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17 12:56
鄌郚总编

东夷诗坛(第七十四期)张金祥专辑

  东夷诗坛(第七十四期)张金祥专辑
  卷首语
  董海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青州作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正紧跟国之步伐,走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路上。
  众所周知,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之一。古往今来 ,更是有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妙句被口传心授,广为流传。而这些文界奇珍、诗坛瑰宝,无不是诗人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以及可贵的真性情的集中展现。
  我辈后学,愿法圣贤,秉先人之正气,创办《东夷诗坛》,旨在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与天下诗杰共同开辟一方寄语诗心的乐土,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搭建一个优良的诗词学习交流平台。
  在此,我谨代表《东夷诗坛》编辑部所有老师向您邀请:愿您与我携手并进,为创造一个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诗坛圣国而共同努力!
  -
  张金祥谈格律诗和写作技巧
  格律诗,它的音韵回环流转,声调交替抑扬,句式骈散变幻,词语精炼含蓄,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
  我们现在从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平仄、押韵、对仗),到格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四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对平仄的要求非常严格。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学习格律诗写作的基础,也往往是学习格律诗写作最难跨越的障碍。学标准句式,先要懂得诗句的音节。格律诗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节奏,是通过诗句中音节的平仄上下交递、左右回环体现出来的。
  1、平仄格式
  我们先探讨一下那么多的平仄格式是怎么来的。平仄刚一接触觉得很难。实际上也不难,就两个字,一个”平”一个”仄”,在诗句中两两交替:仄仄平平仄,这个并不难,很好理解。根据你自己写诗的需要可以是平起或仄起,根据首句押韵不押韵的要求可以是平收或仄收。这样就有四格式: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诗从字数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则相应分为五律、七律。两种格式对应四种平仄关系,就成为八种平仄格式。再加上绝句的八种平仄格式就是十六种平仄格式。这个只要大家知道就行。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知道了首句的平仄关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诗平仄“相对“相黏”的原则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格式。
  首句的平起或仄起,押韵不押韵是根据自己写诗的需求而定的。一般绝句首句不押韵的多,律诗首句押韵的多。律诗首句不押韵的一般是首句要对仗的。
  张金祥先生近照
  2、格律诗的平仄声律四大原则
  (1)句内平仄相间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具体要就是“句内平仄相间”。
  格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七言句前四个字,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2/1或1/2即五六字与第七字的平仄相间或五字与六七字的平仄相间。五言的律句可以看成七言截掉前两个字。
  根据句内平仄相间的规则,可以得出七言的四个标准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读起来是不是很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汉语的美妙就在这里面。
  七言截掉前前两个字,就变成了五言的四个标准律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联内平仄相对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每联里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律诗中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实际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
  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3)联间平仄相粘
  律诗中相邻的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应用中,七言只须这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须二、四字平仄相同。
  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诗的一大忌。
  (4)脚分明
  脚,就是指律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脚字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字叫白脚。脚分明,就是韵脚与白脚的平仄相反。由于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所以,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而白脚都是仄声。韵脚和白脚平仄相同,叫踩脚,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张金祥先生近照
  3、四声与平仄
  四声,是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声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现在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
  汉语拼音中音调的四声,一,二,三,四声,举例:(xi)西、习、喜、系。对应的平仄呢,”西”一声为阴平,”习”二声为阳平。”喜 系”三声和四声都是仄声。这种区分很容易吧?大家可以随便说几个字自己确认强化一下。这样,所有的汉字根据这四声调都可以划入平音和仄音。这是现在的普通话。
  而古时候的平仄划分和普通话是有区别的。这里也简单说一下,帮助大家入门。 古时候的四声为“平,上,入,去”。而在平仄规律中,平还是平,上、入、去统统划入仄声。平声呢,还是对应普通话的一二声,“西,习”的音调,和现在是一样的。“上”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喜”的音调,“去”就是第四声“系”的音调。那么“入”声字去哪儿了呢?
  下面说一下入声字去了哪里?
