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7 17:31
鄌郚总编

张振海丨白浪河景观--姜太公钓鱼处

  白浪河景观
  --姜太公钓鱼处
  张振海

  白狼远下雷鼓山,百里无泥沙底鲜:
  牛山脚下波更碧,岸柳州莎相如妍,
  数声黄鹂来何处,一群鹭鸶翔兰天:
  时有渔翁裹蓑衣,青丝垂钓夕阳边,
  这是清乾隆二甲进士、史部考功司主事、文学家、教育家、诗人阎循观写的一首七律《白狼河》。诗的开头两句,就表明了白浪河流淌百里,绕营丘,经雷鼓山(潍坊火车处),流入北海。它白砂如练、河水清澈、川流不息。第三四句写的是在牛山北麓远眺,有一湾池水,碧波荡漾,岸边柳树成荫,河床边分散着数个州,水草茂盛,生机盎然。第五句用了个反问句,说明柳树之上,百鸟争鸣,天上水禽翱翔,最后写了太阳偏西之时,渔翁身披蓑衣,手执鱼竿,在悠闲的垂钓。仅此八句,五十六个字,就把白浪河的远景近况,跃然纸上。既把远景一笔带过,又把近景做了细微的描述,可谓言简意赅,主次
  分明,把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真乃精辟绝伦之笔也。
  诗中所描述的这一水碧柳绿的自然景观,就是昌乐县营丘镇黎家村(阎循观的故乡)东里许的白浪河柳树湾河口。白浪河水自南向北流淌,在这里拐了个弯,形成了一个大淹子(湾),河北岸离水近两米有一二层平台,上面密植柳树,所以叫它柳树湾。据传,这里就是姜太公钓鱼的场地,试想夕阳时分,在这离水两米的柳荫之下,背有崖头做为屏障,冬天不冷,夏天有南来的溜河风不热,看着鱼儿嬉戏,听着鸟儿歌唱,是何等的惬意与舒适呢。
  大家知道,白浪河原名白狼河,传说是一位会看阴阳宅的老先生在儿子的软缠硬磨下,在昌乐县西南部,靠近临朐的打鼓山上给自己点了一处穴地,但儿孙辈命薄福浅,打开了石盖子,出现了一个深洞,一只白狼从中窜出,接着从洞中涌出一股泉水,顺着白狼的足迹流入
  了北海,形成了白狼(浪)河,传说这只白狼在黎家村东蹲了一蹲,所以形成了这个拐弯处的大淹子,黎家村也因此出了几位历史名人。
  牛山,在齐国故城-营丘村东,白浪河东岸,是由一些花岗斑岩和花岗片麻岩形成的山丘,它西岸陡立,岩石裸露,俗称红石崖,因其形如洪荒石牛,故名牛山。它与柳树湾相距两千余米,南北对应,一山一湾,白水红崖,绿荫碧波,形成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多少年来,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赞美与讴歌。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白浪河流域没有水库、塘坝等蓄水设施,山洪自百里之外的沂山余脉流出,仅在昌乐境内的流域面积就达三百多平方公里,所以,一到阴雨连绵的季节,洪水顺河道澎湃而下,到柳树湾这一拐弯处,格外湍急,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打坝。在过去科学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人们传说是一些得了道的大鳖和
  泥鳅,联合发威,把湍急的河水,堵得如同一道水墙,陡立河床,高达数米,洪水从项端倾泻而下,把河底沉积的泥沙冲走,河底岩石也在流水的冲击下,加速风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大淹子。对于这一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坊子区解家村有位老学究叫扈本荣,他在营丘八景词之三《水碧腾空》中写道:晨起望沙滩,一片波澜,乱流飞瀑古河宽,雨意末情水来急,汹涌接天。大水满河滩,掀起巨澜,洪水涌起水墙站,疑是蛟龙排空起。巍然壮观。
  这个大淹子,在阳光照射下,碧波荡漾,深不见底,水中精灵繁多,在过去那个年代里,从来没人在此下网捕鱼,但它也从来没淹死过人,据说水中的水怪,受了姜太公的点拨,只能与人和睦相处,不能在此兴风作浪。
  这个大淹子,与齐都故城东西相望,出皇城北门,顺大道向东五里,就是它的北岸,所以,想当年姜太公处理完公务,在夕阳时节,任马由纲来到这大淹子北岸,坐在柳阴下钓鱼,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大家知道,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鱼钩离水面三尺,曾下“姜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流传。但是,当年他在渭水河钓鱼,是为了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他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之后再来钓鱼,则是为了找一个清净的场所,一是为了修身养性,更主要的是借机思考国计民生,对于姜太公钓鱼的位置,诗人阎循观在诗中曾写道:尚父钓鱼处,坐迹荒模糊。现在看来,姜太公在处理完公务,来到这水碧柳绿的柳树湾钓鱼,应在情理之中。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白浪河水库的蓄水区,岸边修建了环湖景观带,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供人们游玩。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