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2 20:18
鄌郚总编

庄心一:一心一意干革命

  
  潍县庄家村(今奎文区梨园街道庄家社区)历史悠久,尤以革命者众多而着称。在山东省早期党员、中共潍县早期组织创始人庄龙甲的影响下,村庄走出的革命者前仆后继,点燃昌潍大地的燎原之火,庄心一(1922-2008)就是其中之一。他学生时代参加“民先”,接受革命思想,后加入鲁东抗日游击队七支队二大队,参加大小战斗35次。1950年参加全国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曾担任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时的警卫工作,陪同陈毅元帅视察福建海防,陪张爱萍副总长蹲点扬州方巷……1983年,庄心一从军事院校岗位离休。
  --
  深受父兄影响加入“民先”
  七支队政治部主任王一之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街头宣传抗日救国(资料图片)
  潍县庄家村的红色土壤,培育出无数革命者。庄心一从小受父兄影响,立志改变穷人的命运。13岁就读于潍县中学时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接受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
  兄弟四人紧密团结 得益父亲教导有方
  1922年10月18日,庄心一(原名庄兆存)出生在潍县庄家村,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父亲庄相书是位手艺人,懂木匠活,手艺精湛,方圆几百里内人人知晓;擅长计算,特别会打算盘,经常帮助村里人整理账目、丈量土地。他干这些从不收钱,所以家里生活过得相当艰苦。
  庄相书闯过关东,见过世面,凭着手艺把自家房子的屋顶稍加改造,做了一个“吊铺”,留一个小口,配一架活动的梯子,类似我们现在的阁楼。梯子平时收于别处,阁楼小窗以花盆为记,这里曾是地下党和进步分子的藏身之地。
  庄相书推崇孔孟之道,经常用典故教育孩子,给庄心一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对他后来参加革命起到很大作用。庄相书亲笔书写家中对联:“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庄心一兄弟四人一直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他觉得都是源于父亲教导有方。
  庄心一7岁入村办初级小学读书。父亲对他要求严格,经常对他说:“一定考到前三名,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以后上更好的学校。”还让他向二哥学习,说等他长大以后,共产党一定会发展起来。父亲对党执着的信念,深深地影响着幼小的庄心一。
  --
  二哥担任小学教员 对他进行革命启蒙
  二哥庄中一(原名庄兆贵)比庄心一大12岁,1918年至1927年先后在潍县庄家村小学、县立模范高级小学、文华中学读书,1926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庄家村党支部宣传委员。
  庄中一曾和庄龙甲、庄立安等一起工作。庄龙甲牺牲后,潍县县委七名委员中有六人被抓,唯有庄中一得到通知幸免于难,他和几名党员逃到东北,在外辗转几年才回到潍县。之后参与潍县县委1932年秋天策划的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又躲到离家十余公里的武家村教书,每年挣七八十元钱,偷偷送回家里,再附上给四弟的学费。庄心一读初中每年交的百元左右学费都是二哥负担的。
  1932年至1937年,庄中一先后在潍县武家村小学、唐家村小学、古河乡小学担任教员。他对四弟进行过革命启蒙教育,教会他唱《少年先锋队歌》,让他知道了苏联,知道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等情况。
  --
  考入潍县中学 成为“民先”队员
  1936年9月,庄心一考入潍县中学,班主任是后来参加蔡家栏子起义、担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七支队政治部主任的王一之(字翼之)。开学不久,王一之听说庄心一的二哥是共产党员,他自己也要求参加革命,便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这正合庄心一之意,二哥教过自己一些革命道理,而且自己是贫农出身的穷学生,只有参加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毫不迟疑地表示要参加。王一之又和他交谈了一会儿,对他参加革命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并讲明其中的危险性,再次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庄心一还是毫不迟疑地表达了参加革命的坚决态度。
  王一之最终决定吸收庄心一加入“民先”,并代表组织当即发给他一本刊物《我们的队伍》。庄心一从中了解到北平一二·九运动等革命活动的情况和民先成立的经过,思想上受到启迪。
  --
  每周郊外密会 学习上级文件
  因为要保密,每班最多只能一名学生参加“民先“,整个潍县中学共七名“民先”队员,都是各班品学兼优的尖子、全校的活跃分子,每周在郊外一片小树林里开一次小组会,听王一之老师传达抗日救亡活动情况,学习上级文件,如“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
