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23 11:02
鄌郚总编

红河丨朱汉(翰)仪宾的传说

朱汉(翰)仪宾的传说
  朱翰仪宾姓高名察,朱翰高家五世祖高科之子,明万历年间被青州衡王选为仪宾,有关他本人和涉及到他的传说不少。诸如:仪宾的来历、新淦县主"借刀"除民害、万历赠石等,至今已相传四百余载。
  朱翰仪宾的来历  相传五世祖高科有三子,长子高察自幼天资聪颖,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明万历三年二十五岁的高察得入国子监深造,他进士待取,功名在握。
  就在此时,青州衡王为三女儿新淦择婿。高察一是大学士,二来未婚娶,祖籍又在青州府辖区内,自然被衡王列入人选之列。再说衡王的小女新淦,自幼生在王府,天生丽质,平日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诸事颇有独到见解。选女婿是件终身大事,她自然有自己的主张,就是身体健壮第一,相貌功名次之。
  转眼功夫选期已到,高察骑马直奔衡王府,到了中午用饭时分,他坐下环视了一周,十来个入选的人,个个都是文质彬彬、衣着华丽的白面书生,唯独自己长得又粗又黑,自己一下子就泄了气。又一想,选中是没啥希望了,反正来一回,在王府吃顿好饭也是件快事。
  吃饭的时候,那些入选的书生多是富豪子弟,他们坐在宴席前表现得斯斯文文,你谦我让,生怕有损自己的身份。对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似乎已吃腻了,只略微地品尝几口便放下手中的筷子。这可乐坏了高察,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吃菜大碗喝酒,一桌子菜几乎被他吃了个净,两坛子酒被他喝了个光,一摞饼吃了个完。惹得周围的人你嗤我笑,他却全不在乎,只顾狼吞虎咽。再说衡王和他的夫人、女儿也很快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位壮实的小伙子身上,一家人都相互赞许地点了点头。
  时过半月,报喜的快马来到朱翰街高家大门前,宣布了高察被衡王招为仪宾。原来青州知府有三个女儿,大女婿和二女婿皆因身体虚弱,面黄肌瘦,阳寿不永,相继离开了人世。如今的小女儿又到了出嫁的年龄。一家人把健壮列成了选择女婿的首要条件。这也正合了小女新淦的心愿。高察就这么潇洒地吃了一顿美美的饱饭,吃成了衡王府的乘龙快婿,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做媳妇。
  那时候,皇帝的女婿称驸马,王爷的女婿叫仪宾。高察凭自己能吃能喝做了仪宾,这件事在当时广为流传,后来竟然成了当地百姓的一句歇后语:朱翰的仪宾一一吃出来的。
  据《高氏家谱》记载及该村老人讲述:高察成了衡王仪宾之后,加上皇帝的赏赐,高家一跃成为富室,开始大兴土木。盖高大的楼门,门楣上横挂一金字大匾,门外两侧各有五花石狮子一个,高高的捧斗旗杆,上马石等。进门是宽大的影壁,中间镶有陶土烧制的浮雕麒麟,四角镶云字五彩琉璃瓦,上帽盖以红绿色琉璃瓦,长约十米,高约五米,厚约八十公分。据考证,以陶土烧制的浮雕麒麟全国极为罕见。绕过影壁是二门口,穿过二门进入正房院子,盖有一拉五间二排高台屋,整个建筑坐北朝南,院墙高大。从高家大院约一百六十米是高家花园,园内有假山、太湖石、荷花池,各种奇花异草,总占地面积约三十市亩。其他建筑有高家祠堂、刘山庙、关帝庙、内有魁星阁的菩萨庙、七星台、河东马趟子,还有营邱河南城前村一座三层楼。高家大院仿明宫布局建造,气势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新淦县主"借刀"除民害  相传新淦和高察成亲之后,尊长爱幼十分贤惠,待人宽厚且掌管有方,小两口是你亲我爱十分和谐。一天。仪宾夫妻到北寺沟察看地里庄稼苗情,远远望着一帮和尚在寺庙里做法事,每个和尚的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为其撑伞遮阳。新淦便问仪宾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帮和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气派,仪宾便把北寺庙和尚的来头向新淦一五一十地说了。
  原来明太祖洪武皇帝曾出家当过和尚。他做了皇帝后为天下的和尚拿下做头,曾下过一道圣旨,赐给每个和尚一身黄色袈裟。从那以后100多年里,有的寺庙里不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一茬比一茬横行。
  朱翰镇北方有一寺庙叫北寺,寺内近二十个和尚,依仗着皇上偏袒偏护,鱼肉乡里,强索民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每逢年节强到各庄"化缘",化什么香花钱、修缮钱、塑神钱、铺路钱、换衣钱……交迟了就到庄里胡闹,见人就连骂带打,吓得百姓一听说和尚进庄就赶紧关门锁户。和尚们不认真料理庙地,自己庙地庄稼长得不好,上坡看看谁家地里庄稼长得好,割倒就成了他们的。还让老百姓按期交纳米、面、肉、蛋,交不上的便被抓去出工干活作抵押。男的为他们种地种菜,女的抓去做丫鬟,十个姑娘进去就有八个被糟蹋、蹂躏。更有甚者,几年来竟一连逼死十条人命,有二十几户人家被逼得妻离子散、远去他乡。由于他们有开国皇帝的圣旨,地方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任其横行乡里,无人敢管。
  新淦听了和尚们的桩桩件件,心想:这帮和尚一日不除,朱翰街怎得一日安宁?
