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2 08:07
鄌郚总编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
  【技巧点拨】
  Ⅰ.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和解说。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例:①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有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例: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例: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例: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9.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④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表示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作用。
  例: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君子役于物,小人役于物。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