  他们的行动绝对秘密,对组织外的任何人都不能讲。传递文件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文件塞入空心竹筒内,一是将文件放入内部掏空的水果中。王一之问庄心一是否害怕,他说:“不怕,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在七七事变前,“民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般以学校名义召集群众开会,宣传国共合作,读一些有关抗日的报纸,对九一八事变、上海一·二八抗战、傅作义绥远抗战等进行大力宣传,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救亡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抗日歌曲,或者是以演出戏剧的方式进行宣传,演出过话剧《林中口哨》《放下你的鞭子》等当时流传很广的剧目。
  --
  ◎相关链接
  庄中一
  庄中一(1910-1978),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二大队,任秘书、党支部书记。历任八支队七大队政委、三区队秘书、九大队三十八中队政治指导员、基干三营九连连长,山东纵队一支队连长、副营长,寿光县大队大队长、清河军分区参谋主任、团长、参谋长,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副参谋长、第九航空学校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空军第二十八师第一副师长、参谋长,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德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济南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
  --
  领导少先队员长途转移
  1938年,庄心一和哥哥庄中一参加第七支队二大队,庄心一因年龄较小,被分配当一名宣传员,并负责保管大队政治处主任的所有文件。二大队5月初向黄县转移,遭到伪军攻击,庄心一加入到战斗中,成为一名战士。7月,他接到任命成为少先队队长。
  --
  加入七支队二大队 改名字立志打鬼子
  七七事变后,日军飞机不断到潍县上空侦察骚扰,潍县中学迁到潍北华疃。刚到华疃不久,王一之即倡导办起农民夜校,每晚给农民读报,讲抗日道理,宣传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在平津前线英勇作战的情况和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上海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教唱《八百壮士歌》,极大地提振群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正如《山东纵队进行曲》所唱:“日寇侵入山东,投降派便挂上了免战牌,投降派逃跑了,我们便从地下站起来,徂徕山,举义旗,誓死守土我们不离开……”随着共产党领导的徂徕山起义,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成立,各地的武装起义相继爆发,中共鲁东工委领导下的八支队、七支队相继成立。
  1938年3月初,七支队二大队在潍县东南东曹庄、李家石门子一带组建起来,何凤池任大队长,冯国祥任副大队长。庄中一和弟弟庄心一经过商议决定参加七支队二大队。庄中一已是地下组织的一名基层领导,被任命为二大队秘书。庄心一年龄较小,被分配当一名宣传员,并负责保管大队政治处主任的所有文件,并负责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庄心一原名庄兆存,他二哥原名庄兆贵,参加革命后都改了名字,心一的意思是要一心一意干革命,中一的意思是希望中国统一将日本鬼子打出中国去。
  --
  跟随部队东征黄县  首次经受战斗洗礼
  七支队二大队刚成立就打了几个胜仗。4月初夜袭驸马营,消灭反动地主武装6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战马31匹、自行车30余辆。4月20日夜,对胶济铁路坊子火车站到虾蟆屯火车站之间的路段进行大破袭,包围车站的鬼子,用步枪、土炮袭扰,群众则把铁轨抬到水井里,把枕木抬回家当木柴烧。第二天鬼子出动报复,又遭到沉重打击,我军毙伤敌8人,自己仅伤1人。
  后来得知七支队、八支队已集结去往胶东,二大队于5月初向黄县进发。在此转移途中,曾遭到伪军的三次攻击,庄心一平生第一次参加战斗,面对敌人的枪弹,面对死亡的考验,从一名学生开始转变为一名战士。二大队到达黄县重镇黄山馆时,已是凌晨三四点钟,突遭国民党顽军张金鸣部的袭击。战至拂晓,经二大队上千人的猛烈反击,终将敌人击退,毙伤其数十人,生俘60余人,缴获30余支枪。
  夏季刚开始,七、八支队配合友军部队,在黄县的重要港口龙口跟日军打了一仗,阻止了日军登陆。由于需要,七支队、八支队在黄县进行整编,改称鲁东游击队七、八支队联合指挥部,总共编为一、三、五区队(下属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大队),另有特务大队、机炮大队,七支队二大队改称七大队。
  --
  当上少先队队长 教唱歌曲学习文化
  庄心一所在的宣传队共有150名队员,编制却只有50个,所以得裁减人员补充到作战部队。在演讲、唱歌、知识答题测验三道考核中,庄心一皆名列前茅,符合政治部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的工作需要。1938年7月7日,他接到政治部秘书刘林发颁发的任命书,成为少先队队长。
  接到任命,庄心一立即打背包到达少先队驻地——掖县城西关,经宣传科科长褚秋枫介绍,认识了少先队指导员阎娟和分队长王怀亮、马维玉,政治部又派来张、向两位教导主任,少先队领导班子由此组成。
  那年,庄心一15岁,年龄不算很大,指导员和两名分队长都十七八岁,队员多是15岁至17岁年龄,大都是扛不动枪的干部子女,只有陈延密和韩延宾稍大几岁。少先队分成三个分队,第一分队由年龄较大的15岁至18岁男队员组成,第二分队是由年龄较小的13岁至15岁男队员组成,第三分队由女队员组成。