  这天,新淦在丫鬟的簇拥下出游途经北寺沟,一帮和尚正在水塘里洗澡。看见她们花枝招展地从沟旁路过。和尚竟然都赤身裸体地爬到岸上,嘴里不干不净地戏侮她们。把个新淦气得瞪着一对银杏眼发恨:"不把这帮秃驴除掉,难雪我恨!"
  新淦回到家里。收拾了行李,告别了公婆。和仪宾进京去见皇上告御状。夫妻二人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不多日便来到了京城,进宫见了万历皇帝,新淦便把北寺庙和尚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来意一五一十说了个详细。请求万岁惩治这帮无恶不作的秃驴。
  万历皇帝听了新淦的叙述,心里很是气愤,刚要发火,但又转念一想:开国始祖年轻时曾当过和尚,临终前又有遗训,天下和尚除反朝廷,杀人防火罪大恶者严惩外,其他一律网开三面,历代天子都无违训者。再说,和尚无行本是地方琐事,无关朝廷根本。于是皱了皱眉头。什么话也没说。
  新淦一看着急了,重又跪拜在地说:"万岁你可要为民做主啊!您不发话,我就跪在这里永远不回去了。"
  万历皇帝略欠了一下龙体,摆了摆手,叹口气说:"唉。出家人,罢了,罢了。"
  新淦思维敏捷,立即想到"罢"字和"耙"字同音,马上双膝跪地:"谢皇上明示"。万历皇帝哪里想到新淦会巧借"罢"字做文章?
  夫妻二人领了"圣旨",星夜启程往回赶。途经青州府,夫妻二人又回娘家见了二老爹娘,哭诉了自己的经历,并同父王约定时日,借用百号兵丁,赶往朱汉。
  这一天,正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寺庙里大摆宴席。寺中大小和尚一个个脱去袈裟都在狂喝滥吃,不一会便醉态百出。有的猜拳行令,有的在戏弄侍女,污言秽语充斥了整个寺庙。就在这时,忽听见外面马蹄声响,一队官兵冲进庙门,一声"圣旨到",寺庙中的主持、和尚大小人等一并跪于院中听旨。只见一名军官高声道:"圣上口谕,出家人犯戒违法!统统给我拿下!"
  听说官府派兵把寺院里的和尚尽数抓起来押到了北寺沟,周围村舍的乡亲都纷纷前来观看,整个北寺沟两崖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和尚一人站在一个坑里,任听军官宣读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最后一声令下,官兵们便往坑里埋土,不一会儿,和尚们被埋得只露着秃头。那军官又高声宣布"圣上"的话:"万岁口谕,出家人,耙了!"只见从北寺沟的西头四匹骡子拉着一个铁耙飞驰而来,由西到东,又由东至西。只一个来回,这些恶和尚就脑浆迸裂见阎王去了。
  祸害被除,寺庙被废,百姓拍手称快,朱翰一带的村庄燃鞭放炮三日以示庆贺。新淦县主敢于除恶扬善,扶贫济寡又宽厚待人,其威望越来越高。四百多年过去了,新淦县主"借刀"除害的故事至今还在昌乐南部流传着。
  据《朱翰高氏家谱》载:高察共有一妻四妾十二子,原配新淦县主为其生二子,她的后代不乏有中秀才、举人、进士者。高察和新淦辞世以后葬于高家祖茔,号称仪宾林,后人直叫白杨林。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