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21-11-04 17:13
昌乐 刘文安

柴翠香丨转角遇见美

  转角遇见美
  柴翠香    寿光
  岁月浅歌,依秋慢行。
  今秋的天气似乎不太正经,前几天还冷的要穿棉衣,霜降季节又要让你换上薄衣短袖了,好在心里有个向往,去看漫山遍野的红柿子,也就不计较这天是冷是热了。
  端坐于时光的门楣,看一片片落叶点缀秋色。秋,终是渐行渐远,这落叶、萧条和裸露的秃枝,已有了些许的冬意。一路上心无旁骛,跟随大部队前往柿子沟的方向而来,开启心心念念的青州之旅。
  这是一个叫上白洋村的地方,因柿子而冠名于柿子沟。原本的村名倒被人忽略不计了。被柿子沟吸引,源于好友林间。林间是认识多年的威海文友,不仅文章写得好,摄影技术也是一流:那些雪里翩翩起舞的白天鹅,给人一个洁白的世界;爬满篱笆的蔷薇花,纷飞若蝶的银杏叶,似烟如雾的粉黛乱子草……配上美若天仙的精致女子,简直美轮美奂!当然,最美莫过于青州的柿子盛宴。
  那年林间老师从威海赶来与这柿子沟谈一场恋爱,来一场眉目的传情和暗送的秋波。这些爱恋,从一幅幅美得炫目、红的耀眼的艳照里流出。那一个个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在枝头张扬,又如待嫁的少女羞涩地在风中躲闪,娇羞美艳,让人垂涎三尺。
  我翻阅着这些秋天独有的馈赠,心里如同这柿子红彤彤般温暖。蓝天下,漫山遍野一树树的红果满枝,成熟的柿子沉甸甸地压弯枝头,一片片山谷被柿子林、山楂树装点的流光溢彩。树叶还是一贯的谦逊,完成花的陪衬的使命,就悄悄脱离枝头,让一张张小红脸儿高悬着,让人眼羡心慕。一幅山村大写意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镜头中戴着花头巾的女子们正在削着柿子皮,一张张笑脸比柿子更加娇艳,柔软可弹。身边的篮子里,一颗颗褪却薄衣的柿子,丰满而圆润。身后是挂挂柿子串,宛若一面橘红球子墙,壮观而红火,像极了如今山村人家火红的热情,火红的日子。
  尽管是一帧帧照片,我依旧闻得着野香,看得见整个柿子沟的沸腾。淳朴的山里人在美景里变得更加生动、亮丽,他们在显得是那样的自然且自在。就这样这美景从镜头里翩翩而来,充盈我所有的思绪。
  坐在车上,忍不住给好友林间老师微信留言:我要到青州柿子沟旅游去!没想到转瞬就收到回信:柿子红吗?到时要拍照片发给我哈。我自然痛快地应着:红了红了,到时拍照片给你看。带着这份承诺的任务,心里对柿子沟的向往与渴望就又多了一分。
  在万般思绪里,随着山里的弯弯绕绕的盘山路,我们终于到达了柿子沟所在的上白洋村。其间,又来了三辆载满游客的外地的旅游车。村民们热情地接待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用独有的特色产品招待:地瓜、山楂片、杏仁、黑米煎饼、柿子煎饼……琳琅满目,香气弥漫,羁绊着游人的脚步。山里没有信号,很多人想买付不出款,卖特产的大嫂说她家有wifi可以回家扫码,这让我吃惊不小,同时为科技发展到千家万户而感慨,谁敢说农家妇女没文化?不懂高科技?OT了?
