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13 10:09
鄌郚总编

你到人家的地盘上抢版面去了,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你到人家的地盘上抢版面去了,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作者 | 鞠志杰
  一般来说,地市级报纸副刊是很少用外地作者稿件的,偶尔用几篇,多为补缺。
  原因很简单:你不是本报的订阅用户,你不会为宣传本报扩大本报影响作出多大贡献的。
  如此说来,外地作者发稿难度自然加大。但是,如果遵行正确投稿之道,避免一些低级错误,还是有机会的。
  下面就分享一下给外地报纸副刊投稿的注意事项。
  一、敲门砖成色要高
  初次给外地报纸副刊投稿,一定要投最好的稿件,争取给编辑留下好印象。
  小编的邮箱自公布后,每天都会收到数十篇全国各地作者的投稿,其中不乏一些名家。
  但有的稿件质量却很一般,与名家的名头有点不相符,甚至从文中描写的事物上来看,可认定为多年前的旧作。
  这种试探的心理要不得。
  的确,很多作者都有这样的心理,看到一个新邮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随便找了一篇稿子投了过去,想检验一下这个邮箱是否有效。顺便撩一下编辑,看看编辑对自己感不感冒。
  发现没有退信提示,便把邮箱加入通讯录,准备下次再投。
  这一随便试试,却丢了最初的印象分。
  报纸无论大小,选稿标准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因为报纸级别低就选一些质量差的稿件。
  很多地市级报纸副刊上的文章也能被《读者》《青年文摘》等选刊选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而,作为一个写作者,你不能轻视任何一家报刊。
  你轻视了它,它也会轻视你。
  二、地域特色不要太浓厚
  给外地报纸副刊投稿,稿件的地域特色不要太浓厚。
  比如,所要投的报纸在北方,稿件写的却全是南方的事物,这就会造成阅读的违和感。
  小编就收到好多封这样的稿件,作者非常细致地描写当地的景物、事物,甚至连村一级的地名也在文中有所体现。
  这类文章最适合当地的报刊了,特别出色的可以投到全国性的报刊上,而不宜往外地投。
  因为你的作品离外地读者的生活太远了,很难与读者产生共鸣。
  所以,创作时在选材上一定要大众化。
  小编过去曾提示过:建议多写一些有思想深度的随笔或者幽默有趣的杂谈小品,这类稿件最有市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需求量大,而且,放在哪个地方的报纸上都适合,不会体现出地域上的差异来。
  不信,你看看那些高产写手,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三、投稿频次不要过密
  即使你非常能写,也不要频繁轰炸一家报纸,一定要有个度。
  就算编辑非常稀饭你,也不能老是上你一个人的稿子。除非你的作品能达到开专栏的水平。
  有几位作者,几乎每天都会投来稿件,而且一次好几篇,这样倒是容易让编辑记住,但是,却让编辑害怕。
  你那么多存稿都没有发表,说明稿件质量上不过关。
  你一次投很多篇稿件过来,也太急功近利了,稿件可能有水分。
  果然,小编挑选关键词句上网搜索,发现竟然是摘编组合的。
  连百分之三十的原创都没有,无异于抄袭!
  这样的作者小编自然是记住了,但是,基本上不会考虑用他的稿子。
  注意:
  每次给一家报纸投稿只投一篇,投稿间隔至少一个星期。
  不要把多篇稿件贴在一封邮件中,哪怕是三百字的小品。
  这样,编辑会觉得你很认真专一。
  四、尊重编辑的要求
  每个编辑的工作习惯都不相同。
  比如,小编就不喜欢附件投稿。因为这样无形中多了一道程序,需要把附件先下载,然后打开阅读。
  如果稿件在正文中,直接阅读,觉得可用便复制粘贴到采编平台上了,非常省事。
  可是,很多作者明显没有仔细阅读小编的征稿启事,还在用附件投稿,有一位作者的一封邮件里竟然有16个附件!
  投稿从来都不是以多取胜的!
  有的作者则想得很周全,邮件既贴了正文,也存了附件。自己虽然费点事,但方便了编辑。
  你为编辑多考虑一点,编辑可能就多考虑你一点。
  小编要求稿件勿超过1500字,可有的作者却给小编投来三四万字的中篇小说……
  一看这就是海投的,根本没看投稿要求。
  五、不要一稿多投
  很多报刊都要求稿件标题处标注【专投XXXX】字样,就是为了防止一稿多投。
  也许你会问了:一个地方报纸,影响力也不大,我这篇稿件在某地发表了,你们再发一次别人也看不见。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千万不要低估读者的阅读面和鉴赏力。尤其是在电子阅读盛行的当下,很多文章都在网上手机上流传,本报用了二手稿,就如同啃了人家吃剩下的馒头,会被读者瞧不起的。
  因而,每一家报刊在选稿上都要求原创首发一点也不过分。
  而且,在稿件明显供大于求的情况之下,报刊的选稿余地很大,作出如此规定,也利于培养稳定的作者群。
  六、回避应景文章
  所谓应景文章,就是跟着节气时令写作。比如,母亲节来了写母爱如水,父亲节来了写父爱如山,夏天来了写花开,秋天来了写落叶……
  这类文章不是不可以写,但因为题材重复,往往很难出新。
  特别是,一块版面上不可能发表太多同质化的文章,即使上一两篇应景的,也首先要照顾本地作者,如此一来,外地作者的投稿基本上就被废掉。
  因马上要来到高考,这几天小编的邮箱里一下子塞进来很多关于高考回忆的文章。
  有一些是已经发表过改头换面又投来的,有一些则是写了很久,年年投年年不中的。
  这种创作态度不太端正。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
  一点小感悟翻来覆去地写不厌其烦地投,已经不能称之为艺术创作了。
  那些久投不中的稿件,如果没有修改的价值,就自己动手把它删除吧。
  然后另起炉灶,去写更新鲜更有活力的作品。
  总之,给外地报纸投稿首先要认真阅读约稿函,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投稿。
  其次要把好稿件投过去。
  你是到人家的地盘上抢版面去了,你只有比当地作者写得更好,才有机会。
  作者
  鞠志杰  报纸编辑。作品多次被《中国剪报》《晚报文萃》《青年博览》《意林》《青年文摘》《读者》《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写手公众号驻站写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