死令邱橓悲痛欲绝,痛哭之下,他写下了充满自责的悼词:“自念生平悻直,处世过于孤洁,论人伤于刻核,以致天人交怒,而恶报及矣。”哀痛之下,他甚至把儿子的死归咎于自己的清正刚直。
  --
  重振朝纲奏请除积弊
  隆庆帝
  隆庆帝继位后,采取了种种举措纠正弊政,并召回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将邱橓提拔为南京太常寺少卿诰授中宪大夫。邱橓到任之后,奋笔疾书,痛陈朝廷八大积弊,言辞激烈而诚恳,贪墨之吏无不震悚。
  ---
  穆宗继位除弊安民 再次重用忠臣邱橓
  1566年,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驾崩。次年,明穆宗继位,即隆庆帝。
  隆庆帝即位后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论罪,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种种举措让王朝的政治很快回向正轨。
  隆庆帝颇为欣赏那些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对于邱橓,更是平日就十分钦佩他的为人。穆宗继位后的第二年(1568),还乡五年后的邱橓被启任礼科给事中,还未到位,又被提拔为南京太常寺少卿诰授中宪大夫。
  1573年,即明万历元年,神宗即位后,言官们交相推荐邱橓到朝廷任职。但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邱橓抱有很深的成见,以其“迂板”为借口,不肯录用。
  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一年(1583)秋天,皇帝下诏启用邱橓为通政司右通政。结果,邱橓还没有上任,又因得罪高拱被免职。不久,朝廷又提拔他为左副都御史。
  这次,邱橓一步晋升为三品大员,赴任的过程颇显邱橓为官的本色。前往南京就职的时候,他居然坐着一辆柴车一路前行,住宿找最便宜的旅店,沿途所经各郡驿均免于惊动。一路之上,邱橓经常受到一些路人的白眼和嘲笑,他都不以为意。
  --
  痛陈时政八大积弊 直言朝廷执法不严
  到任之后的邱橓,立即奋笔疾书,起草奏章,建议朝廷“痛惩吏弊”,“以挽回久坏之人心,振作方新之士气”。指出亟待消除的考绩、请托、诂察、举劾、提问、资格、教官、馈遗等八个方面的积弊,称“要此八者,败坏之源不在于外,从而转移亦不在于下也。昔齐威王烹一阿大夫,封一即墨大夫,而齐国大治”,并希望“陛下诚大奋乾纲,痛惩吏弊,则风行草偃,天下可立治矣”。
  万历皇帝看到这份奏疏后大加赞赏,即下诏奉行,不尊奉执行的,要治罪。
  随后,邱橓晋升为刑部左侍郎。万历十二年(1584)拜官南京吏部尚书,诰授资政大夫,秩正二品。
  邱橓接着又上疏直陈朝廷执法不严的事例。
  首先,他要积极扶持朝廷中正直的力量来共同匡扶社稷。他指出,原给事中魏时亮、周世选、李复聘,皆因忤犯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高拱而被罢官,文选郎胡汝桂也因得罪了尚书而被罢官,对这些蒙冤负屈者,应予以鉴别录用。
  同时,邱橓还指摘了当时很多积案、弊案:如劳堪在福建任巡抚,无故将侍郎洪朝选杀头;循史张一鲲到应天府监乡试,弄虚作假,录取王篆的儿子为第一名;钱岱去湖广监考乡试,也徇私取中了王篆的儿子王之衡;掌管风纪的御史官曹一夔,奉迎大太监冯保,吹捧他是“顾命大臣”,而朱琏则认冯保为父,为虎作伥。邱橓认为,以上诸人罪恶深重,本应依法严惩,也只是罢官了事。这是“纲纪所以不振,人心所以不服”的主要原因。
  邱橓恳求皇上罢免自己的官职“以儆有位”。
  邱橓言辞激烈而诚恳,神宗为之动容,便“优诏报之”,遂“召时亮、世选、复聘、汝桂还;削应昌、堪、一鲲、一夔、琏籍,贬岱三秩(秩:官吏的职位、品级)”。
  自此,贪墨之吏无不震悚,庶民为之敬畏,而海内人士莫不仰慕邱公风采。
  --
  ◎相关链接
  邱橓列举的八大积弊
  邱橓指出亟待消除的考绩、请托、诂察、举劾、提问、资格、教官、馈遗等八个方面的积弊,奏章如下:
  臣去国十余年,士风渐靡,吏治转,远近萧条,日甚一日。此非世运适然,由风纪不振故也。如京官考满,河南道例书称职。外吏给由,抚按官概与保留。一朝廷甄别之典,为人臣交市之资。敢徇私而不敢尽法,恶无所惩,贤亦安劝。此考绩之积弊,一也。
  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嘱之性命,已盈私牍。甫临所部,而请事之竿牍,又满行台。以豸冠持斧之威,束手俯眉,听人颐指。此请托之积弊,二也。
