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12 18:39
鄌郚总编

散文集《踏石留印》序

  散文集《踏石留印》序
  刘天鹏

  我与王立庆是文友,同住在一个县城。十年前,我读了王立庆先生的诗集《曾经沧海》,知道了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后来便有了一次次的交往和交谈。然而真正熟悉王立庆先生,是五年前我写了一部《汶阳作者素描》的小册子,收录了我家乡汶河岸边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几十个人物的事迹,其中就有王立庆先生。后来我又出版了《良师益友谭》一书,对王立庆先生的作品以及创作之路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因而也就清楚了王立庆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创作之路。2011年,王立庆先生的首部散文集《岁月有痕》面世,再一次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刻了解他的机会。这次王立庆先生要出版新作品散文集《踏石留印》,嘱我说几句话,我没有理由拒绝,便欣然慨允。
  坦诚地说,王立庆先生的散文除了文笔的流畅之外,最主要的是把握了散文的写作要点,突出了“我”这条主线,用他多年来练就的笔力,让一篇篇散文达到了神形兼备,意境深远,境界超然,声情并茂的文学效果。可以这么说,王立庆先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游刃有余,字里行间跳跃着流动的情感音符。他的人生阅历丰富,生活底蕴厚重而扎实。他用一片深情热吻着家乡那方古老的土地,用情感追朔着曾流经他脑海的那些渐渐远行的美好故事。他用独到的视角,深刻挖掘已经悄然逝去的亦或是正在发生的,包括亲朋好友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人生轨迹,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读了一篇篇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散文,不禁拍案叫好:妙!实在是妙!
  《踏石留印》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人生轨迹,展示了作者生活的多个层面。岁月有痕,踏石留印,人生无悔。作者用心记录生活,用笔墨描绘人生,用文字寄托情怀,用真情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文秘专业出身为作者从事文字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作者作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学,在工作忙碌之余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学田地。凭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业余时间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故事等各种体裁的文章,且小有成就。他在昌乐文学队伍里,最早是以一个诗歌作者来面对读者的。他多年前就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诗歌,2006年将自己多年的诗歌汇集成册,出版了个人诗集《曾经沧海》,可谓是一部诗集,名声鹊起。
  2007年3月,王立庆先生在博客网开通个人博客,以后在网易、新浪、搜狐又相继开通博客,写作各类体裁文章700余篇,其中网易博客访问量甚高,总访问量过百万人次,粉丝成群,颇有人缘。观其博客写作,以散文、随笔为主,诗歌、小说故事次之,诗歌创作亦不可小觑,其诗作《蜕变》2009年曾获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诗歌《寻找故乡》等五首入选《白浪河诗刊》,诗歌《白景琦》等八首入选《文学家》创刊号,并参与主编工作。散文创作日臻成熟,散文《秋天的辣椒熟了》等五篇入选《文学家》第二期,散文《五月端午看闺女》、《老婆为我做棉衣》、《吃出一个春天来》陆续在《潍坊日报》发表。散文《楼顶上的小柳树》获2011年昌乐县文学作品大奖赛一等奖,2011年出版个人第一部散文集《岁月有痕》,在《文学家》、《长安文学》、《未央文学》、《弥水》等纯文学刊物发表散文二十余篇。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读王立庆先生的作品,能深深感悟到这一点。这本散文集可分为以下几类:偶尔吃货、人生感悟、实时热评、生活走笔、小说故事、青春印记、雅俗共赏、唇枪舌剑、家事乡情、杂七杂八。从其分类看就大体了解其写作内容之庞杂,生活处处皆文章,信手拈来,点缀成文,可见其文笔之老辣。
  王立庆先生身在教育,情系教育,热爱着本职岗位,依据其工作性质写出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近几年来,他以富有力度和文采的散文、杂文为载体激浊扬清,抨击形形色色的社会不正之风。其督学札记以其教育督导实践,有指导性地针砭教育时弊,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湖南卫视,求求你别拿高考状元说事好不好》、《人都是讲道理的》、《诚实的孩子跟大熊猫一样稀罕》、《一张学生问卷的思考》、《体罚学生的老师比恶魔更可怕》等文章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带来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评,一篇篇文章恰如“匕首”,又似“投枪”,上至大政方针,下到课堂教学细节,引经据典,切中时弊。既有高度赞扬,也有愤愤不平;既有娓娓诉说,也有激昂陈词。这些短小精悍的短文,画出了教育发展的历史的轨迹,道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声,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文学家,作者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为背景,写出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其散文《二婶跟她的五个儿子》、《村里的那些人和事》、《乡里乡亲》等,以其亲身经历抒写了对农村生活的炽热之情和对农村生活的怀恋。
  作者的一些回忆性散文,以其特有的朴实文风,记述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散文《难忘那年的腊月28赶集》、《游学记》、《青春印记》、《燕舞岭上》、《自由生长的青春》、《高考预选——不能不说的痛》等文章,真实地记录了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以其固有的语言魅力和叙事风格征服了无数同龄人。
  相比起散文写作,我更看好王立庆先生的杂文创作。他以鲁迅、柏杨为榜样,吸取了大家之精华,海阔天空、汪洋恣肆,抨击时弊、劝诫世人,可见其高中、大学语文学习的扎实功底。特别是那几篇与其老杨同学论战的杂文,同学二人,旗鼓相当,棋逢对手,你来我往,文笔犀利,旁征博引,酣畅淋漓,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实乃杂文中的上乘之作。
  如果说作者散文集《岁月有痕》的早期作品大多是习作,不乏稚气和稚嫩,那么纵观《踏石留印》中近期作品的形成已经更加趋向成熟,更加接近对人的精神思想层面的深层开掘,更多的是展示一种独特的自我的生命体验与人生追问,揭示人生的价值、价值取向与意义。其大部分散文是通过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传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心境。他说“人要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眼中!”他还说“他人看我为尘埃,我就亲近小草,他人踩我在脚底,我还可以随风奔跑。”我想,这是作者不惑之年以后经过人生历练所作出的沉重思考。是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也是他的一种人生境界。这种人生态度,人生悟性,人生境界真的是难能可贵。
  当然,作为博客文集,作者的部分散文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也不乏个别文字的粗粝,但是瑕不掩瑜。文学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文章太写实了就会破坏散文的艺术性,希望作者在今后写作中高度提炼生活,注重散文的艺术美,写出更多高水平的散文。
  在王立庆先生散文集《踏石留印》付梓之前,聊赘数语,是为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