  少先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内容为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和请老革命讲故事,讲抗战的目的和前景。指导员阎娟每周请有关干部来讲长征故事或请政治部的科长来作时事报告,鲁东游击队副总指挥韩明柱曾经给少先队讲政治课。按照分工,庄心一主要负责军事训练,教唱歌曲和教新文字(拉丁文拼音),这些都是他爱好的。他每天教一两次革命歌曲,上一次新文字文化课,利用早操做队列动作。经过月余时间,队员们已能唱50余支歌,甚至超过教导队,大部分队员能用新文字记日记、写信。
  1938年7月底,部队接到西下命令,人人都要带上三天的干粮。部队西行至平度土山一带时,“红枪会”从“青纱帐”里跑出来搞突然袭击,将先头部队的几十人活活刺死。机枪大队奉命还击,将他们驱散。少先队只有两支手枪,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便派年龄大点的队员在门外放哨,其他队员隐蔽在房子里,才幸免于难。
  事后才知道,“红枪会”是上了反动地主杜光潜的当,误以为八路军在胶东发了财,每人身上有几百块银元,大车拉的是金条。其实每人发了10块钱安家费,早已捎回家,身上并无分文,大车拉的是兵工厂的机器。
  后来“红枪会”派人与我方交涉后,双方放回被俘人员。
  --
  带队西下到长山县 顺利经过顽军据点
  1938年秋天,部队接到命令,要火速从掖县西下到渤海区长山县(今淄博周村、桓台及滨州市邹平一带区域),途中需经过渤海湾涨潮区和顽军据点,这对庄心一和他的50多名小队员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那次长途行军十分艰苦,28个小时要走完80余公里,中间经过4个县,涉海水十余公里,途中只能休息一次,吃一点干粮后就要继续跋涉。队伍里最小的队员13岁,要想让全队经得起长途急行军一个也不掉队绝非易事。
  他们组成三人互助组,两大带一小,经过漫到胸部的海水地带时,解下腿上的绷带连接起来,相互拉着向前走,以防被潮水冲走。走累了就说故事,背着走不动的女队员走。走到顽军张景月的防区附近,为了避免冲突,庄心一带着少先队先行一步,首先到达顽军据点,齐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抗日歌曲,和顽军的士兵打招呼,进行抗日宣传,说明只是路过,顽军未敢轻举妄动,便让大部队全部顺利通过。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长山县,队员们的脚都磨出了泡,但大家依然斗志昂扬。
  这次行军不久,庄心一因表现突出,支队破例发给他一把“勃朗宁”。有了枪,打起仗来再不用当看客。他如获至宝,整天把枪藏在腰里,就连睡觉都抱得紧紧的,生怕被人抢了去。
  --
  担任专职青年干事  因工作出色获嘉奖
  1938年10月底,庄心一奉命离开少先队,调到连队工作,临别时有好几个队员拉着他的手哭了。队员们不愿他调走,他也舍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孩子,这时有些少先队员已能唱一二百支歌曲了。
  下到连队后,庄心一在机炮大队任政治宣传员,后又到五团七连任文化教员。1939年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年龄尚差点,叫做青年党员),一入党就担任连队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发展部队里的积极分子。三个月后又调到一团三连任副指导员,1940年初提升为指导员。部队里年轻人多,所以重新设立专职青年工作的人员,庄心一被调到一团担任专职青年干事,1940年担任支队青年干事。山东纵队一旅组织科科长刘春找他谈话,表扬他的工作,提议他担任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由于工作出色,庄心一获得团模范党员和学习模范,这是他第一次荣获组织嘉奖。
  1941年8月1日,山东纵队四旅建立,他调到四旅担任青年干事,后改任四旅组织干事,接着被任命为四旅兼泰山分区干部干事。
  --
  久经沙场英勇善战 工作突出多次立功
  庄心一先后参加大小战斗35次,在战场上,拔据点、炸碉堡,他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战场外,他平时特别注重学习,提升政治素养,立过功、受过奖,还写出不少有关部队的报道。
  --
  率突击组炸掉碉堡 轻松拿下日伪据点
  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日军的“大扫荡”像一股股阴风,使得老百姓惶惶不安。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更为了鼓舞抗战军民的士气,山东纵队决定虎口拔牙,敲掉敌占区两个据点。部队活动在泰山区一带,要拔除的枯河据点和水北据点全部由伪军把守。
  1942年春天,山东纵队一支队20岁的青年干事庄心一为加强部队思想工作,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在拔据点前下到十二团一营,他暗下决心,要冲锋在前。枯河据点中央的碉堡里,伪军的子弹和手榴弹一个劲儿地朝外打。庄心一带领突击组率先爬上梯子翻进围墙,在火力掩护下滚到碉堡跟前的死角位置。碉堡里的伪军着了慌,没法开枪打他,只得往下扔手榴弹。
  一个手榴弹正好扔到庄心一面前,那是个无柄鸭蛋手雷,“嘶嘶”地冒着烟,眼看就要炸了。他的头皮一阵阵发紧,顾不得多想,抓起手雷准确无误地扔回碉堡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碉堡里传出一片鬼哭狼嚎。
  我军人多势众,后面的战士一边开火压制伪军,一边用铁皮喇叭向碉堡里的伪军喊话:“放下武器,别给日本鬼子当炮灰!”庄心一等几名战士则在碉堡底下,抓起手榴弹,拉开弦,等到快要爆炸时扔进碉堡枪眼里,炸得伪军非死即伤,很快就支持不住了。时间不长,我军打下第一个据点。这一仗,庄心一缴获了一挺机枪。
  打掉第一个据点,再打第二个水北据点就顺利多了,没费多少事,那些伪军一个个举着双手,像丧家犬一样灰溜溜地走出碉堡。接连丢掉两个据点,日军恼羞成怒,在他们眼里,土八路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拿下眼皮子底下的两个据点呢?