  入派三声:
  古韵中汉字发音的四声“平、上、去、入”。到了元代,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对应我们今天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
  而入声字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因为阴平、阳平都是平,实际上就是入声字都分化进入了平、上、去三声里面,这就叫“入派三声”。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新韵中(普通话押韵)中四个音调中都有入声字的存在。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了,“一,二,三,四”声中都有入声字。这个也就是平仄的难点所在了,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如果发现该发仄音的时候确是现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这个字古时候的发音,是不是属于入声字。
  我们现在是新旧韵双规并列,写诗时新旧韵都行,但是不能混押。现在的新韵就是《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两种韵本。旧韵就是《平水韵》。
  说到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平水韵。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4、拗救
  拗’是不顺的意思。‘救’是补救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格律诗的正格,他的平声字和仄声字,字数是差不多的,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28字的格式里,有14个仄声字,14个平声字。平仄相当,使列式整齐划一,使音韵和谐统一。但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只按正格写,就会舍弃大量的好词好句。为了照顾意境,写出更多优美的诗句来,我们就要有所取舍的改变正格中某些部位的平仄排列,故而产生了‘拗’,为了不至被‘拗’破坏整体的和谐,我们就要用到‘救’。也就是说,为了让诗句格律更顺畅、更严谨,如果某处存在了‘拗’,那么可以在邻近,或相对应的地方施行‘救’,两者连起来,称为拗救。
  拗,一般分为‘大拗’‘小拗’两种。‘大拗’多出现在偶数位(孤平拗救除外)。 ‘小拗’多出现在除尾字外的奇数位。一般来说, ‘大拗’必须‘救’,‘小拗’可以不‘救’。关于格律诗的小拗:
  我们以前经常听到过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律诗口诀。我们通过写作实践总结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在不出现大拗、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前提下,可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律诗口诀。那么这里所指的‘一三五不论’,其实就是指可以不救的小拗。
  我们先分析大拗,大拗有三种救,分别是:1、句内自救2、孤平拗救3、邻句相救
  (1)句内自救
  本拗救句式存在于五言诗四个基本中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可以变化为(平平仄平仄),延伸到七言是(中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即,将五言的第四字和第三字的位置互换。延伸到七言是将第六字和第五字的位置互换。这个拗救句式叫‘句内拗救’。
  因这个大拗句式古人使用的频率很高,王力先生将此拗句定义为‘准律句’。准律句的意思是这个拗句和正格一样有效,四个基本句式加一个准律句,成了五个句式。
  此大拗句式多见于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七句。
  (2)孤平拗救
  本拗救句式存在于五言诗四个基本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这个句式的第一字如用了仄声字就造成孤平了。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必须救,可以用第三字的仄声字改为平声。变化为(仄平平仄平),延伸到七言是(中仄仄平平仄平)这个句式。即,将五言第一字和第三字的位置互换。延伸到七言是将第三字和第五字的位置互换。这个拗救句式叫‘孤平拗救’。
  关于邻句相救,由于我们现在群内诗词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提倡邻句拗救,所以这个我们先不讲。(未完待续)
  -
  东夷诗坛领导班子
  东夷诗坛总社社长:魏在光
  常务副社长:杨忠明 董海梅 张金祥 高贵荣 高曙光 徐一波
  副社长:翟长立 崔安正 郑云生 王丽 沈志海 杨凤臣 张广仁 王子秀
  秘书长:杨忠明
  副秘书长:郑云生 王子秀 吴玉堂
  -
  开发区分社
  名誉社长:王建文
  顾问:杨春山 冯传禄
  社长:高曙光
  副社长:翟长立 崔安正 周全美 赵 海
  理事:吴玉堂 张永成 刘万庆 王洪亮 勾海燕 王晓文 周锋杉
  -
  杏花村创作基地
  主任:杨凤臣
  副主任:王子秀
  -
  桃花村创作基地
  名誉主任:张益民
  主任:张广仁
  副主任:张远 林西东 刘振平
  -
  昌乐分社
  顾问:杜介勋 单宝华 赵 峰
  社长:徐一波
  副社长:刘文安 刘太胜 刘文涛
  秘书长:刘冰
  副秘书长:刘爱萍 刘延平 李红梅
  主 编:刘文安
  -
  《东夷诗坛》编委会
  总顾问:闫金亮
  业务顾问:张国贤 韩会勇 王蓉 张景孔 刘继孔 张允宾 杨奎伦 王克功
  艺术顾问:孙经营 陈铸 马忠辉 王延林 韩其源 解荣德 张诗杰 盛伟兴
  特邀顾问:闫加友 陈洪彪 徐建成 王建明 李大芝 王春山
  文学顾问:梅山 翟景文 冯伟山 郑武文 高传广
  终审:魏在光
  总编:张金祥
  副总编:杨忠明 董海梅 高曙光 杨凤臣 郭忠亮 刘世交 徐一波
  编委:魏在光 张金祥 杨忠明 董海梅 高曙光 张玉民 崔安正 张广仁 翟长立 徐一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