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1-07 16:25
鄌郚总编

昌乐汉画像石

    昌乐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质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
    昌乐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经文物部门已经发掘和探明的汉画像石,大约有300多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刻石,大多为题记,主要为洞室墓竖井式墓道的封堵石,少数见于墓室,个别见于与墓葬有关的石佣或神道碑,字体为小篆或隶,都十分随意率真。一类是画像石,分两种题材。一种是描写神话传说中的,除了云雷纹、花叶文、蟠龙纹等装饰图案外,常见的有翼龙、翼虎、仙鹤、太阳鸟,还有伏羲、女娲、神树、神马、神人、力士,仙人行空、仙人乘马、仙人乘龙、仙人骑虎、龙车、灵禽异兽等。画像石墓的墓门和门楣上常刻有铺首衔环、羊首,并配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物,作为是门户的标志,目的是为了驱鬼避邪。一种是描写人间现实图景的,是墓主人生前享乐生活的记录。这类汉画像石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驰逐狩猎、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
    昌乐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在雕刻技法上,昌乐县汉画像石不拘一格,从原始朴拙到精细完美,既恣意洒脱,又浑然天成,极富艺术感染力。最早的雕刻技法为粗面阴线刻,画面较为粗糙。经过技艺的不断提升,形成石面平整的粗面阴刻与凹面刻的结合技法,直至发展为剔地浅浮雕与凹面阴线刻等成熟技法,使物像细腻传神,更具立体感和灵动性。
    目前已经发现汉画像石墓30多座,朱刘街道的东圈汉墓和东南庄子石棺墓、红河镇的王家埠汉墓、经济开发区东肖汉画像石墓等汉墓便是其中的代表。
    昌乐县汉画像石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像题材繁杂多姿。如人身猫首怪物吞蛇图像、奔虎回首正视图像等。二是画像内容丰富多彩,如经济开发区东肖汉画像石墓,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刻画图像近百幅,是罕见的极品。
    昌乐汉画像石是中国汉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