  --
  敌兵深夜前来突袭  带领团部营部突围
  在根据地,鬼子也安插了很多眼线,他们将我军的情报送到鬼子在泰安的司令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鬼子派了600名轻装士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我军团部和营部奔袭而来。等我军得到情报时,鬼子已经悄悄爬上西边山梁,情况相当危急,如果再不将敌人挡住,我军一个警卫连和团营部勤杂人员都得被鬼子包了饺子。
  此时,团、营领导都在作战部队,剩下的都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勤杂人员,没人指挥就和老百姓差不多。于连长和李指导员严肃地对庄心一说:“庄干事,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带领一排、二排上山顶住鬼子,你带三排掩护团部和营部突围。”
  庄心一也想和鬼子面对面打仗,可连长和指导员不容他争辩,带着部队就往山梁上爬,回头向他挥手示意,让他赶紧带着团部和营部的勤杂人员向北撤退。庄心一知道,我军装备极差,一个排只有十几支枪,只有少数枪上装有刺刀,仅凭两个排的兵力和600名鬼子打,绝对没有胜算的可能,可如果不硬拼,团部和营部就会全军覆没。
  他咬咬牙,带着三排向300米开外的团部和营部冲去。刚跑到那里,后面山上的枪声就响成一片。刻不容缓,庄心一大声让全体人员紧跟他向北跑步撤退。他们撤得越快,一排、二排迅速撤离战场的可能性越大,伤亡就会越少。幸亏他们撤退及时,加之熟悉地理环境,没等鬼子的后援上来,已经一口气撤出数里外。庄心一一边跑,一边听着越来越远的枪声,为那些掩护他们的战友捏一把汗。
  一直撤到最北边,完全听不见枪声了,他才命令部队停下。这时候他们又遇到另一支撤下来的部队。两支部队会合,庄心一决定回去寻找自己的连队,没走出多远,他喜出望外地发现自己的连队。原来于连长、李指导员估摸着他们已经撤出危险地区,便虚晃一枪,带领部队也撤出来了。这次战斗,部队伤亡不小,牺牲了十几名战友,还有许多同志受伤。看着眼前的一幕,庄心一内心很是悲愤。
  --
  进村走访发现鬼子马队 组织民兵欲保卫机关
  1942年下半年,庄心一在八路军山东军区(1942年8月1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负责民兵工作。一天傍晚,他挨家挨户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做动员,宣传“只有人人参加抗战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坚绝不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思想。
  眼看时候不早了,他准备离开村庄返回机关驻地,向首长汇报工作情况。没等离开,村外大道上传来一阵阵马蹄声,他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很显然这是鬼子的马队,这种突袭多半是根据情报有目的而来的。他立即躲进村口一堆石头里。全副武装的鬼子马队冲过来了,估计至少有四五百人。
  看着鬼子马队前进的方向,庄心一的心直往下沉,那里是军分区机关所在地,作战部队都在外县,军分区机关里大多数是非作战人员,鬼子的这次偷袭对我们凶多吉少。怎么办?这可是十万火急的情况,部队远在几十公里之外,根本来不及通知他们。他理清思路,迅速返回村里,找到骨干分子,说明情况紧急,并动员了几十名民兵,准备和鬼子拼死一战。
  庄心一带着几十名民兵,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尾随着鬼子的马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可鬼子马队的速度太快了,他们很快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又跑了二三十分钟,前面的枪声已经非常激烈了。
  天黑得快,他们凭着对地理环境的熟悉躲过鬼子的主力,等接近军分区机关驻地时,战斗已经结束。
  --
  驻地遭袭150多人牺牲 强忍悲痛掩埋战友
  鬼子是有备而来的,军分区机关驻地毫无防备;鬼子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部队,我方留守的是非作战人员,结果可想而知。等庄心一他们摸回驻地时,鬼子早就离开了,眼前的惨景触目惊心,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自己的战友,血流满地。
  他们强忍悲痛,在战友们身上摩挲着,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呼吸。鬼子太残忍了,战友们有的脑袋被打开了,有的胸膛被刺刀挑穿了,有的甚至连肠子都流淌出来。可是战友们的表情却都是一样的,他们牙关紧咬,拳头紧攥,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次共牺牲了150多人,其中包括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政委汪洋。经过仔细搜索,庄心一发现只剩下几位战友一息尚存,他赶紧给他们做了简单包扎,找来门板将他们抬到附近村庄,接着返回现场,整理牺牲战友的遗容并掩埋。
  --
  生活艰苦缺吃少穿 赤脚行军五六十里
  抗战期间,战事激烈,八路军没有时间准备粮草,生活非常艰苦,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庄心一记得,有一次老百姓送给他们几块豆腐,他们切开来分配给战友当点心吃。他和几个战友将一小块豆腐煮熟后,惟恐不够吃,就偷偷往里面搁些盐,结果每人都往豆腐里放盐,吃到嘴里咸得无法入口。
  每年每人发放两套单军服,庄心一只领一套。洗澡时,先洗衣服,放在岸边晒着,等洗完澡衣服也半干了。冬天,往单军服里塞棉花,把单衣当棉衣穿。有时候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在寒风里拼命跑步,跑到浑身发热时才回来。冬天夜里冻得睡不着,大家便围着说笑话,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拿了铺草烧火取暖。
  后来上级发下棉花和布料,他们又当起裁缝,各展身手,做出各式各样的棉衣。七八年来就靠这一件棉衣,顶过了寒风凛冽的艰苦生活。
  每人每年只发一双鞋,碰到雨雪天,大家都舍不得穿,只好光着脚行军。有一次行军,庄心一赤脚走了五六十里路,边走边开玩笑说:“我们都变成赤脚大仙了,这是一种赤脚运动呢。”
  --
  六天训练六百名俘虏 带队奔赴淮海战场
  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部队的伤亡非常大,每天都有大批战士牺牲,前线急需作战骨干。鲁中南军区(1948年7月底,由鲁中军区和鲁南军区合并组成)司令员找到庄心一,交给他一个紧迫的任务,要求在六天之内从俘虏里训练出600名作战骨干。
  时间紧任务重,他起早贪黑连续工作了整整六天六夜,终于按时完成任务。那时,国民党的军队兵员也很紧张,匆匆将从农村临时抓来的壮丁补充到军队,所以这些士兵的思想基本没有被污染,也很痛恨国民党的腐败和压迫。庄心一正是抓住这点,通过宣传,打消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表示愿意参加解放军,投身于拯救自己的解放战争中。
  经过训练,庄心一带领着这批新兵老战士奔赴战场,他们都很勇敢,在淮海战役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部队俘敌五六十人 手无寸铁独自押送
