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31 23:38
鄌郚总编

李瑞之青丘国考精华

  李瑞之青丘国考精华
  要想搞懂青邱国所在,先得从少昊说起。
  少昊,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朱宣氏,又名玄嚣,母亲为嫘祖,是黄帝长子,早期东夷族首领。
  据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穷桑)登帝位,都曲阜”。
  曲阜即今山东省曲阜市。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穷桑者,西海之滨”。
  “西海”,是一个古代的政治地理概念,并非实指。有人认为,西海滨即渤海西部的海滨,乃鲁北平原和鲁西北平原东部这片区域。
  《孟子?离娄》曾言,“逄蒙学射于弈”。
  此“弈”乃代夏摄政的后羿,而后羿的“集团军司令”逄蒙,实为后羿一方诸侯,必然有其自己的部落领地。
  后羿是东夷部落“总长”,其部落必然居于土地最为肥沃的、青州至寿光之间地带;而后羿养子,即后来篡夏的寒浞,活动在寿光以东,寒亭一带。那么逄蒙部族就可能活动在寿光以北、以西地带了。
  但是据传逄蒙墓在今昌乐县境内,在临朐县盘阳东北方向约40华里。
  不过,这也不足为怪。据地名的传承,可以猜测,最古的逄国氏族领地及其早期的都邑,有可能在今丰城村一带。今寿光市丰城村周边及其以北,可能就是逄蒙逄氏部族的领地。
  这正与《初学记》二十四徐注的“穷桑在鲁北”相符。逄蒙和后羿同为鸟夷,是少昊凤族之后。
  另外《竹书纪年义征》也有记载,“尧使羿缴大风于青邱之泽,青邱山与国皆在东方……”;以《山海经》为蓝本的《淮南子?本经训》也有记,“缴大风于青邱之泽”。
  二者都是说,尧帝命令羿在青邱的水泽地区射杀了“大风”。
  大风,相传为一种大猛禽,飞时伴有能毁坏建筑物的狂风。
  所以依据《初学记》二十四徐注的“穷桑在鲁北”,《竹书纪年义征》的“尧使羿缴大风于青邱之泽,青邱山与国皆在东方……”,以及《淮南子?本经训》的“缴大风于青邱之泽”,这青邱之泽,也就是穷桑之地,就在逄蒙逄氏领地。
  古代渤海以南有广袤的盐碱地,不利于植被生长,古代桑是重要树种,用桑养蚕织布。但是“穷桑之地”,却能够制盐,在古代制盐业是很重要的产业。所以,尽管此地“穷桑”,却要由黄帝长子少昊来管理。
  后来,因为少昊登上帝位,定都曲阜,穷桑的地域概念,就扩大化了。
  而青邱,即青丘,当在今青州寿光一带,也就是古营丘的所在地。《山海经》之《海外东经》对青丘国也有描述,但是,其位置实在难以令人琢磨,也就造成了后人对青丘国定位的飘忽不定。
  不过《海外东经》还有一句,“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山海经》所记汤谷有两处,一处在《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另一处,在《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很明显,两处“汤谷”,实非一地。“英水”所注汤谷在“国内”西部,发源于“天山”。那么,“十日所浴”汤谷在哪儿呢?
  按《海外东经》,“大人国”出则乘船,又在东南角,所以应该是长江口南北一带水乡泽国,肝榆国应该是今江苏省赣榆区一带或者周边,“君子国”应该是舜地。
  图片
  青丘国位于“君子国”与“汤谷”之间。
  “汤谷”,是“十日所浴”之地,即上文所言之“穷桑”。
  按《山海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列子?汤问》:“ 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大壑”,就是古渤海湾东端,也应该就是“汤谷”。
  《山海经》中“大壑”与“汤谷”的称谓,告诉了我们一个历史事实,在上古时代,有一段时间之内,渤海应该没有现在的规模。
  晋代道教大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之《地真卷十八》中曰,“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上古鬼神崇拜,以黄、老学说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代代相传,其思想内容等具有相对的恒定性。
  这里的青丘,是指青丘国。依据葛洪此说,紫府就在青丘国地界之内,或在青丘国东侧。
  按道教家言,紫府,为东华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相传,秦汉时,海中有三岛十洲,上岛三洲为蓬莱、方丈和瀛洲,中岛三洲为美蓉、阆苑和瑶池,下岛三洲为赤城、玄关和桃源。三岛九洲作鼎峙状,中间是紫府洲,为东华帝君别理统传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的地方。
  由此可见,青丘国之地,应该在今山东省北部,其范围东到大海。
  而风山,不是个小的山峰,应该是个大的地理概念。它就是逄山,古也称逢山。上文说过,“大风”,应该就是“大丰”,即“逄”,“逄”又通“逢”,是“山之统领”,是山脉的概念,是指今仁河、淄河一线以东,弥河主河道以西的所有山脉,因属于古逄国而得名。
  这样一来,青丘国国都,就指向了古营丘,即今青州市苏埠屯至寿光市呙松台一带。
  苏埠屯发现了国内罕见的大型商代古墓,其形制与安阳侯家庄商王陵区的“亚”字形大墓相同,足以说明古代这一侯国的规模和地位。在古代,诸侯国的城池是可以沿袭的,这也就印证了青丘国都在此地一带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青邱国”之名上加以印证。
  虽然“青邱国”之“青”与“青州”之“青”相同,但是,不能说“青邱国”与“青州”的得名原因就相同。
  “青州”乃因地处东方,又因为它从大禹的国都所在地安邑(今山西夏县)看起来,正处于太阳升起的方位,而被称为“生丹之州”。而古“青”字就是“生丹”的组合,所以,太阳升起的那个方位的州,自然就应该是“青州”了。
  而“青邱国”也不能因为“地处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而得名。不止全国,就单单山东省境内而言,位于东方的“丘”地,就数不胜数。所以,“青邱国”之“青邱”的得名,必定另有原委。
  说到这里,我们得回顾一下上文提到的“穷桑”的由来。
  上文已经论证过,古“穷桑”实乃因为地处古渤海以南,其地多盐碱,可煮盐,但却不利于桑科等乔木以及大多数植被的生长,而得名“穷桑”之地。而“穷桑”往南的丘地却植被丰茂,其色必然为青,这便与“穷桑”之地的白色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古人才以“青邱”来命名这一国度。
  综合以上所述,古青邱国,即青丘,在今青州、寿光一带无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