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03 18:39
鄌郚总编

张炳春丨朝颜散文《匾事》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评作家朝颜散文《匾事》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引起的讨论
  张炳春\文
  2021年7月27日中国作家网发布的2021年08期《人民文学》杂志目录,江西瑞金籍作家朝颜的作品《匾事》列入散文栏目。随后,8月12日人民文学微信公众号将发表在这期《人民文学》杂志的散文《匾事》公布,当晚子夜,有一位会昌作家率先及时将人民文学微信公众号里推送的该文节选链接转发到“会昌作协会员群”,激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和深沉的思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散文《匾事》写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匾额习俗》及其传承人相关的人和事。这期《人民文学》杂志卷首语这样说道:“精湛手艺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最集中体现,对手艺文化的极致探求,在散文《匾事》中有着笔触细腻的写照,痴迷志业、倾心致力于传承与新创的中国手艺人,是可敬的劳动英雄。”这位“中国手艺人”萧天长是会昌人,匾额和匾事也是会昌的。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读后点赞“其物其人其事其文,深沉厚重”。接着,会昌县作协主席发出感慨和推介:“瑞金才女朝颜,佳作迭出,构架大气,娓娓道来,颂会昌之非遗,文笔诗心,赞会昌文化之精粹,尽释乡土文化之情怀!真诚希望各位文友认真拜读!”此时,激起了群内“作家”的热烈讨论。尽管人民文学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匾事》不是原文全文,仅节选了前7节,仍然让群里的会昌读者从中感觉到震撼,毕竟写的都是会昌的人和事,而且在国家一级专业文学刊物发表。
  为此,有人或明或暗发出感慨和议论:“仰高而止,望而却步!”“肖天长都是我们会昌人,怎么让瑞金人写了。(我们)就不知道抢在她之前写个大篇么?”……还有人说:“能刊登在国家级大刊物的文学作品,没有两把刷子,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孤芳自赏,故步自封。一切都是扯蛋。”?“非遗的事,我做了不少,就是无法突破,我做了几十年的学问,依然无法突破瓶颈,是我自己交流不够,孤单只影而已……”凡此种种观点,一是佩服和欣赏作者朝颜的深厚功力和敏锐视角,二是体现出超乎平常的压力,甚至有人萌生了被“掴脸”的感觉。当然,也不乏挑刺现象……
  群里有作家不失俏皮地说:“文章写得那么好,而且人又那么漂亮,更重要的写的是会昌的文化人物,说明会昌从前有文化,现在文脉在传承,当然值得学习。”转发该文链接的作家是作者朝颜的师范同学,他在群里认认真真评论说:“她文笔清新,视觉细腻。读《匾事》一文,我被文中一幕幕强大而又高像素的画面感震撼了。她总能把一幕幕场景中,如加注‘水印’一般,给予最恰当的注释,这种注释,来自于人生、来自于历史、来自于人文风情,恰如其份,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她还在一张张画面的背景里,加入了人生,加入了思考,使得文章血肉丰腴,曼妙灵动。”
  是的,正如群内作家所说:(朝颜的作品)视觉向下,聚焦细处,然后将最真实的生活、最底层生活、最卑微的人生,作一透视,予社会以思考,予人民所深悟,予历史作纪录。无论取材,还是视觉,都值得我们会昌的文友们学习借鉴。
  “用作品说话”,这是文艺界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的,对待他人写自己身边人和事的优秀作品,欣赏佩服也好,挑刺不服也罢,重点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在“风好正是扬帆时”,自己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用作品说话!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学课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