  跟俘虏同行,庄心一经历了可不止一次。有一次,部队俘虏了五六十名敌人,由于人员紧张,一时抽不出专门往后方遣送俘虏的人员。他正好做完调查,便自告奋勇地请求一个人押送俘虏回后方。
  他身上没有武器,但不能说出来,还得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威风凛凛地押着俘虏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做工作,讲解我党的俘虏政策,宣传解放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些俘虏早被打怕了,表现得很老实,被押送到后方,临走时,他们甚至有些恋恋不舍。庄心一的后背却一阵阵地发凉,冷汗湿透了衣服,一路上他提心吊胆,如果俘虏们翻脸,对付赤手空拳的自己太容易了。
  --
  调动频繁不计名位  多次荣获嘉奖功勋
  庄心一特别好学,政治素养高,多次立功受奖。1940年,山东纵队进行第四期整军,庄心一编写的整军歌,荣获团、旅的嘉奖。1941年春,他获一旅二团学习模范、嘉奖一次。1943年被鲁中军分区前卫报社授予泰山军分区优秀写手、模范党报通信员。
  解放战争时期,庄心一历任鲁中军区警备一旅组织股长、四师政治部干部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干部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兼职工部部长。虽然调动频繁,从科长调任副科长、由科长改为股长,可他从不计较职务高低,每次调动都坚决服从,从未说过半个不字,受到领导多次表扬,每次总结评比都名列前茅。
  他平时抓紧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在担任组织部副部长时,给同志们上党课受到大家欢迎,其间的工作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作为一个管干部的部门负责人,他坚持原则,一切都从部队建设和党的需要出发。鲁中军区为了鼓励他,1948年特别嘉奖,并且授予他二等功一次。1949年8月1日,鲁中南军区授予三等工作功一次。1950年2月被鲁中南军区前卫报社授予他二等通信功一次。他写出了不少有关部队的报道,还编写过一段脍炙人口的山东快书,前卫报社为此多次给他嘉奖。
  --
  赴京参加全国英模大会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首次在全国和全军范围内开展的表彰大会。此次群英盛会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召开,足见我党我军对英雄的重视和尊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350名,其中,工作模范代表44名,庄心一位列其中。
  --
  埋头苦干工作突出 当选华东军区模范
  1950年7月21日,政务院第42次政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于9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随后,总政治部发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及选举部队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指示》,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并规定了推选标准。
  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全部与会代表共350名,其中,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258名、工作模范代表44名、英模单位代表5名、民兵英雄代表43名。这些代表都是各野战军、各军区用民主的方式,逐级、慎重地选举出来的。
  庄心一时任鲁中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他一贯工作比较突出,鲁中南军区机关提议他参加票选,全机关83票,他得到80票,当选鲁中南军区工作模范。全国会议召开前,山东军区、华东军区一级一级召开英模大会,鲁中南军区党委审定庄心一为出席山东军区英模大会的代表,经山东军区英模大会选举为山东军区政治机关模范工作者代表,出席华东军区三野英模代表大会。华东军区16个军级大单位,每个单位推选一名工作模范代表,共16人参加评选,庄心一获得10票,当选为华东军区三野政治机关工作模范,最终获得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的资格。
  庄心一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能被推选上,是同志们对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和任劳任怨精神的表扬,是对他不计较名利、不贪图虚荣,坚持原则,与人为善的肯定。他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以上,单独完成大量调查,很多时候,常常一个人来往于前线和后方,在战场上实地考察干部,及时客观地掌握同志们的真实情况,对组织、对同志做到真正负责任。
  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会议共有86人,其中战斗英雄70人、工作模范7人、民兵英雄7人(正、副团长除外),代表推举出参加主席团的同志,由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江岚为团长,还有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唐建如等,他们一行乘坐火车于9月24日抵达北京。
  --
  在怀仁堂参加大会 聆听毛主席致辞
  9月25日,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合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陈云副总理主持。让庄心一倍感兴奋鼓舞的是,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祝词,还为英模大会特别题词:“战斗英雄们,你们是人民解放军的模范人物,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更加进步,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分别为大会题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建立强大的人民陆军、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而努力”“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
  这是终生难忘的光荣时刻,台下的英模代表们望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流下了兴奋而幸福的泪水,庄心一也不例外。