  抚按定监司考语,必托之有司。有司则不顾是非,侈加善考。监司德且畏之。彼此结纳,上下之分荡然。其考守令也,亦如是。此访察之积弊,三也。”
  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苟百足之虫,傅翼之虎,即赃秽狼藉,还登荐剡,严小吏而宽大吏,详去任而略现任。此举劾之积弊,四也。
  惩贪之法在提问。乃豺狼见遗,狐狸是问,徒有其名。或阴纵之使去,或累逮而不行,或批驳以相延,或朦胧以幸免。即或终竟其事,亦必博长厚之名,而以尽法自嫌。苞苴或累万金,而赃止坐之铢黍。草菅或数十命,而罚不伤其毫厘。此提问之积弊,五也。
  荐举纠劾,所以劝儆有司也。今荐则先进士而举监,非有凭藉者不与焉。劾则先举监而进士,纵有訾议者罕及焉。晋接差委,专计出身之途。于是同一官也,不敢接席而坐,比肩而行。诸人自分低昂,吏民观瞻顿异。助成骄纵之风,大丧贤豪之气。此资格之积弊,六也。
  州县佐贰虽卑,亦临民官也,必待以礼,然后可则以法。今也役使遣诃,无殊与隶。独任其污黩害民,不屑禁治。礼与法,两失之矣。学校之职,贤才所关。今不问职业,而一听其所为。及至考课,则曰‘此寒官也’,概与上考。若辈知上官不我重也,则因而自弃;知上官必我怜也,又从而日偷。此处佐贰教职之积弊,七也。
  科场取士,故有门生、座主之称。若巡按,举劾其职也。乃劾者不任其怨,举者独冒为恩。尊之为举主,而以门生自居,筐篚问遗,终身不废。假明扬之典,开贿赂之门,无惑乎清白之吏不概见于天下也。方今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既以官而得富,还以富而市官。此馈遗之积弊,八也。
  --
  清风峻节留任至终老
  2015年建造的邱氏碑林。邱广智供图
  邱橓纪念馆中陈列着邱氏家族的各种文物。邱广智供图
  邱橓老年秉性仍不改,曾几次要求退养,皆未得获准,70岁时卒于任上。皇帝授予他谥号“简肃”,两次降旨致哀,钦赐御葬,并让海瑞亲自主祭。一代清官邱橓的精神永恒,永载青史。
  ---
  卒于任上终年七十 钦赐御葬海瑞主祭
  嫉恶如仇的邱橓渐渐老了,虽然早已过了耳顺之年,但是秉性却并未改变,对朝廷上下一切不合理的弊端,照样耿耿直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不宜留任,曾几次乞身退养,皆未得恩准。
  1585年,即万历十三年冬十二月初八,邱橓卒于官,年七十岁。他鞠躬尽瘁,在任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万历皇帝闻此噩耗,十分惋惜悲痛,赠太子少保、秩从一品(明史载为太子太保,御祭文、碑志铭为太子少保),赐祭葬,谥号“简肃”。
  皇上授予邱橓的谥号颇有深意,从字意讲,可谓简单、严肃,但实际是指他对名、权、利等要求很简单,几乎没有要求,而对国家、对百姓和为人而言,则表现的严肃认真,此谥号是对他一生最完美的总结。
  朝廷两次遣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分守右海道右参政王廷诗降旨致哀,万历皇帝钦赐御葬,着大名鼎鼎的海瑞亲自主祭。
  邱橓死后,灵柩归于老家,墓地在诸城城南三里庄,因是御赐祭葬,规格颇高。神道长超半里多路,两旁置有石人、石马、石狮、麒麟等饰物,为时年诸城一大景观。在邱橓的诞生地柴村(柴沟镇邱家大村)亦建有小型衣冠冢,并立石碑。
  ---
  扶正压邪甘于清贫 后世建馆着书纪念
  邱橓一生,始终恪守己律,以斗邪恶、劾贪官、革吏治为己任,天性戆直,愤世嫉邪,其高风亮节,世代仰慕。他一生宁守清贫,绝不取半毫不义之财。他一生不媚人、嫉恶如仇,抑豪悯贫,有自己的为官之道。
  史家评论他“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为官扶正压邪为任,积历年数载,弹劾内外重臣二十三人,得罪十七人,其风采为世所仰望,列海瑞、吕坤之间,人以为俯仰无愧云尔”。
  万历三十五年,邱橓逝世二十二年,资政大夫时任刑部尚书的潍县人刘应节,又撰书了《邱橓墓表》。对邱橓的一生做了客观正确的评价,这是一篇学术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献。
  清乾隆二十八年,诸城县令宫懋让建造邱橓祠,诸城西宁门内稍南曾有城隍庙,内有邱橓碑。
