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2 08:33
鄌郚总编

李瑞之丨访宏源探古镇

  访宏源探古镇
  李瑞之
  夏韵齐风高阳魂,古镇宏源出精品。
  老坛未启香已远,招来八方众酒神。
  寿光市宏源酒业,位于山东省四大酿酒古镇之一的侯镇镇区。
  在夏代,今寿光斟灌古城诞生了一位明主少康。少康乃夏朝第五代君主,其父太康失国,少康在旧臣伯靡等辅佐下“以十里之地,五百之族,灭浞兴夏”,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时,民有余粮,始作酒醪。《说文解字》曰,“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此,少康就是酒神杜康,是制酒业的祖师爷。
  北魏时期高阳太守,寿光人贾思勰在其著作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录了九种神曲的制作方法,提炼了四十一种白酒药酒的酿造工艺,使得寿光酒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至清代中晚期,光侯镇一地九街十八巷、七十二根透胡同,已是街街有酒坊,巷巷飘酒香。当时二十八家酒坊中,尤以刘子厚先生创办的宏源酒坊为最,宏源老酒不仅名震京城,且被列为宫廷贡品,还曾获评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华文化名酒一等奖。
  始建于1978年的宏源酒业有限公司,秉承了宏源老酒坊的传统技艺,严格执行ISO9002标准,从原材料辅料入厂、配料、制曲、池内发酵、一直到蒸馏、摘酒、储存等系列酿酒工艺操作,严格按质量体系标准和作业指导要求进行操作,将寿光酒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2021年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宏源酒业采风活动,董事长张凤彩先生和销售总监高凤台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要我们品鉴了宏源这一美酒佳酿。
  宏源美酒酒体醇厚,酱香突出,口感淡雅细腻,绵甜柔软,回味悠长。嘬一点入口,顿觉浑身酣畅,欲罢不能。
  采风过程中,谈及侯镇一名的由来,就连当地人也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归来后,查地方志书,终于在《寿光市地名志》上查得:
  “侯镇,时名叫侯保,亦称军镇,久而久之简称侯外埠。为便于行政,1958年析分五个村民委员会。
  备注:侯镇原是渤海南边两座东西相连的土丘,丘之阴潮水可达,丘之阳有丹水,巨泽河,故常有渔船停泊,畅通沿海各地,北海王视为要地,作为海上门户并设侯堡,至隋代始设军镇,唐贞观十八年,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奉旨跨海东征高丽,曾以古侯镇作为军事基地,南寨,北寨,南营,北营均匀为屯兵之地,泊头子为水运要道,四歧仓为军需仓库,炉房制造兵器,大道之名盛称一时,时过境迁海水北移,古侯镇发展成为一个大村,时名叫侯保,为便于行政,1958年析分五个村民委员会。”
  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务农,后投靠瓦岗,隶属徐世绩,随徐降唐,受房玄龄推荐,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奉李世民之命,在洛阳招募私党,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后因功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又先后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后揭发侯君集谋反,改任刑部尚书,曾任沧海道(一说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随军远征高句丽。
  详查《寿光市地名志》,寿光市境内与唐王征东传说有关的地名达13余处,其中有11处分布于上口镇、侯镇和营里镇周边。
  而广饶县丁庄镇唐头营村,位于寿光境以北的渤海附近,相传也是唐王征东时的营寨之一。唐头营村及其以西,也有大量唐王征东故事的传说。
  这说明“唐贞观十八年,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奉旨跨海东征高丽,曾以古侯镇作为军事基地”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军镇”一词,还好理解。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据《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寿光市地名志》所言“大道之名盛称一时”之“道”,即“沧海道”,亦成为“平壤道”,也就是“东征高句丽军团”之意。
  而“侯保”、“侯堡”确实令人费解。
  汉典网有解释,“堡”可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古代也指土筑的小城,也可指村落。“保”可指小城,后来写作“堡”。难道是因为“堡”设在位置相对靠后的土丘上而得名“后堡”,进而传讹为“侯堡”?
  这似乎也不对。既然又称为“侯外埠”,“侯”就似乎有某种特殊的含义。
  据《寿光市地名志》,上口村,因居古弥河北岸,是上游南北交通的渡口并设有饭店,故取村名为上口店,后更名为上口;郭家下口,因居古弥河下游一渡口北,故名;回河口,因古弥河曲折巡回村南及东,又是渡河口,遂名;林家下口,因时居老弥河渡口下游,故名;齐家下口,因居老弥河渡口下游,故名;任家下口,因居老弥河下游渡口处,故名;吴家下口,因居古弥河下游一渡口,故名。
  从地图上看,古弥河河道经由程北上口,至西北上口,至东北上口,至林家下口,至郭家下口,至吴家下口,至齐家下口,至任家下口。今齐家下口村北,任家下口村西南仍然有一条河道,东北流,注入丹河西分洪道,又注入弥河。
  下舟,因古弥河流经村南,此处有一渡口,在弥河南岸立的村称上舟,北岸的夏周庄改称下舟。
  下舟以东是西南河村,因明初立村于老弥河南畔西旁,故名。
  西南河东北去便是侯镇村;侯镇一村南有一村地处古河道之中,曰“河沟里”;“河沟里”南邻“南寨村”。
  而寿光自古就有 “寿光县,弥河串,弥河串里清水连” 的歌谣,可见古代弥河在寿光境内应该是河道纵横,沟叉密布,弥河河道也经常会因洪水爆发而自行地改来改去。
  以此可以推知,古代弥河确实有可能流经侯镇村南。这就说明,“侯镇原是渤海南边两座东西相连的土丘,丘之阴潮水可达,丘之阳有丹水,巨泽河,故常有渔船停泊,畅通沿海各地,北海王视为要地,作为海上门户并设侯堡”这一记载是很有根据的。
  因为古侯镇东西并列有两个土丘,一个名为“侯堡”,另一个被称为“侯外堡”,又谐音演化为“后外埠”、“侯外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究竟何为“侯堡”呢?
  查汉典网得知:
  “侯”与“候”通,而“候”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为“守望”、“侦察”。例如,“候馆”指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指用以瞭望的楼;“侯遮”意为侦探敌情;“候徼”意为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指侦察敌情的战车。而“候”又是“堠”的古字,指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如:“候火”即烽火,“候台”即烽火台;“候馆”即供了望用的小楼。
  又,“堡”可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古代也指土筑的小城。
  所以,“侯堡”,即“候堡”,是古代在今侯镇设置的海警巡查站。
  后来,隋朝在此设立军镇,派兵驻守,因此,“侯堡”也就慢慢变成了“侯镇”。
  因为侯镇是古代渤海边的军镇,更因为它是渤海南岸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又必然对当地商业和酿酒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自从张凤彩先生于2001年出任董事长以来,宏源酒业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提升了酒的品质,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其酿造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宏源酒业盛世腾飞,先后筹建了宏源酒文化博物馆、侯镇非遗文化街、江北第一窖、寿光人文馆、宏源书画院,以及宏源老酒坊、宏源神曲生态园,组成一条展现寿光侯镇悠久酿酒文化的游览线路,成为一项社会共享的重要文化资源。
  这就叫作:
  琼浆玉液始少康,千年古镇处处香;
  神曲得遇风采日,百年宏源美名扬。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寿光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