  9月26日至29日,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分别举行。在英模会议四天的经验交流议程中,着名的战斗英雄,洛阳营营长张明、塔山英雄鲍仁川、青年战斗英雄刘奎基、拼刺英雄刘四虎、军政两全英雄赵兴元、海军战斗英雄赵孝庵、女战斗英雄郭峻卿等26名英模代表作了精彩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战斗的艰险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9月26日正值中秋节,当晚6时,毛主席原拟在北京饭店宴请参加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同志,可惜的是,由于临时有紧急公务未能参加,朱总司令代表毛主席主持宴会。
  会议最后,代表们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他谈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谈国内外形势,对代表们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听总理的报告,非常令人激动,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而生动,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庄心一在回忆录中写道。
  最后一天,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总政办公室接见了政治工作模范代表,庄心一等六人代表六大军区的政治工作人员参加接见。罗荣桓亲切地和他们交谈,要求他们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庄心一发言说:“机关工作非常繁忙,政治工作对军队责任也非常重大,可是政治待遇却不够高,有许多重要的会议文件都无法提供给我们这些政治工作者。今后希望领导上提高我们的政治待遇,将文件发给我们,一些重要的会议也最好让我们参加。”罗荣桓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不断地点着头,认真地将他的意见一一记在本子上。
  后来政治工作者的待遇确实得到改善,许多文件都及时和政治工作者见面,政治工作者也可以参加重要的会议了。
  --
  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壮观场面激动人心
  1950年10月1日,代表们光荣地参加了国庆观礼。他们按照部队的着装要求,精神抖擞地站在观礼台上,随着国歌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
  上午10时,国家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社会各界代表登上天安门,庄心一又见到了毛主席,他身材高大,满面红光,不断地挥手向人们致敬。国庆游行开始了,全副武装的海、陆、空三军踢着正步,喊着口号,通过天安门时“唰”地同时敬礼。观礼台上的庄心一等人早已习惯了军队礼节,不约而同地抬起手臂,还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工人、农民的游行队伍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观礼台和天安门上的人们热烈鼓掌,感谢工农兄弟对祖国的贡献……庄心一等代表眼望着这么宏伟壮观的场面,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组织军区英模大会 提高部队训练热情
  庄心一和战友们回到军区,向首长汇报,首长对他们表示祝贺,并且提出华东野战军也要召开一次英模代表大会。军区各大单位经过严格评选,共选出200余名代表,庄心一具体负责会议工作,军区领导挂帅,政治部主任鲍奇辰担任秘书长,军区各部门领导担任各组组长。会议主要传达北京英模大会的精神,对军区英雄模范进行大力宣传,代表们的发言激起所有与会同志的热烈反应。
  此次大会共开了五天,圆满闭幕,没有出现半点差错。最后,许世友司令员和唐亮政委作了重要报告。通过这样的选英创模活动,军区广大指战员提高了训练热情,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工作,积极进步,努力在下一次大会上做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
  --
  ◎相关链接
  全军英模大会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之后,全军又召开过两次英模大会。
  1987年7月27日至3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400名,其中功臣、战斗英雄、工作模范代表320名,英雄集体代表80名。特邀代表100名,其中武警部队英雄代表10名,民兵英模代表40名,拥军优属代表和烈属、军属、转业退伍军人代表50名。
  200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召开。421名正式代表和81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
  忠实可靠参与陪同工作
  庄心一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深受党和部队的信任,常会被抽调参与一些陪同工作。毛主席到南京视察,他奉临时调令担任警卫工作,近距离感受到伟人的风范;陈毅到福建视察前线海防,他奉命陪同安排行程;张爱萍蹲点方巷搞“社教”,他是工作队队长兼指导员,短短八个月的经历终生难忘。
  --
  毛主席视察南京 庄心一参与安保
  1953年2月22日至24日,毛泽东主席在陈毅、罗瑞卿等陪同下视察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杨汉林指定庄心一参加接待保卫工作。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找他谈话,指出这是一项特殊政治任务。庄心一出席过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政治上绝对可靠,并善于使用武器,故选定由他带吴玉瑞、李文荣两名助手参加,配合军区保卫部门、地方公安部门,确保毛主席在南京的安全。受领任务后,庄心一做了认真准备,反复考虑各环节和应对措施,并向分管保卫工作的龙潜部长作了汇报。
  2月22日凌晨,从武汉顺流而下的海军“洛阳”号军舰在夜幕中缓缓驶向南京下关码头。军舰靠岸后,毛主席在晨曦中换乘汽车,开始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南京的视察。
  晋谒中山陵、祭奠孙中山是此次视察活动的重要内容。2月23日清晨,庄心一等人驱车赶到中山陵,按警卫地段选好地形,大家的心情兴奋又紧张,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毛主席没有走公安部事先拟定的上山路线,而是从正门上中山陵,被眼尖的学生认出。“毛主席来啦”,口号声、欢呼声迭起,游客们都聚拢来了,站在墓道两侧和台阶上,争睹伟人风采。他们竞相向毛主席问候,毛主席和蔼地向游客颔首微笑,频频挥手致意。庄心一和战友手挽手、肩并肩地把毛主席围在中间,队伍在群众的簇拥中缓缓前行。
  庄心一等同志赶到紫金山天文台,随后毛主席的车队来到紫金山天文台。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天文台的设施,并用天文望远镜观看天象,因为天气云层较厚,观察受到影响。毛主席幽默地说:“今天我来看太阳黑子,老天跟我作对!”他在与陪同的陈毅等交谈时说,南京的地形虎踞龙盘,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