  橓墓早年被盗掘。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三里庄水库东岸新农村砖厂取土时发现了墓室,只获橓公墓志铭一方,现收藏在诸城市博物馆。据诸城市文物部门统计,域内原建有牌坊37座,单与邱橓的卓着功绩相关的邱姓牌坊就有6座。
  改革开放以后,诸城市博物馆专门辟出一部分空间,建邱橓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邱橓的后裔邱法荣、邱广智积极收集史料,编撰《南海北邱之邱橓》一书。在邱橓纪念馆,陈列着橓公的部分文物。这些设施已成为后世子孙缅怀先辈光辉足迹,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课堂。而邱橓研究会的成立则通过对邱橓生平和他历史贡献的研究,来继承和发扬邱橓所代表的中国精神。2015年,在高密柴沟镇党政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建造了邱氏碑林,把收集到的邱氏祖先的石碑重新竖立,并为始祖邱彦成和六世祖邱橓新立崇德碑。2019年,高密市有关部门又组织和支持在柴沟的五龙河景区,竖立了一尊铜制的邱橓雕像,并筹划建设邱橓纪念园。
  --
  ◎相关链接
  邱橓言传身教 影响后世子孙
  邱橓不仅留下了斐然的政声,也留下了不少着作。有《四书摘训》20卷、《礼记摘训》10卷、《奏疏》二卷,《望京楼诗文集》二卷。《东武诗存》载其诗近30首。
  邱橓的气节和言传身教对邱氏后世子孙影响很大。
  其长子邱云章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任深州知州,殚心竭虑,厘积弊,杜绝一切馈遗,深为百姓爱戴。
  其嗣子云肇,字伯开,号似林,于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由知县升为庐州知府,大理寺右评事。曾与熊廷弼合着军事论述《兵士十策》,后经王化贞、毛文龙等将帅实践,证明多为取胜之策。受邱橓熏陶,每任一职,必定清廉勤政,百姓拥戴。其学识渊博,书法瘦劲,又工诗。
  邱云嵻,字名西,邱桴子,邱橓侄。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第42名举人,授四川南部县知县,有治声,崇祀南部县名宦祠。邱云嵻常与友啸傲九仙、琅琊间,吟咏极多。九仙山丁氏石祠内有其诗文书法刻石“石屋嵯峨敞不关,飞云卷雨自忙闲。窗风逗竹琅玕碎,涧水团花锦绣殷。元凯何须留碣石,灵光永自壮尘寰。天开胜地非无意,佳气都来钟此间”。在诸城城里有其功名牌坊。
  邱志充,字左臣、介子,号六区、美甫,邱云嵻子,邱橓侄孙。才敏过人,禀承家训,以忠义为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科第66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贡士,未殿试,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二甲六十名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天启年任河南汝宁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妻李氏封恭人。天启元年四川土司叛乱,被调任西征军副使,赴川平叛。连战佛头关、真武山等地,皆获大捷。夺取重庆,收复其他城三十余座。天启六年浩命有献捷逾三者,论功第一,本地人作谕州歌谣,表志充之功,历任山西怀来道,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后推为巡府职。邱志充在诸城城里有功名牌坊,入诸城乡贤祠。着有《浩然亭集》《渝州平寇》等行世。
  邱石常,字子廪,号楚村、灵鞠,邱志充次子。因筑“海石山房”于九仙山下隐居,遂号海石。石常器宇俊伟,尝往来江淮吴越间,所交多奇士。清顺治二年乙酉科岁贡,授利津县训导,劝学厉士,士多升起者。后升广东高要县知县,未仕卒,年57岁。工诗善文,平生与丁耀亢齐名且友善,不计较名节,轻富贵。着有《楚村诗集》六卷、《楚村文集》六卷,二书世存清康熙五年诸城邱元武刻本,又着有《青云堂诗》。其诗512首、文79篇,间作小说史研究资料《过梁山泊》《为内人买水浒传》等。有诗数十首载王赓言《东武诗存》。
  另外,在从政、为文方面较有名气者还有邱元武、邱性善、邱在元等。
  本期部分资料由邱法玉提供
  本期图片由隋源提供(署名除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