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22 17:07
鄌郚总编

用写作点燃另一种生活

  用写作点燃另一种生活
  ——《闲坐高处》分享会上的发言
  文|孙亚玲
  各位老师、文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焕军兄,大家都叫焕军兄,我也叫焕军兄吧,能邀请我来参加这么一个高规格的作品分享会,再次祝贺他的三胞胎《闲坐高处》散文集出版。
  在秋雨多多的日子里,也正是读书的好时间,焕军兄的这套书,赠给我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以前只是粗略的读过,这几天集中地细细品读了全书。在读他作品的时候,有一阵又疯又癫,一个人在在书桌前开怀大笑,有时候却默默流泪,为他书中的人物黯然神伤。
  在读他第一本《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的时候,王宗仁老师序的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他说的“读别人的散文作品时,我有个很难改变的阅读习惯:不管多少篇稿子,我总要翻到写父母文字的那些文字先读起来,我铁信,凡是写作者,几乎没有不写父母的……”从这些文字中,我想到了焕军兄在一次散文学会的工作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焕军兄把我拉到一旁,悄悄给我说:“亚玲,你送给我的两本散文集我都看了,但是我看你有写爷爷奶奶的,邻居的,哥嫂的,同学朋友的,但是你为啥没有写父母的文章呢?”从焕军兄的提醒中,我突然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只有像焕军兄这样对文字敬畏和对父母热爱的作家,才能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学到自己作品的短版,再和更多的作者去交流去沟通,来共同学习。感谢焕军兄给我的建议。我想了想,写作多年来,还真的没有给父母写过只言片语的文字,从焕军兄的言语中,我听到了他对父母博大的爱和永也用不完的情。虽然父母的爱是最平常的,有时可能是打或者骂,要不是就是给你钱,让你买东西吃,把你打完了再给你一个糖哄哄,也没有啥特殊的嘛,但他提醒了以后,我后来真的想了想,其实父母还真的不光是打你骂你给你糖吃,给你买衣服穿的,那种最平常的打骂,却才是最真实无私的爱。
  在读焕军兄的《闲坐高处》集子中,我读了他全部写关于父母的文章。从他给父母写的几篇文中,读到了他对父母的爱,不仅仅是在文字里,更是融进了日子的点点滴滴中。在《半斤粮票》这篇文章中他写到:饭后,父亲什么都没有说,打着伞赶往火车站坐火车回华县,望着他略驼的后背以及被雨水浸湿的衣角和裤腿,心里一阵酸楚。这段话,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父亲的伟大,都能引起思考,都能联想到自己父亲的背影,这就成功了,就达到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他能用简单的几句文字把读者引到生活的日常中,引到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苦心中,引到能够理解父爱的伟大,并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境界,父亲往往都是以自身做榜样来教育子女。同时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心里很难受,单说一位父亲把孩子从外地送到西安的学校,陪他最后吃顿饭,然后把孩子一个人留在雨中的陌生城市,连头都不回决然地走了。他不回头,并不代表父亲不爱儿子,而是他不忍心看儿子瘦小的身子停在雨中,他其实是在用看似无情甚至绝情的方式教会儿子:你长大了,得独自面对以后的人生路了。 这里,他刻意用了特别巧妙的写法,故意设定伞外天在下雨,伞内父亲的心也在下雨,这种写法很独到,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现在的自媒体铺天盖地,特别是微信圈,只要是节日,各类信息满天飞,父亲节、母亲节更甚,很多人把对父母的爱都表达在手机里,炫给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而焕军兄却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表达在《想母亲了》的行动中,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笔下的文字留作永久的纪念,每年清明节和母亲的忌日,他“都要把母亲抱出来,和母亲一起坐在一块空地上,拉拉话,诉说一些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这种有意义的接地气的生活方式,远比隔屏喊几句“父母辛苦了,祝您健康长寿”之类的话要好上百倍千倍,他把“铭记先祖,才能拥有未来”,落到了以身作则的实际中。作为一位作家,他所写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启发,能触动读者心灵深处的某一角,哪怕小小的一角,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焕军兄的这三本书中所写的文章,做到了。尽管他的语言朴素无华,但字字如钢,穿透力很强。他的文章中既有西洋式的牛排红酒,也有下里巴人的咸菜稀饭,既有尖锐的思想,又有平实的心态,既有闲适的轻松,又有赏心的悦目。
  他的散文如好友们坐在马路牙子边喝酒吃茶聊天般的随意,却也道出了人世间至情至深的大道理。读了他的这三本书,我就觉得他在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是在用心的构建。也就是刚才王鹏程老师说的,你的架子不要拉得太大,但是你的架构却不能太小。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
  正如他在第三本代后记结尾中说:“洗尽铅华如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他的写作,的确是在用真情写真意,既有思想又有俏皮。我也给焕军兄提个建议吧,希望焕军兄能坚持他的本真写作,继续为读者奉献他的真本事。用写作点燃另一种生活,谢谢。
  Author作者简介
  孙亚玲: 笔名:怡薇,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散文学会创联部主任。曾先后在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和西北大学作家高研班学习。《作家摇篮》杂志主编。出版有散文集《太白烟雾》《一轮明月映秦岭》,长篇小说《回家》。作品多见国内报刊媒体。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学课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