  估计大伙儿的心如我一样,早飞到柿子沟了。由于下过大雨,又是上坡路,道路有些湿滑,好在被链轨车推过有个硬底儿,尽管难走,但不吃脚。
  弥水采风的旗子在前面迎风招展,一个个文友信心满满,弓背而行,路两旁是深深浅浅的沟壑,沟下结满红铃当的山楂树也没有牵绊住我们的步伐。路两边是高大的柿子树,一眼望去,竟是光秃秃的树干,无叶,无果,仿佛闭了气。大家倍感疑惑:柿子沟的柿子树咋没有柿子呢?尽管疑虑重重,但总觉得好风景在前头,大家鼓起劲儿来,一路攀登。越往上走,因着石板路,便有了山路的模样,一块块不规则的大小石头不规则地排列成一级一级的台阶。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绿色一直延伸到目之所不能及的地方,夹杂着多彩的灌木丛林,云朵停歇在山顶,大自然才是绘画高手,美哉壮哉。道路两旁的柿子树依旧不动声色地沉寂着。同行的林老师对中无飞鸟而遗憾。刚说完,两只灰喜鹊嬉闹着从头顶飞过,几个人不由会心一笑,多少给了一下小安慰。林老师一说,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脑海中闪现的却是照片中那些穿梭在树林中的鸟儿,就那样扑棱棱地在眼前晃来晃去。忽然感慨:果树上没有了果子,那些鸟儿应该是到别处觅食吧。离山顶越来越近,也不曾见到理想中柿子沟的样子,忽然间就没有了激情与继续往上的劲头。
  下山时走得比较轻松,回眸一望,山就那么高高的绿着,红着,偶尔有野芦苇闪过眼帘,它们在青山绿叶中摇曳着白穗儿,相映成景,成趣,成画。
  上山时忽略的秋千,在一个小姑娘的手中飞转,轻坐上去,双脚一蹬,身体离地飞旋空中,带着花香的风拂面而过,云朵像浪花般在蓝天里或卷或舒。一时间,有些恍若回到童年的感觉。
  同伴在右前方高声地招呼着我快走,而我却被路边的指示牌儿引到了左前方的小石路上。一转身,便听到哗哗的水声,眼睛不禁放出光来,这里真是别有洞天,一方湛蓝的湖就这样突兀地闯进眼帘,这个湖就是有名的“子房湖”,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竟在转角邂逅!张良,字子房,相传西汉初年,张良隐居于青州,常到观星台夜观天象,是夜,张良发现观象台正东微微泛白,天亮时赶到此处,眼前是一清泉,至宽阔处成一湾碧水,为纪念张良而取名“子房湖”。据说饮此湖中之水,可消灾去病,百试百灵。
  湖水由山泉水汇聚而成,村民保护了山村,融入自然,这青山绿水是对青州人最好的奖赏。那潺潺的水声,叮叮铃铃为村民送去天籁之声,悦耳动听。踏过小桥,那“哗哗”的瀑布便展现在眼前,清清凌凌若珍珠洒落,温度一下子凉了许多。两只大白鹅伸长着脖子,“嘎嘎”地朝我们高叫着,似与我们打招呼,致欢迎词。
  吸引我的是生长在崖壁上的两棵树。这是两棵栾树,当地人称它“若梅树”,大概是它的红果果像极了一朵朵红梅的缘故吧。它俩从石缝中生出,斜着身子长成一处风景,一年四季被飞瀑沐浴,长得慢,冬天的寒冷历练了它的风骨,它一直被风凉着,尽管百年过去,却也只有碗口那么粗,但它的生命力是这山间所物无法比拟的,包括我们人类。我觉得这是一棵艺术之树,被泉水滋养,被百鸟朝圣仰慕,被世人称颂艳羡。
  “柿子沟人家”的门牌,不由让我的脚步拐了弯儿。这是一户靠近子房湖的人家,两层别致小楼都住满游玩、拍照、写生的客人。院中鲜花簇簇,修剪成鹤状松、云状野枣、叠罗汉栀子的盆景摆在楼梯拐角的门口两侧……房檐下一个小小的水池,池中有几多绿植,有鱼游动。更令人惊讶的是,各种艺术石刻整齐排列在影壁墙边:紫气东来、松鹤延年、福禄寿喜、喜上眉梢、硕果累累……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而这些石刻都出自这家的男主人之手,不由感叹:高手在民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让自己的生活步入小康。仰首观青山,低头见绿水,林间闻鸟雀,湖中鲫鱼肥。真乃人间仙境也!这家妹子见我贪婪的眼神,不由笑着,让我有时间可以来住个三五日,免费!她这一说,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收回目光,但心底确确实实喜欢上这依山傍水的山村之地。
  走出她家院门,抬头向北眺望,我几乎惊呼起来:“柿子,我看到了柿子!”我这大惊小怪的样子,让出门送我的妹子笑喷了,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至于,但与我却是惊喜,寻觅无果中忽然遇见,怎不惊喜?何况它们高挑在蓝天里,俯视着一群群风风火火而来的寻诗觅章、写意画画的人,噙着鸟鸣把秋红送到喜欢它的人们的眼眸里。诗在身旁,何须远方?不仅有秃枝头裸挂的喜灯,还有绿叶掩映下的如意。五叶枫所有的叶红素都从沉睡中苏醒,并以它炫目的色彩和美丽的风姿,惊艳我的目光;放眼四望,漫山遍野的黄栌迎风蜕变,红似火焰。山峦叠翠,红绿相间里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座座石屋成了点缀,各色小花又来点缀这山里人家。
  一阵阵香气不时挑逗着我的味蕾,原来路边的煎饼摊开张了。摊煎饼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子,只见她舀一勺面芡,左手转动铁鏊子的同时,右手拿薄竹片贴着面芡随鏊子的转动而快速转动。一眨眼工夫,一张轻薄如纸的煎饼就大功告成。口味随自己喜欢,或柿子味,或山楂味,抑或山枣味……这飘着山果味道的煎饼让我们满载而归。
  小桥,流水,人家;石碾,石磨,辘轳……它们无不染着岁月的颜色,留着时光的印痕。溪流穿村而过,逐一叫着它流经的名字:文明之家、响水湾之家、柿子沟人家……这真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人间仙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潍坊文学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