  2月24日,毛主席由陈毅等陪同在下关登上“南昌”舰视察,并观看了鱼雷快艇表演,检阅了“广州号”“黄河号”等舰艇。这是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毛主席在“南昌号”上接见部队官兵时,应邀亲笔写下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在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下关海军码头等地,都留下了伟岸的身影。这次警卫工作特殊而重要。若干年后,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庄心一感到十分温暖,伟人的风范留给他无限的思念。
  --
  陪陈毅视察福建前线 大巴侧翻冷静救人
  1953年春,陈毅司令员和几位苏联顾问前往福建前线视察,需要华东军区派得力干将陪同。经过严格挑选,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庄心一、军区作战处处长石一宸、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周吉一、人民前线报社总编辑毕永畅等30人被选中。陈毅此行主要目的是视察海防前线的战备状况,庄心一则顺便考察部队的干部情况。
  当时鹰厦铁路刚修建好,部分地段不能完全通车,为安全起见,全体人员乘汽车前往。陈毅和苏联专家乘坐一辆小车在前,庄心一等人乘坐大巴在后。由于防空需要,两车保持一定距离,前面的小汽车跑得飞快,后面的大巴稍微慢了一些,到达闽江江边时已经看不到前面的小车。
  大巴车慢慢地驶上拱桥桥顶时,司机忽然发现有一个小女孩正从桥的另一面走来,汽车距离小女孩只有一两米远,又是下桥,想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司机猛打方向盘,小女孩安然无事,大巴车却像块大石头一样“轰隆”一声栽下桥。幸亏是旱季,河水不太深,汽车只是侧翻在河水里。事发突然,大家又被河水灌饱,一时间都全蒙了。庄心一当时还比较清醒,奋力从车窗爬出来,看到驾驶员也爬出来,正坐在车头上抹眼泪。他着急了,大声喊司机:“别像个娘们一样只顾哭,赶紧一起将车里的人救出来,将功补过。”两人把车内人员一个个拖出来,让他们都坐到车顶。庄心一让河边的人拿来长木梯搭在车顶上,大家顺着木梯上岸。前面的小车已经将陈毅送到目的地,又返回来寻找大巴车。车上坐着福建前线一位副司令,他看到河水里的汽车,大惊失色,赶紧跑过来问有没有人伤亡。好在只有7名人员轻伤,并没有太大的危险。
  后来,陈毅特别来看望他们,关切地询问有没有受到惊吓,笑嘻嘻地说:“这不过是小菜一碟,我们大江大河都过来了,没想到在小河沟里翻了船。”那位副司令员要狠狠处罚那名司机,说关他20年禁闭。这时,庄心一出面说了句公道话:“他是为躲避小女孩才翻了车,后来也出了大力,帮着我救出所有的人,给他个小处分就够他接受教训了。”
  陈毅听了此话,频频点头,说庄心一的话很有道理,对人要宽厚。
  --
  和张爱萍在方巷蹲点 八个月陪伴终生难忘
  1965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要到扬州地区蹲点搞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许世友司令员、唐亮政委指定扬州军分区副政委庄心一前往陪同,要求他做好对张爱萍将军的保卫工作,并嘱咐他首先要选定一个条件较好的社队。
  1965年9月,张爱萍将军抵达扬州,明确提出要到一个条件最艰苦的三类社队。庄心一与扬州地委和邗江县委商定,并经过张爱萍同意后,确定到邗江县方巷公社方巷大队。鉴于张爱萍带来了十多位处、科级同志,又考虑到方巷大队有12个生产队,人员少了不好分配,便与省军区、军分区、县委人武部等部门联系,又调来十多位当地同志搭配分工,具体抓好12个生产队的社教工作,庄心一担任工作队队长兼指导员。
  方巷大队基础很差,12个生产队共363户,总计1495人,党员仅14人。张爱萍带头实行工作队与社员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的“三同”活动。
  1965年9月至1966年4月,短短八个月时间,张爱萍打造的“方巷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先后有26个省市、约16万参观者到方巷学习取经。庄心一陪同张爱萍蹲点的八个月,成为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
  筹办军区授衔大会 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5年3月,华东军区政治部军衔奖励处处长钟嘉华和政治干部部副部长庄心一到北京参加关于评授军衔的会议。会议决定先为将军以上的军官授衔,由中央军委确定原则、标准,然后由各大军区进行评选,符合标准的军官即可参加授衔。从北京开会回来后,军区就按照条例规定,开始进行尉官和校官的评选。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唐亮对评授军衔非常重视,多次作重要讲话,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选。
  政治干部部召集全军区各级干部部部长到南京开会,一一说明军委的要求,要他们统一思想,努力做到让大家都满意,不要发生意外情况。军区的授衔工作原来是由钟嘉华负责,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找了很多同志谈话,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可后来在评选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没想到忽然生病住进了医院,所以军区领导指定由庄心一来负责全军区五大单位的评军衔任务。
  当时华东军区刚进行了划分,即分出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和福州军区,加上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共五个大单位参加授衔。由于在北京参加授衔的时候很多将军没有前往参与,所以这次授衔大会就由军区负责一起进行。当时一共有3300人参加,其中上将12名、中将和少将近300人,其余都是上校以上的军官。
  军区负责领导授衔工作的是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和原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元帅都坐镇南京,对指导授衔工作很有帮助。
  1955年11月29日,刘伯承元帅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授衔典礼,他代表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向南京地区所有将校级军官授予军衔。
  那天的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而辉煌,八一军旗高高悬挂在主席台上。等待授衔的军官们身穿崭新的军礼服,一个个神采飞扬,满脸幸福快乐。庄心一被授予上校军衔,校官的军礼服是海蓝色的,袖口、领子上绣着金丝,更显得人气宇轩昂。佩戴军衔,庄心一顿时感觉自己焕然一新,变成了另一个崭新的军人,一举一动都显得正规潇洒。
  --
  老有所为离休发挥余热
  面对家庭,铁血军人亦有温情的一面。庄心一戎马一生,家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离休后更把当好“家庭四大员”列入计划。他不仅自己加强学习,还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学习时事,被总政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被总参授予“老有所为”等奖励。
