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27 15:34
鄌郚总编

房永江丨我和《青州镇村志》

  我和《青州镇村志》
  房永江
  “大家辛苦了!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让我们共同祝贺《青州镇村志》顺利出版发行!”2019年12月22日上午,市政府西附楼会议室里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市委书记韩幸福的这句话久久回响在我的耳际,不肯散去。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历时一年多遨游史海的镇村志编纂工作当中。
  2018年5月,青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青州镇村志》编纂工作。编纂《青州镇村志》是我市主动作为、先人一步的生动体现,走在了潍坊、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这次工作中,我有幸担任了《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的执行主编,深深体验到了这次镇村志编纂工作的苦与乐。
  首先,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尝试。镇、村作为国家最基本的基层单位,却鲜有志书记载这个社会肌体的基本细胞,许多在镇村一级发生的历史事件也就逐渐消弭在历史的烟云中,《青州镇村志》工作的启动,弥补了这一史志短板,它为我们留住乡愁,打造了一个值得让人回忆的载体。
  然而,万事开头难。就拿谭坊镇来说,它是由原谭坊镇和郑母镇合并而来,几千年来,它就是两个行政区,通晓和驾驭历史上两个行政区的文史资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执行主编这个位置,无疑是一块烫手山芋。
  进入工作状态以后,我首先针对面临的焦点难题开展工作。我邀请了谭北村退休干部陈凤民调查了解、搜集老谭坊镇资料,当得知已经去世的谭坊镇离休干部赵传典家中可能藏有这方面的资料后,急忙与陈凤民老师驱车去青州联系在农民画院工作的赵传典的儿子赵新国调查了解情况。高埠村老支部书记潘玉春曾是谭坊公社老农机厂厂长、谭坊镇经贸办负责人,我设法与他取得联系,请他提供老谭坊镇工业方面的资料。供销社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供销领域重要的商贸机构,为了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我千方百计找到谭坊供销社主任徐波同志提供资料,补齐了这个短板。郑母村曾经是益临县政府驻地,为了挖掘这一方面的资料,我联系黄楼街道龙塘村的高传岗同志,请他提供了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益临县时期的地契一张,丰富了益临县这段历史时期的历史资料。
  《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主要资料来源,得益于各社区、村、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是他们为镇村志提供了大量资料,使这部镇村志顺利成编。
  但是,在各村村志撰写工作中,由于村级编写人员水平不一、人手短缺、条件限制等原因,进度缓慢、问题较多。面对上级一道道催促进度的“令牌”,下面村级工作却跑成了马拉松,工作一度落后于兄弟镇街,最终依靠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才得以扭转局面走出困境。
  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关写好每一个细节,是编好镇村志的基本原则。
  《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第二章人口一节,共搜集整理出谭坊镇姓氏151个。这151个姓氏只有文字三十几行,占篇幅很少,可它是由各村村志当中一个个筛选出来的,当遇到有的村志所报姓氏不全或者比较笼统时,一律要求重报,甚至有的村经过几次重报,才得以整理出这151个姓氏资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各村志纷纷记载了这一事件,但在行文中却存在许多不规范提法,有的写作“农业承包责任制”、有的写作“农业生产责任制”等等,我对全镇114个行政村的资料逐一进行了修改,规范了行文标准。
  第十章《人物》中,谭坊镇河子头村有一位国民党少将刘殿桂,曾经担任国民党济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为了使其个人资料准确无误地入志,市编办副主任霍存华同志亲自与我联系,提供他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从名字的每一个用字入手,核实他的确切资料。
  谭坊镇是一个瓜菜大镇,郑母瓜菜市场是全镇最大的批发市场,为了拍一幅瓜菜市场的照片我前后去了十几趟。因为它是一个早市,交易高峰时间基本在凌晨3点左右,等到天亮拍出来的照片往往是人员车辆稀稀拉拉,最后我赶在早晨天刚放亮的时候拍了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入志。
  另外,我觉得,采取走出去采访调查的方法,是提高《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内在质量的关键。
  谭坊全镇有香山、灵山、粪山子、圣水埠、太平岭、高埠岭等山岭,这些山岭的海拔高度有资料可查的只有香山和灵山,第一次初稿上报以后,市编办要求所有山岭必须标注海拔高度,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我驱车挨个爬了这6座山岭,获取了有史以来6座山岭的海拔高度。各村村志,第一次安排任务的时候,要求每个村提供五至六幅照片。但由于各村编写人员缺乏摄影常识,发上来的照片多数不能用。有的村抱着任务观点随便照上几幅就上交了,还有就是大部分村都是照的大棚,如果一概照搬那就千篇一律了。后来编辑组安排专业人员补照了一部分,但当时为了赶进度正值隆冬季节,照片的观赏性不尽人意。为了不使冬季的照片、不合格的照片、雷同的照片降低镇村志的质量,我利用自己学过摄影的特长,拿出时间补照了将近一半的照片。为此,我也走遍了谭坊镇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其中,在东石村,我发现东石村村东濒临康河的住户很有特色,一家家的住户门前都有一座小桥,沿河而居,溪流潺潺,极有江南水乡风韵,我立即拍下来收入了该村村志。在薛家村,我转了好几遍,没有发现可以拍照的景物,后来转到村东,发现在一座废弃的老屋后面一处砖瓦新居拔地而起,新旧对比非常强烈,我忽然想到,这座老土屋恐怕很快就难觅踪迹了,这不就是新农村建设中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吗?我于是果断地举起了相机,取名旧貌新颜,收入村志。香山,是谭坊镇知名度最高的山,拍一张香山的照片搬上镇村志,很有必要。但是,使用一般手法拍出来的香山照片,往往平淡无奇,难以表现香山屹立于平原之上的雄伟英姿。怎样才能使拍出来的照片表现出香山的雄姿呢?我最后通过采取截图的原理,只照了香山的一部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一天下午,我爬太平岭时,发现东山工业园的远景很壮观,于是萌生了照一幅东山工业园照片入志的想法,但是,拍了几次,由于场景太大太远,效果都不理想,最后,我采用以点代面的办法,照了工业园的一角,效果不错。南魏村、大兴刘村等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先进村,为了表现他们那个时代的风采,我利用资料图片再现了那个时代他们踊跃交公粮的场景。还有的村,我邀约了市内著名摄影作者提供了图片,其中原《潍坊日报》摄影部主任冀全文提供了西郑村二十世纪70年代妇女们上烟炉劳动场景的照片等,十分珍贵。我还提供了自己积累多年的部分老照片,例如学习大寨的工分榜、西郑村使用脱粒机在场院打麦子的场景等。
  自古以来,苦与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编写《青州镇村志·谭坊镇卷》工作中,我虽然吃了一点苦,受了一点累,但看到今天《青州镇村志》出版发行,苦立刻变成了乐,就像一个母亲看到了呱呱坠地的婴儿降生,一个工人看到自己亲手打造的产品出厂,尝到了一个劳动者才能体会到的获得感、幸福感。我可以肯定,当天所有参会人员都是这么想的。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22-02-18 07:53
鄌郚总编
好文章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