  庄心一和王瑞青1949年结婚,组成革命家庭,妻子王瑞青也是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随着两子一女的相继到来,家庭成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伴侣在人生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艰难困苦之中。每当遇到困难、思想有波动,庄心一会向妻子倾诉,王瑞青耐心地开导劝解,让他重新振奋起来。她遇到困难也是如此,他会劝慰安抚,使她开心畅怀。夫妻就是这样携手并肩,相伴到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庄心一经常调动,南京、扬州、徽州、合肥等地都曾工作过,每次调动,妻子总是二话不说,带领孩子们随他一同到新的地方,他的调动耽搁了妻子的工作升迁,失去很多发展进步至关重要的机会,但妻子却从未说过半个不字,心甘情愿为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王瑞青在部队时曾担任过军报记者编辑等,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到地方后担任《南京日报》编委,南京市委财贸部处长等职;此后随庄心一调任镇江、扬州等地,曾担任过合肥市教育局长、党校党委书记等;后调往南京市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副厅级)等职务,并多次获得各种奖励。
  庄心一的三个孩子都曾参军入伍。长子庄大军因糖尿病双目失明,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困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共写作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七八部小说和散文集。二儿子庄小军从部队转业后进入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工作,最后在市委党史办领导岗位上退休。他也是江苏省、南京市作协会员,共编辑出版了一千多万字的历史文化着作。女儿庄薇薇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先后发表上百篇诗歌散文;后在日本任日中交流株式会社总经理、旅行社社长,为中日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孙子庄沁沁留学英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英国名校任博士后研究员;外孙女丁铃子在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从事大学教学研究工作。
  --
  调往南京军事院校 解决村民吃水难题
  1979年9月,庄心一由合肥调往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前身),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第二年,王瑞青和长子庄大军、次子庄小军陆续调到南京,家庭再次团聚,此后一直生活在南京,没有分开过。
  学校干部工作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的干部情况,二是学员的选调和输送。庄心一做干部工作非常有耐心、细致周到,既坚持办事原则,又要让学校的领导和各部门满意。有一次校长看中一名同志,想调到校办当秘书,安排干部部进行了解。庄心一经过详细调查,发现这名同志身上有很多不符合当秘书的地方,这些缺点对一般工作来说可以原谅,可给校长当秘书绝对不行。他将调查结果汇报给校长,校长对他细致的工作非常满意,尽管这位同志最终没有被调到校办,校长仍表扬了庄心一一番。
  在学校,庄心一还担负着与驻地周围老百姓军民共建及学校计划生育工作。这可是两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情,繁琐复杂。驻地附近有一个一穷二白的生产队,老百姓连肚皮都填不饱,一开始对庄心一等人相当冷淡。庄心一他们不灰心,带来学校培育的树苗,帮助生产队栽了一大片,又利用学校的自来水管道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如此一来,老乡立刻对他们刮目相看,脸上露出笑容。他们给老乡上课,教老乡读书识字,老乡们的知识水平、思想觉悟提高很多,村庄被评为南京市第一个文明村。
  干部部对计划生育工作紧抓不放,每年评比都名列前茅,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
  读书看报整理资料 时事报告做了150场
  1982年10月宣布离休那天,庄心一安排的工作计划恰好是给学员讲最后一堂人口理论课。学员们明白一个军人即将离开战斗岗位时的心情,长时间的热烈鼓掌表示了对庄心一工作的肯定和对他未来离休生活的鼓励。庄心一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宣布了离休后生活计划——争取当好“四大员”,即资料员、编外学员、宣传员、家庭服务员。
  他一贯对时事资料情有独钟,把家中的旧画报当成剪贴本,把报刊上的重要资料进行剪贴,分门别类地按照索引顺序标号,几百本大画报贴得满满当当,几十年下来盛满几大书柜。1993年6月,庄心一专门整理出版了一本时事资料手册,包含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种资料500余篇、20余万字。学院(步校于1986年6月改称陆军指挥学院)领导看后非常满意,指示宣传部门分发给全院干部、学员。此外,他还特别喜爱购买图书,尤其是军事、政治、时事以及科学技术等书籍。1990年,南京市举办的一次个人藏书选秀赛上,庄心一以4000余册的藏书量,荣获南京市个人藏书优秀奖。
  庄心一从战争时期就养成了学习习惯,每天雷打不动地学习两个小时。日积月累,他的思想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后来的工作中,学习时间也从未减少,一般都能保证每天三个小时左右,离休之后每天能达到四五个小时。他每年订阅报刊杂志至少十余种,每份报纸至少有一二十版,一遍看下来需几个小时,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他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加以宣传,让广大群众和自己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干休所附近的富贵山小学校长听说他对时事有研究,专门邀请他到校园给老师讲课。干休所组织时事爱好小组,他担任组长,还到街道讲课。离休十余年,做时事报告150场,发表文章200余篇,每场都受到大家的欢迎,听报告的有老干部、大学生、工人和市民。
  庄心一认为,他的一生中,党的恩情、革命队伍里的友情、家人间的亲情是他的护身符,这三种情陪他渡过一道道坎,走过一道道关,也激励他取得一次次成功,受到一次次奖励。
  2008年3月6日,庄心一因病救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庄大军提供资料并参考庄心一撰写的文章、《寒亭区文史资料》等。
  本期图片由庄小军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